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登永嘉绿嶂山》原文及赏析.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凯和****啦
  • 文档编号:201850192
  • 上传时间:2021-10-1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65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登永嘉绿嶂山》原文及赏析 《登永嘉绿嶂山》原文及赏析 《登永嘉绿嶂山》是诗人谢灵运在郡不理政务,恣情游览山水之作接下来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登永嘉绿嶂山》原文及赏析,欢迎参考借鉴 登永嘉绿嶂山 南北朝:谢灵运 裹粮杖轻策,怀迟上幽室 行源径转远,距陆情未毕 澹潋结寒姿,团栾润霜质 涧委水屡迷,林迥岩逾密 眷西谓初月,顾东疑落日 践夕奄昏曙,蔽翳皆周悉 蛊上贵不事,履二美贞吉 幽人常坦步,高尚邈难匹 颐阿竟何端,寂寂寄抱一 恬如既已交,缮性自此出 译文 预备好食物拿起手杖,曲折曲折的爬上风景清幽之地 沿着小路向溪流的源头越走越远,到了上岸的地方沿溪而游的兴致还非常深厚 水波微微动荡的样子凝聚成孤寒的姿色,竹子经霜愈见青翠光润 涧水弯曲故屡屡不辨水流的去向,丛林深远岩石也越来越密 朝西看密林中漏下的落日余光斑斑驳驳令人怀疑可能已是夜晚,再向东看,岩壁上隐现出昏黄的月色,又使他怀疑是夕阳正在沉落 从早到晚,一会儿就过去了,山岩和林木的最隐藏幽深之处都已经完全熟识了。

      虽然身在仕途,但却不为所累,在永嘉太守任上游玩其乐无穷,人能守正道而不自乱则吉 我自己常常安稳地步行,都难以与绵邈的高尚相匹敌 颐阿之间原来相差很远,但在老子看来,却并没有多少区分 舒适和才智既然已经有了,涵养本性就是从今处变现出来的 解释 1、绿嶂山:在永嘉城北,一名青嶂山,上有大湖 2、裹粮:预备好食物 3、仗轻策:拿起轻巧的手杖 4、怀迟:犹逶迤,迂回曲折貌 5、幽室:石室,山洞此指风景清幽之地 6、行源:溯流而上,向溪流的源头前进 7、径:小路 8、距陆:到上岸处 9、情未毕:意谓沿溪而游的兴致还非常深厚 10、澹潋(dn lin):水波微微动荡的样子 11、结:凝聚 12、团栾(lun):犹檀栾竹秀美貌,这里指代竹 13、润霜质:谓竹性耐寒,经霜愈见青翠光润 14、涧(jin)委:涧水弯曲 15、水屡迷:谓因为涧流弯曲,故屡屡不辨水流的去向 16、林迥(jiǒng):丛林深远 17、眷(jun):眷顾,细细观看。

      18、顾:回顾,回头看 19、奄昏曙(shǔ):谓从早到晚,一会儿就过去了 20、蔽翳(b y):指山岩和林木的最隐藏幽深之处 21、周悉:完全熟识 22、蛊(gǔ)上:指《易经蛊卦》上九句用《易蛊》“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之意,意谓虽然身在仕途,但却不为所累 23、履二:指《易经履卦》九二此句用《易履》“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之意,说明在永嘉太守任上优游的乐趣 24、贞吉:谓人能守正道而不自乱则吉 25、幽人:指隐者,诗人自称 26、坦步:安稳地步行 27、颐(y)阿:应诺与呵责,指和善与罪恶或谓颐阿即伊我,你我之间,借指不事王侯的隐士和凡夫俗子 28、何端:有何区分这句意谓颐阿之间原来相差很远,但在老子看来,却并没有多少区分 29、寄抱一:将思想感情寄予于玄理抱一,道家谓专精固守不失其道一,指道 30、恬如:舒适和才智 31、缮(shn)性:即涵养本性之意以上二句概括《庄子缮性》篇的主要思想,说明自己已经得到本性的自然,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赏析 公元422年(永初三年),谢灵运被降职外放永嘉任太守。

      诗人在郡不理政务,恣情游览山水每游一处,必有诗篇记胜这首诗即是其一据《读史方舆纪要》说:“(永嘉)西北二十里有青嶂山,上有大湖,澄波浩渺,一名七峰山此青嶂山,似即绿嶂山 谢灵运的山水诗多实行纪游的写法其章法结构,大抵是先纪游,继写景,最终兴情悟理此诗即实行这种井然的推展次序起首二句,写他动身前的预备和启程状况诗人携带足够的干粮,拄着轻巧的手杖,兴致勃勃地启程了他沿着逶迤起伏的山路徐行而上,要攀登那风景清幽奇险的高峰怀迟”,与威夷、逶随、逶迤等词通幽室”,风景清幽之处,指绿嶂山灵运是一位旅行家、冒险家他所选择的风景,不是那些寻常易见的田园或低丘浅流,他对山水的观赏,不像陶渊明那样以“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的闲适远眺为满意他总是以高山深谷为目标,欲求人所未见的幽景奇观这两句的“裹粮”和“杖策”,就表明白这次旅游路程之遥远险阻,也流露出诗人寻幽探胜的极大热忱灵运诗这种在开篇记游时即表现出的欣喜憧憬之情,往往能使人一开卷就引起感情的共鸣次二句,写他溯流而上,向溪涧的源头前进;到了上岸处,兴致仍旧非常深厚这是全诗的第一个层次,即纪游轻快灵动的诗句,已引领读者步入佳境 以下八句,即依照游历次序,描绘途次的风景。

