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2课日本仿效唐制的改革.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532247246
  • 上传时间:2023-05-1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2.5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单元 第2课 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课后强化演练一、选择题1.“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这句话反映了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  )A.吸收中华文化,促进自身发展B.学习中国文化,加强相互交流C.进行贸易往来,促进经济发展D.传播日本先进文化解析: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主要目的”,尤其要考虑到日本要“促进自身发展”方面,即日本为了吸收先进文化,不畏艰险,源源不断地向中国派遣使节,故选A项答案:A2.大化改新是日本文明形成的标志,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政治经济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其得以顺利进行的最重要原因是(  )A.改革措施全面而完备B.建立了以改革派为首的新政权C.新政权颁布了完备的法令D.归国留学生的支持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化改新成功的原因,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大化改新的最关键前提是改革派发动政变,消灭了中央豪族,组成了新政府答案:B3.大化改新是仿照隋唐政治制度实行的,但也有区别下列措施与唐制有显著区别的是(  )A.班田收授法 B.租庸调制C.神祇官设置 D.律令制度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日本大化改新中设置神祇官掌管国家祭祀,这是与唐制有显著区别的地方。

      答案:C4.日本大化改新期间向唐朝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①政治经济制度 ②建筑样式 ③中国姓氏 ④儒学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大化改新内容的认识由所学知识和常识性知识可知,日本的姓氏与中国人的姓氏不同,排除含③的选项,B项正确答案:B5.日本大化改新实现社会制度变革的经济基础是(  )A.奴隶制土地国有制B.封建制土地国有制C.封建土地私有制D.氏族土地所有制解析:大化改新中规定了公地公民制度,土地收归国有,实行封建制土地国有制,这成为日本进入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答案:B6.大化改新期间,神化皇权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皇室的政治地位B.确立天皇的最高地位C.便于推行改革的各项措施D.为对外扩张寻找历史依据解析:为了确立天皇的最高地位,新政权利用神话传说把天皇说成是神,把皇室说成是日本民族的祖先答案:B7.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这次改革的重大影响主要表现为(  )①氏族豪族的世袭特权被打破 ②使日本国家形态基本完备 ③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制度 ④天皇的最高统治地位得以确立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大化改新影响的认识。

      四题肢都符合要求,D项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化改新后的一段时期,在日本文化史上称为“唐风时代”日本文人以读唐诗做唐诗为荣,书法和绘画也多取法唐代国学中讲授的课程以儒家经典为主材料二:大化改新大量吸取了唐代的文化制度,但是日本没有建立宦官制度,也没有吸收中国传统的“易姓革命”的思想材料三:日本在7~8世纪利用汉字创造了本国的字母假名1)材料一中所提到的大化改新后的一段时期为什么称为“唐风时代”?(2)以上材料反映了当时文化落后的日本对吸收先进中国文化抱有什么态度和方法?答案:(1)大化改新在政治改革方面效法隋唐,同时也积极从中国文明中吸收营养,在教育、宗教、建筑、美术、文学等方面都受到中国影响,故有此称2)日本对先进的中国文化是有选择地继承,同时还有所创新,逐步形成了本民族的独特文化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化二年(646年)元旦,孝德天皇颁诏“改新”首先是废除皇室和贵族的领地及部民,一律改归国有,变为公地、公民与之相应的经济措施便是效法唐初实行的均田制,施行了“班田收授法”,每6年按人口班给口分田一次受田人承担租税,一如唐朝的租庸调制材料二:“大化改新”废除了世袭氏姓贵族的称号别臣、连、国造、伴造等,制定新官制和冠位制,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这与唐朝的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极为相似弹正台,主监察,分设于各郡,正相当于唐朝的御史台,监察各级官吏地方的国、郡、县也是参照唐太宗时的道、州(府)、县三级而设,分别由国司、郡司、里长掌管1)上述材料反映出唐朝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日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析上述材料,联系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大化改新在日本发展史上的地位答案:(1)日本的政治经济制度是在仿效唐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经济方面,日本仿效唐朝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实施了“班田收授法”和类似于租庸调制的赋税制度;在政治方面,仿效唐朝政权结构设置,推行两官八省制,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并且建立起较为完备的监察制度2)大化改新使日本建立起完备的国家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得到巩固这是日本历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学界一般认为:“中华文化圈”是指受中华文明影响,具有中华文化特征的区域性文化体系从空间上看,“中华文化圈”以中国本土为中心,波及东亚乃至更远的范围;从内容上看,其要素包括汉字、儒教、典章制度、科技和中国式的宗教(如中国化的佛教)等方面;从时间上看,“中华文化圈”的整体格局是在隋唐时期形成的,因而也称为“唐文化圈”。

      材料二:有的日本学者认为:“唐文化圈”的形成是因为“构成国家的主要民族,采用军事的、政治的和文化的种种形式,对领域外的其他民族国家,建立一种君臣关系材料三:我国学者认为:“唐文化圈”的形成是因为“……先进的文化国,以其特有的文化吸引着周边国家这里既包含着先进国家向后进的周边国家传播文化,又有落后的周边国家对先进文化的向心力,这种向心力的产生,不是由于采用军事的、政策的高压手段,而是由于彼此之间的文化的明显差距唐王朝的强大和文化的隆盛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周边各国的统治者和人民,他们为缩短与唐王朝文化上的差距,不遗余力地把唐文化吸入本国,并结合本国特点,有选择地加以消化和吸收1)上述两种关于“唐文化圈”成因的观点,区别的核心在哪里?(2)你认为哪种观点正确?结合当时东亚最典型的一个国家的史实加以证明答案:(1)日本学者认为“唐文化圈”的形成是因为唐帝国采取了军事、政治和文化上的强制手段;我国学者认为其形成根本是由于唐朝的先进文化对周边文化落后国家的吸引,而不是用强制的手段2)我国学者的观点正确最典型的国家就是日本,日本在唐朝先进文化的吸引下,主动向唐朝学习,如:先后13次派遣唐使和留学生到长安考察学习;仿照唐朝制度实行大化改新;仿照唐都长安的建筑样式建筑都城;吸收汉字因素创作日本文字;社会生活及文化上崇尚唐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