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活动中教师的评价.doc
4页浅淡美术活动中教师的评价【摘 要】本文就本园教师在美术优质公开课活动中教师评价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策略:评价应注重幼儿的多元发展,体现多层次性和多样性;应尊重幼儿的个性化发展,表现力和创造力等评价作品,采用具体恰当的评价语言,激励孩子创作 【关键词】幼儿发展评价,多元化,评价语言,想象力与创造力 画画并非是所有的人都爱的一种艺术表达手段,但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画画,它是孩子智力发展的某一阶段,学龄前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有限,但丰富多彩的世界能激发他们拿起手中的笔画他所看到的一切虽然画得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好看,只要教师給予适当的指导和技巧的传授,画就更有美感,孩子的绘画水平也因此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作为对幼教工作者来说,评价既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一个困难的话题因为,幼儿的发展是一个快速变化和相当复杂的过程,让人难以捉摸,我们需要寻找到适宜和有效的方法来评价幼儿才能更好激励孩子学习呢?以下是我个人一些看法:一、 评价时间应充足、恰当,不含糊设计美术活动一般分为三个步骤:一是导入和学习部分,二是幼儿操作、实践部分,三是小结评价部分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时间大概控制在小班25分钟以内,中班30分钟以内,大班40分钟以内。
美术活动不同其他活动,幼儿操作的时长会比较长,实操过程很重要的,评价环节也不不能含糊,那么教师在时间的掌控上要拿捏得很好,把握好各环节的时间,预留充分的评价时间来欣赏和评价孩子的作品,绝不含糊或直接结束活动就好像在小班的一节手工活动——《包糖果》中那样,教师担心孩子不能包出糖果的形状,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导入部分的讲解上,滔滔不绝地向孩子讲解包糖果的方法、要点、技巧眼看活动时间将要结束了,就直接了当的忽略评价环节,最后孩子连谁的糖果最漂亮、糖果最好看都还没来及时欣赏,机会就这样抹杀掉了同样在一节小班美术活动涂色——《水果舞会》中,其实老师整节课构思是非常好,先以故事情景导入,激发孩子的兴趣,组织循循渐进,条条有理,由于时间问题,简单说了几句评价的话就结束了活动在美术活动中,许多老师都会犯同样的错误,特别是教学经验不足及心理紧张的老师更为突出,所以,教师要给予孩子充足时间一一评价,绝不含糊而过二、教师要有专业审美观和专业技术水平,做好充分的知识经验准备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专业技能很重要,而教师对孩子的评价更为重要,直接影响孩子正所谓“没有一桶水,如何教授人一滴水”,只有满腹经纶的人才能教出一批有才华的学生。
记得有节大班美术活动——装饰画《装饰民族服装》,老师罗列出许多点、线、面让幼儿掌握后以装饰服装,结果老师展示的波浪线、曲线、弧线中,连曲线和折线都弄不清楚或不确定的时候就教给了孩子,这不是误人子弟,拿石头来砸自己吗?又例如:在一节欣赏活动中,老师想让孩子多看一些名师名画,以提高幼儿的审美观和欣赏艺术,一个好奇心强的孩子突然问道:“老师!这幅那么漂亮的画是谁画的?”在一旁边的教师因为知识经验准备不足,一时之间不知如何应答,陷入了尴尬的局面中教师的专业技能能直接影响活动的开展要一一应答孩子的很多问题,势必要查找很多资料,势必要参考其他人对作品的看法,同时老师也要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满足孩子的审美欲望 三、评价应尊重幼儿独特表现美和创造美 《指南》中指出“幼儿稚嫩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独特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幼儿作画时并不像成人一样有意识地作个铺垫,为将来打好基础,而是借助绘画这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进行创造,在幼儿的心灵里,既有他们还没法理解的各种自然现象,也有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一切,即使表面看来是凌乱的东西,在他看来是完美无暇的,不仅这样还能给你解释得一清二楚,明明白白。
