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语文:3.12《金岳霖先生》学案(1)(旧人教必修1).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57485872
  • 上传时间:2018-10-2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03.5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金岳霖先生金岳霖先生• •课文精讲课文精讲课文指津 金岳霖是著名的国学大师,作者对老师充满敬爱的感情,本文即是这种感情真诚流露的 见证但是作者写作本文,采取了一种轻松活泼、幽默滑稽的笔法,让世人看到一个极其富 于个性的活生生的金岳霖 作者笔下的金岳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文章行将结束时有这样一句话:“谁也不会知道 这位老先生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可以视做对老年金岳霖 的特点的概括,也可以视做对他的一生特点的概括 总的说来,金岳霖具有特殊的性格、特殊的外貌、特殊的言行,他的性格料为复杂,在 学术上聪明过人,但在现实生活中,不谙世故,头脑单纯;他待人真诚、坦荡,但学生觉得 他很可笑他一心只想学问之事,以致对社会人事的感受理解与众不同,于是从内心到外表 都特立独行,没有想到要从众从俗,也正是这种孤独精神和单纯心理,才使他静心做学问, 成就了他的学问品格 另外,本文语言也很有特色汪曾祺是当代著名作家,其散文别具一格,经历了一辈子 的写作训练,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平实而有韵味这种韵味有点像巴金的《小狗 包弟》 ,自然而然,少造作本文的语句都很短,描叙性和议论性的语言都很精粹,辞达而 已,不事夸张,但都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本来面目,表达了作者的本意。

      这样的语言粗看不 见精彩,须细味才见功力,如描写金岳霖对学生讲《红楼梦》里的哲学时有一插曲:“他把 右手伸进后脖领,捉出了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 ”事件、情境本身就很有 趣味性,作者只是照直说来,并没有过多的精雕细琢,但留有阅读品味的余地又如描写金 岳霖与朋友的交往:“君子之交淡如水,坐定之后,清茶一杯,闲话片刻而已 ”这些语句 中间没有可有可无的文字,也许老作家行文至此,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而具有感染力的简洁 而畅达的文风已经凝聚在字里行间了 答疑解惑 在本文时在,作者着重选取了金岳霖先生的哪几件事情?你能够从这几件事形成对金先 生的比较完整的印象吗? 提示:通过金岳霖先生的开场白,上课提问,与学生的交流,与沈从文等同事、朋友的 交往,与孩子的交往,了解社会等,基本上可以了解金先生的状况,因为通过这些事情,作 者已经将金岳霖先生的生活、工作、与人交友等情况介绍出来了 资料剪辑 西南联大简介:从 1938 年至 1964 年,迫于日本侵华战争,中国三所著名大学——北京 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昆明,组成了西南联合大学,使一大批中国文化科学精英得 以保存在这里闪耀着朱自清、冯友兰、江泽涵、汤用彤、吴晗、吴在猷、吴有训、陈岱孙、 陈省身、陈寅恪、张奚若、金岳霖、周培源、钱穆、钱钟书、潘光旦等许多中国知识界响亮 的名字。

      这些校舍中培养出了一大批学生,他们中许多值得为当今世界和中国的知名人物 中国在半个世纪前就能够产生这样一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学,它留人人们的不仅仅是辉 煌的历中,而是那种自强不息的民族的精神正如一位已花了 16 年是间研究联大的 8 年历 史的美国学者所说的:“中国在半个世纪以前,就能够产生一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学, 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这所大学的遗产是属于全人类的!” 名作欣赏 话说知音 林 非 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象飓风似的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 动神往和渴求充满了崇高友谊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 说的是春秋时期的俞伯牙,他在停泊的小舟中专心致志地鼓琴,樵夫钟子期竟会听得出 神入化当他将仰慕着高山的情思注入音符时,钟子期立即慷慨激昂地吟咏着:“巍巍乎若 泰山!”当他挥舞手指弹出浩荡迸涌的水声时,钟子期又像是站在滚滚的江河之滨,禁不住 心旷神怡地叫喊起来:“汤汤乎若江河!”对这变幻无穷和神秘莫测的琴声,怎么能感应得 如此丝毫不差,竟犹如从自己心弦上盘旋着飞翔出来的?如此神奇地领悟和熟稔伯牙弹奏出 来的袅袅情思,真像是变成了他的化身一般。

