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中年级儿童诗写作教学初探.doc
6页小学中年级儿童诗写作教学初探内容提要: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诗歌的传统源远流长,它是中国人感情、思维和精神的一部分而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天真烂漫,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力正如一位名人曾经说过: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就儿童诗的教学和创作而言,很多老师都在进行积极的尝试和探索,全国各地也有不少的儿童诗社,在《儿童诗》等杂志上,也能看到许多优秀的儿童诗对于中年级小学生,《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感情,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指导学生进行儿童诗创作,应该顺理成章本文不从宏观上去论述儿童诗的概念,理论及意义等,仅从培养学生创作兴趣,给学生创设创作条件,传授给学生创作方法等三方面来加以阐述关键词: 创作兴趣 创作条件 创作方法当代著名儿童诗作家圣野说过 :“一个自幼受过儿童诗熏陶的人,长大肯定是个有是非观,有真性情的好人一般而言,儿童诗是指以儿童为主体接受对象,适合于儿童听赏、吟诵、阅读的诗歌儿童生活是离不开儿童诗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觉得有责任让小学生爱诗,读诗、读诗、诵诗进而写诗,让儿童诗歌在校园里流行起来一、培养创作兴趣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由此可以看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乐于学习的一种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创作儿童诗的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创作儿童诗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我努力激发学生创作儿童诗的兴趣,让学生愉悦地进行创作儿童诗,快乐地享受创作的过程1、利用故事形式,激发学生创作兴趣故事对于孩子有特殊的吸引力,一些好的故事,小学生可以百听不厌,故事对小学生的教育作用可谓既深刻而又深远我想,学生也是孩子,孩子都爱听故事,用故事说道理,古今中外都在应用,经常注意给学生讲讲故事,通过一些诗人的小故事,让学生爱上儿童诗创作我今年教授3年级,学生非常天真,特别喜欢听故事如李白小时候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学生不仅很感兴趣,而且听了故事,学生懂得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李白发奋读书,最终成为一名伟大的诗人学生听后,觉得自己也要刻苦学习,将来成为一个小诗人再比如说“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早年丧父,家境贫寒,却勤奋刻苦,七岁能诗,号称“神通”,七岁创作咏物诗《咏鹅》这首诗写得自然、真切、传神,这不正是儿童诗歌的经典吗?骆宾王家境贫苦,都能发奋写出好诗,我们现在的条件这么好,难道不应该下向古人学习,写出自己的好诗吗?冰心奶奶的《春水》《繁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写下不少儿童歌谣,圣野老爷爷年近90,对儿童诗的痴迷越来越疯狂;醒着、睡觉、吃饭、走路,时时都在想诗、写诗。
这些现当代的著名作家,教育家,虽年纪不小,却童心未泯,创作出经典的儿童诗,听了他们的故事,小学生的创作兴趣更浓了2、利用教材中的诗歌,激发学生创作兴趣诗歌能给学生激情,能让学生在审美感知中获得美与知识,同时发展语文能力在语文课本中,就有许多优秀的诗篇,小学5年,古诗不下100首,现代诗也不下40首以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为例:全册共有古诗八首:《咏柳》、《惠崇春江晓景二首(其一)》、《春日》、《游子吟》、《春夜喜雨》、《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绝句四首(其三)》、《江畔独步寻花(其六)》这些诗大致可以分为3类,写景、亲情和友情类而写景的又都是以春天作为题材,可以集中教学,让学生感受诗人笔下的春天,各种不同的气息,感受诗人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笔触全册共有儿童诗4首:《春的消息》、《班长的苦恼》、《别人的妈妈》、《鱼化石》这4首诗分别是写景、友情、亲情和科学类,可以结合古诗一起来学些,尤其是《春的消息》,可以把6首古诗放在一起来让学生感受另外在《语文综合学习》中,也收录了《摇篮歌》、《夏日心情》、《红旗飘飘》、《别踩了这朵花》等优秀的儿童诗歌以上这些教材中的诗歌,都是精挑细选的,可谓都是经典之作,加上对这些诗歌作者的介绍,学生自然而然对创作诗歌会产生更大的兴趣。
