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新闻传播史李彬课件.ppt
30页反右运动及其后果,(1957年到1966年),一、整风,最近两个月以来,在各种有党外人士参加的会议上和报纸刊物上所展开的,关于人民内部矛盾的分析和对于党政所犯错误缺点的批评,对于党与人民政府改正错误,提高威信,极为有利,应当继续展开 ——毛泽东《关于请党外人士帮助整风的指示》 整风运动的起源:国际上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波匈事件等 国内肃反运动过激(因为胡风事件而起) 农业合作化过快导致的退社风潮, 在某些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急于求成 官僚主义和教条主义开始抬头,赫鲁晓夫,1956年2月25日,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作了个《反对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震惊世界 我们必须严正地研究和正确地分析这个问题,以便消除任何可能性,不再重复斯大林在世时所犯下的一切过失斯大林根本不允许实 现集体领导和集体工作,他不仅对反对他的人要施加暴力,而且由于 他的任性和专横,连被他看成与他的思想相违背的人,也要施以暴力 斯大林不是通过说服、解释和耐心地同别人合作,而是把他的思想强加于人,要别人无条件接受他的意见凡是反对他这种做法的人,或 者力图表明自己的观点,怔明自己正确的人,都必然会被开除出领导 机关,接著就会受到精神上的折磨和肉体上的消灭。
——苏共二十大的秘密报告,二、整风,毛泽东1957年2月27日在中南海颐年堂做了个长达5个小时的报告,名叫《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讲话》 名翻译家有幸听到这个报告,他给儿子傅聪的信中这样写道: “毛主席的讲话,那种口吻,音调,特别亲切平易,极富于幽默感,而且没有教训口气,速度恰当,间以适当的pause(停顿),笔记无法传达他的马克思主义是到了化境的,随手拈来,都成妙谛,出之于极自然的态度,无形中渗透听众的心讲话的逻辑都是隐而不露,这是艺术高手 ——傅雷家书,知识分子的早春,究竟顾虑些什么呢?对百家争鸣的方针不明白的人当然还有,怕是个圈套,搜集些思想情况,等又来个运动时可以好好整一整 —— 57年3月24日费孝通《知识分子的早春天气》 一,尽量不写信,倘若非写不可,也只写事务性的,语句要一清二楚,无可推敲发信之前必先读上几遍以防万一落到阶级斗争嗅觉特别灵敏者之手,会被恶毒歪曲至于日记笔记之类惹事生非的东西,更写不得二,即便号召提意见,甚至党员对党刊提意见,也不要插进去,以免有”乘机进攻“之嫌 ——萧乾回忆录,,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 1957年2月最高国务会议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讲话》 4月27日,下发党内整风文件 5月4日,毛泽东起草《关于请党外人士帮助整风的指示》 5月16日,毛泽东起草了《关于正确对待党外人士批评的指示》 6月8日,《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发表社论,《这是为什么?》。
历 时一个多月的“鸣放”顿时夭折,反右运动开始,,至于各种错误意见在在报纸上,刊物上发表,开座谈会评论,会不会把我们的天下搞乱,把人民政府搞倒,我说完全不会因为他们不是反革命,不是特务,他们中的大多数愿意跟我们合作只有极少数人是敌视我们的 ——毛泽东在天津党员干部会议上的讲话记录,1957年3月17日,最近一些天来,社会上少数带有情绪的人跃跃欲试,发表一些带有煽动性的言论,企图将正确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以利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方向,引导到错误方向上去,此点请你们注意,放手让他们发表,并且暂时(几个星期内)不要批驳,使右翼分子在人民面前暴露其反动面目 ——5月16日毛泽东起草了《关于正确对待党外人士批评的指示》,三、阳谋,让资产阶级及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发动这一场战争,报纸在一个时期聂,不登或少等不同意见,对资产阶级反动右派的猖狂进攻不予回击,一切整风的机关学校的党组织,对于这种猖狂进攻在一个时期内也一概不予回击,使群众看得清清楚楚,什么人的批评是善意的,什么人的所谓批评是恶意的,从而聚集力量,等待时机成熟,实行反击有人说这是阴谋我们说,这是阳谋。
