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兰陵萧氏.docx

15页
  • 卖家[上传人]:闪****
  • 文档编号:299122871
  • 上传时间:2022-05-2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6.40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兰陵萧氏 兰陵历史沿革 位于山东省苍山县城西南25公里处的苍山县兰陵镇,其得名相传是由于“高陵”上遍生兰草或兰花的起因至于这个“高陵”是指地势曾高出周边平原地表的“兰陵故城遗址”,还是指兰陵镇以西l公里处的小山丘“温陵”(南北长约l000米,东西宽约300米,高出地表约8米),无据可证温陵很著名气,《汉书·五行志》记载:“惠帝二年(前l93年)正月癸酉旦,有两龙见于兰陵廷东里温井中,至乙亥夜去 温陵“阳多瓦砾,相传兰陵盛时,民居至此,是廷东里地也”(民国五年《临沂县志·古志》) 战国时期,楚国在兰陵置兰陵县《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荀子首次任兰陵令,乃受楚国相春申君黄歇聘请由此可考出时在楚考烈王八年(前255年)兰陵作为县治,至今已有2260多年的历史 秦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兰陵为东海郡之辖县西汉沿秦制三国魏时,兰陵为东海国辖县西晋元康元年(291年),分东海郡置兰陵郡,郡治于丞县(今枣庄市峄城区驻地峄城镇),兰陵县属兰陵郡隋开皇三年(583年),废兰陵郡,郡存在293年隋大业二年(606年),改丞县置兰陵县,治今兰陵镇唐武德四年(621年),改兰陵县为丞县,属沂州(州治今临沂城)。

      贞观元年(627年),兰陵县治移鄫州(今枣庄市峄城镇)金明昌六年(1195年),丞县复称兰陵县,治今兰陵镇,属沂州从元代起,兰陵地域归属沂州临沂县抗日战役时期,兰陵镇为兰陵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地,新中国成立后于l953年8月撤销兰 陵县建置 萧氏起源 姓氏,是姓与氏的合称《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士而命之氏《通志·氏族略序》:“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著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成通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秦、汉以后,姓、氏不别,或言姓,或言氏,或兼言姓氏明清之际的学者顾炎武说:“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本纪》于秦始皇那么曰?姓赵氏?,于汉高祖那么曰?姓刘氏?《日知录》卷二十三“氏族”) 中国萧氏姓源有出自嬴姓萧氏、姬姓再出于子姓萧氏、外族改姓萧氏三种东夷族领袖伯益,因助大禹治水有功而赐嬴姓其裔孙孟亏在商代被封于萧(今安徽萧县西北),以国为姓称萧氏,即嬴姓之萧姓西周初,周公东征,嬴姓萧国灭亡,其子孙有迁今浙江萧山者,亦有迁湖广等地者,其事迹史籍记载甚少。

      外族改姓萧氏是北宋时期,北方辽国契丹族拔里氏、乙室氏、回鹘述律氏、奚族石抹氏等,因崇拜西汉丞相萧何而改姓萧姓兰陵萧氏那么源于姬姓、再出于子姓对于这一种萧氏起源,《新唐书·卷七十一下·宰相世系一下》有明确记载,原文如下:“萧氏出自姬姓,帝喾之后商帝乙庶子微子,周封为宋公,弟仲衍八世孙戴公生子衙,字乐父,裔孙大心平南宫长万有功,封于萧,以为附庸,今徐州萧县是也,子孙因以为氏其后楚灭萧,裔孙不疑为楚相春申君上客,世居丰、沛汉有丞相郧文终侯何,二子:遗、那么那么生彪,字伯文,谏议大夫、侍中,以事始徙兰陵丞县这段记载历史面目是:萧氏源于“姬”姓,再出于“子”姓相传黄帝生于寿丘(今山东曲阜东北),长于姬水,故以水名“姬”为姓黄帝曾孙喾,代颛顼为帝,史称“帝喾”其子“契”,因助大禹治水有功,封于商(今陕西省商县),赐以“子”姓契后裔“成汤”,建立商朝周武王灭商后,封商纣王子武庚于殷(今河南安阳市),以治殷民周初,武庚参与叛乱,周公以成王名义率军东征,杀武庚商帝乙庶子名“启”,归周被封于微(今山东微山县),位列子爵,故称“微子”周公又封微子启于宋,都商丘(今属河南省),以奉商祀微子启有弟名仲衍,其第八世孙“戴公”。

