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局外人》的光与热.docx
8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局外人》的光与热 张怡 一 文学史上有一类作品不管时事如何变迁,群众趣味如何变更,会不断地被翻译、阅读阿尔贝·加缪《局外人》(L?tranger )便是其中之一《局外人》很早便通过翻译进入华语世界的读者视野,从一九六一年孟安先生的第一个中译本算起,目下仅简体中文译本,便不下十余种译者中不乏声名显赫的译界大家,如郭宏安、柳鸣九、郑克鲁、李玉民、徐和瑾等三联书店新近推出的《局外人》(插图珍藏本)由苏州大学陆洵老师翻译,译文风格较之前人,以“心绪和节奏的把握”见长(董强语)腰封处引用小说的高光段落:“大海呼出一口厚重而灼热的气息我觉得天穹完全打开,火球如暴雨般从天而降我的全身都绷紧了,用手紧握手枪—小说潜藏的语势之峻,跃然纸上 除译文采用新译外,三联新版的另一大特色是何塞·穆尼奥斯(JoséMu?oz)的插图二0一二年,法国伽里玛出版社为纪念《局外人》出版七十周年,特邀阿根廷画家、法国昂古莱姆国际漫画节终身成就奖得主何塞·穆尼奥斯,为小说绘制七十余幅别具特色的插图,以图文联排的形式印行三联新版即忠实复刻了该版本的风格细节,制作允称精致。
穆尼奥斯生于一九四二年,少时学过雕塑、绘画及木偶制作,也为杂志绘制过插画一九七二年,离开阿根廷,几经辗转,后定居米兰其间,他结识定居西班牙的阿根廷作家卡洛斯·桑帕约(CarlosSampayo),由此开头漫画家的职业生涯,不断出版作品《私家侦探辛纳》(AlackSinner)、《蛇牙》(LeCrocduserpent)、《火焰的回归》(Retourdeflammes)等二00六年,穆尼奥斯与伽里玛出版社合作,重拾旧业,以绘画艺术诠释其对文学经典的解读,广受好评其中便包括加缪的《局外人》 穆尼奥斯的画风极具个人特色,过目难忘翻开他的作品集,铺天盖地的黑白大色块扑面而来且画面上永远只有黑、白两色,绝不用一丁点儿中间色的灰这种饱含张力的夺目画风,如借用鲁迅评价木刻画的话,可谓深具“黑白对照”的“有力之美”〔《〈近代木刻选集(2)〉小引》《附记》〕,似与赵延年为《野草》《故事新编》作的版画插图有异曲同工之妙关于穆尼奥斯的黑白画风,其在美术方面的精妙处已多有论述,无须赘言在这里,笔者还想谈谈的是它与加缪《局外人》故事之间的关系,更加是如何用黑白对照的艺术表现小說中的光和热二 《局外人》篇幅精简,全书仅两个片面,共十一节。
行文平实洗练,几乎没有多余闲笔小说故事发生在最普遍的日常生活背景下,寻常生活的诸色琐事皆有巨细靡遗的描写加缪这番设计,目的是以具象的日常人事来表现抽象的人类境况按照他的说法,《局外人》这部作品与其说是写实的,不如说是象征的仆人公的遇到可视为对全体人生活中猖狂情况的一种隐喻因此,读者如想了解加缪创作《局外人》的真正抱负,便不成将它当作十九世纪现实主义作品来读阅读重心应在透过故事表象,把握作品的象征性意义 假设说《局外人》的故事是一处弥漫寓意、有待解析的意象森林,那么光和热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元素,是我们理解这部抽象作品内在规律脉络的钥匙要想更明显地说明这个问题,需对《局外人》的创作背景和故事概要做一细致介绍据研究者考证,《局外人》最初的构思始于一九三七年,二十四岁的加缪有感于人对当下生活的目生及自我对猖狂情况的明确意识,萌生出创作念头年轻的小说家想要描写一个与其生存社会格格不入的人:这个看似铁石心肠的冷漠人物,既不愿遵守社会的嬉戏规矩,也不愿为自我的行为辩护其后,经过几年修改打磨,《局外人》的主线故事逐步定型为我们今天看到的模样:小说第一片面从仆人公默尔索收到母亲在养老院过世的电报开场,细致交代了他加入葬礼的概括情形、葬礼过后生活中的日常琐事以及默尔索仿佛对世间诸事皆毫不在意的心理状态。
故事高潮发生在葬礼终止后的一个周日,默尔索与几位挚友去海边游泳度假,阴差阳错,失手开枪打死一个阿拉伯人小说其次片面写默尔索被捕后,几番采纳讯问,又经冗长繁杂的司法程序,最终被判死刑然而司法系统判默尔索死刑的理由,并非是由于他杀了人,而是由于他在母亲下葬那天表现得过于冷静,没有流泪 一个人因忠于自我感觉,不愿向社会的道德陈规妥协, 结果被他所不属于的那个社会歼灭—《局外人》题旨中的猖狂之味,于此淋漓尽显默尔索的案子原本很简朴,只是一起偶然的误杀但在漫长的审讯过程中,预审法官和检察官却抓住默尔索在母亲葬礼上的表现大做文章在他们看来,默尔索不想看母亲的遗体, 不知道她确实切年龄,守灵当夜抽烟睡觉、喝牛奶咖啡,葬礼终止转身就走其次天还和女友游泳、看喜剧片,晚上一同回家过夜如是种种不符合社会习俗的行为,皆可视为其开枪杀人的犯罪心理前奏 事实上,上述所谓的有力证据,丝毫不能说明任何问题默尔索在葬礼上之所以看起来无动于衷,很大一片面是天气等客观环境因素造成的其中,强光和火热对他身心状态的影响尤其不应忽略母亲去世时正值盛夏,养老院远在距离阿尔及尔八十公里的马朗戈默尔索在上午收到电报,要想赶上其次天的葬礼,就只能搭当天下午两点的公共汽车,长途跋涉赶去养老院。
