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渎镇生态调查.docx
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木渎镇生态调查 木渎镇生态调查 一、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状况调查 (1)地理特征因素 木渎镇在太湖东侧,苏州西郊之丘陵盆地之中,盆地略呈东西走向其东北部宽广,西部较窄,镇四周环山,镇西北有有名中外的灵岩山、穹隆山、天池山、玉峰山、天平山,镇南有清明山、七子山、尧峰山、凤凰山、花园山、和合山木渎镇区内地势平坦,整个地势(除东南角和合山,西北角灵岩山、天平山外)由西向东呈缓倾斜之势区内除山上出露基岩外,广泛分布为第四系洪积波积冲积相地层地貌类型属丘陵冲积平原全镇地形高一般为 2—5 米 (2)气象气候因素 木渎地处中亚热带北缘,属亚热带季风性润湿气候,冬季温柔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四季清晰,气候宜人历年平均日照数为 2189 小时,历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 49% ,历年平均降水量为 1096. 9 毫米,平均无霜日为 243 天,平均气压时 1016.2 毫米 , 全镇历年平均相对湿度为 79% ,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夏季),其次为西北风(冬季),历年平均风速为 3.9 米 / 秒 (3)水文因素 全镇地表水有源于太湖的胥江河东西横贯镇境内,由西向东流入苏州市横塘镇,镇中还有发源于光福铜坑的香溪河,汇流至胥江河,全镇平原地河道纵横交错。
(4)土壤因素 境内土壤,绝大多数是人类长期耕作熟化所形成的农业土壤,自然土壤极少沿江芦苇、叶草丛生的滩地,属草甸地,形成年头只有四五十年或者更短全区土壤以水稻土、黄棕土、沼泽土和石灰岩4种类型为主 二、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调查 (1)生态环境现状以及问题 a、水环境质量:区域暴雨多集中于每年 5~9 月份的汛期本地区位于太湖、长江流域下游,地势低洼,由于降雨时空分布极不平匀,历史上洪涝苦难频繁,其特点是上游区地势低洼,客水滞留,易受洪涝侵袭;下游区临江,易受台风暴潮伏击苦难的主要有梅雨和台风雨此外,局部片区河网水体污染严重,可供水源受水质影响难以得志用水要求,已呈现水质型缺水 b、空气环境质量:木渎镇环境空气污染属煤烟型和石油型并重的复合型污染木渎镇环境空气污染指数平均值为69,优于上年空气质量达成优、良级别的天数比例达成90.14%,环境空气质量有所改善木渎镇降水pH范围在3.18~6.92之间,pH年均值4.18,酸雨发生频率为82.89%,酸雨发生频率比上年增加13.78个百分点 c、声环境质量:木渎镇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53.6分贝,低于55分贝,质量等级为良。
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7.6分贝,评价等级为好 (2)人工环境现状以及问题 a、马路环境:干路交错口不通畅:苏州市的大片面拥堵的交错 口都是平路交通和环路出入口交错,使得道路处境变得繁杂,造成交通的混乱譬如木渎镇新华路由于周边属于新华村拆迁范围,多年来道路一向处于破坏状态,虽然有部门做一些短暂的修理,但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有重型车辆路过后,或者1、2个月后,路面又变得坑坑洼洼,更加是下雨天,路面道路积水严重 b、农田环境: 1.木渎区内耕地总量逐年裁减,人地冲突逐步显现 现有耕地数量较少现有耕地根本集中在五峰村、善人桥村、天池村、尧峰村这4个村而尧峰村2022年改为尧峰社区后,城市化进展有了确定程度加速,农田的土地征用较多 2.规模化经营程度低,土壤质量不高 长期传统的耕作经营方式造成农村居民点布局零星分散和耕地细碎化分布农用地利用未形成规模效益,产业化、集约化水平不高,分散化经营模式影响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规模化进展 根据土壤等级调查,土壤等别大都在二等-五等,等别不高,同时还存在确定的低产田,影响农田产出效益的提高 三、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1)社会经济概况 木渎镇经济社会协调进展:2022年,全镇经济在高平台上持续保持较快增长。
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8亿元,增长15.5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680美元,增长14.25% ;第三产业增加值 31 亿元,增长 31.36% ,一、二、三产之比为 0.3:51:48.7 ;实现国地 两税销售(开票)收入 256 亿元,增长 15.2% ,其中工业销售(开票)收入 154 亿元,增长 15.8% ;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 14.1 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7.4 亿元,分别增长 21.76% 和 17.09% ;镇级可用财力 3.3 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5.2 元 全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5199 元,增长 12.09% ,农人人均纯收入 15292.5 元,增长 11% ,城乡居民银行储蓄存款年末余额 41.2 亿元,人均储蓄 5.28 万元,人均增长 12.58% 增长数是与 2022 年相比) (2)土地利用现状 木渎镇土地总面积7459.38公顷,其中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36.63%,创办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40.62%,其他土地占土地总面积的22.74% a、城镇创办用地 现状城镇创办用地共27.96平方公里,总人口21.70万人,人均用地128.87平方米。
镇区主要分为五大片区:穹窿、藏书、老镇区、新区、金桥工业园 b、居住用地 总用地为908.28公顷,人均41.86平方米其中动迁安置房用地四处、为打工者服务的集宿区三十多处(其中条件较好的四处)、各类学校十二所 c、公共设施用地 总用地为250.63公顷,人均11.55平方米主要集中在金山 路、中山路沿线初步形成四大商圈:香港街传统类商圈、金枫路创意类商圈、长江路物流市场类商圈、凯马汽车城 d、工业用地 总用地为813.73公顷,人均37.50平方米主要集中在木渎新区和金桥工业园,藏书片区沿苏福路有少量工业用地零散分布一类工业用地主要分布在木渎新区的金枫工业园,二类工业用地主要分布在金桥工业园 (3)农村环境 在木渎镇片面的农村区域,片面废品收购站经营者,将收购来的大量废品、杂物擅自堆放在公共场所及道路上,其中将收购来的地沟油垢桶集中堆放在路边,不但污染周边环境,且油桶内垃圾散发出阵阵臭味,导致周边环境脏乱差,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重点生态区调查 木渎镇地处太湖之滨,灵岩山麓,是风景区重要的旅游城镇。
木渎镇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积淀极其深厚养护第一,才能延续千年古镇的文脉,保住木渎的历史之根为保持古镇养护区周边的生态农田环境和真山真水的特色以及其与灵岩山互为依托紧密关系,木渎古镇养护区范围划分为重点养护区重点养护区——包括古镇内有代表性的传统民居、完整表达历史文化风貌的沿街、沿河风光带等主要指山塘街、下沙塘、西街、下塘街和南街等沿街沿河以及吴家场、陆家场、中市街、双桥(斜桥和朱巷桥)等传统风貌较为集中的地段重点养护区显的传统街巷的构成要素和环境要素包括传统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