      诗人循溪畔步游,但见溪边水波澹澹,并在山湾处汇合,凝成了一个澄碧的深潭潭上烟雾充满,使他感觉凛然生寒环视溪潭岸上,修竹环合,摇曳风中,虽经秋霜之冻,愈见得青翠光润,葱郁可人,显出坚贞的品质团栾”亦作“檀栾”,形容竹的形貌之词寒姿”指水,“霜质”谓竹诗人沿着溪潭连续游赏,遥看涧流弯弯曲曲,像蛇一样曲折而去,使他难以辨明流水的去向举目望去,山林伸向远方,那山岩也随着林子延长,越到远处,看起来岩层越密诗人置身在这无边无际的深碧青翠之中,已经不知道是白天还是晚上他朝西看,密林中漏下的落日余光斑斑驳驳,令人怀疑可能已是夜晚,明月初升了再向东看,岩壁上隐现出昏黄的月色,又使他怀疑是夕阳正在沉落灵运写山水景色,最擅长实景实写,细腻刻画正如王夫之所评:“取景则于击目经心,丝分缕合之际,貌固有而言之不虚”(《古诗评比》卷五)这六句,从视觉、触觉、感觉、错觉多方面着笔,精确     地表现出深山大壑中密林幽涧的气象,又利用浅深、明暗、远近的对比,显示了山水的繁复、曲折,阴暗、清冷,造成一种幽深、神奇、变幻莫测的境界如此神奇幽异的原始山林景色,是前人所未见到也未写过的灵运写山水,为了达到“情必极貌以写物”的目标,便力求“辞必穷力而追新”,以新的语言词眼表达新颖的.意象。

      这几句中的“委”与“迥”,“屡迷”与“逾密”,状景特别精细逼真澹潋结寒姿,团栾润霜质”一联,在上下句之中造设“澹潋”、“团栾”两个叠韵词对偶,造成听觉上整齐铿锵的韵律感;而“结”与“润”两个动词,分置于句中第三字的中间位置,构成“句中眼”,更使景物呈现出活泼的生气与清爽的韵致,显出诗人的匠心巧思践夕”二句,总揽一笔,说自己在深山中只顾赏玩幽景,忘却了时间的推移,不觉中,已从早上游到了黄昏而岩林最幽深最隐藏的地方,也都游历到了,以上是第二层次,诗人以其丽情密藻铺叙景物,形成了全篇最精采的部分 “蛊上”以下八句,是第三层次,即兴情悟理这一部分写得较为枯燥,下面略作解释蛊上”,谓蛊卦上九《周易蛊》说:“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履二”,谓履卦九二《周易履》说:“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贵”、“美”都是主见、欣赏之意幽人”和“高尚”两句紧承上两句,进而抒发情怀,说凡隐逸之人,都是心怀坦荡,安行无碍,这种高尚之风,高远之趣,真是举世无双的了读者不难发觉,灵运这里已是以“幽人”自居了颐阿”,应答之声;“何端”,即何由这一句意思说:我身心都沉醉在阒无人迹的山林之中,再也无由听到謦欬之声了。

      孤独     ”句,同样出于《老子》:“圣人抱一为天下式”、“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一”是道或大全的意思,抱一就是守道这句说:我只能在孤独     中把思想感情寄予于老庄玄理,安性守道结尾一联,上句的“如”字,应作“知”《庄子缮性篇》说:“古之治道者,以恬养知,生而无以知为也,谓之以知养恬知与恬交相养,而和理出其性其大意是说,学问是有害的,要追求“大道”,就必需舒适无为,任其自然,摒弃学问而摒弃学问,才是真正的“知”舒适无为哺育了这个“知”,而这个“知”又反过来哺育了舒适无为二者“交相养”、相互促成,人性中就产生了“和理”(指至为纯粹平和的精神境界)这个方法,就是“缮性”缮是“治”的意思,治性,亦即养性之意灵运在这里说,在此自然的环绕中,他感到自己已经达到了“恬知交相养”的境界,从今可以去讲究养生之道了 这首诗虽然多了一个语言晦涩乏味的“玄言尾巴”,但它不仅模山范水方面极为生动、清爽,而且对于游历的过程、时间,地点、心情,都交待得明白清楚,表现出一种登涉之趣因此,读者读这首诗,仍旧会在不知不觉中跟随着诗人攀岩泛流,徜徉于山光水色之中,从而获得与大自然交感会通的审美上的愉悦。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