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于市井的文化守护者.docx
10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藏于市井的文化守护者 中国自古就有民间珍藏的传统民间珍藏是文物养护和传承中不成或缺的一环随着经济社会进展,民间珍藏热潮兴起,大量藏家的理念和境界也不断提升,从“私家珍藏”逐步走向“社会共享”1996年,北京市文物局批准建立首批4家民办博物馆20多年来,非国有博物馆已日益成为中国博物馆体系的重要组成片面截至2022年底,全国经正式登记注册的非国有博物馆已达1297家,占全国博物馆总数(4873家)的26.6%在文化资源较为集中的北京市,登记在册的非国有博物馆有23家它们的进展状况如何?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近日,本报探访了北京市几家具有代表性的非国有博物馆 ——编者 观复博物馆 在北京市朝阳区大山子张万坟,坐落着一家占地8亩的博物馆博物馆外墙上写着老子《道德经》中的句子“万物并作,吾以观复”,馆名“观复”由此而来,有“反复观看”之意 上世纪90年头初,珍藏家马未都举办了一些私人展览,他察觉观众很爱好自己的藏品,梦想能办一家博物馆将展览固定下来1997年1月18日,位于琉璃厂西街的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后更名为观复博物馆)正式开放,成为当代中国第一家民办博物馆。
2022年,博物馆迁至大山子张万坟新馆 透过这座两层红顶小楼的落地玻璃窗,隐朦胧约可看到室内的古典家具,吸引人进馆参观馆内环境清雅,展品约有1000多件,大片面是馆长马未都的早期珍藏陶瓷馆、家具馆、工艺馆、油画馆、门窗馆和多功能馆分布在上下两层,每一个展厅、展台都是馆长马未都亲自设计的 在古色古香的家具馆里,罗列着明清家具共100多件,按照家具的材质划分,设红木家具展厅、紫檀家具展厅、黄花梨家具展厅、鸡翅木家具展厅,分别布置成古代厅堂、寝室、书房的样子明代黄花梨百宝嵌龙纹罗汉床是馆内珍品,其背板上镶嵌着双龙戏珠的纹饰,大气而又精致这种工艺叫做‘百宝嵌’,是晚明时期最流行的奢靡品装饰工作人员介绍说 陶瓷馆里,从唐宋至明清的瓷器按历史时期分区展览大量瓷器的底座下斜放着一面镜子,参观者由此可以明显地看到瓷器底部馆内所藏的粉彩霁蓝釉描金花卉大瓶是乾隆鼎盛时期粉彩官窑重器,为镇馆之宝之一此瓶尺寸巨大,撇口,长颈,六瓣瓜棱型腹,施釉彩绘牡丹、芙蓉、梅花等6种不同花卉,外口部、颈部和近足处霁蓝釉描金缠枝纹锦地饰如意云头纹、福庆纹、回纹,与淡雅的花卉纹饰形成比较据悉,这种乾隆官窑粉彩瓶全世界仅有3件。
2022年,马未都在拍卖会上以2408万元的价格购得此瓶 博物馆二楼门窗馆布置得很大气,有“移步换景”之感,这里表示的主要是清代的门窗、隔扇、围栏等建筑构件三国演义博古纹隔扇门”一组共18扇,每一扇门的腰板上都雕刻着一个三国历史故事,如“孟德献刀”“桃园结义”“蒋干盗书”等馆内还为参观者打定了放大镜,以便看清门窗上的精细雕工 马都督、麻条条、云朵朵……自2022年观复博物馆收养流浪猫以来,“观复猫”成为馆内一道独特的风景在特意打造的“猫馆长”办公室里,猫宿舍的洞门采用中国传统家具的重要装饰元素——壸(kǔn)门,猫的食盆也是中国汝、官、钧、建等品类的瓷器,包含不少文物学识博物馆还推出了观复猫胶带、马克杯等文创产品,“观复猫小学馆”系列丛书以生动幽默的口吻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备受读者接待 在运营管理上,观复博物馆为非国有博物馆供给了良好的范例2022年,观复博物馆引入理事会制2022年,马未都创造观复文化基金会,为观复博物馆筹措资金,保证博物馆的永续生存2022年,观复博物馆入选首批“全国博物馆文化产品示范单位”如今,观复博物馆已实现收支平衡,常年举办各类展览,开办“观复学堂”,提倡人与历史的沟通,孩子们可以与文物亲近接触。
