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知识点.pdf
10页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1)定义:地球表面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肯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2)特征:可变性一一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整体性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样;层次性一一区域是有等级的;差异性一一区域划分的基础2.区域比较的方法(1)区域定位一一确定区域的地理位置;(2)分析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特征差异(气候、水文、地形、土壤、生物、资源等)3)分析在区域地理环境影响下的人类活动差异(工业、农业、商业、交通、城市、人口)3.区域差异案例: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共性:都是平原地区;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地理环境差异:(1)地理位置差异(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长江三角洲一 一 位于北纬30旁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松 嫩 平 原 一 一 北纬4 3 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2)气候条件差异(热 量/降 水 量/光 照)长江三角洲一 一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 嫩 平原一 一 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暖和季节及生长期都较短3)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土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少。
松 嫩 平 原 一一 黑土分布广泛;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多世界三大黑土区:密西西比河(美国中心大平原)、乌克兰、东北三江平原和松辽流域(4)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一 一 矿产资源贫乏;松 嫩 平 原 一 一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5)植被差异:长江三角洲一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松 嫩 平 原 一一温带落叶阔叶林人类活动差异:(1)地理环境差异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长江三角洲一 一 耕作方式:水田耕作业;主要粮食作物: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其他:水产业发达;松 嫩 平 原 一 一 耕作方式:旱地耕作业;主要粮食作物: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熟制:一年一熟;其他:西部相宜发展畜牧业;春小麦:春播秋收相宜比较寒冷的地方种植 冬小麦:秋 播(次年)夏收(2)地理环境差异对其他生产活动的影响长江三角洲一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又是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便利,商业贸易发达松嫩平原一一重化工业基地: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四周地区的煤、铁等资源4.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某些环境因素成为限制条件一一把限制条件变为有利条件一一充分利用地理环境条件派案例: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1)开发早期:稠密的水系成为交通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耕作业发展缓慢。
2)农业社会:船被广泛运用,水系成为扩大交通联系供应自然水道;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限制条件;大规模的人口迁入,劳动力资源丰富,成为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优越的气候条件,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3)工商业社会:人口、城市密集,人均耕地削减,耕地破裂,粮食、棉花的生产在全国的地位下降其次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探讨中的应用1.地理信息技术(1)定义:获得、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2)类型:遥 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3)应用:地理环境探讨一一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难防卫、国土资源管理、国土开发规划大众化应用GPS汽车导航、空间信息网站、城市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2.遥感(R S):获得地理信息(1)关键装置:传感器(2)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难防卫监测、农业方面(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病虫害和农业生态环境调查及监测、农作物长势监测和估产)3.全球定位系统(G P S):定位、导航(1)定义: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足便、号胭的系统2)用途:供应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三维坐标:地理位置(经度和维度)、高程(海拔)4.地理信息系统(GIS):管理、查询、分析、处理 应用:城市管理5.RS、GIS、GPS 的推断“点”与“面”推 断GPS“点”选 用GPS,“面”选 用RS或GIS;(2)“想”与“看”区分RS、GIS 预料、评估、计算、思索即“想”选G IS,只“看”不用“想”选 用RS。
其次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 一 节 荒 漠 化 的 防 治 一一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荒漠化:分布:三区一一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潮湿区本质:三退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表现:三化一一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成因:二因一一人类过度经济活动、气候因素发生变异剧烈蒸发次生盐渍化:大水漫灌一一一地下水上升一一一盐分在土壤表层聚集一一一次生盐渍化石质荒漠化:主要分布在潮湿、半潮湿地区,因水土流失导致地表岩层袒露如我国南方地区的“红色岩漠”(流水侵蚀作用)2.西北地区(1)范围:地形区范围: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一阿尔金山一古长城一线以北;行政区划范围: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气候界线:非季风区年均降水量4 0 0 m m 以下的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2)地形特点:东部是高原、西部是高大山系和内陆盆地,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西部三山夹两盆: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准嘎尔盆地、塔里木盆地3)最显著的自然特征一一干旱:深居大陆内部、距海遥远、受四周高山高原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气候干旱3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缘由(1)干旱是荒漠化的潜在威逼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一一基本条件;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一一物质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的干旱季节一一动力条件;(2)气候异样(主要自然因素)4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1)荒漠化的人为缘由: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运用和不合理运用、(2)荒漠化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不留意环保。
