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第12讲 景物描写角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doc

20页
  • 卖家[上传人]:学无****5
  • 文档编号:363646839
  • 上传时间:2023-10-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17KB
  • / 2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多角度描写景物——《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概 述 适用学科语文适用年级初一适用区域部编版课时2课时知识点人物描写 多角度描写景物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2.把握文章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品味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语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注意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运用对比的写法,表达对两种不同生活的热爱留恋教学过程一、导入刚直的头发,冷峻的目光,以笔带枪,与国民党御用文人作斗争……我们不仅欣赏先生的文笔,更欣赏先生的精神他的小侄女曾问:“您的鼻子为何有点歪?”先生回答:“四周都黑暗难免碰壁,所以把鼻子碰歪了这就是鲁迅———一位睿智而无所畏惧的革命者有人说喜好用文字与对手进行谩骂、攻击其实,在那个年代,这才真正体现了文学的价值,先生影响了几代人,他是伟大的……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里也有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吧二、知识讲解1、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它的笔名。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里《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搜集了10篇文章,大部分多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本篇文章时鲁迅已经40多岁了,这部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晚年了,回忆起少年时代的事2.写作背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三一八”惨案以后,鲁迅被反动当局列于拟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上,鲁迅难以公开与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鲁迅到厦大正值暑期,学生还没有开学,他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写下了这篇散文这篇散文最初发表在1926年《莽原》半月刊第19期上,后来鲁迅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9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中了3.知识链接三味书屋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三味书屋是三开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坐东朝西,北临小河,与周家老台门隔河相望鲁迅12岁至17岁在此求学三味,通常解释为以三种味道来形象地比喻读经、史、子书等古籍的滋味而按寿镜吾后人的一种说法,三味是指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意为甘当老百姓,不向往山珍海味的享受,认真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从中获得得深长的滋味。

      寿镜吾(1849-1930),名怀鉴,字镜吾,是一个学问渊博的宿儒他品行端正,性格耿直,教书认真,一生厌恶功名,自考中秀才后便不再应试,终身以坐馆授徒为业考点1 文章内容结构分析自然景物传说故事百草园(乐园)雪地捕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书屋陈设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提问读书三味书屋后园玩耍师生读书描绣像文章按空间变换为需进行记叙本文记叙了两个场景:百草园、三味书屋1)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2)回忆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经历主旨:作者正是在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中,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追求新鲜知识、天真幼稚而又欢乐的心理考点2 “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关系观点1:两部分是对比关系把把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适合儿童心理发展,表现了儿童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观点2: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观点3: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提示:我们提倡对本文进行多元化的解读但要有合理的依据。

      考点3 词句是否矛盾分析阅读方法解密:词语(句子)是否矛盾分析法这是中考阅读中常见的题型做这种类型的题的关键是把握住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所要表达的情感,深入了解所要揭示的主旨,通过这些来仔细分析并看清前后看似矛盾的句子或词语各自所指代的内容,所揭示的含义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题型的一般结果是不矛盾答题时先要回答是否矛盾,观点不能模棱两可,必须旗帜鲜明,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原因原文: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提问:“似乎”“确凿”连用矛盾吗?为什么?点拨:本题只要结合上下文重点分析“似乎”“确凿”的原因即可看出并不矛盾回答:不矛盾似乎”,不确定;“确凿”,很确定看似矛盾,其实不然因为“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时间相对久远,记忆自然模糊;而百草园趣味无穷,带给“我”的快乐又是真切分明的,所以二者连用并不矛盾,只是曲折传达作者对百草园的情感考点4 多角度景物描写进行景物描写,必须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整体的、部分的东西展示给别人看,才能让别人有亲临其境的感觉。

      1.选择合适的观察角度,按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运用仰、俯、平;远、近、环视等,这样将景物一层层地写,景物写得层次清楚,鲜明逼真,就能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受例:北风呼呼,直往袖口、领子里灌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得沙沙的车轮滚动声远处隐隐约约的几点灯火,像鬼火般地忽明忽暗,路旁的树黑黝黝的,仿佛阎罗殿的小鬼,怪吓人的2.调动多种感官多角度描写景物调动视觉、味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觉器官来描写景物,会让人产生历历在目、亲临其境的感受例: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朱自清《春》)3.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使景物具体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例:(1)在水天相连的地方,是一道尚未退却的乌云,它翻滚着,好似奔腾的骏马2) “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而且比天空的景色更要壮观……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的火焰……后面的一排,又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

      简评:霞 、星、月、灯,都是静景,作者化静为动,用大海滚动着的浪峰来映衬,引导读者透过大海的排排波浪去看它们“闪烁”、“滚动”的倒影,别有一番风味在心头而晚霞的色彩与光亮的变化是动态,有层次地突出它的变化,静中求动,动静相宜是作者写晚霞的妙笔原文: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提问:本段的景物描写有怎样的特点?回答:本段多角度描写景物,非常精彩第一,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如:“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就不单写出这种鸟儿的机灵轻捷,还表现出儿童的羨意。

