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鲍竹溪先生传.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拖***
  • 文档编号:280209811
  • 上传时间:2022-04-2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31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鲍竹溪先生传 第一篇鲍竹溪先生传:差不多先生传   《差不多先生传》,胡适先生创作的一篇传记题材寓言,讥讽了当时中国社会那些处事不专心的人从处事不专心四处世不专心,许大量多的人就在“差不多”的圈套里度过一生  你知道中国最著名的人是谁?  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四处有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确定见过他,确定听过别人谈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每日挂在大家的口头,由于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很领会;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很清晰;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他往往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说:“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  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店员;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会精细十字往往写成千字,千字往往写成十字。

      掌柜的生气了,往往骂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赔提防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从冷静容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他白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专心了八点三特别开,同八点三十二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逐渐地走回家,心里总不明白为什么火车不愿等他两分钟  有一天,他猛然得了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医生那家人急急切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楚,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罢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点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专心呢?”他说完了这句格言,方才绝气了  他死后,大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愿专心,不愿算账,不愿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

      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叫他做圆通大师  他的名誉越传越远,越久越大多数多数的人都学他的模范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国此后就成为一个懒人国了  拓展阅读:《差不多先生传》鉴赏  《差不多先生传》是一篇传记体裁的寓言,内容的安置依照传记体例:先纲后目的层次来叙写人物,并以切近生活的事例作为佐证,构成一篇趣味盎然、含义深远的寓言而在笔法上,那么高明的运用夸饰、排比、衬托、反讽等修辞法,以浅显生动的语言,因事见理的方式,让人在荒诞好笑的文字背后,会意肃穆的精心  传记体例,先纲后目本文既名为「传」,所以仿的是史记纪传体写法:先叙主角的背景及为人,后依时间依次表达其生平事迹这种先交代人物特质,再以事例作为佐证的方式也就是先纲后目的安置,可以使读者经由故事中主角一再重演同样的错误,而加深印象,以达成谏诤的目的文章的第一至三段是「纲」,总写差不多先生的姓名、籍贯及特质:首段先用疑问句型:「你知道中国最著名的人是谁?」来引起读者奇怪,而后却不直接写出主角姓名,反而说:「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四处有名」,更提高了一层神秘感接著把主角的名字命为「差不多」,还说差不多先生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这些是在为后面「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做铺垫,说明「差不多」这弊病就是全中国人的弊病。

      其次段写的是差不多先生的相貌与特质,采由外而内的依次,先说表象的眼耳鼻口,再说内部深一层的思想而其「差不多」的态度也跟着由浅入深的呈现,由外观的「不很领会」、「不很清晰」,逐步深入到「不很讲究」、「不很精明」、「不细密」第三段那么透过主角的话作总结:「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而也藉由这两句话,引起下面「凡事」的诸多事例,因此第三段可说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四段至第九段描写差不多先生从小到大的几件事情,除了依时间依次写作,事情的简繁轻重也依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而后果与影响的程度也随之逐步加重先写差不多先生色调不分(红糖同白糖,不是差不多吗),再写东西不分(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这些琐碎的小事,在第六段差不多先生长大后,蜕变成了越来越严重的事情:十和千差不多,今天和明天差不多,医牛的和医人的差不多,结果甚至因「差不多」的态度而丧命而表达时的分量调配,也随着事情的轻重不同,而有先略后详的走势,尤其在第八段「找大夫」一事上,表达颇为详尽,也最富趣味第八段中,先说家人「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的牛医王大夫请来了」不但为差不多先生的死埋下伏笔,更显示这种马虎的天性不只差不多先生有,大家都是如此,高明回应了首段「差不多先生……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一句。

        其后,差不多先生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罢」那么是在为家人的行径作解释与认同而「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进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除了再次回应首段,证明大家都这么随意外,更提出了一项严肃的批判:连最需要讲究精确的医生都马虎敷衍,那么全国还有什么人是专心的呢?第九段写差不多先生的临终遗言,充分表现出他「至死不悟」的糊涂本性中国人一向说要「达死生」,又说形体生命这个「臭皮囊」不必太恋栈,这类观念假设不导向「宏观」、「豁达」的正面态度上,就轻易流为所惦记的:「活人同死人也差不多」的苟且任事,而不能专心生活安置死亡一节,鲜明对中国几千年来的生死观念作了厘清其次篇鲍竹溪先生传: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五柳先生传 第三篇鲍竹溪先生传:《五柳先生传》《鱼我所欲也》对比阅读答案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却得失,以此自终。

        (选自《五柳先生传》)  (乙)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那么生,弗得那么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那么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成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7.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句中语意停顿  或置酒而招之  此之谓失其本心  8.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造饮辄尽 箪瓢屡空,晏如也  蹴尔而与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  9.下面加点字的意思一致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万钟于我何加焉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B.是亦不成以已乎 得为众人而已耶  C.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高可二黍许  D.家贫不能常得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填空、简答  (1)文中表达五柳先生读书方法的一个成语是 ,文中“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出自 成语典故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万钟那么不辩礼义而受之”反映的是两截然不同的人生观请简要分析这两种人在立身处世上的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7.(2分)(1)或/置酒而招之(“或置酒/而招之”也可给分)  (2)此之谓/失其本心  8.(4分)(1)就 (2)安然自若的样子 (3)用脚踢着 (4)通“向”,从前  9.(2分) B  10.(4分)(1)译文:这(话)约莫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2分)  (2)译文:没有礼貌地叫嚷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愿采纳2分)  11.(6分)(1)不求甚解 (不食)嗟来之食 (2分)  (2)前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保持本心;(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2分) 后者见利忘义 贪图享乐 流失本心。

      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2分)(共4分,意对即可) — 8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