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我的好邻居》教学设计.pdf
9页我的好邻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会与邻居小伙伴相处的方法,注意自己在邻里生活中的言行礼仪2. 体会邻里生活中互帮互助的温情, 并意识到自己也可以为邻里生活的和谐发展作出贡献3. 学会处理邻里生活中的小摩擦二、课程标准:本课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我的家庭生活”里的第 3 条“懂得邻里生活中要讲道德、 守规则,与邻里要和睦相处,爱护家庭周边环境”一般而言,学生都有一些与邻居小伙伴交往的经验,通过关注、 反思这些经验,可以提升他们与邻居小伙伴交往的能力,并促进邻里生活的和谐 我们的邻里生活大多是充满着温情的 从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体会邻里生活中的温情,不仅有利于他们的社会性发展,也有利于渗透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当然,邻里生活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小摩擦随着社会的发展, 传统的邻里关系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引导他们感受这种变化, 并学会理性地避免和应对其中的小摩擦, 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也可以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三、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小学生一般来说都会有一些与邻居小伙伴交往、去邻居家串门的经验,但他们对于如何与邻居家的小伙伴友好相处还缺乏理性上的认识,在处理邻里间小摩擦的时候还欠缺规则意识和法律意识。
现代社会多元开放, 学生邻里生活的经验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比如对于农村的学生而言, 邻里生活经验较为丰富,但是对于城市的学生, 尤其是一些进城务工子弟学校的学生而言,邻里生活的经验可能较少,甚至没有本校地处城郊结合,学生中有的居住在集镇小区,有的居住在农村, 还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随父母经常迁徙,邻里交往经验差异较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前要有充分的了解,并做好相应的处理, 力争让已有交往经验的学生能力得到提升, 也让没有交往经验的学生学会一些结交邻里小伙伴的方法四、教材分析:本课由“邻居家的小伙伴” “邻里间的温暖” “不给邻居添麻烦”三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是从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邻家小伙伴切入,引导学生注意自己在邻里生活中的言行礼仪 第二个板块是从邻家小伙伴拓展到邻里生活中的一般交往, 这个部分主要侧重从情感的角度讲邻里生活,即体会邻里生活中的温情第三个板块则从情感的角度转向理性的角度来讲邻里生活,一方面避免给邻居添麻烦,另一方面学会理性地处理邻里纠纷本课既循情,又据理,在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引导学生体会邻里生活间的温情,也要引导学生理性地处理邻里关系,既不要给邻居制造麻烦,又要学会用合理的方法维护自家的权益。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 认识邻居小伙伴导语:同学们,成成小朋友前不久搬家了他很爱交朋友,可新家这里的邻居小伙伴他一个都不认识 你们是怎么认识邻居家的小伙伴的?能教成成一些好办法吗?出示任务:了解认识邻居小伙伴的方法, 分享自己与邻居小伙伴交往的趣事,引导学生感受邻里伙伴间的友情反馈指导:1. 全班交流认识邻居小伙伴的好方法师及时评点)2. 同学们提供的方法真是多种多样,主动打招呼、礼貌问好、介绍自己、说话时面带笑容等都是好办法下面我们来模拟一下,看谁能使用好这些好办法课件出示要求)活动要求:(1)同桌分别扮演成成和他的新邻居,演一演如何认识新伙伴2)讨论时控制音量,不影响其他组表演时先介绍自己扮演什么角色3)认真观看其他同学的表演,并进行评价讨论时间两分钟)请小组展示,评议通过刚才的表演,我们知道了想要认识新伙伴需要主动打招呼,热情大方我们还知道了,如果有小伙伴主动过来打招呼,我们要热情地回应板书:主动打招呼热情来回应)3. 在你们的帮助下,成成认识了很多小伙伴,他们玩得可开心了!(出示组图)4. 你们也说说认识了哪个小伙伴,你们在一起最爱玩什么吧!5. 原来跟邻居小伙伴一起玩能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快乐!(板书:邻居小伙伴 交往很快乐)小结:有这么多邻居小伙伴一起玩耍,一起成长,你们真幸福!活动二 串门待客懂礼貌导语:有一次,成成去邻居小伙伴明明家玩,却把明明惹生气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出示P35右下情境图)出示任务:判断 P35四个情境中的交往行为做得是否正确,引导学生懂得与邻居交往要有礼貌,讲文明。
