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押安徽卷第7题备战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临考题号押题(安徽专用)(原卷+含答案).docx
26页押安徽卷第7题 备战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临考题号押题(安徽专用)(原卷+含答案)押安徽卷第7题 年份/题号 真题素材 设问方式 考点 2023.7 各类“吃播"节目备受社会关注 让“吃播”节目具有正能量,需要 行政机关 2022.7 某校开展了以“建设和谐家庭"为主题的问卷调查 下表是其中一个问题的调查统计结果,这一结果可以反映出 亲子关系 2021.7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加了网络保护,政府保护专章,构筑起全方位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 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未成年人保护 押题方向一:国家机构 依法行使 (2023·安徽T7·中考真题)近年来,各类“吃播”节目备受社会关注有些另类“吃播"行为,浪费粮食、糟蹋食物,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氛围格格不入让“吃播”节目具有正能量,需要( ) ①网络平台加强对直播内容的审核 ②企业采用新技术,不断提高网速 ③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加强监督和管理 ④网络参与者格守道德、遵守法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依法规范网络的使用。
①③④:材料通过各类“吃播"节目,向我们说明了要依法规范网络的使用,网络平台加强对直播内容的审核;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加强监督和管理;网络参与者格守道德、遵守法律,故①③④说法正确; ②:这与提高网速无关,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解题秘籍】 课标用语知识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全国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整个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元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使宪法赋予的职权 3.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必须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和制约,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权责要对等,失责要追究,侵权要赔偿 4.监察委员会,是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察,调查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5.审判机关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6.人民检察院通过行使检察权,追诉犯罪,维护国安全和社会秩序,维护个人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保障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和权威,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解题技巧】 1.排除法一排价值观不正确的,二排与材料、主体、题型设问无关的,例如题干设问是做法题、就要排除与主体做法不匹配的或者与设问形式不匹配的意义题、说明题等 2.直选法针对基础知识扎实的考生,直选价值观和知识点正确的选项 1.(2024·安徽合肥·二模)今年以来,随着文旅热度升高,“天水麻辣烫”冲上热搜,“淄博烧烤"再次翻红,各地小吃也被众多消费者追捧知名美食如何实现“长红”,以下建议合理的是( ) ①国家给予政策扶持,培育特色小吃产业集群和发展基地 ②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加大对餐饮服务行业的监管力度 ③商家要注重提升食品品质,满足游客所有口味和需求 ④消费者发现商家有违法经营行为向人民检察院提起诉讼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2024·安徽滁州·二模)2023年 10月 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签署第十二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2023年10月 24日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据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②国家主席行使公布法律的职权 ③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④厉行法治实行良法之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24·安徽马鞍山·一模)2024年3月11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大会审议并通过政府工作报告,表决并通过新修订的《国务院组织法》等,这表明( )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监督权和立法权 ④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4·安徽亳州·二模)2024年3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了第二十一号主席令第二十一号主席令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2024年3月11日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这则新闻体现了( ) ①国家主席在行使公布法律权②全国人大具有最高决定权 ③全国人大是最高权力机关④人民代表接受人民的监督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2024·安徽合肥·一模)“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我们办的不是案子,是别人的人生”“一次犯罪污染的是一条河流,一次错误的司法裁决污染的是整个水源"。
电影《第二十条》金句告诉我们( ) ①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②冤假错案的出现会动摇人们的法治信仰 ③司法机关应做到审慎用权,公正司法④行政机关的干涉可杜绝司法不公的产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024·安徽芜湖·一模)2024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共有近3000名人大代表参会,这些代表中有少数民族代表、归侨代表、妇女代表、一线工人农民代表、专业技术人员代表、党员干部代表、港澳台代表等这表明全国人大代表( ) A.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 B.认真履行代表的职责 C.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D.是由人大决定产生的 7.(23-24九年级下·安徽芜湖·阶段练习)2023年12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行政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指出,自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建立以来,行政公益诉讼始终是重中之重,各级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坚持把行政公益诉讼作为主责主业,6年来共立案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78万余件,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4000余件这表明( ) A.司法机关积极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B.行政机关是惩治一切违法行为的机构 C.检察机关依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 D.触犯行政法规的行为都要受刑罚处罚 8.(23-24九年级下·安徽合肥·阶段练习)建设法治中国,国家监察机关要全面履行职责,下面观点正确的有( ) ①监察机关要公正司法,独立行使审判权 ②监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③监察机关通过行使检察权,追诉犯罪,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④监察机关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察,实现国家监察全面覆盖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 9.(2024·安徽滁州·二模)【以案说法,与法同行】 分析下列案例,回答问题。
案例一 李某借张某十万元,五年拒不偿还,张某到李某工作单位催还与李某发生争吵,遭到李某毒打,致使张某伤残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李某有期徒刑五年,赔偿欠款及医疗费用六十万元 (1)李某属于什么类型的违法行为 李某侵害了张某的哪些项权利 (2)人民法院的性质是什么 人民法院在司法活动中应遵循的原则 案例二 网民杜某某在网上编造虚假震情、灾情,并发布在某短视频平台公安局机关经过调查,将散布谣言的杜某某依法拘留15天,并处以治安罚款200元的处罚 (3)上述案例给我们带来哪些警示 10.(2024·安徽亳州·二模)【以案说法与法同行】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下列案例 案例一:杨某为泄私愤在网上散布未成年人私密信息,致被害人不堪受辱自杀身亡杨某被提起公诉,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中级人民法院以侮辱罪判处其有期徒刑 法律链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通过网络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对来成年人实施侮辱、诽谤、威胁或者恶意损害形象等网络欺凌行为 (1)结合案例分析,杨某侵犯了该未成年人的什么权利 对杨某提起公诉的国家机关的性质是什么 (2)上述案例给你带来哪些警示 案例二:付某酒后夜间到马某家砸门、叫嚣杀人,马某告知其找错人并报警,付某不予理会并砸碎多片窝玻璃,马某持刀出门制止,付某与其厮打,马某手,背部受伤,付某被刀扎伤多处致失血性休克死亡,法院认定马某属正当防卫,宣告其无罪!让好人不再畏缩,让公众切实感受到法理情统一的可法力量。
(3)“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案例二的判决结果说明了什么 押题方向二:自由平等、公平正义 1.(2021·安徽T7·中考真题)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加了网络保护,政府保护专章,构筑起全方位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实施这部未成年人保护法,青少年就能健康成长 B.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行为,都会受到行政处罚 C.加强对未成年人这一群体的特殊保护,符合平等原则 D.强化主体责任,解决了社会关注的涉未成年人侵害问题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平等 C:国家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加强对未成年人这一群体的特殊保护,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符合平等原则,故C正确; A:就,说法绝对,夸大了该法的作用,故排除A; B:都,说法绝对,故排除B; D:还未解决涉未成年人侵害问题,故排除D; 故本题选C 2.(2020·安徽T7·中考真题)正义是我们在社会生活中追求的一个重要主题下列行为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餐馆老板李某拒不申报纳税 B.王某利用手中职权给家人谋私利 C.刘某强行索要小学生的财物 D.张某积极向受灾的群众捐款捐物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有关正义的相关知识。
正义是我们在社会生活中追求的一个重要主题上述行为符合这一主题的是D选项,张某积极向受灾的群众捐款捐物ABC选项均不符合正义这一主题,该做法违反了我国的法律法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综上所述,选D 【解题秘籍】 掌握课标语言 1.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2.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3.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4.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 5.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