      这怎么能不让伯牙万分兴奋感激?因此当钟子 期死去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心思触摸琴弦了知音难觅,怪不得唐代的诗人孟浩然,要反复 地感叹“恨无知音赏”和“知音世所稀”了 我偶或在黝黑的深夜里浏览着《吕氏春秋•本味》和《列子•汤问》 ,思忖着知音这两个 字的分量,想得心驰神往时,眼前似乎笼罩着一阵阵飘荡的云雾,在惝恍和朦胧中超越了时 间的阻隔,觉得伯牙老人隐隐约约地从这两本典籍的字缝里走出来,矍铄地站在我身旁当 我向他衷心地致敬时,多么想唐突地劝慰他,依旧要不断地奏出震撼人们灵魂的声音,其中 自然应该有悼念那位知音的悲歌,让人们更透彻地理解,智慧的灵魂和丰盈的情感是多么值 得怀念和尊重,像这们美丽动人的乐曲,难道就不会熏陶出第二个、第三个乃至更多的知音? 而如果不再去弹奏这迷人的弦索,哪里还能引出心心相印的知音呢?知音总是越来越好啊! 更何况伯牙学习鼓琴的道路实在是太艰辛了,我曾在《乐府解题》里看到过这样的记载 据说他整整三年都困苦地弹奏着,琢磨着,冥想着,手指都开裂了,鲜血直往外冒,浑身瘦 削,憔悴得像奄奄一息的病人但是,琴弦上总是蹦出一丝丝浑浊和粗糙的声响于是苦心 孤诣的恩师带领他奔向波涛汹涌的东海,整日整夜在沙滩上踯躅。

      狂风吹肿了眼睛,暴雨淋 温了衣衫,烈日晒黑了皮肤,黯淡和凄凉的月光又使他迷失了道路,险些儿溺死在奔腾和呼 啸的海浪中那铺天盖地怒吼着的波涛,茫茫无际蔓延着天涯,扶摇直上哀号和翱翔着的鸥 鸟,霍地使他开启了紧闭的心窍,琴声突然变得悠扬而又壮烈,清冽而又浩瀚,刚劲而又缠 绵,悲切而又欢乐,我似乎瞧见他无法遏止自己的泪水顺着脸颊滚滚流淌像这样花费千辛 万苦学得的技艺,轻易放弃了是多么严重的损失,艺术的追求必须不懈地坚持下去,不能动 摇和沉沦 大凡能用声音、图画或文字去打动人们的艺术家,往往会历尽沧桑,甚至要闯过多少生 死的关隘,还得在日后反复地揣摩,昼夜都不能停歇既然已经耗尽了毕生的心血,投入了 如此巨大的工夫,确实就应该永不停顿地奋斗下去,将自己美好和高尚的憧憬始终存留在人 们心中,获得更多更多的知音 【阅读鉴赏】 《话说知音》是一篇抒情散文,创作于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1997 年 3 月) ,是对历史 进行思考的系列散文中的一篇林非认为散文家写历史与历史学家写历史的角度不一样,作 家侧重的是内心的感受他企图通过文字,达成与历史和古人的心灵契合, 《话说知音》就 是他自己与伯牙的一次心灵的沟通。

      林非是先以《现代散文六十家札记》 《中国现代散文史稿》两部著作,获得现代散文研 究家的声誉;林非又是散文作家,他是以《访美归来》 《西游记和东游记》 《绝对不是描写爱 情的随笔及其他》 《云游随笔》 《读书心态录》以及《林非散文选》 《林非游记选》 《令人神往》 《中外文化名人印象记》 《离别》 《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林非卷》等散文著作赢得了广大 读者,成为文坛瞩目的散文作家 【思考探究】 1、俞伯牙遇到钟子期这个知音,为什么会“万分的兴奋和感激”? 2、知音的传说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根据文意,分两点对比概括说明Q3、俞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鼓琴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但作者为什么还要“唐突地劝慰 他”?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这篇散文选择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对早已深入华夏子孙心坎里的知音的传说进行评 说,表达了作者对获得知音的独特看法 B、全文以“神往和渴求知音”为线索,以叙述和描写俞伯牙遇知音和艰苦学琴的经历 为主要内容,揭示知音难觅但又可求的主题 C、 “我似乎瞧见他,……滚滚流淌”一句,生动地描写出伯牙学琴成功后激动与喜悦的 心情,也融入了作者学艺的切身体会。

      D、最后一段以“获得更多更多的知音”收尾,既与第一段神往和渴求知音的意思相呼 应,又进一步阐释了第一段的内容 E、第一段中“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 ,形象地表达了知音的 传说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鞭策作用 【思考探究答案】 1、因为俞伯牙的琴声变幻无穷、神秘莫测,钟子期却能够准确地感应他的琴声,领悟 他的情思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考查的重点在于对俞伯牙思想感情的理解 回答这道题首先要弄清楚上面的意思,然后要能够进行概括问题的焦点在伯牙“万分兴奋 和感激”的原因,难点在于恰当地概括其中“对这变幻无穷和神秘莫测的琴声,怎么能感 应得如此丝毫不差,竟犹如从自己心弦上盘旋着飞翔出来的?如此神奇地领悟和熟稔伯牙弹 奏出来的袅袅情思,真像是变成了他的化身一般” ,这两句话是答题思考的主要内容,伯牙 的“兴奋和感激”的情绪由此而生两句中,第一句与第二句基本意思一样,但是两个角度 第一句是从钟子期对琴声的感受说的,第二句是从对俞伯牙弹奏出来的情思的角度说的因 此,概括的时候这两层意思都要有如果只答“因为知音难觅,所以伯牙万分兴奋和感激” , 就过于简略而显得空泛 2、 (1)神往和渴求知音,已经成为华夏子孙的一种纯洁而神圣的情操。

