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品GMP 认证(原料药)检查评定标准.docx
29页药品GMP认证(原料药)检查评定标准药品GMP认证(原料药)检查评定标准一、 药品GMP认证(原料药)检查项目共172项,其中关键项目(条款号前加) 47项,一般项目125项二、 药品GMP认证(原料药)检查时,应根据申请认证的范围确定相应的检查项目,并进行全面检查和评定三、 检查中发现不符合要求的项目统称为“缺陷项目”其中,关键项目不符合要求者称为“严重缺陷”,一般项目不符合要 求者称为“一般缺陷”四、 缺陷项目如果在申请认证的各剂型或产品中均存在,应按剂型或产品分别计算五、 在检查过程中,企业隐瞒有关情况或提供虚假材料的,按严重缺陷处理检查组应调查取证并详细记录六、 结果评定(一) 未发现严重缺陷,且一般缺陷W20%,能够立即改正的,企业必须立即改正;不能立即改正的,企业必须提供缺陷整改报告及整改计划,方可通过药品GMP认证二) 严重缺陷或一般缺陷>20%的,不予通过药品GMP认证一、机构与人员*0301企业应当建立与药品生产相适应的管理机构,并有组织机构图应建立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机构,明确各级机构和人员的职责看企业组织机构图,查生产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及功能设置(图示),是否涵盖生产、质量、物料仓储、设备、销售及人员管理等内容,并有负责培训的职能部门/人员。
1. 有企业的组织机构图1. 1组织机构图中体现企业各部门的设置、隶属关系及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其中生产和质量管理部门分别独立设置1. 2组织机构图中体现质量管理部门受企业负责人直接领导1. 3组织机构图中明确各部门名称及部门负责人2. 岗位职责2. 1制定了各级领导的岗位职责2. 2制定了各部门及负责人的职责,特别是质量管理部门有独立的权限,并能对生产等部门执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进 行临督和制约2. 3制定了各岗位的岗位职责2. 4岗位职责的制定能体现GMP的所有规定,权力、责任明确,且无交叉,无空白0302企业应配备一定数量的与药品生产相适应的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生产经验及工作能力,应能正确履行其职责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1. 有生产质量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一览表2. 配备了与本企业《药品生产许可证》规定生产范围相适应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应能正确履行其职责3. 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具有相应专业知识及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应能正确履行其职责4. 检查其毕业证书0401 (关键人员资质)企业负责人、生产管理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质量受权人的资质1. 企业负责人是药品质量的主要责任人,全面负责企业日常管理。
为确保企业实现质量目标并按照本规范要求生产药品,企业负责人应当负责提供必要的资源,合理计划、组织和协调,保证质量管理部门独立履行其职责2. 生产管理负责人应当至少具有药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或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或执业药师资格),具有至少三年从事药品生 产和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其中至少有一年的药品生产管理经验,接受过与所生产产品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3. 