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节奏的调控艺术.doc
4页教学节奏的调控艺术教学节奏的调控艺术 一堂成功的课犹如奏乐,按照主旋律,通过教师的机智调控,使教学节奏起伏有致、收放有度、动静相生、疏密相间、快慢相宜,各个环节有机相联,给人以艺术享受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要提高效率,增强感染力,不能不注意教学的节奏而课堂教学节奏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问与答、讲与练等活动交互出现的各种有规律的发展变化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如果45分钟都是一个调子,平铺直叙,像流水般地滴,滴,滴,学生也会感到乏味,打不起精神 ”那么,怎样使课堂教学不枯燥,富有节奏感呢? 一堂课要张弛有度、详略合理、动静交替、浓淡相宜,不能在一个平面上进行要讲求节奏运动,四十五分钟之内要环环相扣,步步到位开端精彩激越,发展舒缓流畅,高潮迅疾猛烈,结尾别致紧凑课堂教学节奏只要以实际教学需要为依据,动静富有变化,张驰错落起伏,与学生的心理形成“和谐共振”,就能“演奏”出课堂教学的精彩动人的乐章 (一)张驰有度 张与驰是就课堂教学的速率变化而言的。
一堂课,应力求有张有弛,张驰结合,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既张驰相间又环环扣合的生动整体古人有“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的军事思想而课堂教学中的“张”则指紧张、急促、强烈;“弛”乃轻松、舒放、从容教师要善于以一张一弛的节奏把学生带入起伏跌宕的教学艺术情境中去,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中探求知识 (二)详略合理 详与略是针对教师教学重点的安排而言的若使教学呈现一种艺术的节奏,教师就应对讲授的主要内容进行合理、巧妙地选择因此,教师不仅要学会对所教内容作繁简处理、详略配置,还要学会设计“课眼”,激起高潮该详之处,或重锤敲打,或精雕细刻,务求学生牢记心底;而一般问题,或简略介绍,或干脆“割爱”这样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课堂教学活动才会给人以流畅明快、详略合理的美感 (三)动静交替 动和静是就课堂教学活动的外部表现而言的动”指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活跃状态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参与的提问、讨论、练习等;“静”指的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相对安静状态,即学生凝神听讲、积极思考等由此看来,“动”并不意味着“大强度、高密度”,而呈动中有静;“静”也决不是“昏昏欲睡、死水一潭”,而呈静中有动,“动”、“静”状态的间歇交替出现,对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四)浓淡相宜 浓与淡是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声神行态和情感色彩而言的所谓“声”,即要求教师教学时语气语调要高低起伏,抑扬顿挫,体现出轻重分明、缓急有度的节奏所谓“神”,即教师在讲台上、教室里,行态中富有变化,或豪放洒脱、或恬静稳重、或幽默风趣总之“声”与“神”要求教师在课上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恰到好处,犹如绘画中的色彩一样浓淡相宜、相得益彰 二、教学节奏的调控艺术 “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通过教师的机智艺术地调控,使整个教学过程张弛得法、疏密得当、错落有致、起伏和谐不仅能够有效地传达自己的情感、态度,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而且能够有效地组织教学和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处理好课堂教学节奏,既是教学自身的需要,也是课堂教学管理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好教学节奏的调控艺术 (一)准确把好教学节奏的脉络-----教学程序 一般地,教学程序可以由“导入、铺陈、高潮、终结”四个环节构成,它也是教学节奏跌宕起伏的清晰脉络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想准确 把握这一脉络,就需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其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制造波折,促成教学高潮的到来。
在这一动态生成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起伏要有致 潮有涨落,山有峰谷课堂教学的过程也应有曲折起伏,跌宕有致,富于变化,才能整体和谐,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精心安排教学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局,使教学过程有起有伏,形成节奏,在教学的黄金时间里出现高潮,在高潮之前要有几个小浪头作铺垫教师要力求使整个教学过程波澜起伏,环环相扣,把课堂气氛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既掌握了新知,又把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引向纵深 2、收放需有度 “放”,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放手让学生独立地思考、分析问题,理解掌握相关知识 “收”,就是在学生独立思考、分析、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对有关问题进行必要的归纳和综合,从而使学生获得的新知识 明确化、系统化和完整化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表现为教师引导得法,既放得开,又收得拢,即“放”与“收”的高度和谐统一 3、动静宜相生 高明的电影导演,总是在闹场之后安排一个静场,以调节和平衡观众的情绪,课堂教学亦是如此 课堂教学方式的交替变换,有助于学生消除疲劳,保持注意力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讲究教学方式的间隔变换和合理搭配,使之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把师生间的双边教学活动,在动静交替中有节奏地进行。
(二)合理设计教学节奏的载体-----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节奏主要还是通过教学内容的呈现而得以实现 为此,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也是有效调控教师课堂教学节奏的重要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两点 1、疏密要相间 4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