就如小班的孩子画画:一个奇怪的形状,那也是一块面包;一条奇怪的线条,那也是妈妈的头发;就连几个小点也能说成是小蝌蚪不要怀疑他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那是他的得意之作有的老师会说:“哎!这画得是什么东西,一点都不好看孩子听到你这样说他,我想他连画下去的信心也没有了,以后要重拾孩子的自信心,再想让他大胆作画就很难了所以教师要尊重幼儿独特的表现美和创造美,不要扼杀了他们的想法四、评价注重幼儿的多元发展人无完人,每个人的能力都有不尽相同,孩子也一样,在世界上你根本找不到两个能力、本领相同,不相上下的孩子有的孩子绘画较差,但在涂色方面胜过他人;有的孩子构思很好,但落笔不够大方;有的孩子则用色搭配很好,却上色不如他人一次美术活动中,教师请孩子们用油画棒画彩虹评价作品时教师说:“这个XX小朋友画的彩虹啦!旁边一个小朋友画的一幅颜色搭配很好看的彩虹却没得到老师的表扬,孩子失落之极难道说画得又大又漂亮的彩虹才是最好看、最棒的?其他孩子画得就不好了吗?其实不是的,这些种种都告诉我们孩子的能力不尽相同的,他们的才华不是一把尺子能够衡量的,应该注重幼儿的多元发展,从多个标准、多个角度去评价幼儿,善于发现幼儿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不同风格,发现幼儿各自的长处,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肯定,从而让每个儿童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五、评价主体应多样化,打破以往教师为主体的评价在幼儿美术活动评价中,多伴是教师唱独角戏,忽略了幼儿主体评价其实自我评价及同伴评价也是一剂非常有动力的润滑剂在自我评价中,谁能比幼儿更当了解自己的作品?面对孩子们的作品,我们不要简单地下结论,而是要认真倾听他们的心里话,让他讲一讲画中的内容和故事而同伴的评价能充分调动其他幼儿共同评价,让同伴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用孩子的眼光欣赏孩子的作品,有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甚至人际交往、思维、等多方面能力,作用很大,当然需要教师在旁引导六、评价的语言生动有趣,具体恰当不少老师评价幼儿作品的时,语言显得比较空泛、没有针对性和鼓励性如“画得不错”“很好”“还可以”等,这类语言幼儿听后并不知道自己好在哪里,有了哪些进步有的教师指导语言虽很具体,但过于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如小班《水果舞会》上,老师请幼儿给自己的喜欢的苹果涂颜色,一个孩子反苹果涂成了绿色,老师见状立马说:“苹果是红的,你怎么给它涂成了绿色?”还有的教师不顾幼儿的想法和体验,采用否定性的语言说:“你怎么画了个绿月亮?”“怎么画得这么乱,重画!”以上这些语言与发展性评价的理念是不相符的,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教师的评价要体现具体性、针对性,要明确地指出孩子活动过程中或作品中值得表扬和肯定的地方如“这些苹果的颜色涂得真漂亮!”“这幅彩虹布局很好,落落大方你画得真细心,还在杯子上画了两个小抓手”你的想象力真好,给小熊设计了一件那么独特的衣服这样的评价会让幼儿感到生动有趣,会增强幼儿绘画的积极性和继续作画的愿望所以教师恰当、具体的语言评价能对幼儿起到点拨和引导作用如果孩子画面颜色单一,教师可以提醒他“颜色有点少,如果可以搭配其它颜色那更漂亮!”引导孩子大胆表现,使画面色彩更丰富如果教师的评价语言生动、具体,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更好地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同时适宜的赞赏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幼儿好好学习的愿望,经常受到表扬和激励的孩子,做事会更有自信心反之,则易产生自卑心理因此,教师在美术活动评价中,应注重评价的语言艺术任何一种教育评价方法都不是万能的,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缺陷,不是千篇一律的因此,教师在进行美术活动评价时,应注意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根据不同的情况和要求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只要做个有心人,就会带领孩子创造出无限美的世界! 二O一四年十二月九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