      戴公子衍,他的曾孙“大心”,于周庄王十五年(前682年)讨伐宋国大夫南共宫长万(其杀宋闵公而立公子游为宋君,使宋国大乱)有功,立闵公弟“御说”为宋桓公,被封于附庸国萧,曰萧君其子孙以萧为姓,大心为萧氏受姓始祖(萧国位于今安徽省萧县)鲁宣公十二年(前597年),楚国灭萧国其第十四世孙萧不疑,为楚相春申君黄歇上 客,世居于丰、沛(今江苏省徐州市辖之二县)萧不疑子萧琳,即西汉开国丞相萧何之父 以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中称萧遗、萧那么为汉丞相萧何二子,以及萧那么生萧彪之说有误:据《汉书·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及《汉书·卷三十九·萧何传》,萧遗、萧那么均萧何孙,非子也;萧彪之 父乃萧何次子萧延(长子为萧禄) 兰陵萧氏世系蜕变概要 兰陵萧氏是西汉开国丞相萧何的后代《南齐书·高帝本纪》记载:“太祖高室帝讳道成,字绍伯,姓萧氏,小讳斗将,汉相国萧何二十四世子也何子酂定侯延生侍中彪……”《梁书·武帝本纪》记载:“高祖武皇帝讳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中都里人,汉相国何之后也何生酂定侯延,延生侍中彪……”萧彪因事免官后,迁“居东海兰陵县中都乡中都里”(今苍山县兰陵镇北4公里处的小仲村),成为兰陵萧氏家族的 始祖。

      萧彪生公府掾萧章,萧章生萧皓,萧皓生萧仰,萧仰生御史大夫萧望之萧望之是西汉宣帝、元帝时的大臣,曾迁居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20里)生光禄大夫萧育,萧育生御史中丞萧绍萧绍晚年由杜陵迁回兰陵居住,生西汉光禄勋萧闳,萧闳生西汉济阴太守萧阐,萧阐生东汉吴郡太守萧永(据《南齐书·高帝本纪》,《梁书·武帝本纪》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作萧冰),萧永生东汉中山相萧苞,萧苞生东汉博士萧周,萧周生东汉蛇丘长萧蟜,萧蟜生东汉州从事萧逵,萧逵生三国魏孝廉萧休,萧休生广陵府丞(据《南齐书·高帝本纪》,《梁书·武帝本纪》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作广陵郡丞)萧豹,萧豹生西 晋太中大夫萧裔,萧裔生萧整 萧整,字公齐,西晋末年任淮阴令,因“永嘉之乱”而造成的北方战乱频仍,携家跟随晋琅邪王司马睿南渡江左,迁居晋陵武进县(故城)之东城里(今江苏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万绥村)当时,以河南、山东为主的北方人民与王、谢、周、林、黄、陈、萧、郑等士族大量南迁东晋政权为了安抚流民和招徕北方士族,在江南地区设置侨(旅居、客居)州、郡、县,保持北方人原籍贯侨置州、郡、县均沿用北方原地名,例如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市)侨立徐州、在江乘(今江苏句容县西北)侨立琅琊郡与临沂县。

      东晋收复青、徐等州后,曾把原州、郡名前加“北”字,与侨州、郡、县相识别刘裕取代东晋建立南朝宋后,又取消原州、郡 名前的“北”字而在侨州、郡、县名前加“南”字,萧氏“于是为南兰陵兰陵人也” 萧整有3个儿子:长子萧儁、次子萧辖、第三子萧烈萧儁,字子武,为东晋即丘令其子萧乐子,字闺子,仕宋为辅国参军,昇明二年(478年)九月赠太常其子萧承之,字嗣伯,仕宋为冠军将军有3个儿子:长子萧道度,次子萧道生,第三子萧道成萧道成便是南齐开国皇帝——齐高帝,为西汉相国萧 何其次十四世孙 萧辖生治中萧副子,萧副子生南台治书侍御史萧道赐萧道赐有三个儿子:长子萧尚之,仕南齐为步卒校尉;次子萧顺之;第三子萧崇之,南齐东阳太守萧顺之,字文纬,南齐丹阳尹、临湘懿侯,系齐高帝萧道成族弟萧顺之有十个儿子:即:萧懿、萧敷、萧衍、萧畅、萧融、萧宏、萧伟、萧秀、萧嶦、 萧恢其第三子萧衍,粱开国皇帝——梁武帝,为西汉相国萧何其次十五世孙 萧整第八世祖东汉中山相萧苞的第九世孙萧卓,字子略,仕东晋为洮阳令其女萧文寿,为宋高祖刘裕继母——孝懿皇后;其子萧源之(萧文寿弟),字君流,东晋徐兖二州刺史,袭父爵为封阳县侯。