质量管理负责人应当至少具有药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或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或执业药师资格),具有至少五年从事药品生 产和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其中至少一年的药品质量管理经验,接受过与所生产产品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2. 1按规定严格分区域(库房)存放分区管理的设施、条件和标识2. 2待检物料(黄色标记)、合格物料(绿色标记)、不合格物料(红色标记)分别有明显的状态标记2. 3不合格物料按规定专区(有效隔离)单独存放2. 2不合格物料有明显的状态标记2. 3不合格物料记录(台账、货位卡)中其品名、规格、批号、数量等与实物相符2. 4按规定及时处理不合格物料,处理过程严格履行规定的程序,记录内容完整2. 5退货是否有效隔离并有相应处理及记录4301对温度、湿度或其他条件有特殊要求的物料、中间产品和成品应按规定条件贮存。
1. 特殊贮存条件(按国家药品质量标准规定)2. 是否按规定的贮存条件存放,是否超过规定的存放时限3. 特殊贮存条件的温、湿度监控记录4. 查相关的管理文件和记录,看不符合贮存条件的物料如何处理4302固体原料和液体原料应分开贮存;挥发性物料应避免污染其它物料;炮制、整理加工后的净药材应使用清洁容器或包装,应与未加工、炮制的药材严格分开1. 固体、液体原料应分开储存2. 固体物料应离地储存,留有适当空间,便于清洁、取样和检查3. 挥发性物料的贮存是否设专库、有排风设施,其贮存条件应能避免其污染其他物料4. 大型液体贮存容器及附属管路应有标识4407易燃、易爆和其它危险品的验收、贮存、保管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1. 现场检查相应的储存条件,安全、防火设施2. 验收、入库、发放记录;帐、物、卡相符情况3. 检查在室外或敞开式库房的腐蚀性物质、易爆炸性物料等,看标识是否脱落,易造成混淆和差错,发现此现象时,应制订纠偏措施4501物料应按规定的使用期限贮存,贮存期内如有特殊情况应及时复验1. 是否通过稳定性考察或根据供货商提供的技术资料确定物料储存期2. 对检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检查复检期及贮存期的制订的实验依据。
3. 近储存期时,应按规定复检,复检后,须给定修改后的贮存期,不得无限期延长储存期4. 储存过程中发生特殊情况时需复检5. 查相应的管理文件,包括对记录、归档的要求4601药品标签、说明书应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内容、式样、文字相一致1. 原料药无使用说明书,但有纸盒、小纸箱等印刷包装材料,后者采用与标签管理相同的原则(以下略)2. 相关的管理文件,包括印刷版木的管理及对供货商的特殊要求,防止印刷过程中町能发生的混淆和 差错3. 建立标签标准,包括文字内容、颜色装饰性内容、纸质、核对用编码或计算机条码等4. 抽查标准,看标签是否按文件要求管理,即有起草、复核、批准手续4602标签、说明书应经企业质量管理部门校对无误后印制、发放、使用1. 文件制定有相应的管理规定2. 药品标签、使用说明书印制前的设计样稿经质量管理部门校对批准后印刷3. 印制后的药品标签、使用说明书凭质量管理部门的检验报告发放、使用4. 药品标签、使用说明书供货商的确认及印刷模版的管理符合要求4603印有与标签内容相同的药品包装物,应按标签管理检查现场:印有与标签内容相同的药品包装物,是否按标签管理4701标签、说明书应由专人保管、领用。
