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教版2020年化学中考试卷及答案.pdf

22页
  • 卖家[上传人]:飞****9
  • 文档编号:346997919
  • 上传时间:2023-03-12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3.47MB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人教版2020年化学中考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下列有关量的变化图象与其对应叙述相符的是()溶流质量g溶港质量g水的质量/g0氧化钙的质量,g 硝酸钾质量g 稀盐酸的质量,g时间“A.常温下,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B.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C.向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镭D.向等质量的铁和镁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因为氧化钙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氧化钙反应消耗了饱和溶液中的水,而使饱和溶液因减少溶剂水而析出固体,饱和溶液的溶质、溶剂质量同时减少,所以溶液的质量减少,故不符合题意;B、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随着加入的硝酸钾的质量的增加,溶液的质量,从一个不为0的值逐渐增大到硝酸钾饱和,饱和后溶液的质量不再增加,为一定值,故不符合题意;C、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含有水,所以开始水的质量不为0,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钵混合生成水和氧气,所以随着反应的进行,水的质量不断增加,当反应完毕后水的质量不再增力口,为一定值,故符合题意;D、分别向等质量的镁和铁中滴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当盐酸少量时,生成的气体由盐酸的量决定,所以开始二者放出气体一直相等,但因为盐酸过量,等质量的镁放出的气体大于铁放出的气体,所以图象比正确,不符合题意;故 选Co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溶 解 度/gA.将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B.t;C 时,可以制得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丙溶液C.t C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 0 ,析出甲的质量比析出乙的质量大2D.t;C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到t,时,溶质质量分数为甲 乙 丙【答案】B【解析】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

      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 0 0 g 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A.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由图可知,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将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如升温会析出固体,所得仍是饱和溶液;B.t:C 时,丙的溶解度为1 2 g,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 0 0 g)X 1 0 0%,丙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1 2+(1 2+1 0 0 g)X 1 0 0%l l%,故可以制得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丙溶液;C.t?时,甲、乙两种物质在相同量的溶剂里形成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 0 ,析出甲的质量比析出乙的质量大,因为降温前后甲的溶解度差较大;D.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i o o g)x i o o%,t 0 c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乙甲=丙,其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关聚也是乙甲=丙,溶液升高到t 时,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2而增大,溶质不析出,故溶液组成不变,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会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故升温后甲与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大于丙,所以升温后三种物质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是:乙甲丙,选 B3.实验室有一包含杂质的碳酸氢钠样品5 0 g (杂质不含钠元素,受热不变化),其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 3%,1 8 0 时,将样品加热一段时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4 3.8 g,则分解的A碳酸氢钠占原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已 知 2 N a H C O =N a C O +H o+C O T)A.6 0%B.4 7.3%C.4 0%D.3 3.6%【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原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5 0 g x 2 3%=1 1.5 g,23通过钠元素的质量可以计算出原碳酸氢钠的质量为:4 2 g。

      加热一段时间后固体质量为4 3.8 g,则减少的质量为:5 0 g-4 3.8 g=6.2 go减 少 的 6.2 g 是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社分解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则根据差量法有:2NaHCO=Na CO+HO+CO T Am3 2 3 2 2168 18 44-62x 6.2g168 _ x6262g解得 x=1 6.8 g分解的碳酸氢钠占原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162 g xl()0%=40%42g故 选 C o4.除去下列各组物质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A.F e O (F e)用盐酸浸泡,然后过滤、洗涤、烘干2 3B.C O (C O)先通入足量的浓N a O H 溶液,后通过浓硫酸2c.C a O (C a C O )加水溶解,过滤、烘干D.N a C l (N a C O )加入过量C a C l 溶液,过滤、蒸发、结晶2 3 2【答案】B【解析】除杂的要求所用试剂只能将杂质除掉,不能把想保留的成分反应掉,除杂的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A,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不符合除杂要求;B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溶液和水,而一氧化碳不反应,能除杂;C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不符合除杂要求;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但是氯化钙过量,引入氯化钙杂质。

      选B5.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溶液以PH港番P H加 水 的 体 积 “稀玄酸,址便最)t(s)A BC DA.向 p H =2 的酸溶液中不断加水B.向N a O H 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C.向一定量的水中持续加入食盐(m 表示食盐的质量,A%表示溶质质量分数)D.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答案】D【解析】A.溶液的p H 小于7,溶液呈酸性,p H 越小,酸性越强;溶液的p H 大于7,溶液呈碱性,p H 越大碱性越强;p H 等 于 7,溶液呈中性向p H =2 的酸溶液中不断加水,使溶液的酸性变弱,溶液p H 变大,但是始终呈酸性,不会出现p H 等于7或p H 大于7;B.向N a O 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是氢氧化钠溶液,p H大于7;随酸的加入,pH不断减小,刚好完全反应p H等于7;酸过量时,溶液呈酸性,p H小于7;C.向一定量的水中持续加入食盐,开始,随食盐的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饱和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D.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锌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锌先反应完,但是铁比同质量的锌生成氢气多。

