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言文断句教案[1].doc
5页文言文断句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2.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3.学会灵活运用方法,提高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树立对文言文断句的信心 教学重点:文言文断句方法的归纳与运用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并灵活运用规律教学方法:练讲结合、小组讨论法课时安排: 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一)趣味断句导入: 有这样一个笑话:古时候,有一个赖汉,由于娶老婆心切,屡屡上当受骗有一天又有人给他提亲,媒人写信告诉他要给他介绍这样一个姑娘: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赖汉很高兴,脑中立刻浮现出一个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的淑女形象赖汉急于想见到这位姑娘,便给了媒人很多钱和东西 等媒人把人带到赖汉眼前时,他才傻了眼:眼前那里是他想象中的淑女,而是一个大脚丫子,一脸麻子,没有头发的丑婆子赖汉很生气,说媒人骗了他,要索回钱物媒人说:我并没有骗你呀!一开始我就告诉你她:“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吗?这位聪明的骗子的骗术就是玩弄了一个标点符号的游戏,使赖汉哑吧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二)考纲分析 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基本功,高考卷已经连续几年考查这一知识点了。
《考试说明》古代诗文阅读的第3项是:文章内容的理解(包括翻译、断句等)这就要求学生能进行文言诵读,强调熟读成诵心口相应,烂熟于心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从基础开始学文言文三)经典例题,感悟断句例1: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例2: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 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例3: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例4: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参考答案:例1: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邑 人/ 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名词、代词)例2: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虚词)例3: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 各有差 /上问曰 /如我能将几何 /信曰 /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 / 于君何如 /曰/ 臣多多而益善耳 /上笑曰/ 多多益善/ 何为为我禽/ 信曰/ 陛下不能将兵 /而善将将/ 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对话)例4: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顶真)请学生总结刚才面对断句时是如何抽丝剥茧,使自己眼前一亮、豁然开朗的?让学生把方法讨论一下四)断句妙计: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老师再进行归纳文言文断句方法:1、通读全文,把握大意2、先易后难,攻破难点3、寻找标志,辅助断句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举例;《爱莲说》在阅读中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朝代名等,这些一般是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往往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在他们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2) 、找虚词,定句读举例;《醉翁亭记》① 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② 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当然,我们在抓虚词标志断句时,也要注意灵活性,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一句,“乎”用在句中同“于”,是介词,词性变了也”,用在句中舒缓语气,可点断,也可不点断 虚词往往有它们固定的作用和位置,也可以做为断句的依据①发语词和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夫、且夫、若夫”等以及表敬副词窃、请、谨、敢这些词常用在一句话的开头,有领起全句的作用,前面可断句②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久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③句尾语气词:也、矣、焉、耳、而已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耶)、乎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④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或、况、而况、且、于是等,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⑤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3)、依对话、引文定句读举例;《曹刿论战》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可以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4)、据修辞,定句读 举例;《鱼我所欲也》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5)、看句式,定句读古文中还有很多特殊句式,也成为我们断句的好帮手 …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不亦…乎、何…为、安…哉(也)、孰与……乎、岂…哉等,是典型的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是典型的被动句式何……之有(宋何罪之有?) 、唯……是……”(唯余马首是瞻)宾语前置句还有一些固定结构:如…何,奈…何,若…何,得无…乎,无乃…乎,况…乎等此外还有“无所”“有以”“无以”“以为”“孰若”“足以”“何以”“然则”这些复音虚词,记住这些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6) 规律五: 抓住动词断句古汉语中,句子多以动词为中心找出了动词,也就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语句的意思,从而正确断句7)(五)牛刀小试1、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答案: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2、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之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如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答案: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之∕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如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3、班固论司马迁为《史记》:是 非颇 谬 于 圣 人 论 大 道 则 先 黄 老 而 后 六经 序 游 侠 则 退 处士 而 进奸 雄 述 货 殖 则 崇 势 利 而 羞 贫 贱 此 其 弊也予 按 此 正 是 迁 之 微意 (限6处)08江苏卷 答案: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此其弊也/予按/此正是迁之微意4、中 山 君 喟 然 而 仰 叹 曰:“与 不 期 众 少 其 于 当 厄 怨 不 期 深 浅 其 于 伤 心 吾 以 一 杯羊 羹 亡 国 以 一 壶 飧 得 士 二 人答案:中 山 君 喟 然 而 仰 叹 曰:“与 不 期 众 少∕ 其 于 当 厄∕ 怨 不 期 深 浅∕ 其 于 伤 心∕ 吾以 一 杯 羊 羹 亡 国∕以 一 壶 飧 得 士 二人 5、夫 明 六 经 之 指 涉 百 家 之 书 纵 不 能 增 益 德 行 敦 厉 风 俗 犹 为 一 艺 得 以 自 资 父兄 不 可 常 依 乡 国 不 可 常 保 一 旦 流 离 无 人 庇 荫 当 自 求 诸 身耳 (2007年浙江卷)答案:夫 明 六 经 之 指∕涉 百 家 之 书∕纵 不 能 增 益 德 行∕ 敦 厉 风 俗∕ 犹 为 一 艺∕得 以 自资∕父 兄 不 可 常 依∕ 乡 国 不 可 常 保∕ 一 旦 流 离∕无 人 庇 荫∕当 自 求 诸 身耳 6、宋 人 或 得 玉 献 诸 子 罕 子 罕 弗 受 献 玉 者 曰 以 示 玉 人 玉 人 以 为 宝 也 故 敢 献 之子 罕 曰 我 以 不 贪 为 宝 尔 以 玉 为 宝 若 以 与 我 皆 丧 宝 也 不 若 人 有 其 宝答案:宋 人 或 得 玉∕ 献 诸 子 罕∕子 罕 弗 受∕献 玉 者 曰∕以 示 玉 人∕玉 人 以 为 宝 也∕故 敢 献之∕ 子 罕 曰∕我 以 不 贪 为 宝∕尔 以 玉 为 宝∕ 若 以 与 我∕皆 丧 宝 也∕ 不 若 人 有 其 宝7、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旁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注:突,烟囱)答案: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旁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注:突,烟囱)8、太宗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2007年高考语文北京卷第11题) 参考答案:太宗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9、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人哉 (2006年高考语文广东卷第12题)参考答案: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子哉10、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节选自《学记》) 参考答案: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