反馈指导:1. 明明为什么生气呢?2. 如果他俩一起收拾玩具,明明的心情又会是怎样的呢?3. 如果明明的家长回家看到收拾得干净整洁的房间,会怎样?4. 看到这个情景,你们想对成成说点什么呢?5. 看来,去邻居家串门的学问还真不少 我们再来看一段小朋友去邻居家串门的情景出示视频,及评议要求)看后议一议, 看看小客人和小主人的哪些行为正确,哪些行为不恰当?适时点拨6. (出示四个组别:怎样进门在哪里玩玩些什么 怎样告别)请每个小组合作,选择一个环节,讨论小客人和小主人当时分别应该怎么办,再分角色演一演小组展演后评一评,归纳做客及待客方法小结:作为小客人,我们要文明做客,言行有礼;作为小主人,我们要礼貌待客,热情周到!(板书:做客有礼貌待客要热情)活动三 邻里之间要互助导语: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 (出示 P36左下情境图)有一次,成成突然发高烧了他的邻居是怎么做的呢?出示任务:借助 P36-37 中的情境图,以及P38的短文,引导学生回忆邻居间互帮互助的温情,体会自己在邻里生活中能够发挥的作用反馈指导:1. 交流:成成后来会怎样?2. 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邻居们常常伸出援助之手,再请看出示P36上部图)3. 你们也得到过邻居的帮助吗?谁来说一说,你当时有什么感受?4. 有一栋居民楼里出现了一件“怪事”,我们去看看到底怎么回事?(阅读垃圾不见了,交流学习伙伴提出的问题,续编故事)5. 看来,虽然我们年纪小, 但也能为邻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邻里关系还会因此变得更加和睦呢。
出示 P37情境图,配乐)这几位小朋友也都在帮助邻居,你们又为邻居做过些什么呢?请在友善卡上写下你已经或者想要为邻居做的事6. 全班交流后在友善树上粘贴友善卡小结:邻里间如果能互相帮助, 大家的生活都会更加方便, 邻里的关系也会更加融洽,我们每个人也都会更加快乐!(板书:大家互帮助邻里更和睦)总结: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我们充分感受了和邻居小伙伴一起玩耍的快乐,知道了在认识新伙伴时,要主动打招呼,热情去回应;在邻里间串门时要文明有礼; 在邻居有困难时要热情帮助希望大家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去认识更多的邻居小伙伴, 去为需要帮助的邻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使我们的友善树更加枝繁叶茂!一首儿歌送给大家!(齐读拍手歌我的好邻居)第二课时活动一 做得不对怎么办导语:成成的爸爸妈妈又出差了, 他看奶奶一个人干家务很辛苦,就趁奶奶去买菜时拖地,这本是一件好事,可楼下的阿姨又不高兴了,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出示 P39左上情境图)出示任务:观察 P39中的情境图, 辨析邻里相处中的一些做法是否正确,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邻里生活遇到过哪些矛盾,是如何处理的反馈指导:1. 成成错在哪儿了?他现在该怎么办呢?2. 出示 P39另外两幅情境图,小组讨论图中的小朋友做得对不对。
如果不对,接下来该怎么办?准备演一演3. 选代表演一演, 演完后让打扰邻居的小朋友谈谈自己为什么这么处理,让受损失的一方谈谈对此事处理的是否满意4. 很多时候, 邻里的矛盾就是由我们小孩子引起的如果是由你造成的, 你会怎样处理,结果怎么样?(句式:有一次,因为我所以和后来我结果)小结: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 假如因为我们自身的原因导致了矛盾,一定要勇敢地承担责任,积极地解决矛盾板书:有了矛盾积极解决)活动二 减少矛盾小妙招导语:我们中国人历来看重邻里关系,在民间流传着很多有关邻里间互相谦让、体谅的故事,请看!(播放六尺巷的故事视频)出示任务:欣赏邻里友好交往、 和睦相处的故事, 交流从中得到的启示, 归纳处理好邻里关系的方法,并写成温馨提示语,引导学生学会与邻里和睦相处反馈指导:1. 你从六尺巷的故事 中体会到了什么?它对我们今天处理邻里关系有什么启发呢?2. 分享学生课前搜集的邻里间谦让、体谅的故事,交流从中获得的启示3. 出示 P40情境图,结合自身经历换位思考, 说说要想处理好邻里关系, 自己及家人应当注意些什么交流归纳后记录在新的友善卡上小结:如果我们每个人平时都能多为邻居想一想,将心比心, 邻里之间就会避免很多矛盾,我们的邻里生活就会更加和谐美好!(板书:将心比心减少矛盾)活动三 维护权益有办法导语:与邻居相处,我们应该相互理解、 相互包容。
