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文.ppt
69页初中语文文言文文学常识梳理•一、诸子百家•纵观中国历史,先秦时期是中国古典思想的黄金时代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墨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诸子百家——儒家•1、《论语》是一部记录 的一部书,共 篇,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名 ,字 , 时期 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家 家•《<论语>十则》•分别举例: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2《得到多助,失道寡助》选自《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 》《鱼我所欲也》选自 ,作者 ,名 ,字子舆,邹人,思想家、教育家、辩论家《孟子》是_____所作, 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及个人修养《孟子》与《 》《 》《 》合称“四书”诸子百家——儒家•比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两文的中心论点分别是什么?说说在论证方面的不同。
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分别设例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接着进行道理论证,最后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结论,突出论证了“人和”是战争胜负的最主要条件 把中心论点置于结尾,先举了六个同类事例论证了“生于忧患”,然后从正反两个方面的道理进行对比,论证了“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理清论证思路:•先用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中心论点:舍生取义然后用正反对比论证对论点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人皆有是心”接着举了“乞人不食嗟来之食”和“万种不辨礼义而受之”两例,且两例又形成对比,再次证明了论点•给本文再补充一个论据•中学生怎样理解“义”?•3《<庄子>故事二则》•庄子名___,_____时宋国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道学之祖”,后世称“老庄”•庄子和惠子在文中的形象?诸子百家——道家•4、列子,又名 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 家思想代表人物《列子》保存了许多先秦时代优秀的寓言故事、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如“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等我们学过《纪昌学射》《_______》《愚公移山》•《愚公移山》写法上的特点诸子百家——道家对比,衬托诸子百家——法家•5、《扁鹊见蔡桓公》《智子疑邻》选自 ,作者 ,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先秦 学说的集大成者。
•他与_____、_____、_____并成为战国散文四大家孟子,庄子,荀子解释:讳疾忌医•出自韩非子的成语:自相矛盾,病入骨髓,吹毛求疵,买椟还珠,滥竽充数,守株待兔,见微知著……比喻怕别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6、《公输》•《墨子》是记录 言行的辑录墨子,名 ,相传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春秋战国之际 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___、____诸子百家——墨家谈谈墨子说服公输盘和楚王的技巧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类比推理•7、《淮南子》又名《 》、《刘安子》,是西汉宗室淮南王 召集其门客集体编著的该书以道家思想为主,糅合了儒法阴阳等家,一般列《淮南子》为杂家《淮南子》在阐明哲理时,旁涉奇物异类、鬼神灵怪,保存了一部分神话材料,像“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大禹治水”等古代神话,主要靠本书得以流传 诸子百家——杂家《塞翁失马》,概括成语,本文的寓意二、唐宋八大家•1 (768-824),字 ,世称韩昌黎,河南人, 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地位崇高,苏东坡称赞他为”文起八代之衰”。
我们学过他的《____说》诗作《早_______》《左_______》《马说》•写法:托物寓意•借______不遇_______的遭遇,寄托了自己______、_______的愤懑心情•伯乐比喻_____的 人,食马者比喻_____的统治者,千里马比喻____•开放性题:“人才观”唐宋八大家•2 (773-819),字 ,山西人, 代文学家著有《柳河东集》他是中国第一个把寓言正式写成独立的文学作品的作家,开拓了我国古代寓言文学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学过他的 《童区寄传 》•《 》《 》•《小石潭记》《捕蛇者说》《小石潭记》•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谭源流——潭中气氛•写法:•直接描写•侧面描写•衬托、对比(动静)•“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捕蛇者说》•写法:•对比,衬托•本文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本文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引用孔子的话的作用是?唐宋八大家•3_______(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______、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
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卖油翁》《醉翁亭记》《醉翁亭记》•点明主旨的句子:•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怀?•七字成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与民同乐图:• 4 (1037-1101),字 ,号东坡居士,生于四川眉山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我们学过他的文章《 》词作《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 唐宋八大家《记承天寺夜游》•文章主旨句:•赏析“庭下……影也”•如何理解“闲人”?•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唐宋八大家•7 (1021-1086),字 ,曾封荆国公,后人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的散文峭直简洁、富於哲理、笔力豪悍、气势逼人、词锋犀利、议论风生,我们学过他的《伤仲永》《登飞来峰》《伤仲永》•意动用法•仲永才能衰退的主要原因是•从仲永的经历,我们受到的启示?唐宋八大家• 8 (1019-1083),字 ,南丰县人,北宋文学家。
十二岁能文,语已惊人”的曾巩,资质警敏聪慧;成年后,因文才出众,备受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赏识他的议论文立论精策,不枝不蔓,纡徐曲折,从容敦厚;记文则思玫明晰,俯仰尽意,精练生动,耐人寻味我们学过他的 《 》《墨池记》•王羲之书法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书“晋王右军墨池”的目的:•文章的主旨句:•写作目的是:三、记•“记”: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写法不定,可以叙事、写景、状物,也可议论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操、抱负或阐明作者对某个问题的看法(观点) •《核 舟 记》 《桃花源记》•《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记承天寺夜游》 《墨池记》•《小石潭记》 •《满井游记》 《西湖游记两则》《桃花源记》•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 ),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 ,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归园田居·其三》《饮酒·其五》《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默写句子•怎样的社会理想,当时能不能实现?