      萧源之子萧思话,郢州都督萧思话有6个儿子,即:萧惠开、萧惠明、萧惠基、萧惠休、萧惠朗、萧惠茜萧惠茜,南齐左户尚书生萧介,字茂镜,梁侍中萧介生萧引,字叔休,南朝陈吏部侍郎萧引生萧德言,隋秘书少监萧德言生萧沈,太子洗马萧沈生萧安节,唐相王兵曹参军萧安节生萧至忠,为唐中 宗、睿宗宰相 梁武帝萧衍长兄萧懿,字元达,封长沙宣武王其第五子萧渊明,字靖通,梁第六代皇帝(贞阳侯)其曾孙萧文憬,任湖州司马萧文憬生萧元祚,萍乡侯萧元祚生萧谅,汝州刺史萧谅生萧直,给事中 萧直生萧革,邵洲刺史萧革子萧邺,字启之,为唐宣宗宰相 梁武帝萧衍长子萧统,去世后谥曰昭明太子萧统第三子萧詧,后梁宣帝萧詧第三子萧岿,后梁明帝萧岿子萧瑀,唐高祖宰相萧瑀兄萧珣,后梁封南海王其子萧钧,太子率更令萧钧子萧瑾,字 玄茂,渝州长史萧瑾子萧嵩,唐玄宗宰相 萧嵩子萧衡、萧华萧衡,太仆卿、驸马都尉萧衡子萧复,字履初,唐德宗宰相萧复生萧湛,萧湛生萧寘,唐懿宗宰相萧宾生萧遘,字得圣,唐僖宗宰相萧华,唐肃宗宰相有子萧恒、萧悟萧恒,殿中侍御史其子萧俛,字思谦,唐穆宗宰相萧悟,大理司直其子萧仿,字思远,唐僖宗宰相 萧仿孙萧顷,五代后梁宰相。

      兰陵萧氏自西晋淮阴令萧整南迁江左后,家族兴旺,名人众多:刘宋时,因萧文寿为皇太后,宋外戚萧氏显赫自南齐至后梁,萧氏皇帝计17位(侯景私自所许临贺王萧正德、王琳所立永嘉王萧庄除外),王侯者数以百计南朝宋、齐、梁、陈,兰陵萧氏任宰相的有24位:宋宰相萧道成、萧赜;齐宰相萧映、萧嶷、萧子良、萧锵、萧晔、萧铄、萧鸾、萧坦之、萧遥光、萧懿、萧惠休、萧颖胄、萧宝源、萧宝义、萧衍;梁宰相萧渊业、萧宏、萧范、萧渊藻、萧会理、萧伦;后梁宰相萧欣;陈宰相萧摩诃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后,萧氏又因有隋炀帝皇后之关系,不乏显宦,萧琮为宰相(内史令)而到了唐朝,萧氏家族呈现辉煌局面,计有17位宰相《新唐书·萧瑀一传》在赞萧瑀这一房云:“自瑀逮遘,凡八叶宰相,名德相 望,与唐盛衰世家之盛,古未有也 隋开科举制以后,兰陵萧氏出了5位状元:唐代萧颖士、萧邺;宋代萧服、萧国梁;明代萧时中 兰陵萧氏迁徙述略 自西汉相国萧何孙萧彪迁居东海郡兰陵县中都乡中都里起,萧氏在此后的400余年时间里,在兰陵共有l8代西晋末年,萧整迁居江南晋陵郡武进县故城东城里,这一支萧氏便成为“南兰陵兰陵人”但当时在兰陵尚有萧氏未迁,这从《陈书·萧济传》和《陈书·萧摩诃传》中记载他们为“东海兰陵人”、“兰陵人” 足以证明。

      虽然萧济、萧摩诃等与萧整一支的关系史无记述,但他们都是萧彪的后代并无疑问 在南北朝对峙的160余年问,南迁萧氏主要活动于南朝宋、齐、梁、陈齐梁两代分封于各地的郡王,不乏携带亲属赴任者,有的便留居任所周边传嗣史载“皇舅房”萧引在梁末侯景叛乱时南迁广东“以存 家门”:梁元帝第九子萧方智曾迁封地福建晋安(今南安县);后梁宣帝萧詧第八子萧岑后裔迁湖南长沙外,亦有不少江南萧氏“投奔”了北朝大体有以下6种处境:一是遭追害和怀着不满心绪“叛逃”的,如齐明帝萧鸾第6子萧宝寅,当萧衍诛杀萧鸾诸子时投奔北魏,梁武帝萧衍其次子萧综,自以为是齐东昏侯萧宝卷子而于梁普遍六年(525年)降于北魏二是在梁太清二年(548年)侯景叛乱时逃到北朝的,如梁武帝八弟、南平郡王萧伟子萧祗及子萧放,梁武帝九弟、鄱阳王萧恢子萧退及子萧慨,一起奔于东魏,继入北齐;临川王萧宏子萧正表太清三年正月降东魏三是梁末成都、江陵沦陷后入北朝的,如武陵王萧纪第五子萧圆肃、安成王萧秀子萧摄及子萧济成都沦陷后归西魏,继入北周;萧懿孙萧吉、梁简文帝萧纲第九子萧大封、其次十子萧大圜,于江陵沦陷后归西魏,继入北周四是梁亡入北朝的,如萧恢子萧泰(字世怡),萧恢孙萧该,始兴王萧憔孙萧悫,有的奔北齐,继入北周,有的到长安,入隋。

      五是从后梁入隋的,诸如后梁宣帝萧詧第八子萧岑,后梁明帝萧岿子萧珣、萧瓛、萧瑒、萧瑀等六是南朝陈国灭亡后归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