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pdf
50页第 1 页 共 74 页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第 2 页 共 74 页目录必修一第一单元 . 1 第二单元 .2 第三单元 . 6 第四单元 . 8 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10 必修二第一单元 . 11 第二单元 . 14 第三单元 . 20 第四单元 . 24 必修三第一单元 . 27 第二单元 . 31 第三单元 . 35 第四单元 . 46 必修四第一单元 . 48 第二单元 . 49 第 3 页 共 74 页第三单元 . 51 第四单元 . 53 必修五第一单元 . 61 第二单元 . 62 第三单元 . 69 第四单元 . 70 必修一内容梳理第一单元诗歌一、单元教材及重点说明:本单元有诗歌可以共用一个“情”字来概括:沁园春长沙中的革命豪情,雨巷中对丁香姑娘的朦胧爱情,再别康桥中对母校的绵绵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对普通妇女的歌颂之情这个单元的鉴赏重点是情感与意象如何体会诗中的情感呢?尤其是如何把握比较含蓄甚至隐晦的诗歌如雨巷等表达的思想情感呢?可主要从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思想生平和诗中运用的表现手法三个方面入手要多读,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意象是诗歌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意”即欣赏者的心意、情志,“象”即形象、物象,意象即审美主体眼中的形象或心中的物象,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有形与无形的统一要注意区分诗中的描述性意象和比喻性意象描述性意象,在再别康桥用得较多,如“云彩”“金柳”“波光”“水草”“星辉”“夏虫”等,而像雨巷中的“丁香”“姑娘”、则为比喻性意象(也称象征性意象),它们表达的诗人思想情感丰富深刻,更吸引人,因而更值得揣摩、品味二、学习要点:第 1 课沁园春长沙一、文学常识:词:又叫诗余、长短句、曲子词、乐府,源于隋唐,盛行于宋词根据长短来分,有小令( 58 字以内)、中调( 59-90 字)和长调( 91 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阙,也叫片词牌:古人填词用的曲调的名称,与作品内容无太大关系同一词牌的词结构格式相同二、课文再现背诵沁园春? 长沙采桑子 重阳 七律 长征 浪淘沙 北戴河三、写作素材第 4 页 共 74 页毛泽东主席在 沁园春 长沙 中表现出他在青年时期就有伟大的理想,“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正是他当年青春激情的写照第 2 课诗两首雨巷戴望舒一、课文再现背诵重点语段: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 又寂寥的雨巷, / 我希望逢着 / 一个丁香一样地 /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 丁香一样的颜色, / 丁香一样的芬芳, / 丁香一样的忧愁, /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二、写作素材春雨带来生的喜悦踏着雾湿的小路,撑一把伞,一把戴望舒雨巷中的油纸伞,轻轻走进杨柳成荫、烟雨如织的江南小道江南的烟雨,细细地、密密地、柔柔地、悠悠地飘落柳岸风堤撑纸伞的仕女们,走在云雾之间一般,带起梨花的清甜的香味江南的生活充满诗意再别康桥徐志摩一、课文再现背诵再别康桥全文二、写作素材1、现实与天堂的距离,理想与黑暗的反差,曾经的回忆是最美丽的温暖,于是,你轻轻的招手,悄悄的挥袖,感叹一声,竟成了文学史上经典的徐氏康桥第 3 课大堰河我的保姆从大堰河我的保姆,我们看到了作者对辛勤劳作的人民的歌颂,看到了作者对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也看到了无私奉献的母爱的伟大第二单元古代记叙散文一、单元教材及学习重点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第 4 课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学常识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二、通假字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三、一词多义辞第 5 页 共 74 页辞曰 :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推辞 )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言辞,词句)归去来兮辞(一种文体)若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假如 )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及,比得上 )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似乎,好像 ) 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深奥,微妙)动刀甚微(轻微)周室卑微,诸侯相并(衰败,衰弱)鄙越国以鄙远 (边邑,以为边邑)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蜀之鄙有二僧(边境)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 (轻视,看不起 ) 鄙臣不敢以死为我 (谦辞,谦称自己) 四、古今异义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 招待过客)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人今义:妻子五、词类活用(补充)名词做状语夜缒而出,见秦伯(在夜里)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面)动词做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意动用法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以为边界) 六、写作素材1、当伯乐完全忽视了那匹千里马时,原本再雄心壮志的人也一定愤怒极了,开始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可他是否想过,是匹千里马就总会被发掘,如果重新振作,就不会在后来错失良机了烛之武便是这样的聪明人,虽然他这人才被白白浪费了许久,但国难当第 6 页 共 74 页头,国君求助,爱国振邦之心强烈的他又怎么会拒绝?于是,他放下了多年来不受重用的愤怒、忌恨与傲气,虽然还是略表牢骚之意,却仍旧义不容辞地担当起退秦师的重任2、何谓君子之勇?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烛之武为国只身涉险,他为何如此笃定面对那很有可能一去不回的任务?人生道路困难重重几多变故,又有谁能做到如此笃定,我想烛之武与秦伯谈判时一定成竹在胸,谈吐冷静,那是超越生死的智慧与心力战胜了秦伯3、“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在郑伯执政的几十年间,烛之武从未受到重用可又有什么关系呢?天生我材必有用。
