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doc
4页《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设计一、 教案背景郭新庄学区 优秀教案 作者:王夕娈1.面向学生:□中学 √ 小学 2.学科:小学语文六年级3.课题:20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4.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准备:上网查找地球自转、石磊试纸、盐酸的知识,了解洗澡水的漩涡与地球自转之间有什么关系等教师课前准备:《怀疑与学问》资料等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澡、械”等 5 个生字,正确书写“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三、 教材分析课文的题目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1、教学重点: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2、教学难点:结合具体事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四、教学方法:1、根据本节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关于教学的视频资料,课堂放给学生观看,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好奇心。
2、让学生课前预习,上网查找地球自转、石磊试纸、盐酸的知识,了解洗澡水的漩涡与地球自转之间有什么关系等让学生对课文中的相关知识有个大概的了解,这样,有利于理解课文内容3、结合课文中的三个具体事例展开教学,三个具体事例,涉及洗澡水的漩涡、睡觉时眼珠的转动,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近,可以让学生在家里观察,获得直接经验;有条件的话,石蕊试纸的酸碱测试可以在课堂上做给学生看,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教学思路及设计理念1、围绕“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展开探讨,让学生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2、从中领悟到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3、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取知识在课内外活动中,我让学生自己查找相关知识,不但培养学生动脑思考,而且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更加深了对知识的了解六、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有很多同学的理想是长大当一名科学家,能说一说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吗?2.你们知道“功夫不负有心人”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失败乃成功之母”吗?这些都是真理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3.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本身就是真理(板书课题)二、教学过程:(一)讨论探究:谁来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出示词语:诞生 纵观 漩涡 敏锐 追根求源 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锲而不舍 百度知道洗澡 花圃 推理 逆时针 司空见惯 无独有偶 打破砂锅问到底【歇后语】 打破砂锅问到底 百度百科(1)自由读、指名读词语2)小组合作,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查找、交流3.小组内互相读课文,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4.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把这句话画出来三)细读课文,理清条理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这些内容都是围绕那句话来写的?小组交流2、边读边想作者是用哪些事例来具体说明自己的观点的?从这几个事例中你想到了什么?生:课文具体写了三件事,第一件写的是谢皮罗教授发现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生:第二件写的是英国的化学家波义耳偶尔发现紫罗兰溅到盐酸会变红色,最后发明了石蕊试纸 紫罗兰图片石蕊试纸的应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酸性为红色 碱性为蓝色 中性为紫色生:第三件写的是奥地利的一位医生从儿子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一现象中发现了眼珠转动和做梦的关系3.全班交流,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这些事例是科学技术发展史上三个确凿的事例,由此可以看出科学家们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 ,找到了真理。
4.你还能例举出这样的事例吗?5.课文中哪些语句令你深受启发,作出标注6.交流令自己深受启发的语句,说明从中受到的启示,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段四)教师点拨:这篇课文围绕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观点,例举具体事实加以证明这样的文章叫做论说文,也叫做议论文,不同于我们经常阅读的记叙文五) 【课堂延伸】拓展阅读,随文练笔1.下面我们再来阅读一篇论说文,看一看这篇文章作者要阐述的观点是什么?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百度知道《怀疑与学问》(1)自读自悟2)全班交流,说一说这篇文章作者要说明什么观点 (做学问首先要有怀疑精神 )2.读了两篇论说文,下面我们亲自尝试来写一写论说文请同学们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来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失败乃成功之母”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等等六)课堂总结1.让学生回忆本节教材内容,从整体上感知和把握所学知识2.让学生口头表述自己的收获七)课外拓展鼓励学生课下通过百度,继续去网上搜索与科学探索有关的图片、视频与资料,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及过程!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效果:这节课,教师、学生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优势,查到了许多课文中提到的科学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对于理解课文内容帮助很大课堂气氛活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教学体会:通过教学,我感觉到在教学中利用网络,确实非常方便节省了时间,方便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方便了教师之间的教研交流可以引导学生课下自己去搜索,去继续学习相关的知识,以此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获取更多更丰富的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