《岳阳楼记》•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岳阳楼记》•《渔家傲·秋思》《岳阳楼记》•作者的思想感情:•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分别是,•作者认为的览物之情是,•古仁人的内涵是什么?《满井游记》•袁宏道(1568年─1610年),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满井游记》•生动形象的语言,比喻的用法•侧面描写•名词作动词•主旨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西湖游记>两则》•比喻句,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主旨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湖光”一句赏析•春景、月景特点•写法四、说•说:古代的一种文体,既可以叙事也可以议论,常常是叙议结合,来表明作者的一些见解,与现代杂文大体相似•1、《黄生借书说》•2、《少年中国说》•3、《马说》•4、《捕蛇者说》•5、《爱莲说》《黄生借书说》•袁枚(1716-1797),汉族,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清代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乾隆四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等著作传世《黄生借书说》•思路•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接着举例,类比论证然后以切身体会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通过与黄生的对比,向黄生提出希望,勉励黄生珍惜有利的条件,勤奋读书《爱莲说》•周敦颐(1017年―1073年),原名敦实,别称濂溪先生,因避宋英宗旧讳改名敦颐,字茂叔,号濂溪北宋五子之一,程朱理学代表人,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北宋思想家、理学家、哲学家、文学家,学界公认的理学鼻祖,称“周子”《爱莲说》•1、写法 托物言志•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莲花的品质?五、史传文•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
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左传》•1、《 》选自《左传》,《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 根据 史写的 体史书保存了公元前722年以下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是一部文学名著和史学名著书名原为《左氏春秋》,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作为解经之作,称为《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简称《左传》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曹刿论战》•取得战争胜利的条件是:•曹刿和鲁庄公分别是怎样的人?•2、《 》选自《资治通鉴》,它是 主持编纂的一部___ 体通史 ,字 ,陕州夏县人, 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是史事它是继《史记》之后的我国又一历史巨著;然而就其编写目的而言,正如题名一样:“鉴于往事,资以治道”,是为使后代统治者吸取前代盛衰兴亡的经验教训,所以它着重于政治、军事,而缺少社会经济变动的记载《资治通鉴》《孙权劝学》•吕蒙的变化给你的启示是什么?•成语:《战国策》•3、《 》《 》《 》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代的 体史书。
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事件,着重记录了谋臣策士的策略权谋、言论举止,反映了战国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中极其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尖锐的社会斗争《战国策》是西汉末年 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的劝说技巧:采用的什么方式•三者对邹忌的语气《触龙说赵太后》•触龙的说服技巧《唐雎不辱使命》•士的共同特点•唐雎、秦王的人物性格•唐雎凭借什么阻止易地《晏子春秋》•《晏子使楚》•晏子的说话艺术《史记》•4、《 》选自《史记》,作者 ,字 ,西汉夏阳人,史学家、文学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世家、列传、表书”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选自《史记·滑稽列传》作者褚少孙,颍川人,西汉史学家《陈涉世家》•陈胜吴广起义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陈胜的领导才能表现在哪些方面?•起义的原因是什么?西门豹治邺•西门豹做了那两件事。
•为啥那么要去参加河伯娶妇的现场•如何理解“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三国志》•5、《隆中对》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陈寿,字承祚(zuò),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史学家•采取怎样的策略实现怎样的目标•怎样的政治蓝图?六、应用文体•1、铭:铭是一种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陋室铭》选自《 》作者 ,字 ,唐代洛阳人,著名诗人,著有《刘宾客集》•托物言志•2、传 •《童区寄传》选自《 》,作者 •《五柳先生传》选自《 》,作者 •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好读书,不求甚解?•酒!•3、表: •《出师表》选自《 》,作者 ,字 ,号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4.序序,又称叙、叙文、叙言、序言、序文、引、引言、导言等•《送东阳马生序》选自《 》作者 ,字 号潜溪,浦江人,明初文学家•哪个句子表现了他以求学为乐的高尚追求?•怎样看待学习与条件好坏的关系?•写自己求学艰难目的是?•5.书 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
•《与朱元思书》选自《 》,作者 ,字 ,吴兴故鄣人, 朝梁文学家•《答谢中书书》•《诫子书》选自《 》,作者 ,字 ,号 , 《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表达的作者的情感•写法《诫子书》•论点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述的七、乐府•乐府本是汉代专门掌管音乐的官署,职责之一就是搜集民间俗曲和歌辞汉代人把乐府机关收集整理、编录演奏的诗篇称为“歌诗”后人称这些诗为“乐府”或“乐府诗”•《 》《 》选自宋代 编的《 》八、神话寓言•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目的寓言最初产生于民间,流行于民间,后来一些文人学者一方面引用人们已经创作出来的寓言,另一方面又不断创作新的寓言,作为论证或辩论的手段,这样,大量的寓言便在历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来,成为我国文学遗产的宝贵财富九、小说•1、《 》《 》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 小说。
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 (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2、《 》选自《虞初新志》短篇文言小说集 初 编选的 小说《虞初新志》收集明末清初人的文章﹐汇为一编﹐共20卷林嗣环,字 ,福建晋江人, 代顺治年间进士•3、《 》《 》选自《聊斋志异》,蒲松龄,字 ,世称 ,淄川人, 代文学家郭沫若评价: • 十、其他•1、《为学》选自《 》作者 , 代四川人•2、《三峡》选自《 》作者 ,范阳涿县人,北魏地理学家水经注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3、《观潮》选自《 》作者 字 ,宋代湖州人其他分类景物•记•《答谢中书书》•《三峡》•《与朱元思书》劝说的艺术•《唐雎不辱使命》•《公输》•《晏子使楚》•《触龙说赵太后》•《邹忌讽齐王纳谏》劝学•《黄生借书说》•《论语》•《孙权劝学》•《伤仲永》•《为学》•《送东阳马生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