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厦泉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解析版).docx
15页厦泉五校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有学者认为,牛耕出现在商代而非春秋时期依据有:殷墟妇好墓一件玉雕卧牛的两个鼻孔间有小孔相通,与穿系牛绳有关;动物考古学研究表明,殷墟遗址出土黄牛掌骨和趾骨上有因劳役而造成的病变现象;殷墟甲骨文中“物”字应释为“犁”,为牛耕之会意等该结论A. 表明考古发现最具说服力 B. 缺乏可靠的证据不足为信C. 违背商代生产力发展水平 D. 大胆创新但尚需小心求证【答案】D【解析】【详解】学者用妇好墓玉雕和动物考古学研究结果等论证“牛耕出现在商代而非春秋时期”,甲骨文中“”物”应改为“犁”等,这一结论与公认的观点不同,是历史学研究中的大胆创新,但仍需小心求证,D 项正确;学者用考古研究质疑原有的史学结论,不是在论证“考古发现最具说服力”,A项错误;学者用玉雕和动物考古研究论证其观点,不能说其缺乏证据,B项错误;商代已经将牛作为农用动力的结论,并没有违背商代生产力发展水平,C项错误。
2. 唐代驿站设专人管理,配有马匹或舟船,但规定只准官吏居住、使用,同时允许驿站管理者和民间在驿站旁兴办、经营旅店或商店这些做法( )A. 旨在保证驿路畅通 B. 体现了交通管理的系统性C. 基于运河贸易的繁盛 D. 说明全国水陆贸易网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关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本质题、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可知,唐代驿站只准官吏居住、使用,但为了满足其他非官吏的居住,允许民间在驿站旁兴办、经营旅店或商店,由此可见,唐代的驿传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设专官分理其事,且以通讯和交通功能为主,其他功能为辅,这体现了交通管理的系统性,B项正确;保证驿路的畅通是交通管理系统性的结果,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运河贸易的信息,排除C项;全国水陆贸易网形成,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3. 《清明上河图》中绘有三处中医诊所,其中两处是小儿科,另一诊所门前竖有“专门接骨”的牌子图中还绘有一处药铺,招牌上“本堂法制应症煎剂”八字依稀可辨,药铺不仅看病卖药,还为病人代煎中药材料主要表明宋代中医( )A. 专业分科开始出现 B. 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C. 面向市场服务大众 D. 致力总结医药学成果【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北宋末年的画家张择端绘制的《清明上河图》,生动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汴梁的风土人情,真实反映了汴京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街市繁荣情景。
街市内店铺星罗棋布,各类招幌林立,商贾云集,人流如织,叫卖声此起彼伏,一派繁华的都市景象被描绘得绘形绘色,呼之欲出而在鳞次桁比的屋宇和摩肩接踵的人流中,有几处中药铺明显可见这些药铺大树招牌,不仅看病卖药,还为病人代煎中药,体现了面向市场服务大众、经营盈利的特点,C项正确;是否“开始出现”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A项;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B项;“总结药学成果”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D项4. 王祯在《农书》中认为农业生产的关键在于时宜、地宜,并详细地论述了开垦、土壤、耕种、施肥、水利灌溉、田间管理和收获等农业操作的基本原则和措施据此可知,我国古代农业生产A. 分工日益细化B. 结构日趋合理C. 注重精耕细作D. 技术领先世界【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开垦土壤、耕种、施肥、水利灌溉、田间管理和收获等农业操作的基本原则和措施”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农业在生产过程中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体现出精耕细作的特征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古代农业生产的分工;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中国古代农业结构;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比较得出中国古代农业技术领先世界。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5. 明朝嘉靖年间,山西武城县县令鉴于该县“集日寡而旷多”,每逢集日,便组织“歌舞剧戏之徒,各呈其技于要街”,结果“众且观且市,远近毕至,喧声沸腾……粟米丝麻布帛,禽而鸡鹜,兽而牛羊,食而鱼肉果菰,与夫南北水陆之产,可以供民生所需者,错然填街溢巷”从史料可知,当时武城县A. 农村集市贸易从无到有 B. 文化与商业结合活跃经济C. 居民日常文化活动丰富 D. 乡村城镇化发展比较迅速【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组织‘歌舞剧戏之徒,各呈其技于要街’,结果‘众且观且市,远近毕至,喧声沸腾……’”可知,文化与商业的结合推动了武城县的经济发展,故选B由材料可知,原本山西武城县农村集市就有,只是比较不活跃,故A项说法不符合材料描述,排除;材料中举办的文化活动是县令为了改善集市冷清的局面而采取的一项措施,不能反映居民的日常文化活动丰富,排除C;农村城镇化是指各种要素不断在农村城镇中集聚,农村城镇人口不断增多,城镇数量、规模不断增大,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材料只是提及了集市的繁荣,无法确知武城县是否已经实现了乡村城镇化,排除D6. 清末时期,闽省所筹路款与原定计划相去甚远,筹款总额低于川、滇各省,实际认股比例也大大低于粤、浙、湘三省,而且绝大多数是华侨股。
