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培训《从课标变化和教材优化视角解读新教材》2022年7月.pptx
134页从课标变化和教材优化视角解读新教材从课标变化和教材优化视角解读新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 李俊一、严格遵循课标要求修订教材一、严格遵循课标要求修订教材(从课程标准的变化理解教材)(从课程标准的变化理解教材)二、二、“继承与发扬继承与发扬”原则修订教材原则修订教材(从教材优化的视角理解教材)(从教材优化的视角理解教材)三、三、教材解析及使用策略教材解析及使用策略(必修教材第三章为例)(必修教材第三章为例)2一、一、严格遵循课标要求修订教材严格遵循课标要求修订教材(从课程标准的变化理解教材)(从课程标准的变化理解教材)31.课程理念的变化(提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2.课程结构的变化3.课程内容的变化(呈现方式的变化)教材变化的依据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图片位置课程理念的变化课程理念的变化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详析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详析 1素质、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素质:包括先天的和后天习得的素养:素质中通过后天习得的部分核心素养: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教育在发展素质教育中的独特贡献学生通过本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指通过学习化学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而习得的重要观念、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5个方面素养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对物质进行分类;能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宏观辨析与微观探析”具有学科观念特征)微观探析元素原子分子认识物质宏观辨识分类性质(实验现象)性质(其他辨识)认识物质解释、预测问题1:认识哪些物质?问题2:辨识什么?怎么辨识?问题3:微观水平包括哪些具体内容?问题1:认识哪些物质?1.初中已学物质: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2.将要学习的物质(课标中要求):(1)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这些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氯、氮、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这些物质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简单有机化合物1.辨识物质的性质:(1)观察、描述物质的物理性质(实验:如碘升华);实验、观察、描述、识别物质的化学性质(如钠与水反应)。
2)辨识图表信息3)问题2:辨识什么?怎么辨识?2.怎么辨识?除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外,教科书中多处引进了化学研究技术问题2:辨识什么?怎么辨识?1.组成(元素物质分类)2.原子(离子解释离子反应)3.原子结构(电子得失解释氧化 还原反应)4.原子结构(电子排布解释元素 周期律)5.分子结构(化学键解释反应能 量变化)6.分子结构(官能团解释有机化 合物的性质)问题3:微观水平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微观探析元素原子分子认识物质微观探析元素原子分子认识物质宏观辨识分类性质(实验现象)性质(其他辨识)认识物质解释、预测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原子序数第一电离能(kJmol-1)电离能的递变规律原子序数第一电离能(kJmol-1)电离能的递变规律原子序数第一电离能(kJmol-1)2s22p13s23p12s22p43s23p42s22p33s23p3电离能的递变规律关于关于“位位构构性性”的的“整理与提升整理与提升”的教学的教学位置性质元素元素“位位”“”“构构”“”“性性”的关系的关系结构结构位置性质硒Se 尽可能多地写出硒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第一电离能电负性p区VIA族第四周期结构结构 3d 4s 4p Se 素养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转化;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限度、速率,是可以调控的。
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变化,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具有学科观念特征)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限度)认识、分析、应用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认知模型,并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具有化学思维特征)建立认知模型化学事实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发散与收敛批判性思维化学知识科学思维方法研究知识的相互关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各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基于实验归纳、抽象构造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物质类别角度元素价态角度金属单质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碱碱盐盐NaNaO/NaONaOHNa2CO3/NaHCO3FeFeO/Fe2O3/Fe3O4Fe(OH)2/Fe(OH)3FeSO4/FeCl33233素养4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认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依据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运用化学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勤于实践,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具有科学实践特征)构建知识形成观念领悟方法体验学习科学实践活动探究问题、提出假设、方案设计、实验探究、数据处理等质疑、创新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元素及其化合物金属非金属有机物结构及原理结构及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原理应用化学与社会科学探究37素养5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具有安全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深刻认识化学对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贡献;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从自身做起,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