一名参观者说:“在这里不仅能感受到古人生活的优雅讲究,而且察觉这是一家朝气蓬勃、弥漫年轻气息的博物馆仆人四处精心,让人觉得亲切这正应了观复博物馆的口号——“与古人对话,与文化同行” 中国紫檀博物馆 沿着长安街往东,在京通快速路高碑店出口北侧,可以看到一座气势恢宏的仿明清建筑,这是中国首家以紫檀木艺术和中国古典传统家具为主题的博物馆——中国紫檀博物馆,1999年由企业家陈丽华斥资上亿元建立博物馆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展厅面积9569平方米,拥有展品近千件,除了百余件明清紫檀珍品外,其余都出自陈丽华的富华家具厂 走进馆内,空气中迷漫着木香,宝座、屏风、书案、香几、八仙桌、顶竖柜、架子床……大量古典家具,都是故宫藏品的复制品,被故宫专家评价为不逊于宫廷造办处的水平陈丽华是满族正黄旗人,小时候家里就有大量紫檀木家具谈及建馆的初衷,她表示,“紫檀艺术是国粹,老祖宗的文化理应被更多人了解” 博物馆三层展厅摆放着一组长32.4米、宽1.77米的紫檀木雕《清明上河图》,堪称镇馆之宝木雕由12块屏风组成,采用了浮雕、透雕等艺术手法,人物、舟车等细节雕刻得特别细腻,由500名工匠历时近4年制作完成。
慢工出细活,有一个地方有失误就不行了陈丽华说 位于顶层展厅的紫檀雕天坛祈年殿运用了中国独有的椎卯布局有参观者慨叹道:“一颗钉子都没用,就能组装起来,很震撼陈丽华介绍说:“古人做榫卯布局讲究插肩对缝,插进去以后看不出来缝,这就是‘天衣无缝’ 2022年,陈丽华在完成了紫檀雕天坛祈年殿等大型建筑模型的制作后,又有了制作老北京城门楼的想法她组织由故宫老专家以及古建专家组成的专家参谋团,率领近百名工匠,用紫檀木和阴沉木打造老北京城门楼微缩景观经过6年多的努力,终究再现了老北京“内九外七”共计16座城门在1∶10比例制作的紫檀及阴沉木永定门城楼上,屋顶、斗拱、廊柱等构件极尽精良,屋脊上的走兽形制逼真原来的老城门有多少块砖,这个微缩版就有多少块,任何一块砖头放大都是原来的大小在精准复现老城门后,陈丽华还梦想再建一个“中国老北京文化园”,“雕出天桥唱戏的、说相声的,再加上同仁堂药店、瑞蚨祥布店这些老字号,这才能叫老北京 自建馆以来,中国紫檀博物馆接待了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政要,向故宫博物院、法国国立香博城堡博物馆等世界各大博物馆捐赠了多件紫檀雕刻艺术珍品2022年9月,中国紫檀博物馆申报的“紫檀雕刻技艺”被国务院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承养护中国传统的紫檀雕刻技艺,让世界各国人民都能了解中国的民族艺术,了解紫檀之美,这就是我最大的心愿陈丽华说 古陶文明博物馆 1997年成立的古陶文明博物馆,位于大观园北门的一条深巷里,是北京市最早的几家民办博物馆之一馆内近3000件藏品均为原馆长路东之的私人珍藏,包含新石器时代彩陶、周秦汉唐陶器、战国秦汉瓦当、秦汉封泥等,其中不乏贵重文物 展厅设在地下一层,面积约400平方米,设有“彩陶渊薮”“瓦当大观”“封泥绝响”“古陶系列”等几个主题展区馆内展品的序号用红豆、黄豆、麻将牌等作为标记,“这是路先生自己的展陈语言,瓦当是灰色的,用红豆当序号标记,色调上就会突出一些路东之的妻子、现任馆长董瑞介绍 在“彩陶渊薮”展区,笔者被一件“马厂类型舞蹈纹单耳高颈壶”所吸引这件壶造型干脆,图案奇巧,中间的舞者有头与躯干,周边的那么只有四肢,这与现实中的参观感受相符——面对狂欢劲舞的场面,人们感知最多最主要的往往是舞者的四肢董瑞说,这是路东之最爱好的一件彩陶,“这种抽象图案带着一种神秘感和原始的美感 上世纪80年头中期,路东之开头珍藏瓦当、古陶等“冷门”文物馆内的镇馆之宝之一是一块西汉的金乌瓦当,据考证来自汉武帝的甘泉宫,金乌是秦汉先民象征太阳的标志性图腾。