但如果自家受到了伤害,该怎么办呢?出示任务:辨析身边邻里纠纷的案例, 引导学生学习理性处理邻里生活中的小摩擦,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和法律意识反馈指导:1. 出示 P41情境图交流自己如果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是忍一忍, 还是去提醒他们2. 播放邻里纠纷的两个案例视频,交流从中得到的启发3. (出示“小贴士”)结合自己亲历或听说的案例,讨论如果找邻居讲理,他们不理睬,还可以用哪些适当的方法去沟通解决?(相机出示相关法律条文,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八十三条)4. 在小贴士上记下自己学到的维权好办法小结:如果自家在邻里生活中受到了伤害,我们要主动去找对方沟通 如果对方不配合解决, 我们可以向身边的居委会或物业公司反映,还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相信总会有合适的方法来维护我们的正当权益板书:掌握方法维护权益)总结: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尽量不给邻居添麻烦 对于邻里生活中的小摩擦, 我们要相互理解和包容 对于自己无法解决的矛盾, 我们还可以向有关部门反映, 或是寻求法律的帮助 相信大家只要敢于承担责任, 学会将心比心,运用规则办事,邻里生活一定会少一些矛盾,多一些温馨!请大家将本节课学会的邻里生活小妙招分享给家人。
七、板书设计第一节课我的好邻居邻居小伙伴交往很快乐主动打招呼热情来回应做客有礼貌待客要热情大家互帮助邻里更和睦第二节课我的好邻居有了矛盾积极解决将心比心减少矛盾掌握方法维护权益八、教学反思优点:1. 目标合理,落实到位本课教学能依托教材, 结合学情, 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 并以目标为主线串联起各个教学活动在课前安排学生采访家人如何和邻里打交道,学习交往经验;主动接触邻里,积累交往经验;课上同伴交流,共享交往经验这样,既让已有交往经验的学生交往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也让之前没有或邻里生活经验不丰富的学生学会一些交往的方法 此外,通过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案例,进行集体分析和总结,更好地解决了“如何理性处理邻里纠纷”这个难点2. 来源生活,提升生活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是课程的基础本课教学注重创设情境,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情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认识邻居小伙伴”中,通过“教会成成好方法” 这一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说出自己认识小伙伴并一起玩耍的经历在“串门待客有礼貌”中,通过联系自己的串门及待客经历,感受邻里交往时文明有礼的重要性在“邻里之间要互助”中,讲述自己和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故事,思考还能为邻里做些什么。
在“做得不对怎么办”中,反思自己的邻里生活中遇到过哪些矛盾,处理得是否恰当在“避免矛盾小妙招”中,说说邻里生活中自己遇到的不开心的事,思考要想处理好邻里关系, 自己应当注意些什么在“维护权益有办法”活动中,分析学生真实生活中发生的邻里纠纷的案例,归纳处理邻里矛盾的办法 这些活动内容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反映了学生的现实需求,又提升了学生今后的生活3. 合作探究,课后实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组织者, 应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大胆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课中,教师组织开展了看一看、说一说、议一议、续一续、演一演、写一写等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及与同学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课后,要学生运用所学的新方法去结识更多的邻居小伙伴,去为遇到困难的邻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