      第二,形、声、色、味俱全菜畦的“碧绿”,桑椹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颜色,“肥胖”“高大”“拥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状;鸣蝉的“长吟”,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弹琴”,是从听觉上写;覆盆子“又酸又甜”写的是味觉第三,层次井然,条理分明先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写百草园整体,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且“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物,“也不必说”由商到低再到高写动物知识拓展: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中国古代对老师的称谓博士:经学教师称“博士”至唐朝时期,各专业学校更有“律学”“算学”“书学”博士之分教授:原为学官自谓,宋代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均设“教授”,以传授学业,后世相沿讲师: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的教师谓“讲师”助教:古代学官名,西晋武帝成宁四年设置,协助国子祭酒和国子博士教授生徒南北朝、隋代相沿设置唐代国子学、太学、广文馆、四门学都设有助教明清两代,仅国子监有助教训导:明清时府设教授,州设学正,县设教谕,掌教育生员其副职皆称训导先生:古时对“门馆”“私塾”老师中年长者的尊称三 、例题精析例题1下面关于文学作品内容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句是( )A.《童年的朋友》节选自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之一的《童年》,课文运用饱含深情的语言,通过对外祖母形象的细致描绘,表现了外祖母乐观、坚毅的性格,对“我”深厚的爱以及对“我”一生的影响,抒发了“我”对外祖母的热爱、感激之情。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这篇小说按空间转换写“我”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处的童年生活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进行了“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C.《柳叶儿》一文,写“我”吃柳叶儿吃得“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这一方面表现出“我”对柳叶儿有特殊的感情,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年生活的艰辛D.《一面》对鲁迅作了三次集中的肖像描写,不避重复,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部分,使人物形象随着“我”的观察和感受,逐渐丰富清晰起来参考答案】 B【解析】《朝花夕拾》是散文体裁例题2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的标题是“从……到……”的格式,表明文章主要是以空间的变换为顺序来记叙的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先生有戒尺、有罚跪的规则但不用,描写出了先生严格而不厉害的形象,表现先生对他的学生管理中的开明思想C.《心声》中的“心声”含义是多样的,不仅指李京京执著地要求在公开课上朗读小说的“心声”,还包括主人公渴望得到尊重和理解的“心声”;主人公表达对亲人、朋友思念的“心声”;呼吁教育工作者能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每个人相同的关心和发展机会的“心声”。

      D.《我的老师》一文,共写了刘老师五件事,这五件事没有主次详略之分,表现了刘老师对工作和生活的热爱参考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解读能力D.《我的老师》一文,共写了刘老师五件事,这五件事有主次详略之分,表现了对刘老师的热爱例题3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两段文字,完成小题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初中英语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3 Same or Different重点短语和句型汉译英练习(附参考答案).doc 初中英语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7 When Tomorrow Comes重点短语和句型汉译英练习(附参考答案).doc 语文《六国论》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语文《六国论》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语文《祝福》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语文《说“木叶”》说课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语文2024—2025学年高一文言文特殊句式初探.pptx 语文《六国论》理解性默写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语文《与妻书》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2025年(新题型)初中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轴与绝对值专项练习综合测试卷(含答案)【可编辑】.docx 2025年(新题型)初中数学(北师版)七年级下册'期中综合复习'专项练习综合测试卷(含答案)【可编辑】.docx 2025年(新题型)初中数学(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多项式运算'专项练习综合测试卷(含答案)【可编辑】.docx 2025年(新题型)初中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上册立体图形展开图专项练习综合测试卷(含答案)【可编辑】.docx 2025年(新题型)初中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上册线段与角专项练习综合测试卷(含答案)【可编辑】.docx 2025年(新题型)初中数学(北师版)七年级下册'平行线性质'专项练习综合测试卷(含答案)【可编辑】.docx 2025年(新题型)初中数学(北师版)七年级下册'三角形性质'专项练习综合测试卷(含答案)【可编辑】.docx 2025年(新题型)初中数学(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逆定理'专项练习综合测试卷(含答案)【可编辑】.docx 2025年(新题型)初中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专项练习综合测试卷(含答案)【可编辑】.docx
      猜您喜欢
      14高中语文必修4高二语文同步练习:1.1《窦娥冤》(新人教版必修4).doc 第1单元 第3课 高中语文必修3同步课时训练.doc 11高中语文必修4第4单元第11课同步课时训练.doc 第2单元 第5课 高中语文必修3同步课时训练.doc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精品导学案:3-10《短文三篇》.doc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精品导学案:3-9《劝学》.doc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同步训练:模块综合测评(2)(附答案).doc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精品导学案:2-7《李商隐诗两首》.doc 2高中语文必修4第1单元第2课同步课时训练.doc 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必修3模块综合测试.doc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全真模拟检测(一)(word版有答案).doc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全真模拟检测(二)(word版有答案).doc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第15讲 家庭教育的典范——《诫子书》-教案.doc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第14讲 传统文化——人生价值天下胸怀-教案.doc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word版 有答案).docx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word版 有答案).docx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卷(word版有答案).docx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 (word版有答案).docx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第4讲 古代诗歌源流-教案.doc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第13讲 《论语十二章》对比阅读-教案.doc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