如表所示为各省铁路公司集股情况(截止至1911年)当时福建这一现象源于( )铁路公司预筹股本/万元实收股本/万元实收股本占比/%闽路60017028.33粤路2000151375.65川路6993167523.95浙路6001024170.67湘路200083141.55滇路200047123.55A. 列强争夺的阻碍 B. 经济发展的滞后 C. 政府政策的限制 D. 思想观念的保守【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原因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末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福建铁路集股绝大多数是华侨股,本地认股比例低,说明本地民众对铁路建设投资的热情不高,反映出当地思想观念保守,民众对铁路这种新兴事物认识不足,缺乏投资意愿 ,这与福建所筹路款与原定计划相去甚远等现象相契合,D项正确;材料表格数据及题干描述中没有提及列强在福建铁路建设资金筹集方面的干扰行为,其他省份也面临类似的铁路建设筹资情况,也未体现出福建因列强争夺而导致筹款特殊,排除A项;仅从表格中福建铁路公司集股情况,不能直接得出福建经济发展滞后的结论,福建铁路筹款低于部分省份,可能有多方面原因,不能简单归结为经济发展滞后,且题干没有足够信息来证明福建经济发展水平与铁路筹款之间的必然联系,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清政府或其他政府机构针对福建铁路集股出台了限制政策,排除C项。
故选D项7. 下图为1869-1918汉口茶叶各出口方式占总出口额百分比图,1890年后呈现的总体趋势是由于( )说明:横轴代表年份,纵轴代表汉口茶叶出口方式占汉口茶叶出口额的百分比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茅家琦、黄胜强、马振犊主编《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京华出版社2001年统一整理而成A. 海关自主权的丧失 B. 国内口岸之间竞争C. 汉口成为贸易中心 D. 近代工业发展有限【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原因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69-1918的中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从图表可知1890年之后,汉口国内出口比重整体上呈波动下降的趋势,出口外国的比重也在下降,原因是当时中国近代工业基础薄弱,汉口缺乏先进的加工、运输和仓储设施,导致本地茶叶产业难以有效提升效率和竞争力,汉口无法有效优化出口,导致出口比重向其他口岸倾斜,D项正确;海关自主权自鸦片战争之后就已经丧失,不是1890年茶叶出口比重下降的原因,排除A项;国内口岸之间竞争究其根本还是成本的竞争,取决于工业发展的水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汉口与其他港口城市的比较,无法得出汉口成为贸易中心,排除C项。
故选D项8. 1984年,中国邮政开办国内特快专递业务,开创中国快递业之先河2010—2020年,中国快递行业业务收入和业务总量均保持逐年增长趋势2014年中国快递业跨入百亿件时代,居世界首位我国快递行业的快速发展主要源于( )A. 经济特区的创办与示范 B. 信息网络的普及与运用C. 邮政企业的开拓与创新 D. 对外开放的深入与扩展【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1984至2014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近年以来我国快递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快递服务的发展出现了新思路,企业将“互联网+”、电子商务与快递业结合,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等信息技术,建立全国性的智慧快递网络,使快递服务更具初慧性、安全性和快捷性,推动了快递行业的快速发展,B项正确;1980年我国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邮政企业的开拓与创新”并不是快递行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我国对外开放的相关信息,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9. 从公报数据来看,2019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为116.06万平方千米,比上年减少0.97万平方千米。
各地调整和减少了低质、低效作物的种植,扩大了大豆、杂粮等优质、高效作物的种植规模受市场价格和大豆补贴政策影响,东北地区增加了大豆等作物的种植,豆类播种面积达到11.07万平方千米这些政策A. 推动了农村种植结构调整 B. 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 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 D. 有利于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作物【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政策更多的是考虑到经济效益,即扩大了大豆、杂粮等优质、高效作物的种植规模,有利于农村种植结构的调整,减少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排除B;材料政策制定是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但是其本身不属于市场经济体制组成部分,排除C;“因地制宜”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D10. 考古学家发现,古埃及人为死者提供的祭品是十分丰盛的,包括大麦粥、炖鸽肉、烤鹌鹑、小麦面包、蛋糕、水果等这些祭品主要是当地的农产品,墓室的壁画中也常常出现农民种植庄稼的场景据此可知古埃及A. 农业促进烹调水平提高 B. 农业影响宗教信仰发展C. 财富积累提供物质基础 D. 丧葬习俗反映农业繁盛【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古埃及人为死者提供丰盛的祭品,其中大多是当地的农产品,这反映出古埃及农业的繁盛,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祭品大多源于农业生产,A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未涉及古埃及的宗教信仰,B项排除;物质基础包括很多方面,丰富的祭品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不能仅由祭品丰富就推断出财富积累提供物质基础,C项排除。
11. 公元前628年,希腊移民建立塞林努斯城,统治者将城市中心由原先的卫城王宫转移到市场,市场逐步成为集商业贸易、辩论议政、宗教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空间这反映出希腊( )A. 商业在城市生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B. 城邦政治民主化趋势的成熟C. 城市建设注重满足公民的经济需求 D. 城市规划强化城邦集体认同【答案】A【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根据材料可知,希腊城市中心由王宫转移到市场,且市场成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