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增强班级凝聚力.doc
5页浅谈如何增强班级凝聚力张家界市桑植县凉水口镇中学 彭齐军 “人才强国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新阶段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就是通过加大人才资源开发的力度,全面提高人才队伍素质,从而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据此,人才应当是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的人这些人才的培养又离不开学校,而班级又是学校实施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在学校生活的基本场所,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教师头等很重要的实践据点,是学生的主要生活舞台班级建设的状况直接影响学生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发展的水平,甚至影响学生以后的生活质量和生命的发展一个优秀的集体,有利于教育目标的顺利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依靠什么?——凝聚力班级凝聚力是一个坚强班集体的重标志,是班集体得以维系的灵魂,是班集体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制约学生工作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班集体的作用,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在当前市场经济息万变,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学生的思想观念日渐多元化的背景下,班级凝聚力从何而来?我们担任班主任多年一点经验,以抛砖引玉: 一、班级凝聚力的内涵 从心理学家认为,从都需要“心理营养”,这些“心理营养”包括:被爱,被肯定,被理解,被尊重,被赞扬,被关注,被信任,被宽容等等。
班级凝聚力,也称班级内聚力,是指在班级共同理想的指引下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而形成的一种班级团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以及团体成员之间相互储存、相互协调、相互团结的程度和整体力量简言之,即指集体对个体的吸引力,它既包括班级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和向心力,也包括班级成员之间的内在聚合力班级凝聚力具有明确的导向功能、整合功能和育人性质,它是在成员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现实力量一个班级有无凝聚力以及凝聚力的大小和强弱,关系到班级团体能否齐心协力、战胜困难并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成功,班级凝聚力越强,班级的整体性也越强,全班越能团结一致地开展各种活动如果班级缺乏凝聚力,班集体就会一盘散沙,学校工作及班级工作都将难以开展由此,增强班级凝聚力,是一个班级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调动广大学生学习、工作、活动积极性的需要,是搞好其他各项工作的基础和保证二、影响班级凝聚力的因素 凝聚力是指一个集体能吸引住其成员的所有力量,是指群体成员之间互相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那么,什么因素能决定群体成员之间是否会相互吸引呢?从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分析,人的需求层次从物质到精神,再到自我实现,是逐渐递增的一个组织如果很好地满足了这种需求层次的增长,则表现出它的凝聚力。
影响班级凝聚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班级成员个性心理品质、个人素养、价值取向、家庭环境、需要、动机、兴趣和爱好的差异;领导成员素质的差异(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教育理念、品德和能力素质,以及班干部的素质);班级规模的大小;班级环境;班级目标;奖励方式;沟通;班级管理评定标准;班级与外部的关系等都会影响到班级凝聚力的培养现对影响班级凝聚力的主要因素分析如下:1. 班级各成员的共同性或互补性共同性包括:共同的生活区域、文化背景、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需要和利益、共同的奋斗目标、共同的兴趣、爱好和志向等这些会使班级成员感到彼此接近,增加人际间吸引一般来说,班级成员共同性越多,班级的凝聚力就越高当然,这并不是共同较少的成员之间必定没有凝聚力其实,当共同性不多的成员在某些方面(如性别、年龄、性格、气质和能力等)能相互补充,恰到好处地取长补短时,也会增进成员间的感情和密切关系,增强班级凝聚力2.班主任的管理方式现在教育主要是在推进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中学生是从小学后过度来,应重点是从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制定和推行行为规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反映时代和社会进步的要示,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引导学生自觉遵纪守法,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这是我作为班级的落脚点首先,相信学生,相信学生的心灵是为着接受一切美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其次,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需要通过典型事例进行指导第三,要引导学生反复实践,在实践中注意某一观念的连续性,从而发展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不同的班级管理方式对班级凝聚力的影响不同,管理方式大体上有种类型,即独任的、民主的和自由放任的我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做了一次实验比较了“民主”,“专制”,“放任”三种领导方式下三个实验小组的效率与群体氛围结果表明,实行民主领导方式的班级组,成员之间的更友爱、更活跃、更能团结协作、团队成员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因而凝聚力更强;而专制型和放任型的领导方式往往会降低凝聚力3.班级人数的多少班级规模大小都会影响班级凝聚力的培养,班级的规模太大,人数太多,容易造成意见分歧很难达到一致,不易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会减弱凝聚力;班级规模太小,人数太少,会失去平衡力量,致使分歧难以协调,矛盾难以解决,也会削弱凝聚力可见,只有班级规模适度,才有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4. 班级奋斗目标 常言到要因人而教,各尽其能在班级管理中,不同的成员的目标是不一致的,同一个成员因不同角色,他们的目标也是不同不同成员不同角色由于地位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目标的期望值,也将有很大的区别。
