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常州地区古桥遗存的保护与研究.docx
3页关于常州地区古桥遗存的保护与研究一、常州古桥数量众多令人欣慰的是常州仍保留不少古桥,如文亨桥、广济桥、万缘桥、万安桥、五洞桥、新坊桥时至今日,常州存世古桥数量在江苏省乃至全国,仍占有相当地位据江苏省第3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显示:常州古桥数量178座,仅次于苏州、无锡,位居全省第3位,其中纳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桥有58座[2]二、古桥建造形式多样常州桥梁的建造主要有官方出资、民间集资、个人独资3种形式,并经历了由官方造桥向民间的转变趋向明中叶以前,桥梁大都是在地方官的主持下,支用“官帑”建造据统计自宋以降,因筑桥留名史志的官员有巡抚、知府14人,知县18人,筑桥功勋卓著者有周忱、李嵩、吴康寿等官员因“官帑”匮乏,官方造桥有时也要借助民间资金如光绪四年,奔牛镇万缘桥重建时,采取“拨帑五成,民捐五成”[3]的方式筹措资金明中叶以后,大量桥梁的建造则由官府转为民间集资修建所谓民间集资是指由地方乡绅发起募捐倡议、百姓认捐的集资形式,这是旧时桥梁建造的主要方式如乾隆二十九年(1764)修建文亨桥,虽是官府倡建,实际运作由民间士人共襄此事据记载“顾工料烦费,官帑不敢擅动……于是开诚劝谕附近三图殷实士民踊跃捐输,共襄盛举。
明清以来,常州城乡各地大小桥梁,大都由民间筹资修建,不胜枚举个人捐建也是建造桥梁的重要方式自古以来,地方乡绅、善士热衷于公益事业,乐于捐资架桥民国时期为吸引民间士绅参与家乡道路桥梁建设,武进县制订《业饭佃力筑路办法》,规定:“有捐款建桥者,受一定期内免费乘车之优待,由乡政局会同建设局呈请奖励其独资捐建一桥,数在一万元以上者,除奖励外,准以捐款人姓氏为桥名并在《武进年鉴》及县志立传[4]后来的椿庭桥、琢初桥、润芝桥、世丰桥、广成桥均为个人捐建三、古桥雕刻艺术精细常州古桥做工精细,精雕细琢,尤其是大运河上的古桥注重艺术装饰,座座都是文化艺术的精品,堪称常州水乡古桥的杰作古桥大多雕刻祥云瑞兽,文亨桥雕有龙头六对,五洞桥中孔有龙头两对桥柱上的雕刻石狮,是江南雕刻艺术的精品,万缘桥望柱的1对石狮,虽经百余年岁月风化,仍依稀可见其神姿桥堍多置抱鼓石,立有石狮、麒麟、龙等瑞兽古桥常立有桥亭石碑,本善桥拱圈内壁嵌有南宋太学生周瑀所书石刻,年代最久五洞桥保存有清代名士李兆洛撰书的《重修五洞桥碑记》古桥雕刻艺术种类繁多,且大多镌刻文字,形成独具特色的桥梁文化桥额上多题刻桥名、年月、捐造者等历史信息,中新桥题刻“民国七年五月中新桥沈超等募建”。
若再镌刻对联则更显古朴文雅,古桥本身也变得格外珍奇如万缘桥侧面刻有桥联,上联为“雄震双流看帆指毗陵湖回孟渎”,下联刻字漫漶不清武进区巷桥汇聚四副桥联,这不仅在江苏,在全国也极为罕见,堪称我国古桥建筑文化的佳作桥东石柱对联:天际彩虹留大港,人间司马好题桥桥西石柱对联:面貌丕新,永奠斯基石;波流澎湃,安渡有津梁桥孔南侧对联:水光接汉浮半月,云气凌空悬长虹桥孔北侧对联:创始前明亘大港,利民重建永安澜四、古桥保护刻不容缓留住乡愁记忆,保护常州古桥文化遗产,成为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1.规范古桥修缮程序,避免保护性破坏文物修缮必须规范程序,严格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尽可能减少干预”的文物保护原则,遵守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依法保护古桥保护严格报批程序,邀请具备相应文物保护资质的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从事设计、施工、监理等工作古桥保护必须坚持原址保护的原则,避免古桥移建古桥保护应以经常性的日常保养、结构加固为主,尽可能减少干预,避免大拆大修,避免造成保护性破坏2.加快名城保护立法,强化文物安全执法文物部门应与执法部门加强业务对接,整合执法力量,加大对文物破坏行为的惩处2013年以来,常州相继出台《常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文物保护办法和法律法规,与国家、省实现无缝对接,形成了国家、省、市三位一体文物保护法律体系。
下一步就是要加大文物行政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让文物破坏违法行为无处遁形3.夯实古桥保护基础,积极引入社会力量文物部门一要夯实文物保护基础工作,积极做好各级文保单位的申报、扩容工作,力争将更多的古桥升格为文物保护单位截至目前,我市共有58座古桥纳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约占古桥总量的三分之一二要创新工作思路,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到古桥保护中来旧时常州古桥多由地方士绅集资修造维护,现阶段古桥保护更应积极引入企业、社会团体、义工等社会力量参与古桥保护工作4.围绕古城整体保护,实施古桥修缮计划古桥保护要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紧密结合起来要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常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契机,争取财政支持,通过制定运河古桥专项保护计划,加快年久失修古桥的修缮和保护工作,有选择地修缮一批古桥,再现常州昔日小桥流水的历史风韵,尽可能地为常州保留历史文脉参考文献:[1]武进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武进县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417.[2]常州文物局编.常州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集二[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35-72.[3]庄毓鋐,陆鼎翰.武阳志余(卷二):桥闸[M].清光绪十四年活字本:6.[4]武进县建设局.武进年鉴:法令[M].上海:上海仓颉印务有限公司,1928:16.吴冬冬.常州地区古桥遗存调查与保护[J].兰台世界,2020(S1):104.基金:常州市青果文丛工程资助课题“常州碑刻整理与研究”(QGWC2017-12)阶段性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