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四年级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548728840
  • 上传时间:2023-03-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6.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四年级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四年级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日记体游记,记叙了作者叶圣陶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四年级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希望你会喜欢!一、《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同“物”字读音)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适宜,再没法容下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渐渐挪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略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首先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根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欣赏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间房子那么大,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在深黑的石洞里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二、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原名叶绍钧,汉族,字圣陶江苏苏州市吴县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____,享年94岁三、拓展阅读:〔一〕原文分析^p 第一段〔第1段〕,交代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时间及双龙洞的地点第二段〔第2、3段〕,写作者从金华城出发,经过罗店,渐渐入山,一路上经过的地方和看到的景物先写山后写溪流,最后用“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引出描写的重点,双龙洞第三段〔第4、5、6、7段〕,分别写作者游览外洞、孔隙、内洞的情景第4节先写在洞口观山的感受,然后详细描写外洞,写出外洞口“宽”内“大”的特点最后又提到泉水,交代了泉水的流向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第5段写作者从外洞通过孔隙进入内洞的情形,这一节写得很详细,可分为五层:第一层写泉水的来路,承接上文,自然过渡,引出下文第二层介绍泉水流出的孔隙的大小第三层写小船的形状,使人对孔隙的矮、窄有了明确的认识第四层介绍穿过孔隙进入内洞的方法第五层写穿过孔隙进入内洞的感觉先写作者穿过孔隙之前的心情和所做的准备,再写作者穿过孔隙时的感觉,读了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第6、7段写作者游览内洞时的情景,这局部是文章的重点,可分为四层:第一层写“黑”,“内洞一团漆黑”第二层写“奇”借着汽油灯光,首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其次看到的'是些“石钟乳和石笋”。

      第三层写“大”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第四层写水“”上在深黑的石洞里”,指明泉水的发地,点出了双龙洞已到尽头这一段主要写内洞“黑”、“奇”、“大”三个特点〔二〕语言因素“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这是一个比拟句,拿满山开遍的映山红与盆栽的杜鹃花相比,比的结果是山上的映山红“有精神”有精神”本来是形容人的,这里借用,形容花的长势好盆栽的杜鹃花也是映山红,为什么比不过山上开的呢?山上的映山红根深叶茂,沐浴着大自然的阳光雨露,植株高大,花朵大而繁多盆栽的人工培育娇嫩而不茁壮,比起山上的映山红就显得逊色了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这是一句因果句式,溪流的流面、流速、流声都与山势有关,请看下面的析句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为什么“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因为它是双龙洞的主要景点,双龙洞也因此而得名,当然在内洞诸多的景物中先看双龙叶老看后为什么说有点像,那么到底是像还是不像呢?两条龙蜿蜒在洞顶,是动态的描写,它们盘在那里,张牙舞爪,似要腾飞再加上灯光摇曳,洞内水汽蒸腾,看上去真有双龙欲飞的感觉。

      但又因双龙是石钟乳自然形成,没有经过人工雕琢,因此叶老说有点像〔三〕词语讲解臀部:人体后部两股上端和腰相接近的局部蜿蜒:原指蛇类爬行的样子课文指洞顶上的石龙弯弯曲曲的样子明艳:本课指亮堂鲜艳的色彩孔隙:原指小的裂缝本课指能通过一条小船的小洞时而:副词表示不定时地重复发生,有时候盘曲而上:盘曲,曲折环绕课文指公路在山边盘旋,绕着圈儿通到山上突兀森郁:形容山势高而险峻,树木茂盛,枝繁叶茂突兀,高起的样子森郁,森林茂盛进:课文中作量词平房一宅内分成前后几排,每排称为一进课文说内洞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即有十来排房子那么大〔四〕写作特点课文中描绘风光的句子,运用了比照、比喻、夸大的手法,引导学生仔细赏析、体会如“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要把头略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作者通过心理活动的描写,把双龙洞的内洞入口处低矮狭窄的奇异景象非常生动地反映出来课文按两点线索写的一条是作者的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来写是“顺”的线索;另一条是泉水、溪水的来路,是“逆”的线索两条线索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不仅使全文脉络清楚,而且使事物的方位、方向和作者观察的挪动线索及角度都非常明晰。

      〔五〕教学重点难点分析^p 教学重点,孔隙和内洞是双龙洞的重要景观,学习“孔隙”那一节,应引导学生体会它的“矮”、“窄”、“险”通过孔隙,险而不危,因此险中有奇、奇中有趣,着重体会心情内洞有两个重点:一是奇景双龙,一是各种形态和颜色的石钟乳、石笋构成的洞内奇景,应引导学生充分地想象,活泼他们的思维第 页 共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