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习光合作用教学设计.doc
3页复习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2007-12-11 10:43:07| 分类: 教学案例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光合作用一、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因此,“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这一节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全书的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是学生学得的第一个复杂的概念,如何以概念和形成途径使学生掌握光合作用概念,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因此有必要让学生通过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来分析、讨论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及产物,再以一组光合作用的探索实验加以检验而光合作用的一组探索性实验能否成功,则是教学中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关键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2、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解释有关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1、通过查阅有关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的资料,培养学生查阅、整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光合作用的一组探索性实验过程,使学生学会观察和记录植物生理实验现象的基本方法,初步明确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思维方式 情感目标1、通过光合作用一组实验的操作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探究精神; 2、通过光合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的教学,使学生意识到生物科学的价值,增强其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教学建议 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可以事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带到课堂上来进行交流,通过概述某科学家的实验过程或结果,启发学生通过分析和思考得出相应的结论四、教学设计思路有关光合作用的一组探索性实验,实际上是对光合作用假设的实验验证,通过实验检验证明有关光合作用的实验假设是成立的,从而形成光合作用的概念因此,教学时在每讲完一个发现过程实验之后,都要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明确每个实验揭示的问题当一组探索性实验完成后,应指导学生明确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等问题 在上述基础之上,对光合作用的概念加以总结,让学生尝试用关系式的形式描述光合作用,并用语言加以描述这样就得到了光合作用的定义,从而完成了光合作用概念形成的过程光合作用的意义的教学活动应立足于启发学生运用知识来说明或解决实际问题,在分析和说明问题过程中领悟光合作用在生物界乃至整个自然界中的重要意义五、教学重点:光合作用所需原料、条件、产物的实验 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实质 六、教学难点: 光合作用发现过程中涉及的实验设计光合作用的实质 七、教学过程: 引言: 17世纪以前人们认为,植物生长在土壤中,一定是从土壤中获得生长需要的各种物质。
一株大树那粗大的树干、茂密的枝叶、丰硕的果实,都是由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物质变化来的果真是这样吗?怎样证明这个观点是否正确呢?科学家是通过探究过程寻求有关自然界各种问题的答案的,揭示柳苗生长之迷也是如此 在课前查资料的基础上,请同学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述海尔蒙特的实验 17世纪上半叶,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设计了一个简单而又巧妙的实验:他将一棵重2.3kg的柳苗栽种到一个盛有土壤的木桶中,木桶内土壤的重量是90kg此后,他只用纯净的雨水浇灌柳苗为了防止灰尘落入,他专门制作了桶盖5年过去了,柳苗渐渐地长大了他再次称量柳苗和土壤的重量,结果使海尔蒙特大吃一惊:柳苗重量增加74.5kg,土壤重量仅减少了0.057kg!(配合投影图)同学们,根据海尔蒙特的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展示课件) 小组讨论发言,得出结论:柳苗生长所需要的物质,并不是由土壤直接转化的,水才是使植物增重的物质 提问:海尔蒙特的实验结论完全正确吗?从植物生活环境的角度分析植物生长需要的物质来源,还应该考虑什么因素? 讨论发言:可提到阳光、空气看来,海尔蒙特的实验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那么,后来的科学家又是怎样做的呢?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在研究助燃空气时,做了一个新奇的实验。
请同学观看课件,展示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分析讨论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得出结论:植物能"净化"空气课件展示:普利斯特利钟罩内的实验说明植物能"净化"空气) 提问:当人们重复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时,有的获得成功,有的总是失败,甚至发现植物还会更严重地污染空气为什么学者们会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呢? 讨论回答引出下一个实验:阅读材料"1779年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通过实验证明绿色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净化空气;他还发现,光照下的绿色植物能够释放气体,这种释放气体的能力在夕阳西下时降低,日落后则完全停止?这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光的重要作用板书:英格豪斯绿色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说明光的重要性) 提问:英格豪斯的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的条件是什么?(光) 讲述:那么,在光照下绿色植物究竟释放什么气体?这种气体是否与植物净化空气的作用有关呢?后来,科学家们了解了空气的组成成分,明确了这种气体就是氧气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过这样的实验:把绿叶放在暗处数小时,消耗叶片中部分营养物质,然后把叶片的一部分暴露在光下,另一部分遮光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汽处理叶片,结果遮光的部分叶片无颜色变化,而照光的一部分叶片显示深蓝色。