      (2)中国古代 典籍中多有记载、传诵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提取和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 解两千多年来,知音的故事一直在华夏子孙中间传诵,人们以追求像伯牙子期这样的崇高 友谊作为一种高尚的情操从《吕氏春秋》 《列子》 《乐府解题》到唐代诗歌,诸多的典籍中 都作为重要内容给以记载和传诵可以说,知音的传说已经深入华夏子孙的心中,成为人们 的一笔精神财富阅读这篇文章,对这样具有文化含量的内容是不可忽视的由于这些内容 散见在这文章中,因此本题还具有对信息筛选和加工能力的考查答案要点有两条第一条 以文章第一段为主要思考内容,需要的是加工概括,比较容易第二条首先要有敏感,在初 读的过程中就要有这种敏感难点在于将文中几处提到的出处和引用能够进行概括 《吕氏 春秋》 《列子》 《乐府解题》是西代典籍,诗歌也在典籍之列,例如《全唐诗》 ,因此应该用 “古代典籍”概括 3、 (1)知音越多越好,俞伯牙不能因为失去钟子期而不去寻求更多的新知音 (2)千 辛万苦学得的技艺不应轻易放弃,艺术的追求必须不懈地坚持下去此题重点考查对作者观 点态度的分析概括文中说“当我向他衷心地致敬时,多么想唐突地劝慰他” ,以此转入这 篇散文的主旨。

      回答本题要关注第三段、第四段,尤其对第四段内容的理解,关乎本题答案 是否完整准确第四段主要叙述描写伯牙学琴的艰辛经历,目的在于说明伯牙不应终止自己 的演奏,本段的最后一句话点明了这层意思这段内容与上一段是有密切联系的,单从语言 标志上看,段首一句“更何况伯牙学习鼓琴的道路实在是太艰辛了”中的“更何况”三个字 就表明了前后两段内容上的联系,是从另外一方面来“劝慰”俞伯牙 4、A、E.此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中心意思和主要内容的分析归纳能力和对文章的分析鉴赏能力B 项的问题在于两点:第一,虽然全文有较大的篇幅叙述和描写俞伯牙遇知音和艰 辛学琴的经历,但不能因为篇幅大而就作出是“主要内容”的判断就全文来看, “表达作 者对获得知音的独特看法”才是主要内容,文中叙述和描写俞伯牙遇知音和艰辛学琴的经历 都是为这个“主要内容”服务的第二, “知音难觅但又可求”并不能准确地表达本文的主 题根据文意,可以看出,作者“话说知音”是要表达这样的意思:俞伯牙不能因为失去了 一个钟子期而终止演奏,应该继续用琴声培养更多的知音;再说,伯牙的演奏技艺是多么来 之不易啊,不应该因为钟子期不再能欣赏而放弃作者在文章中并没有涉及知音“可求”还 不“不可求”的内容。

      C 项的错误主要在于“也融入了作者学艺的切身体会” ,这样的说法在 文中找不到依据D 项的分析不符合原文的实际,从原文中看不出最后一段对第一段的内容 做了“进一步阐释” ,而它阐释的是作者的观点。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初中数学知识考点填空学生版.pdf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初中数学知识考点填空教师版.pdf 2025年中考物理总复习 初中物理各章节思维导图汇总.pdf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初中数学专题复习讲义.pdf 2025年中考物理总复习 知识点总结(填空版).pdf 2025年中考数学大一轮复习知识提纲【全六册】.pdf 2025年中考物理冲刺九大专题复习资料.pdf 2025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初中物理知识点框架图.pdf 2025年中考物理终极押题猜想(原卷版).pdf 铸就卓越班风+书写无悔青春+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主题班会.pptx 项目六《认识程序和程序设计语言》第三节说课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一信息技术必修一沪科版.pptx 凝心聚力共赴成长+课件--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班级团建小游戏.pptx 2025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地理解析(综合题).docx 2026届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中的怀古咏史+课件.pptx 第三部分 第十三章 第64课时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重难课时)2026年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pptx 2026届高考古诗鉴赏——语言(炼字、炼句、风格)课件.pptx 探究实现合理人机关系的方式课件-2025-2026学年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必修一.pptx 学会专注掌控注意力+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学习方法指导主题班会.pptx 运用选择结构描述问题求解过程说课课件-2025-2026学年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pptx 技术设计的表达第2课时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一通用技术人教版必修一.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