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河源市东源中学_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28页2015-2016学年广东省河源市东源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榨取果汁 B.粉碎废纸 C.燃放烟花 D.切割玻璃2.毕业班的同学学习压力较大,身体易疲劳,如果不注意劳逸结合很容易生病.上不久,本年级某班已出现水痘,为防止水痘病毒蔓延,校医常在教室里喷洒过氧乙酸(CH3COOOH)溶液进行消毒,该药品在室内喷洒后,室内立即充满一股难闻的气味,这种现象说明了( ) A.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生成白色固体,放出热量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4.钼是稀有矿产资源,主要用于航天合金材料制作.在元素周期表中钼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钼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为42 B.相对原子质量为95.94g C.属于非金属元素 D.元素符号为MO 5.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以下做法是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A.在食品包装袋中填充氮气以防食品腐败 B.氢气常用作清洁能源 C.医院常在蓝色钢瓶中备有液氧供医疗急救 D.用活性炭去除水中的颜色和异味 6.下列图示是实验的基本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熄灭酒精灯 B. 倾倒液体 C. 气体验满 D. 液体过滤 7.请比较5H2O和5H2O2两个式子中,它们含量一样的是( ) A.氢气的质量 B.氢元素的质量 C.氢分子数 D.氢原子数8.在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C.氯酸钾受热分解 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9.下图中四位同学对某化学式的各种意义进行描述他们描述的化学式是( ) A.HClO B.O3 C.CO D.H2O10.一瓶气体经化验知道其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气体不可能是( ) A.混合物 B.纯净物 C.化合物 D.单质11.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图是( ) A. B. C. D.12.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 ) A.最外层电子数 B.核外电子数 C.中子数 D.质子数13.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了变化的是( ) A.元素的种类 B.分子的种类 C.原子的种类 D.原子的数目14.卟啉铁(C34H32ClFeN4O4)对人体缺铁性贫血有显著疗效.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个卟啉铁分子中含有76个原子 B.1个卟啉铁分子中含有34个碳原子 C.卟啉铁中含有5种元素 D.“缺铁性贫血”中的“铁”指铁元素 15.关于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它们分别属于三种元素的离子 B.它们都有相对稳定的结构 C.由前两种粒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MgF2 D.它们的核外都有2个电子层 16.对于Fe、Fe2+、Fe3+三种粒子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核电荷数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等 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 ④质量几乎相等 ⑤所含的质子数相等.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③④⑤ 二、填空题(共41分) 17.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回答有关问题:(多选或少选不给分) ①洁净的空气 ②自来水 ③加碘食盐 ④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后的固体剩余物 ⑤红磷 ⑥液氧 ⑦氯酸钾 ⑧蒸馏水 ⑨二氧化碳 ⑩四氧化三铁 属于混合物是 ,属于纯净物是 属于氧化物是 ,含有氧分子是 . 18.将无色液体X与黑色粉末Y混合,可制得无色气体A和无色液体B,Y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将淡黄色固体C点燃伸进盛有A的集气瓶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无色液体B在通入直流电会生成气体A和气体E,F是空气的主要成份约占空气体积的.推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X. Y. A. B. C. D. E. F. . 19.(1)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 ①Na+ ②3Fe2+ ③ (2)用化学用语表示: ①一个金原子 ②2个铵根离子 ③食盐 ④汞元素 ⑤硫酸 ⑥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物质 . 20.(1)金属铁是由 (填“原子”、“分子”或“离子”,下同)构成的,氯化钠是由 构成的. (2)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①当a= 时,该粒子是原子. ②当a=8时,该粒子是 (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其符号为 . ③当a=13时,该粒子是 (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 21.为了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小明同学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中我们发现较低处的蜡烛先熄灭,高处的蜡烛后熄灭. (1)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两个结论: ① ; ② . (2)CO2不能供给呼吸,本身无毒但浓度过高时会使人窒息死亡.这就告诫我们要进入地窖及其他一些通风设施不完备的场所应借助 检查室内空气中CO2的浓度,以确保人身安全. 22.2013年5月4日,国内外各大媒体曝光:山东潍坊峡山区生姜种植户,在种植内销的生姜时使用了一种叫“神农丹”的剧毒农药.“神农丹”所含物质的化学式为C7H14N2O2S,求: (1).该物质由 种元素组成,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有 个原子. (2).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碳、氢、氮、氧、硫原子的个数比为 .. 三、实验和推论题:(2题,共27分) 23.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的研究中,老师为小林同学提供了下列仪器(铁架台、导管、橡皮塞等已省略),请你帮他完成相关实验内容. (1)写出下列编号仪器的名称:① ; ③ . (2)小林为了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他应该选用的仪器有(填编号): ,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判断O2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 (3)向气体发生装置内加入药品前,他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其具体操作步 骤是: . (4)小林同学认为,在不改变发生装置的前提下,他还可以选用 (填化学式)作为反应物来制取氧气,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该反应属 反应. (5)乙炔又称电石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略小,且难溶于水;工业上常用它燃烧产生的高温来切割和焊接金属;实验室常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乙炔.你认为制取乙炔时的发生装置应选用的仪器有(填编号): . 24.A、B、C、D、E、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根据它们的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白烟E: ;气体乙 . (2)检验集气瓶内气体甲的操作方法是 . (3)在反应③中,固体B起 作用. (4)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及基本反应类型: 反应①: ; 反应; 反应②: ; 反应; 反应④: ; 反应. 2015-2016学年广东省河源市东源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榨取果汁 B.粉碎废纸 C.燃放烟花 D.切割玻璃【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榨取果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粉碎废纸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燃放烟花的过程中一般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D、切割玻璃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毕业班的同学学习压力较大,身体易疲劳,如果不注意劳逸结合很容易生病.上不久,本年级某班已出现水痘,为防止水痘病毒蔓延,校医常在教室里喷洒过氧乙酸(CH3COOOH)溶液进行消毒,该药品在室内喷洒后,室内立即充满一股难闻的气味,这种现象说明了( ) A.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喷洒后室内立即充满一股难闻的气味,是因为过氧乙酸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难闻的气味. 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喷洒后室内立即充满一股难闻的气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无关,故选项错误. B、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喷洒后室内立即充满一股难闻的气味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 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喷洒后室内立即充满一股难闻的气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无关,故选项错误. 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喷洒后室内立即充满一股难闻的气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无关,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生成白色固体,放出热量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专题】元素与化合物;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