而浓厚的兴趣会为学生创作儿童诗歌打下扎实的基础二、搭建创作平台学生要进行儿童诗歌创作,除了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兴趣以外,很重要的,需要给他们创设良好的创作环境,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1、学校环境营造诗歌创作氛围我校作为区绿色试点学校,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尤为注重,对于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也有其注重,在诗歌方面,学校很早就自编了校本教材《小学生诵读三百周》,学生在2分钟预备铃,课余之际都可以吟诵,《小学生诵读三百周》每册收录50首诗歌,共计6册,300首这些诗歌,可以极大得丰富小学生的积累,让学生在读读、背背的基础上,对诗歌产生兴趣,有一种自己也要来尝试一下的感觉,把读背记和自我创作联系起来学校的锣鼓书和浦东童谣等兴趣小组,也在极大程度上,是学生进一步了解童谣,近亲童诗锣鼓书节目《诗歌联唱》,“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悠扬的旋律,纯稚的童声,曾经让学生久久不能忘怀浦东童谣更是我们浦东的历史文化资源,现在很多学生在校在家都讲普通话,对家乡话很多已经不熟悉,浦东童谣对于继承家乡的语言文化有重要意义,如《倒接口》侬姓啥,我姓黄,啥个黄,草头黄,啥个草,青草,啥个青,碧绿青,啥个碧,毛笔,啥个毛,三毛,啥个山,高山……这些浦东童谣,朗朗上口,生动贴切,配上曲谱,学生吟唱起来韵味十足。
综合以上,学校在诗歌人文环境的创设和良好的氛围,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创作儿童诗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2、小艾青诗社成为创作主阵地小艾青诗社是学生学习,创作儿童诗歌的主阵地于1998年,由汪明章老师创办至今,04年之后由徐卫老师担任诗社员,并聘请诗人黄亦波,倪达老师为诗社顾问诗社成员从毫无诗歌知识,不懂写诗技巧,通过共同探索、学习,逐渐形成了诗社的风格通过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学生儿童诗歌作品在《儿童诗》、《中国儿童诗》、《诗芽报》等报刊杂志都有发表,在新起点诗歌创作大赛,建党原创诗歌大赛等比赛中分获好成绩,学校社团还被评为区优秀红领巾社团成绩的取得,既是对学生努力的肯定,又是学生创作的动力三、传授创作方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和诗社的员,多年来,通过对兄弟学校诗社的学习,对网络中儿童诗歌的学习,以及对名家名篇的研读,结合儿童的特点,提炼和总结出一些适合儿童的儿童诗创作方法1、仿写中创作诗歌小学生习作的过程就是从仿到创的过程学生在领会文本内容,学习文本语言时,教师要启发他们打开记忆的闸门,调动生活的积累,让他们仿照文本来编写儿童诗1)名家名篇仿写如三年级(上)冰心的《雨后》“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
∕”……这是一首描写童稚举止、心态的诗,也是一支充溢着儿童情趣的欢乐的歌学生在学习诗歌后,用自己的笔触,写出了自己的童真如:《盼》 五(1) 朱婷佳 花儿盼望芬芳,∕小河盼望鱼儿∕大海盼望巨浪,∕蜜蜂盼望花儿∕鸟儿盼望蓝天,∕树木盼望叶儿∕我盼望长大《我们的童年》 四(3) 季奕婷 在公园里玩游戏,∕甜美的笑容是我们的童年∕下雨了,踩在泥坑里,∕溅起的水花时我们的童年∕在小河边嬉戏打闹,∕摔了一跤,晶莹的泪花是我们的童年2)特定专题仿写三年级(下)语文书中的诗歌大致可以分为4个专题:写景、友情、亲情和科学类,在学完诗歌之后,可以让学生围绕几个主题来展开儿童诗歌的仿写如学了春天的是个之后学生创作的:《夏天》 三(3) 蔡康磊 夏天是炎热的,∕它藏在小狗的舌头里,∕躲在了知了的叫声里∕夏天是清凉的,∕它藏在冰冻的雪糕上,∕躲在山间的小溪里∕夏天是诱人的,∕它藏在紫莹莹的葡萄里,∕躲在又大又圆的西瓜里∕夏天是快乐的,∕它藏在小朋友喜悦的脸上,∕躲在自由自在的暑假里如学校海洋文化主题系列:《大海醒了》 四(1) 潘超 天亮了,∕太阳探出小脑袋∕浪花开始笑了,∕鱼儿开始游了,∕船儿要远航了,∕大海也醒了。
《大海笑了》 四(1) 潘超 我在海滩上玩,∕捡起一块小石子,∕扔进大海,∕“扑通”一声,∕大海露出了两个酒窝,∕大海笑了如想象系列:《3和8》 三(3) 蔡康磊 3像一只小耳朵,∕8像一个小葫芦∕3和8去挑水,∕一路晃啊晃,∕8的脚一拐,∕水洒了3和8一身∕3说:“我里面都灌湿了,∕“咦,你里面怎么一点也不湿∕哦!原来8把口都封住了2、个性化创作诗歌 学生在仿写的基础上积累了一些诗歌创作的方法,随后结合阅读教学引导学生用上修辞等方法进行个性化诗歌创作1)比喻法如:《浪花》 三(1) 谢银川 浪花像个淘气的孩子,∕溅到我身上,∕想把我变成落汤鸡浪花像个舞蹈家,∕在风的伴奏下,∕跳起了优美的舞蹈浪花又像那勤劳的清洁工,∕把海滩上洗得干干净净,∕还把我满身是泥的鞋,洗干净了啊!浪花你真是千变万化,∕就像一个魔术师!(2)拟人法如:《秋小姐》 五(3) 祝一立 秋小姐,迈着轻盈的脚步来了,∕她给漫山遍野的果树,∕涂上了红色,绿色和金黄色∕她给农民伯伯带来礼物,∕农民伯伯笑得合不拢嘴3)排比法《梦想》 三(4) 李吴越 梦想,是一切动力的源泉;∕梦想,是艰苦奋斗的目标;∕梦想,是勇往直前的信念。
一棵小草,追求梦想,就能呈现出一片草原∕一株树苗,追求梦想,就能成为一片森林∕一粒花种,追求梦想,就能盛开出一个春天∕一颗水滴,追求梦想,就能汇聚成一片海洋∕一杯黄土,追求梦想,就能堆积成一座高山∕……我们,追求梦想,就会拥有绚丽的人生4)设问法如:《月亮不孤单》 四(4) 王寅辉 夜空挂着一月亮,∕有时园来有时弯∕月儿月儿为谁亮?∕为了那些夜归人∕昆虫为你在演奏,∕风儿为你在跳舞,∕星星伴你到天明,∕月亮月亮不孤单正如儿童文学作家刘保法所说:儿童生活离不开儿童诗正如圣野所说:让诗歌流进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流进儿童的心田我感觉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努力探索,“不学诗,无以言”,孔子的话是很有道理的,让我们的学生把中国的诗歌传承下去,用自己的童真童趣,写出更过更好的儿童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