因为事先告诉了敌人:牛鬼蛇神只有让它们出笼,才好歼灭它们,毒草只有让它们出土,才便于锄掉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右派鸣放时期的著名言论,政协、人大、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应该是政治上的设计院现在工业方面有许多设计院,可是政治上的许多设施,就没有一个设计院我看政协、人大、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应该是政治上的四个设计院应该多发挥这些设计院的作用一些政治上的基本建设,要事先交他们讨论,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现在大学里对党委制很不满,应该展开广泛的讨论,制度是可以补充的,因为大家都是走社会主义的路这样搞,民主生活的内容就会丰富起来 ——章伯钧“政治设计院”的发言,57年5月22日《人民日报》,,有人提出要党提出保证,在他们对党进行批评以后,不致在将来受到打击报复他认为要毛主席出来讲话保证,那是笑话但他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具体方案,这就是要由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委员会成立一个委员会,这个委员会不但要检查过去三反、五反、肃反运动中的偏差,它还将公开声明,鼓励大家有什么委屈都来申诉这个委员会包括领导党,也包括民主党派和各方面的 人士 ——罗隆基的平反委员会《人民日报》1957年5月23日,,我认为党领导国家并不等于这个国家即为党所有;大家拥护党,但并没有 忘了自己也还是国家的主人。
政党取得政权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它的理想, 推行它的政策为了保证政策的贯彻,巩固已得政权,党需要使自己经常 保持强大,需要掌握国家机关中的某些枢纽,这一切都是很自然的但是在全国范围内,不论单位大小,甚至一个科一个组,都要安排一个党员做头,事无巨细,都要看党员的颜色行事,都要党员点了头才算数这样的 做法,是不是太过分了一点? ——储安平的“党天下”,1957年6月2日《光明日报》,四、新闻界是反右的重灾区,几天来,皮肤下面刻刻在发火,心往下沉,半月来几乎没有好好睡过(那时天天晚上要写检查,以备第二天交待,而冥思苦想,常常写不出一个字,每晚要抽两包烟,到深夜,只能自己胡乱上纲,凑写成篇,到睡在床上,翻覆难眠,每晚必出几身冷汗,汗衫透湿,入睡至多只有两小时)嘴里发腻,吃不下东西,饭菜到喉头就卡住了 ——徐铸成回忆录 严重的是文汇报编辑部,这个编辑部是该报闹资产阶级方向期间挂帅印的,包袱沉重,不易解脱帅上有帅,攻之者说有,辩之者说无;并且指名道姓,说是章罗同盟中的罗隆基两帅之间还有一帅,就是文汇报驻京办事处负责人浦熙修,是一位能干的女将人们说:罗隆基——浦熙修——文汇报编辑部,就是文汇报的这样一个民盟右派系统。
——毛泽东,《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该批判,浦熙修(1910——1970),抗战时是《新民报》采访主任,其妹浦安修嫁给了彭德怀,所以人称“浦二姐” 反右鸣放阶段她在黑龙江考察,她被批判主要原因不在于右派言论,而是由于她和罗隆基曾经的情人关系徐铸成,你们的《文汇报》办得好,琴棋书画,梅兰竹菊,花鸟虫鱼,应有尽有,真是办得好我下午起身,必先找你们的报看,然后看《人民日报》,有功夫再看看其他报纸 ——毛泽东同徐铸成的谈话,《徐铸成回忆录》 56年5月《文汇报》停刊,徐铸成北上创办《教师报》,1956年10月1日,《文汇报》复刊鸣放期间徐铸成在苏联参观,觉得报纸火气太大,编辑部回答是柯庆施要求的反右时他去找柯庆施,柯老对他说:“中国的知识分子有两个字可以概括,一是懒,平时不肯做自我检查,还常常翘尾巴二是贱,三天不打屁股,就自以为了不起了 《文汇报》经过反右,编委就保留了刘火子一人,北京办十个记者,7个右派,3个控制使用储安平,1956年胡乔木邀请他出山,掌管《光明日报》 1957年4月1日,他单枪匹马杀入《光明日报》,担任总编 随后不久打成右派,第二任妻子改嫁前国民党战犯宋希濂 文革中,储安平在自杀未遂后不知所终,成为文革的一个大谜团。
