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五年级古诗诵读校本教材.doc
16页1、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注释】*枫桥:桥名,在今苏州城外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江枫:江边的枫树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愁眠:船上的旅人怀着旅愁,难以入睡 *姑苏:即苏州 *寒山寺:在枫桥西一里,因唐初一个叫寒山的诗僧在这里住过而得名 【今译】月已落下乌鸦啼叫秋霜满天, 江边枫树渔火点点对愁而眠 姑苏城外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钟声悠扬传到了客船[赏析]: 秋天的夜晚,一艘远道而来的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明日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这清冷的水乡秋夜,陪伴着舟中的游子,让他感到是多么凄凉此诗只用两句话,就写出了诗人所见、所闻、所感,并绘出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但此诗更具神韵的却是后两句,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夜的宁静,更在重重地撞击着诗人那颗孤寂的心灵,让人感到时空的永恒和寂寞,产生出有关人生和历史的无边遐想这种动静结合的意境创造,最为典型地传达了中国诗歌艺术的韵味 【作者简介】张继,(生卒年不祥)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人中唐时候的诗人。
他的诗多登临记行,不假雕琢《枫桥夜泊》是广为流传的名作 2、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注释】1、寄北:寄赠给住在北方的妻子所以也叫《夜雨寄内》 2、君:你,指作者的妻子王氏一说是友人 3、问:询问 4、归期:回归的日期 5、未有期:意思是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日子 6、巴山:也叫大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泛指四川东部一带的山,巴蜀之地) 7、夜雨:晚上下雨 8、涨秋池:秋雨使池塘注满了水涨,水位升高 9、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够 10、共剪西窗烛:在西窗下共剪烛芯.剪:剪去烛花,使烛光更加明亮西窗,西窗之下这里指亲友聚谈指所烛:烛花 11、却:副词还,再,且表示小小的转折 12、话:谈论 13、巴山夜雨时:意思指巴山夜雨时的心情 3、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注释】:暮江吟:吟,吟诵,抑扬顿挫地念诵,也指古代的一种诗体,如《石灰吟》、《梁父吟》、《天姥吟》等暮江:傍晚时的江水、江边,这里当指曲江残阳:快要落山的太阳,即夕阳,如“残阳如血”,“映带残阳一抹红”。
铺:铺展,这里是斜照的意思瑟瑟:古代指宝玉,色碧这里形容阳光照在江面上,一片青绿的样子可怜:可爱怜,古作“憐”,怜爱,爱惜真珠:即珍珠诗句大意】:傍晚,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江水一半成青绿色,一半成红色九月初三的夜晚多么可爱呀,草上的露珠点点滴滴如同一颗颗闪闪发亮的珍珠,天上的月亮就像一弯弓一样4、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注释】 吟:吟颂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锤,锤打凿,开凿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浑:全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译诗、诗意】 (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5、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 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6、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注词释义 秋夕:指七夕,农历七月七日银烛:白色的蜡烛画屏:饰有彩绘的屏风轻罗小扇:用一种很薄的丝织品做成的小扇子流萤:萤火虫天阶:皇宫中的石阶古诗今译 烛光月色冷淡地映照画屏,轻举罗扇追赶飞舞的流萤夜色如水透着逼人的凉寒,独自坐看牵牛和织女双星名句赏析“轻罗小扇扑流萤 这诗写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情前两句已经描绘出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在一个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一句十分含蓄第三句,“天阶夜色凉如水”天阶”指皇宫中的石阶夜色凉如水”暗示夜已深沉,寒意袭人,该进屋去睡了可是宫女独自坐在石阶上眺望牛郎织女星牛郎织女虽然远隔天河,但毕竟还能遥遥相望,毕竟还有一年一夕的相会,而自己呢?主人公坐看双星的动作暗示了她哀怨与期望交织的心理活动 7、白居易生平故事:白居易生于“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生地郑州新郑(今河南新郑县)11岁起,因战乱颠沛流离五、六年少年时读书刻苦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 十八年,与元稹同举书判拔萃科。
二人订交以后诗坛元白齐名十九年春,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罢校书郎,撰《策林》75篇,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县尉作《观刈麦》《长恨歌》 《池上》元和二年回朝任职,十一月授翰林学士,次年任左拾遗四年,与元稹、李绅等倡导新乐府运动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他此时仍充翰林学士,草拟诏书,参与国政他能不畏权贵近臣,直言上书论事元和六年, 他因母丧居家,服满,应诏回京任职十年,因率先上书请急捕刺杀武元衡凶手,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次年写下《琵琶行》开始“吏隐”,在庐山建草堂,思想从“兼济天下”转向“独善其身”,闲适、感伤的诗渐多元和十三年,改忠州刺史,十五年还京,累迁中书舍人因朝中朋党倾轧,于长庆二年(822)请求外放,先后为杭州、苏州刺史,颇得民心文宗大和元年(827),拜秘书监,明年转刑部侍郎,四年,定居洛阳后历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在洛阳以诗、酒、禅、琴及山水自娱,常与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会昌四年,出资开凿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舟民75岁病逝,葬于洛阳龙门香山琵琶峰,李商隐为其撰写墓志铭 8、出塞 [唐] 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注释] : 1.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 2.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3.但使:只要 4.龙城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南侵的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5.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6.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古代常凭借它来抵御匈奴的南侵 [简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9、浪淘沙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释]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译文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10、蝶恋花 [北宋] 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题解] 蝶恋花,又名《鹊踏枝》、《凤栖梧》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梁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
双调,六十字 这首《蝶恋花》作于何时已不可考只知苏轼晚年贬官惠州期间, 曾叫随行的侍妾朝云歌唱这首词在感叹春光易逝、佳人难得中,表 现出作者寂寞失意的惆怅 11、虞美人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注释]: 虞美人:词牌名词牌名《虞美人》源自虞姬,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此得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