路东之为得此瓦,曾6次去西安珍藏者家中访问,终究以诚恳打动了对方 秦封泥是路东之珍藏体系中最具学术价值的片面秦封泥的察觉,为研究秦代职官制、地理志、篆刻书法等供给了重要的文物资料1995年,秦封泥在文物市场大量展现却无人能识,路东之竭力筹集资金添置这批封泥,对它们举行初步整理1996年底,在西北大学召开的“首届新察觉秦封泥学术研讨会”上,路东之公布了所藏秦封泥,被称为“秦文化史上又一次重大察觉”此后,路东之不断扩大珍藏,到2022年,古陶文明博物馆藏有秦、汉、战国封泥约2000枚,成为全世界珍藏封泥数量最多的博物馆 “谁似我神癫貌癫,肯踏破南山北山,珍藏起秦砖汉瓦在一首短曲中,路东之这样写道为了丰富藏品、维持博物馆的运营,路东之大量出售个人珍藏字画和个人书画作品2022年,路东之不幸突发心脏病离世,妻子董瑞选择了持续坚守20多年来,古陶文明博物馆接待了国内外专家学者、普遍观众数十万人,与诸多院校、研究机构、博物馆建立了友好关系,在首都博物馆等机构开展百余次专题讲座如今,古陶文明博物馆利用公众号宣传“古陶乐学”活动,推广陶文化,成为中小学生的其次课堂 崔永平皮影艺术博物馆 水浒一百单八将、唐僧师徒、花木兰、做工精致的鸟兽……在北京郊区一幢红色住宅楼的两套两居室里,罗列着各式各样的皮影作品。
这里是崔永平皮影艺术博物馆,2022年由皮影艺术家崔永平和王淑琴夫妇创立皮影集绘画、雕刻、音乐、表演于一体,始于汉,兴于唐,盛于宋,比京剧还早了1700多年王淑琴说 博物馆面积仅250平方米,却有藏品10万余件,展品1万余件,既包括明、清、民国乃至当代各个时期的皮影作品,也涵盖山东、青海、陕西等地各具特色的皮影样本,其中不少是贵重的孤品 室内的一面墙上,排列了500多个生、旦、净、末、丑皮影人物头像,雕刻细腻,形态传神一口述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王淑琴拿起雕刻刀指着不同的皮影向笔者介绍,“像这样的人物,要刻三千多刀,一刀都不能断 崔永平和王淑琴都是北京皮影路家班第六代传承人1983年夫妻俩随剧团赴德国、法国和意大利演出,看到国外有展览中国皮影作品的博物馆,下定决心在国内建立中国人自己的皮影博物馆崔永平走南闯北珍藏皮影,后来却患上血栓病夫妻俩一边经营公用,一边卖着冰棍,终究相扶相携建立了皮影博物馆2022年,崔永平病逝,王淑琴持续不遗余力推广皮影文化 博物馆里悬挂着一件400多年前的皮影珍品——明代三国人物皮影画件这是刘备、关羽、张飞,都很英武王淑琴介绍道1995年,崔永平大病初愈,听说陕西西安华县有这套画件,便不顾山路险陡,求当地人把他捆在开拖拉机的人身上,一起上山。
经反复打听,得知画件在当地一位老艺人家中,登门访问后老艺人很受感动,同意将这套贵重的画件卖给崔永平大量外国人来我们这参观,梦想用重金添置珍品皮影,都被我们一口回绝王淑琴说 在馆内小剧场,王淑琴会为慕名而来的参观者表演皮影戏微黄的灯光照在幕布上,一只仙鹤伸张着纤长的脖颈,容貌美好放下支起仙鹤的杆儿,王淑琴拿起一个小山羊的皮影:“皮影表演还要附带念白和唱腔,你看我要演这小山羊了,又该变嗓子了这个给孩子们演,他们更加热爱随后,王淑琴又拿出一个表演“高跷秧歌”的影人,邀笔者持杆合作她一边唱着配乐,一边讲解着怎样让影人的动作更自然 几根竹杆架起的皮影,在王淑琴的手中演绎出世动多彩的故事看上去是假人,一表演就活了,演一出皮影戏,就知道皮影是有灵性的王淑琴在表演时始终面带笑容,仿佛沉醉在光与影的艺术中崔老师和我一生当中就三个孩子,闺女、儿子和皮影可别让皮影落了灰 SourcePh" > —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