5 .荒漠化防治的措施(1)荒漠化防治内容: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逼;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复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2)防治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 碱(盐碱)、治沙相结合3)治理措施(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水资源农作区:改善耕作和浇灌技术,推广节水农业;牧区草原:削减水井数量;干旱内陆地区:合理安排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生物措施:绿洲外围的沙漠地带一一封沙育草;绿洲前沿地带一一营造防沙林带;绿洲内部一一建立农田防护林网;工程措施:沙障工程(草方格沙障)调整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植树种草、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实行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开发新能源(风能、太阳能等)限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养其次节森林的开发和爱护一一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1 .森林的作用:水气净美物(无)尘沙一 一“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涵养困源、保持水土 调整同候、稳定大气成分 解化空气 图化环境繁衍解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 吸烟除囹 防风固网2 .热带雨林(1)纬度分布: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到南北纬1 5 2 5。
缘由: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有暖流经过)(2)三大集中分布区:非洲刚果河流域、东南亚地区、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3.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促进全球水循环、调整全球水平衡;世界生物基因库;人类医学宝库4.雨林生态系统的优势:光合作用剧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快速;群落生产力高;5.雨林生态的脆弱性:雨林生长所须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生物循环旺盛,加上高温多雨的淋洗、雨林中土壤一般很贫瘠;雨林植被一旦被毁,整个生态系统陷于崩溃,要复原须要相当长时间;6.雨林被毁的缘由:干脆缘由:人类的开发一一过度的迁移农业,大规模的农场和牧场开发,商业性伐木,采矿、修路、城镇建设根本缘由: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发展需求;发达国家的无度需求及跨国投资手段7.亚马孙开发安排:(1)修建亚马孙横贯马路;(2)移民亚马孙平原;(3)借助外资、激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8.雨林的前途:爱护一一从全球利益和社会利益考虑开发一一从当地人争取短期内提高生活水平来看既开发又爱护一一在两种利益或目标之间取得协调在当前背景下,面对雨林正在遭遇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下,应当把爱护防灾第一位。
9.爱护热带雨林的措施:(3 保 2 设 1 结合)加强环境教化,提 高 公 民 踵 意 识;加强雨林的管理和爱护,建 立 自 然 整 区;激励整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慢回国家基金,使当地人从管理和爱护中获益;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廛窗,削减移民和农耕区进入雨林区的机会;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醯;10.“湿地”问题(1)定义:湿地包括河湖、沼泽、沿海滩涂等,与森林、海洋并称为三大生态系统2)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调整径流、调整气候、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爱护生物多样性等(3)湿地削减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生物多样性削减;气候大陆性增加;旱涝灾难增多;水质下降第 三 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 一 节 能 源 资 源 的 开 发 一一以我国山西省为例1.能源的分类(1)按性质分类: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等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自然气等2)按运用状况分类:新能源:潮汐能、生物能常规能源:煤炭、石油2.分析区域资源开发条件:资源状况;市场条件;交通条件3.山西省煤炭开发条件:(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多、广、齐、优、好)储量丰富(图);分布范围目;煤种园全;煤质园良,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
大同煤田一一优质动力煤(燃烧发电);河东煤田一一优质主焦煤(冶炼钢铁)开采条件回,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2)市场广袤(3)位置适中,交通便利4.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措施:扩大煤炭开采量;提高晋煤外运实力;以铁路运输为主,马路运输为辅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发展炼焦业,为冶金工业发展供应能源5.煤炭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有效的环境爱护和治理的方法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力度;提高煤的利用技术;“三废”的 治 理(废水、废气、废渣);调整产业结构;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其 次 节 流 域 的 综 合 开 发 一一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1.河流水文特征分析思路河流特征描述什么如何描述主要的影响因素(径)流量/水量大或小气候、流域面积、支流数量水含沙量大或小植被覆盖率、降水强度、地形坡度文特汛期季节/长或短补给类型、气候特征(水位季节变更)大或小征结 冰 期(凌汛)有或无/长或短最冷月气温流速快或慢地形、地势凌汛的条件:一是要有结冰期,二是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2.河流水系特征描述要素河流特征描述什么如何描述描述的依据流程长或短涉及长度的信息流向自()向()流地势特征、方向的信息水流域面积大或小涉及面积的信息系支流、湖泊多或少或无读图特向心状、放射状、扇形态、网状、不对征水系形态称状、平行状、树枝状地形、地势特征河道状况宽窄、深浅、曲直读图落差大或小地形、地势特征3.河流的水能开发条件条件常用答题用语水能水量流域内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落差河流落差大地形、地质良好的地形、地质条件有利于水电站的建设4.河流的航运条件条件常用答题用语自然条件地形地形平坦,水流平稳径流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降水匀称,径流季节变更小冰期无结冰期(或结冰期短),通航时间长通航里程河道宽敞平直,通航里程长社会经济条件经济流域内经济发达,运输量大人口、城市流域内人口、城市密集,客货运输量大5 .河流的治理原则与措施常用答题用语治理原则治理措施上游调洪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分洪、蓄洪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泄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