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金融-国际货币体系.ppt
18页207 国际货币体系 第一节 国际货币体系的概述 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 国际货币体系又称国际货币制度 (1)确定各国货币的比价及汇率制度 (2)确定国际储备资产 (3)确定各国货币的兑换性与国际结算原则 (4)确定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机制 208 第二节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及类型 第一阶段:国际金本位 1816-1914年:典型金本位时期 1914年-20世纪30年代初期:畸型金本位时期 第二阶段: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5年底—20世纪70年代初 第三阶段:牙买加体系 1976年1月至今 211 一、国际金本位制 1、金币本位制 以金币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1816年英国颁布了《铸币条例》,首先在国内实行了 金本位制度,使用黄金作为本位货币,并铸造金币流通 其后,其他西方国家纷纷实行金本位制度,至1880年 西方主要国家均实行了金本位 金币本位制的特点: (1)法定货币含金量 用法律的形式规定金币的重量、成色 (2)自由铸造 (3)自由兑换 辅币、银行券可自由兑换金币或黄金。
(4)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 212 金币本位制的作用 (1)对国际收支有自动调节作用 价格—铸币流动机制对国际收支有自动调节作用 |英国经济学家休谟(D.Hume) 见下页 (2)汇率稳定(以铸币平价为基准,以黄金输送 点为界限) 有利于成本、收益核算,在当时为发展国际贸 易、国际投资起过积极作用 价格—铸币流动机制 英国休谟(D.Hume ) 1、美国实行的是完整的金币本位制 1934年4月放弃 2、英法实行金块本位制 1931年9月英国放弃 1936年10月法国放弃 3、德国、意大利、奥地利和丹麦等三十几个 国家实行以美元、英镑和法郎为中心的金 汇兑本位制 将本国货币与(美国、英国或法国)的 货币保持固定比价 215 2、金块本位制 以黄金作为准备,银行券作为流通手段的一 种货币制度 金块本位制的特点: (1)发行、流通银行券(以黄金为发行准备), 法定其含金量 (2)不能自由铸造金币,也不流通金币 (3)黄金不能自由输出入 (4)可有条件地兑换金块 英国在1925年规定,银行券兑黄金的最低限度为 400盎司的金块,约值1700英镑。
24.8828斤) 法国1928年规定的最低兑现额则为215000法郎 (25.3485斤) 216 3、金汇兑本位制 又称虚金本位制 金汇兑本位制的特点: (1)发行、流通银行券,法定其含金量 (2)禁止金币的铸造和流通 (3)银行券不能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外汇,然后 用外汇在国外兑换黄金 (4)与实行金币本位或金块本位的国家的货币保 持固定汇价 217 注意: 金块本位、金汇兑本位是残缺不全的( 畸型的)金本位,因黄金不能自由输出入, 价格—铸币流动机制被破坏 1929—1933年间,金本位制彻底瓦解 维持金本位的三个必要条件不存在了: 1、金币自由铸造、自由流通 2、自由兑换黄金 3、黄金自由输出入 218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 详细 特里芬难题 美国有两个基本责任: 一是保证美元按固定官价兑换黄金,维持各 国对美元的信心; 二是提供足够的国际清偿力,即美元但信 心和清偿力同时实现是有矛盾的 法国总统戴高乐将军,在布雷顿森 林体系运行之初就尖锐地指出: “美元特权”把世界变成了美国的仓 库,美国出现了贸易赤字,不用像其 他国家那样为外汇储备减少而苦恼, 只需要多印些美元就可以无偿向其他 国家换取商品劳务。
戴高乐一直反对该体系,1960年美 元危机时号召回归19世纪金本位 尼克松总统参加他的葬礼时,脱口 而出“今天是法国的一个伟大日子”— ——这句话被美国媒体评为全球有史 以来最愚蠢的776句话之一) 1970.11.9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 1、1960年第一次爆发了大规模抛售美元、抢购美 国的黄金和硬通货(如马克)的美元危机 59年底,黄金195亿美元,对外流动负债达194 亿美元) 2、1968年,第二次美元危机121亿/331亿) 3、1971年,第三次美元危机 美国停止兑换黄金 调整汇率和黄金官价($38) 4、1973年 第四次美元危机 美元再度贬值($42.22),各国实行浮动汇率制 度,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解体 221 三、牙买加体系 (一)牙买加体系的形成 1976年IMF“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 买加首都金斯敦召开会议,达成“牙买加协议” (二)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 1、增加成员国在IMF中的基金份额,提高清偿 能力. 由292亿SDRS增至390亿SDRS各自的份额有 所改变,石油输出国组织的份额由5%提高到10% ,主要西方国家除原西德、日本外,其他西方国 家的份额均有所下降。
222 2、承认浮动汇率合法化 可实行固定汇率,也可实行浮动汇率 3、规定SDRS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资产没有做到 4、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 (1)出售IMF黄金总额的1/6,成立“信托基金”,对最不 发达的国家提供优惠贷款,帮助其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2)扩大贷款的限额,由占成员国份额的100%增至145% (3)出口波动补偿贷款的份额由50%增至75% 5、黄金非货币化 黄金与货币彻底脱钩,不再规定货币的含金量,即 黄金成为一种单纯的商品 取消成员国之间、成员国与IMF之间以黄金清偿债 权债务的义务 223 (三)牙买加体系的作用 1、允许实行浮动汇率,打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僵化的汇率制度 2、国际储备多元化 3、国际收支调节多样化 可动用本国储备, 可借入国外资金或IMF的贷款, 可调整汇率,利率调节国际收支. (四)牙买加体系的弊端 (一) 汇率纪律荡然无存 (二) 储备货币管理的复杂性 1.主要储备货币的汇率经常波动 2.储备货币的多样化增大了汇率风险,增加了各国储备资 产管理的复杂性; 3.多种储备货币未从本质上解决“特里芬难题”。
(三) 缺乏有效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 1.汇率的过度浮动增加了市场不稳定性,甚至恶化了各国 的国际收支 2.IMF的贷款机制并不能很好地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 3.国际收支调节任务仍然大部分落在逆差国家身上,牙买 加体系没有建立制度来约束或帮助逆差国恢复国际收支 平衡; 4.由于储备货币多样化和汇率安排多样化,货币危机和国 际金融危机的来源点也多样化 225 (五)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方向 1、抑止投机,防范危机,建立稳定的国际货币和信 用关系是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首要目标 时至今日,IMF仍以推动货币自由兑换为首要目标 2、改革IMF的作用和职能 ☆增加IMF的基金份额,扩大其资金实力 ☆扩大IMF提供援助的范围 无论成员国的危机是否会立即影响该国的对外支付 能力,IMF都应该提供援助,以缓解冲击 ☆增强IMF的监测和信息发布功能,为投资者和市场主体 提供准确的信息,也为成员国制定政策提供重要依据 226 ☆不仅要恢复危机国的对外偿付能力,还应帮助危 机国走出经济衰退 ☆投票权改革,增加发展中国家的投票权 3、加强风险监控 不但要监控债务人的对外债务状况,还要监 控债权人的对外放贷情况。
加强对金融风险的监控,避免新的危机 4、防止对美元的过度依赖 中国主张:超主权储备货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