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学案.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金**
  • 文档编号:207346777
  • 上传时间:2021-11-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14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迅[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议论文的文体知识和本文结构严谨、语言犀利的艺术特色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文意,弄清文章的脉络,使学生认识鲁迅杂文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学习重点]:  1、体会鲁迅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2、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3、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学习难点]:认识鲁迅杂文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一、自学展示背景简介 一九三一年以前,中国的统治者总是自夸地大物博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了东三省,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寄希望于国联,希望国联能赶走日本,国联却承认了日本在东北的权益一九三四年七月,蒋介石在一次军事会议上公开叫嚣:“日本的军事准备比世界上任何一国都充足,三天之内就可以占领中国所有沿江沿海 悲观失望的气氛笼罩着上层社会适逢国民党政府要员戴季陶打着“为国消灾”的旗号在杭州灵隐寺大肆烧香拜佛当时资产阶级报纸《大公报》发表社论,指责中华民族失去了自信力,为国民党反动政府推卸责任。

      针对这一观点,鲁迅先生特地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三省三周年以后的一星期,发表本文,指出: 中国有充满自信力的人存在着,他们是中华民族的筋骨和脊梁1、注音慨( )叹 省( )悟 诓( )骗 诬( )蔑 脂( )粉 脊( )梁 抹( )杀 抹( )布 拐弯抹( )角 前仆( )后继 状元宰( )相 搽( )粉 2、解释下列词语:玄虚: 渺茫: 怀右伤今: 为民请命: 自欺欺人: 舍身求法: 二、合作学习1. 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这个错误观点是由那些论据得到的?对方的错误观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论据:①总自夸“地大物博”;②只希望国联;③一味求神拜佛;2. 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是什么?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中国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依据:从古至今中国的脊梁。

      三、质疑导学1.读1-5段,思考;(1)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一再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明确:首先承认对方说的是事实,但通过分析事实后,发现对方要说的其实不是自信力的问题,这样对方的观点就不存在了这是驳论的一种方式,由真实存在的依据推导出错误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指出对方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不成立,这是驳论证2)第1段和第4段都有一段加点的文字,国民党检察官曾删掉这些文字,这说明什么?明确:“求神拜佛”恐怕是国民党在山穷水尽时自欺和欺人的最后一招,鲁迅一针见血地指出“求神拜佛”的危害性和严重后果,这自然触到了国民党的痛处从加点文字也可以看到鲁迅的境况,但鲁迅却不惮于在枪林弹雨中为民众奔走呼号,其无私无畏的精神令人敬佩2.指导学生朗读3—8段,思考作者是怎样反驳敌论点的直接反驳:信地信物信国联――没有“他信力”(仿词)求神拜佛―――――发展着“自欺力” 间接反驳:论点: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论据:从古至今中国的脊梁四、学习检测:见状元导练板书设计:中 ┏自夸“地大物博” ┓国 ┏敌论据 ┃ 只希望国联 ┃┓ 人 ┃ ┗ 味求神拜佛 ┛┃ 以偏概全 失 ┃敌论点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掉 ┃直接反驳:┏失掉“他信力”自 ┃ ┗发展着“自欺力”信 ┃间接反驳:┏论点: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力 ┃ ┗ 论据:从古到今  “中国的脊梁”了 ┗结论: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看地底下。

      吗五.学后反思:第二课时一、自学展示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1)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玄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他们在前仆后继地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前仆后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不足为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内给下列语段加上标点符号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3.简答在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这些“民族的脊梁”又具有什么样的时代特征?请举例说明 二、合作学习默读第6—9段后,讨论探究:1、“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各指什么样的人?你能说出几个吗? 明确:A、“埋头苦干的人”:为了国家利益,执著于某一事业不畏艰险,奋斗不息的人。

      如:毕升、徐霞客、司马迁、华罗庚、杨利伟、抗震救灾英雄等 B、“拼命硬干的人”: 指反对国内剥削阶级和外来侵略者的革命志士、民族英雄如:陈涉、李自成、洪秀全、岳飞、文天祥等C、“为民请命的人”:指为人民疾苦而呼告的人如:杜甫、白居易、柳宗元、包拯、梁启超、鲁迅等D、“舍身求法的人”:指历尽艰险,探求真理的人如:玄奘 、鉴真、如商鞅、谭嗣同、李大钊等2、“中国的脊梁”指什么人? 明确:“中国的脊梁”是指脚踏实地地为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的人们,他们是使中国挺立起来的“脊梁” 鲁迅反复赞扬“中国的脊梁”,可以鼓舞斗志,增强中国人的自信力3、这一类没有失掉自信心的人现状如何?明确:①从人数上看:何尝少呢?②从特征上看:有确信,不自欺,前仆后继地战斗 ③从处境上看: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4、第9段作者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找出来体会其意思明确:“脂粉”:比喻统治阶级的欺骗性宣传;“筋骨和脊梁”:比喻气节、操守、人格、品质;“状元宰相” :比喻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地底下”:比喻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力量。

      三、质疑导学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揣摩第1段话,三个副词“总”、“只”、“一味”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明确:不能总”让人看到国民党政府夸耀“地大物博”时的洋洋自得,同时“总”又写出夸耀者的底气不足,因为,夸来夸去只能夸这一样,且惟恐别人不知,这也暗接“只求国联”的必然性:“只”是抓救命稻草时的“执著”,仰人鼻息之状跃然纸上;“一味”则是深陷而不能自拔,沉迷于其中的滋味因而也不愿自拔这三个副词准确地写出了国民党政府在自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事实”,极富讽刺意味 2.第1段 “公开”一词的含义?明确:暗示国民党反动派还有许多不愿或不敢公开见不得人的事 3. 第3段中“他信力”的表达效果?“倒是一条新生路”的含义?明确:运用仿词的修辞方法,将敌论的自我麻醉,自欺欺人的本质充分揭露出来,也增强了文章逻辑力量 含义:指下文“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前仆后继”的战斗的路 4.如何理解“以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他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明确:这句话也含蓄的批判了国民党一些官僚和“社会名流”以号召人民“求神拜佛”为幌子,蒙蔽群众,对日本的侵略实行妥协,不抵抗政策,所以国民党书报检查机关在鲁迅这篇文章发表前就把这句话给删去了。

      四、学习检测:见练习册五.学后反思:。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译林版2024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Our school subjects单元测试卷.docx 译林版2024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Our school subjects单元测试卷2.docx 译林版2024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Our school subjects单元测评卷3.docx 译林版2024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Our school subjects单元测评卷2.docx 译林版(2024)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Our school subjects单元测试卷.docx 译林版2024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课时1 Lead-in Cartoon time同步练.docx 译林版2024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课时2 Story time同步练.docx 译林版(2024)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Our school subjects单元测评卷1.docx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docx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分班考高频考点冲刺卷(含答案)-北师大版.docx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分班考常考易错冲刺卷(含答案)-人教版.docx 六年级上册数学竞赛试题——数论综合提高一习题(含答案).docx 六年级上册数学竞赛试题——取整问题习题(含答案).docx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分班考高频考点冲刺卷(含答案)-人教版苏教版.docx 六年级上册数学竞赛试题——行程问题超越提高习题(含答案).docx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分班考常考易错冲刺卷(含答案)-苏教版.docx 六年级上册数学竞赛试题——数论综合提高二习题(含答案).docx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一)》重难点题型练习(含答案).docx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圆(三)》重难点题型练习(含答案).docx 六年级上册数学竞赛试题——复杂应用题串讲习题(含答案).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