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282).docx

14页
  • 卖家[上传人]:学****
  • 文档编号:289362556
  • 上传时间:2022-05-0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3.53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282)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282) 简答题 1.什么是主文化、亚文化和反文化?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根据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影响、被采纳的广泛程度,可以分为主文化、亚文化和反文化三类 主文化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被人们普遍采纳与人口,并产生广泛而深远影响的文化同一时代只存在一种主文化 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民族、宗教信仰的人们,在生活方式、价值模范上与其他群体之间形成了明确的识别,继而形成了他们自己独特的文化这种只为某些特定人群、群体采纳的文化就是亚文化亚文化是相对于主文化而言的同一社会同一时期往往存在各种各样的亚文化 当亚文化对抗、排斥主文化的价值模范、生活方式及其标准时,就演化为反文化反文化可以视为亚文化的一种,反文化是作为主文化的对立面而存在的 2.为什么说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一场极其重要的变革? 答:所谓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概括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城市的数目不断增加,二是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

      在城市化以前,在传统的农业社会,绝大多数居民都居住在农村社区中,从事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活动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居民从农村迁移到城市来居住,并从事工商业和服务业因此,城市化不仅是人类在居住场所方面发生的一种变化,而且是社会生产力进展的结果,是社会现代化的一个标志 在现代社会,城市已经成为人类居住和活动的主要场所,成为经济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活动的中心也是城市化也带来了一种不同于农村生活方式的城市生活方式,城市生活方式丰富繁杂、节奏快、交往处于事本主义、文化异质性强、个人自主性强 因此,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一场极其重要的变革 3.集合行为有哪些特点? 答:社会学上的集合行为是指大量人面对某一共同的影响刺激而表现出来的相对自发、没有组织、不成预料、缺乏固定规矩和很不稳定的行为 集合行为的最显著特征就是无组织性,这使得集合行为与制度行为和组织行为区分开开但是,集合行为尽管缺乏组织,但并不是说它与社会布局好不相干相反,集合行为往往可以暴露社会布局的问题但并不是全体的集合行为都是无组织的,有些集合行为会采取非制度化的组织方式 集合行为的其次个特征是不稳定性。

      集合行为往往是突然发生的,转瞬即逝的,不能持续一个较长时间 集合行为的第三个特征是分外规性集合行为表示的是日常生活出轨的一面集合行为的第四个特征是易受示意性集合行为中的绝大多数人是采纳了人气的心绪所传达的示意而参与到集合行为中的 4.社会组织具有哪些特征? 答:社会学所说的社会组织通常是指狭义的社会组织,指的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有意识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如政府、学校等 社会组织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社会组织具有特定和明确的组织目标为了适应社会不断分化与进展的需要,社会组织的目标日益单一化,以集中资源提高组织的运行才能 其次,社会组织成员之间是非情感的关系社会组织中的成员主要由业缘关系组成,以利益为纽带,关系不太亲近 第三,社会组织中有模范的互动形式社会组织成员之间的互动对比正式,有明确的模范,限制和约束较大 第四,社会组织有根据组织目标用心设计的布局,布局对比繁杂 5. 中国20世纪50年头以来的城市化进程是怎样的? 答:所谓城市化,简朴地说就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中的过程不但单个城市中的人口不断增加,而且城市本身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中国20世纪50年头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几经反复,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49-1957年的平稳进展时期随着国内局势的稳定,更加是中国全面工业化进程的启动,这一阶段城镇人口的比重也获得了平稳增长 其次阶段是1958-1965年急速调整时期在这一期间,中国城市人口先是急剧上升随后又急速下降1958-1960年的“大跃进”时期,国家推崇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我国城镇人口猛增但当时我国的工业进展水平并不能得志这种急速城市化的需求,随后不得不鼓动城镇人口返乡 第三阶段是1966-1978年的停滞时期1968 -1975年间学识青年上山下乡,大批干部下放农村然而,1972年后通过招工、落实政策等途径,学识青年和干部又根本上全部返回城市中国1978年城镇人口比重与1966年持平 1979年起,中国的城市化进入了第四个阶段与前三个阶段的行政主导型不同,这一阶段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主要是依靠市场的推动,是市场主导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工业化进展急速,相应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也逐步推进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也根本保持了逐年上升的趋势 6.教导制度有哪些根本功能? 答:(一)人格塑造:对人格的塑造是教导最根本的功能教导使我们获得社会性的成长,它不仅使我们能够适应社会的要求,遵行社会的模范,而且使我们能够以独立、自由和审慎的精神去参与对社会的创造。

      (二)文化传播:从社会的角度来说,人类要得以维系,民族要得以持存,文化要得以传播,就要依靠教导制度教导在传播文化时一般具有对比保守的性格,由于它主要传播的是过去的文本、人物和阅历,与鲜活的现实生活、前沿的科学探索往往保持着确定的距离但是,教导绝不是一古脑地将过去复制下来,它所传递的仅仅是过去那些最有价值、最成熟、最系统的学识与技能,这些经受住了漫长时间考验的东西凝结着人类真正的聪慧,因此,它们最终是要引导我们面对现实生活,走向未来创新的 (三)筛选:现代社会体系的运转是以高度的社会分工为根基的不同的社会位置需要不同的技能教导的一个重要功能就像筛子一样,通过证书或文凭将人们筛选调配到特定的职业岗位上去教导的这种筛选功能表达在学校体系的方方面面不同的教导层次,不同配置和质量的学校,不同的专业教导,还有同学中不同的学习劳绩,这些都会影响到对学生的职业调配 (四)革新:教导制度还存在着另一面性质,即革新创造性它通过进展新学识、新技术和新观念来推进社会变迁教导的革新性集中表达在高等教导制度上大学营造的是自由批判的空气,培养的是独立斟酌的学识分子,激励的是突破禁区、填补空白的研究成果,这样,就使大学与主流社会自觉地保持某种距离。