王中,王中,曾任复旦新闻系主任,1956年的时候,他在新闻界提出了报纸有两重性:一重是宣传工具;一重是商品,而且是在商品性的基础上发挥宣传工具的作用 1958年王中正式划为右派,开除党籍,撤销一切职务,成了个平头老百姓,级别三级教授降到了机关15级右派劳动改造的时候在农场管铁锹、锄头,回到复旦就在游泳池卖门票,清扫泳池,后去图书资料室反右后一直拒绝检查五、1958年,没有右派的一年,除大跃进外的各种运动: 58年三月的“双反运动”,即反浪费、反保守运动主要形式就是贴大字报表决心,清华大学一天就贴了100余万张 交心运动,号召知识分子向党交心 搞臭个人主义运动 红透专深运动 插红旗、拔白旗运动 除四害运动(就是和麻雀过不去的那次运动)大跃进,,大炼钢铁,我国钢铁工业有着无限美好的发展前途,正如旭日东升,光芒万丈而英国钢铁工业的前途则十分暗淡,困难重重我们坚信,在十五年内,我国钢铁的产品产量一定能赶上并超过英国 ——《人民日报》2月1日,亩产万斤,全国最先大胆提出搞水稻亩产万斤试验的湖北省孝感县长风农业社,29日收打了试验田的早稻,大大超过了原来的规划他们在一点二一亩田里,收到了干谷一万八千五百八十七斤,平均亩产谷一万五千三百六十一斤。
——1958年8月1日《人民日报》头版 丰台区红旗社的二亩丰产小架西红柿,平均亩产四万三千九百三十九斤丰台区黎明农业社的一点三六亩丰产地,平均亩产四万一千零三十斤,这都超过了去年丰台区黎明农业社亩产一万五千九百零九斤小架西红柿的全国最高纪录 ——1958年8月1日《人民日报》5版,,,教训,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更由于毛泽东同志、中央和地方不少领导同志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试点,就在总路线提出后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六、成绩,在首都王府井大街,车水马龙……突然,办公桌上的响起了十分急促的铃声,一个戴近视眼镜的业务员,一把抓起听筒: “喂,哪里?” “长途!我是中共山西平陆县委,我们这里有六十一名民工发生食物中毒,急需一千支‘二巯基丙醇’,越快越好,越快越好!” ——《为了六十一阶级兄弟》,,文章署名《中国青年报》”本报记者“,其实他叫王石,前中国青年报主编,采写这篇文章时,他只有27岁,梦想着要当一名剧作家,想考电影学院,满脑子都是蒙太奇,便把这种手法用在了报道中。
王石1986年辞职,年53岁担任中国青年报研究所所长,1994年离休,但是报社一直有他的办公室,他也一天没离开过报社他是《中国青年报》“惟一一个在报社走到生命尽头的总编辑” 而在王石领导下的中国青年报,也领军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新闻界《大学毕业生成才追踪记》、《第五代》、《命运备忘录》、《两代知识分子对话录》……有一天,中国青年报人在报社大门口发现了读者贴的标语,上书:“中国青年报万岁郭超人,作为中文系新闻专业的一名学生,我当时就暗下决心,毕业后一定要到西藏去,我要通过自己的实地采访,写出一本针锋相对的新书,连书名都想好了,叫《亚洲腹地新风录》为了表达自己的志愿,我利用学习文学创作课的时间,赶写了一个话剧剧本《到远方去》,描写了一位大学毕业生不顾师长的挽留,恋人的劝阻,毅然抛开北京的舒适生活走向遥远的边疆剧本里的主人公实际上就是我自己 ——郭超人《从北大,我带走了一把钥匙……》,,最先感到分量的是你的呼吸,一只看不见的魔掌压迫着你的胸脯,紧捏着你的喉管,你需要用很大的力量,张开嘴,吸入你需要的空气你的腿也愈来愈沉重了严格地说,不仅是腿,而是你的全身每一步都变得不轻松——并不是你的腿酸疼或者无力,而是你已经没有力量把你这双几乎已经麻木的腿移动。
——《登山日记》1960年3月25日 郭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