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李尔王》有感信仰爱才能看见真情.docx
2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读《李尔王》有感信仰爱,才能看见真情 到底是怎样的父亲,才会依仗儿女们的只字片语,来判定他们对自己的爱?我总想,这样的父亲,定是在生活中也没有深入了解和信任过孩子的人愈没有什么,愈要争取什么,愈想炫耀什么书中李尔便是这样一位父亲,他身居高位,荣耀和金钱早缺乏以得志他的内心,独独欠缺一份承诺永恒的至爱,渴求并炫耀爱,是李尔的虚荣 于是他向女儿们发问了,花言巧语迷惑了李尔,他理所当然地认为,最动人的语言、绮丽的外观,就是真正爱的表达!然而,这外观的爱,也不过是得志了一时的虚荣,蒙蔽了窥察真爱的双眼以至于当小女儿考狄利亚说出:"我爱您只是按照我的名分,一分不多,一分不少'时,李尔勃然大怒,将平日最疼爱的小女儿赶出家门 讥讽的是,大张旗鼓喊出爱的姐妹俩将李尔逼到暴风雨的荒原,只有在无所顾忌的惶惑中诅咒吼叫,被他遗弃仇视的小女儿反倒用生命揭露弥天大谎,换回父亲的信任"有人不会口若悬河,说得天花乱坠,可并不是无情无义!'尽管意识到这一点,但心爱的女儿却再也不会回来支撑在李尔精神和心灵的柱子袭然倒塌,疯癫也成为李尔无可逃脱的宿命 同样地,葛罗斯特伯爵也是一位深爱儿子的老父亲,但由于轻易听信了小儿子爱德蒙的谗言,放逐长子爱德加,促使了悲剧的发生。
而继承爵位的庶子爱德蒙不过是个信仰自然,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损人利己之徒背叛父亲、加害兄弟、勾结恶势力,虚伪一旦被戳破,必将以死为代价 李尔也好,葛罗斯特也罢,他们明明爱自己的孩子,却也沦为悲剧的受害者,这是为什么呢?假若李尔再冷静一些,放下虚荣,细想跟女儿们相处的一幕幕,或许他能熟悉到小女儿才是真正爱他的人;假若葛罗斯特再细心一些,与长子悉心详谈,给他一些解释的机遇,而非一味探索,或许他就能察觉,真正的始作俑者竟是他视为忠心耿耿的小儿子;再假若考狄利亚和爱德加足够了解父亲的脾性,实时向父亲说出原委表达爱,或许悲剧也不至于发生 人性不成以试,更不成以猜想以真心推测真心,以爱试爱,结局不是曲解,就是让你消沉唯有信任爱、了解爱、懂得爱,才能看清坑骗,从一个眼神中读出歉意,从一个拥抱中感受不舍,并懂得沉静之中的欲言又止,知道对方的真正需要所在也就不会靠只字片语判断爱,由于盲风晦雨之中,唯有信仰爱,才能望见真情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