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劝学》知识点清单.pdf

6页
  • 卖家[上传人]:简****9
  • 文档编号:453635247
  • 上传时间:2024-04-15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31M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新教材)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劝学知识点清单1 0 劝 学劝 学 荀子君子 曰:学不可以已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段解提出中心论点青2,取之于蓝3,而青于蓝;冰,水为之,靛青从蓝草中取得,但是比蓝草颜色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但是比水冷木材直得合乎木匠用来取直的墨线,车柔5以为轮,其曲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把它做成车轮,它的弧度就能中规6虽有7槁暴 不复挺 者,车柔符合圆规画出的线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直,这是用火烘烤木材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使之弯曲成这样的所以木材经过墨线比量(再用斧锯加工)就直了,金”就砺陵则利,君子博学金属制的刀斧等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锋利了,君子广博地学习而日参常 省I乎、己,则知栗明而行无过矣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见识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青:靛青,一种染料蓝:草名,叶子可提取靛青中(zhbng)绳:合乎木匠用来取直的墨线车柔:同“燥”,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规:圆规有:同“又 槁 暴:晒干受绳:经过墨线比量1 1金:指金属制的刀斧等1 2就 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接近、靠近砺,磨刀石13参:检验.14省:省察.15乎:相 当 于“于”.16知:同“智”,见识段解论述学习在改造人的品性、增长人的见识等方面的重大意义。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我曾经整天地思考,却不如学习片刻的收获大;吾尝跋策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我曾经踮起脚后跟远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二也,而闻者彰咒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更加劲疾,但是听的人也能听得更清楚假“舆马22者 非利足23也 而致2千里;借助车子的人,并非善于奔走,但是也能到达千里之外;假舟楫者,非 能 水 K 也,而绝洸 江河借助船只的人,并非善于游水,但是也能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的 也君子的天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罢了17须 臾:片刻18跋(qD:踮起脚后跟19疾:劲疾20彰:清楚21假:借助22舆 马:车马这里指车子23利足:善于奔走24致:到达25能水:善于游水水,游泳26绝:横渡27生:同“性”,天性28物:外物,包括各种客观条件段解论述学习的作用是弥补自身的不足积土成山,风雨兴焉2;积 水 成 渊,积土成为山,风雨就在这里兴起;积水成为深潭,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蛟龙就在这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而神明3。

      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腔步”,就可以得到非凡的智慧,具备圣人的心怀所以,不积累小步,无以33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白一跃,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集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骏马跳跃一次,不能十步;驾马的十驾二 功不能跳出十步;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到达),功效在不舍工锲 热 而舍之,朽木不折;来源于走个不停刻一下就放下,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不停地刻下去,金属、石头也能雕刻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筋骨之强,上食埃土弋 下饮黄泉及(以及)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地下的泉水,用心一 也蟹 六 跪 而 二 螯,非蛇鳍是因为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和两只钳,(然而)没有蛇和鳍鱼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素也的洞穴就无处容身,是因为它用心浮躁2 9 兴 焉:在这里兴起焉,兼词,相 当 于“于 此 下 文“生焉”的“焉”同此3 0 神明:非凡的智慧31圣 心:圣人的心怀32蹉(ku!)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 馋,跨 出 两 脚 为“步33无 以:没有用来 的,无从34骐 骥:骏马35驾 马:劣马36驾:一天的行程37舍:停止、止息38锲(qi6):亥人39镂:雕刻。

      40埃土:泥土,尘土4 1 黄 泉:地下的泉水42 :专一4 3 六 跪:蟹的六条腿六”应 是“八4 4 螯:蟹钳4 5 寄 托:寄居,存身4 6 躁:浮躁,不专心段 解论 述 学 习 的 方 法 和 态 度,强调要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评点赏析“青出于蓝”和“冰寒于水”这两个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使人有所发展、有所提高的道理从蓝到青、从水到冰的过程,比喻人不断学习的过程;“青于蓝”“寒于水”比喻学习的结果,即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作 者 通 过“以为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这三个比喻进一步说明人只有经过学习,才能增长知识,培养品德,锻炼才干,成为一个有修养、有学问的人,论证了学习的重大意义作 者 通 过“终日而思”和“须臾之所学”的对比,强调空想不如学习,并 用“跋而望”和“登高之博见”的对比进一步论证了这一观点连 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阐明了借助外物的重要性,以此来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增长才干,弥补自身的不足得出结论,说明君子之所以能超越一般人,并不是因为先天条件优越,而是因为善于借助后天的学习来弥补自身的不足运用比喻,从“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推 论 到 人 的“积善成德”,从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说明学习上的成就是通过不断积累而得来的。