1. 相关的管理文件2. 质量管理部门是否设专人负责标签管理3. 订货合同须附标准,验收时须质量管理部门专人核对4. 仓储部是否设专人负责保管、发放,车间是否设专人负责领用4702标签、说明书应按品种、规格专柜或专库存放,应凭批包装指令发放1. 查相关管理文件,看是否明确规定标签物料平衡的允许范围,非指定人员不得随意替代指定人员履行标签管理的责任2. 专人专库或专柜上锁3. 抽查按批包装指令规定的发放数量4703标签应记数发放,由领用人核对、签名标签使用数、殛损数及剩余数之和应与领用数量相符印有批号的残损标签或剩余标签应由专人负责记数销毁1. 标签计数发放相关管理文件中是否明确规定标签数额平衡的计算方法2. 标签库已发放过的标签,数量与货位卡的记录相同;领料单或领料记录上有领发料人双方签字3. 包装生产现场及批包装记录,标签使用数、残损数及剩余数之和与领用数相符4. 查是否有己打批号或包装过程中出现的废标签的处理规程生产过程中印有批号的残损标签或生产完成后印有批号的剩余标签由专人负责记数销毁5. 包装操作中用于印刷标签的设备应加以监控,以确保所有印刷的内容与包装操作的实际情况相符合4704标签发放、使用、销毁应有记录。
1. 查领、用、退回、销毁数量是否纳入批生产记录中从实际批生产记录中查标签数额平衡情况2. 检查是否有成批或量大的不合格标签销毁方法的规程,在规程中规定被销毁标签品名、规格、销毁数量、销毁日期、销毁方 式、QA监控员签字等3. 按规程进行现场检查4. 批包装记录中应附一张已打印批号的标签的样本,如包装过程中使用了二个不同批号的标签,则应分别各附一张样本五、卫生4801药品企业应有防止污染的各种措施,应建立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并由专人负责1. 应制订原料药和中间体生产时必须遵循的清洁规程清洁规程应尽量详细,以使不同人员生产不同原料药时,均能达到预期的清洁要求2. 视实际情况,车间不一定设废物间,但需使用有醒目标志的适当容器,对生产中的废弃物及时处理3. 清洁规程应足够详细,通常包括以下各个方面:3.1不同设备清洁人员的职责;3.2清洁的方法和程序,必要时的消毒或灭菌方法;3.3所用工具、清洁剂、浓度或稀释方法;3.4设备拆洗方法和安装方法,以确保清洁效果;3.5取去上一批的标识;3.6清洁、消毒或灭菌的参数,如压力、温度、流量、时间、冲洗次数等;3.7根据产品工艺特点,规定生产结束后至清洁之间的最长允许时间。
3.8己清洁设备可保留的最长时间,在再次使用前,对设备进行再清洁的方法;3.9规定清洁后设备中残留量可接受的标准,并说明理由4802洁净室(区)内应使用无脱落物、易清冼、易消毒的卫生工具,卫生工具应存放于对产品不造成污染的指定地点,并限定使用区域1. 不同洁净级别区应设相应的洁具间,清洁用具不得跨区使用2. B级无菌操作间不应设清洁间和清洁用具间,此区域的清洁用具在完成操作区清洁后,应送出该区清洁、消毒或灭菌,然后存 放在洁具间备用,以减少对无菌操作区的污染3. D级非无菌操作间及其他低要求级别区可设地漏及水池,也可设清洗间,这些区域的地面可使用拖把、纱布及其他适当清洁用 具清洁清洁用具应定期清洗,并有相关的管理文件,防止清洁用具给生产带来污染4. 现场检查,同时检查相关管理文件4901药品生产车间、工序、岗位应按生产和空气洁净度等级的要求制定厂房清洁规程,内容应包括:清洁方法、程序、间隔时间,使用的清洁剂或消毒剂,清洁工具的清洁方法和存放地点按生产要求和空气洁净级别指定厂房 清洁规程,内容是否包括:清洁方法、程序、间隔时间、使用的清洁剂或消毒剂,清洁工具的清洁方法和存放地点4902药品生产车间、工序、岗位应按生产和空气洁净度等级的要求制定设备清洁规程,内容应包括:清洁方法、程序、间隔时 间,使用的清洁剂或消毒剂,清洁工具的清洁方法和存放地点。
1. 多品种原料生产线更换品种时,必须对设备进行彻底清洁2. 在同一设备连续生产同一品种时,应在规定的批次间隔内对设备进行清洁3. 如有影响产品质量的残留物,更换批次时,应对设备进行彻底清洁4. 本批原料药生产时,必须记录通用设备中前批产品的品种、批号及日期,以方便对可能的交叉污染进行追溯调查5. 特定的中间产品、原料药的生产和储存可使用专用设备和容器6. 无菌生产设备清洁完成后,应将设备或管路中的水排空,必要时做干燥处理7. 无菌生产设备采用高压饱和蒸汽灭菌时,应在温度较低的地方放置生物指示剂和温度传感器8. 使用甲醛作为灭菌剂时,应对设备、容器表面的甲醛残留物进行检测4903药品生产车间、工序、岗位应按生产和空气洁净度等级的要求制定容器清洁规程,内容应包括:清洁方法、程序、间隔时 间,使用的清洁剂或消毒剂,清洁工具的清洁方法和存放地点1. 生产企业应建立相应的卫生规程,包括人员、设备、厂房、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