班级目标和个人目标之间既有差别又有统一,当两者趋于一致,即班级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或班级目标为班级成员自愿接受、认同,甚至班级成员把班级目标看成是自己的目标时,团队精神就更加强,反之,则弱 5.班级自己内部的奖励方式 对学生开展的各种有益活动,要及时进行总结、表彰并且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应大力支持,帮助学生搞好各种有益增强凝聚力有经验表明,个体奖励和集体奖励相结合,有力于增强凝聚力个体奖励和集体奖励两种不同的奖励方式,会引起班级成员不同的情绪和期望一般认为,个体奖励方式可能增加成员之间的竞争力,集体奖励方式可能增强班级凝聚力6.班级在领导和学校教师中地位高低 班级在学校中不同的地位对班级凝聚力影响很大心理学研究表明,班级凝聚力的强弱,与以下两种因素有关;一是集体的目标班级的奋斗目标越具有吸引力,越符合学生的意愿,凝聚力越强;二是集体的地位荣誉班级的地位越高,获得的荣誉越多,学生越感到自豪,集体的凝聚力也越强因此,哪个班级在校领导和教师群体中的地位越高,这个班级的凝聚力就越强反之,当某一班级在领导和教师群体心中的地位低下时,其成员会自惭形秽、自暴自弃、离心离德,难以产生对班级的认同感、归宿感,从而会大大削弱班级凝聚力。
一个班级应从开始就认真服责,不要让班级的学校地位变低若想再扭转地位将是很难的问题7.与班主任的沟通沟通是一种融洽、配合、互补、和谐统一状态的多向平衡活动班主任应该用仁爱之心唤醒学生的潜能,通过沟通能在班级内部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从而实现管理目标,达到天时地利人和的管理境界如果班级内有广泛而顺畅的沟通渠道,学生能进行经常的思想感情和信息交流,会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和友谊,人际关系融洽,团体凝聚力就高反之,如果说班级内缺乏广泛而经常地交流与沟通,人们之间关系紧张,则班级凝聚力就弱8.班级与外部的关系战争中往往采用封锁消息的手段来稳定军心、民心,保持凝聚力和士气反过来,则千方百计地打破敌人的信息封锁,以达到涣散军心、削弱其斗志的目的一个与外界联系比较隔离的班级,其班级凝聚力较强;此外,班级受到外部压力时,能使成员增加意见沟通,消除成见,增进团结,班级凝集力会大大增强压力越大,凝聚力越强三、增强班级凝聚力的有效途径1. 强而有力的领导是增强班级凝聚力的核心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驼托千斤,蚁背一粒,一个组织的领导班子内部,每个人的能力也有大有小之分,但只要团结一心,这个班子的整体功能就会大为增强。
因此,领导群体作为组织的核心力量首先要加强团结,增强这一核心团体内部的凝聚力具体到一个班级,就要求任课教师群体加强团结、增强凝聚力,为学生做出表率假如一个班级的任课教师群体、一个班委会自己都搞不好团结,又怎能要求学生增强凝聚力呢?“身教重于言教”,“其身正,无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无声的行动最具感召力,它会产生巨大的身教效应因此,班主任应该协调好学校各个处室、班级各个任课教师以及班委成员的树立良好的群体形象;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热爱教学工作,尽职尽责;要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对学生动之以情,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通过人格力量感召学生、真心真情感动学生,使学生从教师身上看到什么样是“认真”、“诚实”和“进取”,并使之变成学生的潜在意识和自觉行动2. 建立共同愿景是增强班级凝聚力的必要条件随着学习型组织理论在西方的盛行,一种新的组织目标——共同愿景也逐步流行开来那么什么样是共同愿意景?其本意是共同分享的、共同愿望的景象每个组织成员都会有自己的意愿或愿望,但是这些意愿或愿望未必同组织的根本目标和利益保持一致组织的共同愿景能够使全体成员紧密地连在一起,淡化人与人之间的个人利益冲突,从而形成一种巨大的凝聚力。
因此,建立“共同愿景”是形成班级凝聚力的基础班级管理中,共同愿景是班级全体成员的共同目标作为班级,愿意景必顺代表班级的整体利益和全体学生的集体利益,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凝聚作用如果愿景只是由班干部提出和个别、少数人认同,而未被广大学生所接受,或有相当数量的人对愿景抱怀疑态度,不予认同,并认为自己不可能分享这个愿景的情况下,就不可能为愿景而努力奋斗,更不可能激发起创造力,甚至会采取不遵从、勉强的态度3. 团结和谐的氛围是增强班级凝聚力的基石积极营造良好的、具有创造性的环境氛围,是增强班级凝聚力的基石良好的氛围犹如一道优美的风景线,让人心旷神怡;又如一块强力的磁铁,让人不易走散,它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催人进取、凝聚人心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在不同的环境中会有很大的不同在良好的氛围中,异质可以被溶解,甚至显现超常的活性,同时良好氛围的互动性可以促使其成员互相激励和学习,产生一加一远远大于二的效果班级凝聚力正是在一种平等、互助、团结、和谐的氛围和环境中形成的营造和谐的氛围,要求教师在管理中给学生以充分的尊重、无微不至的关怀,重大决策征求学生的意见,赢得学生的理解与信任,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增强其主人翁责任感,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
可以经常开展活动让学生提合理化建议,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带给学生充实、丰富的精神生活,走近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成为学生可以倾心交谈的朋友只有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责任心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同时,班级凝聚力也得到加强4. 适度有效的激励是增强班级凝聚力的有效途径 在学校,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被教育者教育能否起到理想效果,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方法激励是学校教育的一贯方法所谓激励是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它珍有加强和激发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朝向预定目标的作用根据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激励是指管理者针对下属的需要,采用外部诱因进行刺激,并使用权之内化按照管理要求的自觉行动过程激励过程就是一个由需要开始,到需要的目标时,这种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就会消除随后,又会产生新的需要,引起新的动机,驱使和诱导行为,促使实现目标,提高需要满足程度的连续心理和行为过程因此,激励方法运用得当可充分发掘管理者的潜力,使其潜能成倍是释放学生很看重自尊和荣誉,他们常表现出爱惜荣誉,争取在同伴中获得认可,甚至取得某种威信,都有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增强自己在同伴中的影响,在集体中得到重视。
于是,对教师实施的教育方法进行分析审视,如对其方法认要,就会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这样教师的教育就会收到事半功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