      用“不积度步”“不积小流”的比喻,从反面进一步强调了学习中逐步积累的重要性作 者 先 将“骐骥”和“鹫马”进行对比,说明先天条件的好坏不是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继而将“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两种情况进行对比,说明在学习上只有坚持不懈,才会取得成功将蚯蚓的用心专一和螃蟹的用心浮躁进行正反对比,说明有效的学习需要专心致志一、重点剖析1.文 章 开 篇 的“君子曰”有何作用?答 案:作者在这里所说的“君子”,指 的 是“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作者是借助在学问、品行上有成就的人士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这比自己直接提出更有力量,更令人信服2.“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这四个比喻为什么要强调 臂非加长”“声非加 疾 “非利足”“非能水”?答 案:强 调“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 非能水,其实就是强调了“见者远”“闻者彰”“致千 里 绝 江 河”这些效果的取得并不是因为人本身有什么特殊能力,而是因为借助了外物,也就是各种客观条件呼应本段末尾的推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有力地论证了学习的作用:可以弥补人自身的不足3.“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所“假”之物之间有何关联?答 案:“登高而招”“顺风而呼”所“假 之 物 高(地)”“风”,是自然事物;“假舆马”“假舟楫”所“假”之 物“车子”“船只”,是人类发明创造之物,其层次明显要高于自然事物。

      能借助自然之物 是“善”,能借助更高层次的发明创造之物,则是更高层次的“善”,二者之间为递进关系4.文章第四段的论述可以分为几层?是如何进行论述的?答 案: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论述学习要逐步积累作者先从正面设喻:“积土成山”,可以兴风雨;“积水成渊”,可以生蛟龙同样,人 如 果 能“积善成德”,就 能 达 到“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境界接着从反面设喻,说 明 不 积“腔步”“小流”就 不 能“至千里”“成江海”通过正反对比,说明了“积”与“不积”的效果完全不同由此可知,人们掌握知识、培养品德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的过程第二层论述学习要坚持不懈作 者 先 将“骐骥”与“鹫马”进行对比,说明先天条件的好坏并不是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成功的关键在于坚持不懈;接 着 将“锲而舍之”与“锲而不舍”两种情况进行对比,说 明 产 生“朽木不折”与“金石可镂”的不同结果的关键在于“舍”与“不舍”人们在学习时,如果一曝十寒,时学时辍,那么再简单的知识也学不会;如果能持之以恒,那么再艰深的知识也可以获得荀子认为,“积”必须是日积月累的,学习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一定要坚持不懈第三层论述学习要专心致志。

      作者分别从正面和反面设喻论述,将 蚯 蚓 的“用心一”和 螃 蟹 的“用心躁”进行对比,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获得成功5.本文设喻有何特点?试联系课文内容进行分析答 案:本文是阐述关于学习的道理的议论文,通篇设喻,说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本文设喻的特点如下: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设喻如“青”“蓝”“冰”“水”“骐骥”“鹫马”“蚓”“蟹”等,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借助这些事物设喻,可以化深奥为浅显,使说理通俗易懂设喻方式多样正面设喻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车柔以为轮”“金就砺则利”等,从正面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正反设喻如“骐骥”和“驾马”,“锲而舍之和 锲而不舍”,“蚓”和“蟹二通过正反对比,将道理阐述得更加清楚明白运用博喻如“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从不同方面连续设喻,加深读者对同一道理的理解设喻与说理紧密结合,形式十分灵活将道理隐含于比喻之中如 第 二 段 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先设喻,再引出道理如第三段中,作者先连用数个比喻,再弓I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道理先设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

      如第四段中,作 者 先 用“积土成山”和“积水成渊”设喻,引 出“积善成德”的道理,再 用“不积混步”和“不积小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进一步论证二、写法赏析1.比喻说理,深入浅出本文运用了大量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具体、生动、明白、透彻,使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本文设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从正面设喻,连用比喻反复说明问题,强调文章观点;有时正反对比设喻,通过对比将道理阐述得更加清楚;等等详 情 可 参 看“重点剖析”第5题)2.论证形式灵活多变文章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分段论证,每段论证一个分论点第二、三段是先进行论证,最后总结出分论点;第四段则把分论点贯穿于论证之中文章在论证时,有时先正后反(如第四段,“积土成山 圣心备焉”为正面论述,紧 接 着 的“不积腔步 无以成江海则是反面论述),有时先反后正(如第四段,“锲而舍之,朽木不折”为反面论述,“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为正面论述),灵活而有变化,使论证生动有力3.语言富有音韵美本文的语言形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韵律美如 第 三 段“吾尝终日而思矣 而绝江河”、第四段 不积腔步 金石可镂”运用了对偶修辞,第 四 段“积土成山 圣心备焉”运用了排比修辞。

      这些对偶、排比句,整齐和谐,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韵律感,使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文章多用整句的同时,兼用散句,既整齐和谐,又参差错落,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如第二段,先 是 青 而青于蓝;冰 而寒于水”的对偶句式,接 着 是“木直中绳”等散句,再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的对偶句,说明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最 后 以 散 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作结这样整散相间,显得文气跌宕,有一种曲折掩映之美三、思维提升孔 子 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荀子却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两位儒家大师的观点是否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观点 两位儒家大师的观点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的是学习需要正确的方法,只有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荀 子 则 是 从“性恶论”的角度强调学习对于改变人性“恶”的本质的重要作用,认为后天的学习可以使人改 恶”为“善”,成为道德高尚的君子。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