萨克斯利用对照实验法和淀粉遇碘变蓝的原理,发现了绿色开花植物的光合作用那么,你能不能利用所给的材料和用具,设计一个实验来检验绿叶在光下是否能够制造淀粉? 小组讨论: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段时间,为什么?然后用黑纸片遮住叶片的一部分,将其放在阳光下照射思考叶片部分遮光的目的发给每组一片经上述处理后的天竺葵叶片,请参与上述实验过程的同学进行说明 但是如何检验叶片中是否有淀粉存在,直接用碘液滴在叶片上行不行?还很难回答 指出:叶绿素可以溶解在酒精中,用隔水加热的方法可以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 操作:将叶片上的黑纸片取下,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再把小烧杯放入盛有开水的大烧杯中,将这一套装置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 讨论:能否将装有酒精的小烧杯直接加热?(不能,酒精容易燃烧) 观察:加热过程中,酒精颜色的变化和叶片颜色的变化直至叶片变成黄白色 分析说明:绿叶变成黄白色及酒精变成绿色的原因 操作:将酒精灯熄灭,用镊子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将漂洗干净的叶片平铺在培养皿中,滴加几滴碘液放置片刻此时将实验台收拾整理) 观察:用清水洗去碘液,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 对上述结果进行分析说明,得出结论:经过部分遮光处理的叶片遇碘液后,见光部分呈深蓝色,表明有淀粉产生;遮光部分不变色,表明没有淀粉产生。
说明绿叶合成淀粉需要光由此可见,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 那么,光合作用还有其他产物吗?(介绍鲁宾和卡门的实验) 演示实验: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介绍实验装置,并让同学看到试管中上升的小气泡,然后用带火星的卫生香检验试管中的气体,请注意卫生香的燃烧情况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现象,此现象说明了什么?光合作用产生的助燃气体是什么气体?总结:光合作用的产物还有氧学生讨论后回答(课件展示:萨克斯发现光照时叶绿体中的淀粉粒才会增大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我们蒸馒头要有面粉、水和发酵粉作为原料,那么,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和氧需要什么原料呢? 演示实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说明两套实验装置的不同在于一个盛有氢氧化钠溶液,一个盛有清水,而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分别取两枚叶片,进行脱去叶绿素、滴加碘液的处理后,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说明原因 结论: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证明:二氧化碳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往水里吹气,能产生淀粉吗?可见,光合作用除了需要光以外,还需要一个重要的条件 展示课件:恩吉尔曼实验并演示实验: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用银边天竺葵进行实验,根据现象说明问题,得出结论。
以上实验验证了我们对光合作用的解释是正确的 总结: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各是什么?这样一个生产加工的过程是在哪进行的呢? 学生明确: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条件是阳光;产物是淀粉和氧;场所是叶绿体有人把绿叶进行光合作用,比作工厂的生产活动你能说出绿叶这个"绿色工厂"中的机器设备、原料、动力和产物各是什么吗? 提问: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把"绿色工厂"的生产过程表示出来吗? 在同学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光合作用的公式根据公式及实质用语言表述什么是光合作用在学生思考回答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阅读书上光合作用概念的有关内容,并做出标记在同学回答的基础上总结:食物中的各种有机物,都是直接或间接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成的不仅如此,自然界中的各种有机物,包括我们熟悉的棉、麻、糖、橡胶等,也都是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提供的据科学家估计,整个地球上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一年所制造的有机物,若折算成葡萄糖可达4500亿吨左右结课: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以及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关于光合作用过程中具体发生的变化,我们等下次的课再来共同学习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一部分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实验,一部分学生查资料的方式,使更多的同学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并通过对光合作用发现过程的分析,使同学们初步领会到设计科学实验的一些注意点,这是本节的优点。
当然,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比如:一些实验讲得不够透彻,使学生印象比较浅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