实践活动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具有价值取向特征)社会责任科学知识的应用形成态度和观念(如事实求是)体验学习科学实践活动科学思维价值判断支撑解释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结构关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结构关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宏观辨析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实践基础化学思维(学科观念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宏观辨析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科学认识和观念科学思维与方法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p学科核心素养是对三维目标进行了整合与提升,更加具体明确,更有学科性,更具功能性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优化教材:新增“方法导引”“化学与职业”栏目;重新编写“整理与提升”;编写时创设真实情境;等等。
课程理念的变化教材要围绕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结构的变化课程结构的变化一必修课程(4学分)主题1: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主题2: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主题3:物质结构基础与化学反应规律主题4: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主题5:化学与社会发展选修课程(04学分)系列1:实验化学系列2:化学与社会系列3:发展中的化学科学选择性必修课程(06学分)模块1:化学反应原理(2学分)模块2:物质结构与性质(2学分)模块3:有机化学基础(2学分)2必修课程结构的调整重新优化必修教材体系结构图片位置课程内容的变化课程内容的变化3p内容要求组织方式和学业要求 内容要求的组织方式 学习目标的描述p内容要求的增减或调整 必修课程内容的变化 选择性必修课程内容的变化 新增学生必做实验3.1课程内容组织方式课程内容组织方式主题主题X【内容要求】X-1核心概念(描述性具体课程内容)X-2 【教学提示】1.教学策略 2.学习活动建议 3.情境素材建议 【学业要求】1.2.3.1课程内容组织方式课程内容组织方式【内容要求内容要求】的组织方式的组织方式采取“主题核心概念内容要求”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在主题与内容要求之间增加了核心概念。
这种组织方式使课程内容层层细化,有利于知识结构化、网络化也就是说,在确定课程内容时,先构建若干个主题,在每个主题的统摄下提炼若干个核心概念,然后对核心概念进行认识性描述,而具体的知识点就蕴含在认识性描述中认识性描述采用传统的命题式陈述性方式,使用“了解”“理解”“应用”“体会”“初步学会”“学会”“感受”“形成”等行为动词来描述需要输入给学生的知识第1条为该主题统摄性的陈述,然后是具体内容,最后一条为STS等应用性的陈述;必做实验,地位跟其他内容一样3.1课程内容组织方式课程内容组织方式主题2: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内容标准】2.1元素与物质认识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一定条件下各类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认识元素在物质中可以具有不同价态,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含有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的相互转化认识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2.2氧化还原反应认识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知道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2.3电离与离子反应认识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2.4金属及其化合物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这些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5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氯、氮、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这些物质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6物质性质及物质转化的价值结合实例认识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多样性,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可以探索物质性质、实现物质转化,认识物质及其转化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价值2.7学生必做实验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3.1课程内容组织方式课程内容组织方式主题主题2的的“学业要求学业要求”1.能依据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列举某种元素的典型代表物能利用电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概念对常见的反应进行分类和分析说明能用电离方程式表示某些酸、碱、盐的电离能举例说明胶体的典型特征2.能列举、描述、辨识典型物质重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实验现象能用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正确表示典型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3.能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的角度,依据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变化,设计实验进行初步验证,并能分析、解释有关实验现象。
4.能利用典型代表物的性质和反应,设计常见物质制备、分离、提纯、检验等简单任务的方案能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变化的视角说明物质的转化路径5.能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实验室、生产、生活及环境中的某些常见问题,说明妥善保存、合理使用化学品的常见方法6.能说明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应用(如金属冶炼、合成氨等)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对环境的影响能有意识运用所学的知识或寻求相关证据参与社会性议题的讨论(如酸雨和雾霾防治、水体保护、食品安全等)1.认知性学习目标水平2.技能性学习目标水平3.体验性学习目标水平【学业要求学业要求】描述学习目标描述学习目标的特点的特点(1)描述素养表现描述素养表现不是与内容要求相对应的知识点的描述,而是对不是与内容要求相对应的知识点的描述,而是对“内容要求内容要求”的整合和提升的整合和提升2)以任务类型体现学生真实学习结果以任务类型体现学生真实学习结果以完成任务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