      选D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6.某同学将m g M g、A l、Z n、F e的混合物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将所得溶液小心蒸干,得到(m+7.1)g不含结晶水的固体,则m的取值范围是A.2.4 W m W 6.5B.2.4 m 6.5C.1.8 W m W 6.5D.1.8 m 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玲B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B.D和E的物质类别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C.若D是一种白色固体,则B玲D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D.若C为单质,A和B含有相同的元素,其他条件不变则D玲B的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答案】B【解析】【详解】A、A为单质,B和C含有相同的元素,A能生成B和C,故A 3 B的反应可能是化合反应,也可能是置换反应,如A是碳,B是二氧化碳,C是一氧化碳,故A选项错误;B、当A为碳,B为二氧化碳、C为一氧化碳时,D、E分别可以是碳酸钠和碳酸钙,都属于盐;D、E分别也可以是碳酸钙和碳酸,属于不同类物质,故B选项正确;C、当D为碳酸钙,B为二氧化碳时,B玲D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C错误;D、若C为单质,A和B含有相同的元素,则C可能是氧气,A可能是过氧化氢,B可能是水,则D可能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生成水的反应不一定是分解反应,故D选项错误。

      故选Bo1 2.用足量的C O还 原8.0g某种铁的氧化物,生成的气体全部被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吸收,得到沉淀1 2.5 g,则这种铁的氧化物可能是A.FeO B.Fe203 与 FesO2,的混合物C.FeO与Fe304的混合物 D.Fe3O4【答案】C【解析】【分析】一氧化碳和铁的氧化物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详解】设 生 成 1 2.5 g碳酸钙,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CO+Ca(OH)=CaCO J+H O2 2 3 244 100 x 12.5g44=1 0 0 x 12.5gx=5.5g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的过程中夺取一个氧原子,该氧原子来源于铁的氧化物,故8.0 g铁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5.5 gx 1%1 0 0%=2 g;则铁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448.0 g-2 g:g=6:7 ,当 F e与 F e的分子个数比为3:1 时,铁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56 16 3 46:7,故 选 C o1 3.可燃物R是 C、H、C H、C 0 或 CHO中的一种将一定量的R和氧气置于一个密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R氧气二氧化碳水一氧化碳反应前质量/gmim2000反应后质量/g00m3m4m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m=l/9 m时,R是H1 4 2m+m=m 时,R是C或C 0!2 3 m:m=l l:9 时,R 是 C H 或 C H O3 4 4 48 m/I l +8 m/9+4 m/73 4 5 2A.B.C.D.【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R、氧气反应后质量变为0,是反应物;二氧化碳、水、一氧化碳反应前的质量是0,是生成物,要确定R是哪种物质,生成物是什么,就要通过反应前后质量的关系来进行确定。

      氧气燃烧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 H 2+2 点燃_ 2 H 2其中氢气与水的质量比为1:9,正确;碳或一氧化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此时m+m=p i,3 正确;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与水,化学方程式为C%+2 0 2 点燃工2 +2%0,其中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比为1 1:9;甲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与水,化学方程式为2 C H Q+3 0 点燃,0 +24 H 02,其中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比为1 1:9;通过分析可知,当m3:m 产 1:9 时,R 是 CHCHOj 正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如果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水、一氧化碳这三种物质,则R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生成物中的氧元素的质量大于或等于氧气的质量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m3 441 0 0%=8 m/l l ,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m x 1 6 x 1 0 0%=8 m/9 ,4 lg 4一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用金屿 1 0 0%=4 1 7 1/7 ,通过分析可知,8 m/l l+8 m/9+4 m/7 2 m,正确34 5 21 4.密闭容器中盛有C%和2 的混合气体,点燃使其充分反应,C H4全部转化为C O、C 02和H20,待容器恢复至室温,测得容器内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 6%.则反应前C%和。

      2 的质量比为()A.4 :1 3 B.3 :1 0 C.2 :7 D.1 :4【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假设反应后该混合气体的质量为1 0 0 g.则混合气体中含碳元素1 0 0 g x 3 6%=3 6 g ,其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 0 0 即誓g=6 4 g 根据元素的守恒,可知甲烷中碳元素曾质量为3 6 g,则甲烷的质量为3 6 g x 1 0 0%=4 8 g,甲烷中氢元素的质量为4 8 gx ,x io o%=i2 g,甲烷燃烧时,其中的氢元素转化为水中的氢元素.则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为(2 1 2 g 正 x 1 0 0%j=1 0 8 g,反应后生成水中的氧元素的质量为1 0 8 g-1 2 g=9 6 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氧气的质量为6 4 g+9 6 g=1 6 0 g则反应前c。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