下午两点本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整件事又太过突然,结果“这番匆忙,这番奔跑,加上汽车的颠簸和飘散出的汽油味,还有马路和天空反射的夺目光彩”,让他“变得昏昏沉沉”,“不再想说话”(4 页)守灵当夜,停尸间刺眼的白色灯光映着明晃晃的石灰墙,照得精疲力竭的默尔索头晕眼花,无暇顾及其他他想让门房关掉一盏灯,但门房却回复这些灯“要么全开,要么全关”(9 页)等到其次天出殡,天气更是炽烈难当一夜未眠的默尔索身穿深色丧服,汗流浃背,被热浪烤得“眼神迷离,意识不清”,结果是硬撑着加入完母亲的葬礼司法裁决时未被纳入考量范围的强光和火热,恰是默尔索在葬礼上表现得“麻木不仁”的真正理由甚至在默尔索误杀阿拉伯人的案件中,光和热同样起到了抉择性作用那一天的太阳和葬礼当天一模一样,晒得默尔索头疼难耐、汗如雨下他本想去泉水边凉快一下,却意外遇到了曾有过节的阿拉伯人阿拉伯人拔出刀,迎着阳光指向默尔索锋利的刀刃反射出刺眼强光,正处于身体忍耐极限的默尔索过度慌张,下意识地拔枪射中对方 三 光和热是破解《局外人》猖狂寓意的文眼穆尼奥斯繪制插画时,鲜明已留神到这一点,因此对光和热皆有更加的着意表现插图本中,画家为小说第一节的葬礼共绘制了九幅插画,其中描绘外部环境的插图(图一、图二),皆重点突出了强光在画面中的位置。
穆尼奥斯在这里展露出一种令人感叹的画技他通过对线条和形体的精准把握,用很干脆明净的笔触,就画出了光线的不同感觉不管是阿尔及尔正午街头炽烈的阳光、守灵当夜刺眼到不留一点儿阴影的灯光,还是默尔索为母亲送殡时照得四周风景“既冷酷无情,又神情颓唐”的日光,画家都只用寥寥几笔,在纸上明显呈现读者展卷至此,把目光移到插图上,便会被一种无形的气力牵引,目不转睛地开头详察画面中白的片面一开头,他可能会有些困惑,这些鲜明过多的留白到底是什么但很快,当他的视线在大面积的白与有限的黑之间逡巡一阵子后,就会立刻意识到这些刺目的白色并非画家留下的空白,而是小说中那无处不在、极具压迫性的强光 类似的表达方式还展现在默尔索与阿拉伯人对峙的场景里(图三)默尔索在泉水边撞见阿拉伯人时,后者正“自身一人,朝天躺着”,“ 脑袋在岩石的影子里,身体那么暴露在阳光下”穆尼奥斯将画面背景用不规矩的黑色色块涂黑,以表现阿拉伯人半藏身于阴影、看不清表情的暧昧状态;刀尖的反光那么用多个锐角的留白突出,与小说“刀光闪闪,仿佛一把光彩四射的长剑刺中了我的前额”的描写响应整个画面以默尔索的主观视角呈现,刀光刺目的白和大面积的黑色背景形成视觉的猛烈反差,有效传递出仆人公的担心心境,为后文的开枪误杀埋下伏笔。
至于热的意象,画家那么主要利用了人物夸诞的表情特写来表现,重在突出人物身处火热环境的主观感受例如,送殡路上默尔索母亲的挚友佩雷先生“既烦躁又痛楚”的模样(图四),画家重点刻画了老人在烈日下挤作一团的皱纹;再如,默尔索开枪前被烈日晒得头疼难忍、泪水与汗水交织的样子(图五),画家利用黑白明暗的比较,很微妙地表现出仆人公濒于崩溃边缘的身心极限状态 结果,还想指出的是加缪写作风格和穆尼奥斯插画风格之间的微妙联系罗兰·巴特曾提出加缪《局外人》一反资产阶级式写作对形式美的执著,利用中性的语言, 创造出一种没有风格、近乎通明的写作方式,即所谓的“零度写作”穆尼奥斯的插画仅用黑白两色,不重粉饰,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种“没有风格的风格”,在视觉上形成与小说文风类似的效果两者对看,可谓珠联璧合 〔《局外人》(插图珍藏本)》,阿尔贝·加缪著,何塞·穆尼奥斯绘,陆洵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二0二一年版〕 猜你热爱 默尔局外人加缪 浅析默尔索“局外人”的人物形象塑造青年生活(2022年16期)2022-07-06琴(外一首)诗选刊(2022年8期)2022-08-12“病人”加缪家庭百事通(2022年6期)2022-07-04石头记(外一首)诗歌月刊(2022年3期)2022-04-28旁观者西部(2022年6期)2022-12-27速战速决经济战读书文摘·经典(2022年10期)2022-10-24加缪,一个道德主义者中国新闻周刊(2022年35期)2022-10-27加缪的沉静财经(2022年22期)2022-08-30加缪的沉静财经(2022年22期)2022-08-30罗斯福的细腻人生十六七(2022年5期)2022-05-17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