      恰是这种距离,使大学有可能发挥引导社会前进或校正时代谬误的作用 7. 简述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情与以非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情有哪些识别? 答:“以非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情”与“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情”是群体性事情的两个小类所谓“群体性事情”,是指由人民内部冲突引发的、十人以上群众自发加入的、主要针对政府的群体聚集事情,其间发生了对比明显的暴力冲突、展现了对比严重的违法行为,对社会秩序造成了较大的消极影响 “以非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情”指的是参与群体性事情的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并没有受到直接损害或要挟,却由于种种理由成为参与这种事情的主力 “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情”指的是参与群体性事情的大多数群众是由于其利益受到直接损害或要挟而成为参与这种事情的主力 在行动目标和组织机制上,“以非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情”与“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情”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区别就行动目标而言,“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情”是为了实现群体直接的利益诉求而在“以非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情”中,大量参与者与事情无直接利益关系,多是由于当地在矿产资源开发、移民安置、建筑拆迁等工作中,进犯群众利益的处境长期存在。

      人们借群体性事情发泄不满心绪就组织机制而言,“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情”中,参与者一般彼此熟谙,形成了确定的组织布局,甚至有明确的领导者而在“以非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情”中,大量参与者只是临时起意参与,组织化程度对比低 8. 越轨和犯罪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越轨,就是违反社会模范的行为概括地说,就是个人或群体在行动中不遵从自己所属的群体或者社会中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模范犯罪行为是被国家法律明令遏止、对其他成员或社会造成严重伤害的行为就越轨和犯罪的关系而言,多数犯罪行为都是越轨行为,但越轨行为中属于犯罪的却相对要少得多 第一,有些行为既是越轨也是犯罪,如谋杀等多数的犯罪行为 其次,有些行为是犯罪却不确定是越轨譬如赌博 第三,还有好多越轨行为不是犯罪,如艺术家们不修边幅并不是犯罪 9.简述城市社区的特点 答:第一,从经济根基来看,城市社区的成员职业门类多样,以工业、商业和服务业为主,社会分工分外精细,工作的专业性很强因此,城市社区的成员在生产和生活上相互凭借 其次,从人口布局来看,城市的经济活动促进了人口集中,城市社区的人口密度远远高于农村社区的人口密度。

      第三,从社会布局来看,城市社区成员之间的异质性突出,在职业和生活方式上差异对比大因此,城市社区的社会分化程度对比高,社会分层布局繁杂多样,社会滚动性也对比强 第四,从社会关系来看,城市社区成员的社会互动多发生在“目生人”之间所以,虽然城市社区中人们的互动强度和频率都对比高,但多数社区成员彼此之间并不相识城市社区成员的社会网络只是松散地联结在一起 第五,从社会操纵来看,城市社区秩序的维持主要依靠法律等正式的规章制度一方面,由于城市社区成员的异质性,城市社区成员在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非正式操纵不如在农村社区有效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同时也是国家各级行政机构的所在地,各种规章制度对城市社区的操纵力度和效果都远强于农村社区 第六,从社区文化来看,城市社区的文化对比多样,因此城市社区成员相比较较轻易容忍和采纳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念和行为城市社区对异质性的容忍和采纳在某种程度上也激励了城市社区成员积极创新,甚至敢于标新立异 10.中国20世纪50年头以来的城市化进程是怎样的? 答:所谓城市化,简朴地说就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中的过程不但单个城市中的人口不断增加,而且城市本身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中国20世纪50年头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几经反复,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49-1957年的平稳进展时期随着国内局势的稳定,更加是中国全面工业化进程的启动,这一阶段城镇人口的比重也获得了平稳增长 其次阶段是1958-1965年急速调整时期在这一期间,中国城市人口先是急剧上升随后又急速下降1958-1960年的“大跃进”时期,国家推崇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我国城镇人口猛增但当时我国的工业进展水平并不能得志这种急速城市化的需求,随后不得不鼓动城镇人口返乡 第三阶段是1966-1978年的停滞时期1968-1975年间学识青年上山下乡,大批干部下放农村然而,1972年后通过招工、落实政策等途径,学识青年和干部又根本上全部返回城市中国1978年城镇人口比重与1966年持平 1979年起,中国的城市化进入了第四个阶段与前三个阶段的行政主导型不同,这一阶段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主要是依靠市场的推动,是市场主导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工业化进展急速,相应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也逐步推进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也根本保持了逐年上升的趋势 11.社会现代化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答:在社会学中,社会现代化是指人们利用近、现代的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过程。

      社会现代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全部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我们可以将社会现代化的内容概括为如下七个方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