人们总是感叹机会与我们擦肩而过养精蓄锐,机遇只要抓住最关键的一次就行了在几十年的寂寞隐忍中,他没有自暴自弃,也没有妄自菲薄,而是以惊人的毅力韬光养晦,终于在他生命的最后时期,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第 5 课荆轲刺秦王一、成语切齿拊心:咬牙捶胸,形容极端痛恨的样子又作切齿腐心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图穷匕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毕露发上指冠:形容极度愤怒悲歌击筑: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变徵之声:常作悲壮之声二、文学常识战国策既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又是一部 历史散文集 又称国策,由西汉末年刘向编订三、通假字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卒起不意通“猝”,仓促,突然四、古今异义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
今义:有“故意”之意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第 7 页 共 74 页遇:古义:对待今义:遇到,碰以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五、一词多义亲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动词,亲近,接近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副词,亲自深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形容词,刻毒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形容词,深刻解可以解燕国之患动词,解除,解救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动词,剖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解答教乃今得闻教名词,指教,十三教汝织动词,传授知识技能,读敢人不敢与忤视动词,有勇气做,敢于进止敢自专副词,表反诘语气,为“岂敢、不敢”的省词被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动词,遭受被明月兮佩宝璐动词,通“披”,戴资持千金之资币物名词,资财、钱物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名词,资本,依据振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动词,通“震”,害怕,恐惧振长策而御宇内动词,挥动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动词,通“震”,震动图乃骇而图之动词,图谋,筹画图穷匕首见名词,地图不图子自归动词,想,反复考虑六、写作素材1、国家危难,荆轲毅然不惜以生命的代价,前往刺秦。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何等地壮烈!何等地令人为之惊叹!这易水送寒,送的是希望,送的更是勇气第 8 页 共 74 页2 在秦王的大殿之上,当荆轲手持匕首刺向秦王的时候,我们看见昔日威严无比的一国之君,居然也失去了天子的仪态所有的大臣更是惊慌失措,方寸大乱荆轲一刺,刺穿了所谓天子的神话秦王和大臣们的名字,也许在历史的风尘中渐渐地被人们淡出记忆,但荆轲一名,永载史册,万古流芳荆轲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他的勇气却是熠熠生辉的第 6 课鸿门宴一、词语鲰生: 意思是浅陋无知的小人鲰,短小、浅陋飨:用酒食款待宾客,这里意为犒劳二、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或行动表面上虽有正当好听的名目,实质上却别有用心地把矛头针对某人或某事劳苦功高: 指勤劳辛苦,立下大功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别人掌握生杀大权,自己处于被宰割的地位秋毫无犯: 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群众的利益三、 文学常识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鲁迅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四、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3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隔阂,嫌怨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弃具”通“俱,全5沛公不胜杯杓杓”通“勺”,酒器6、要项伯要”通“邀”,邀请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五、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古)崤山以东(今)山东省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不同寻常,指意外的变故今)表程度副词3、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南(今)河南省4、沛公约为婚姻(古)结为儿女亲家(今)男女结婚之事5、沛公奉卮酒为寿(古)敬酒;(今)长寿6、而听细说(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地讲述7、所以遣将守关者(古)的原因;(今)因果连词8、沛公已去(古)离开;(今)往、到9、持剑盾步走(古)跑;(今)步行第 9 页 共 74 页10、再拜献大王足下(古)两次;(今)又一次六、写作素材1、刘邦明知去鸿门赴宴有生命之忧,但他义无返顾赴宴了,最终凭着胆识和机智得以在鸿门宴上脱身2、项羽攻入函谷关后,拥有大军四十万,实力强大,士气正旺,颇为自负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以为刘邦在自己的掌控之中,鸿门宴上坦然接受刘邦恭卑的谢罪,其傲慢轻敌的思想最终为自己的悲剧埋下了祸根。
3、范增向项羽进谏,刘邦“其志不在小,有天子气,急击勿失”;项伯却劝项羽,“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羽对此没有自己的主见,也没能正确对待两人的不同建议第三单元现当代写人记事散文一、单元教材及学习重点说明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写人记事的佳作它们都是回忆性、纪念性的文章,大体上可以分成两类,一是写悲惨、忧伤之事,表愤怒、悲悼之情,发深邃、邈远之思(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二是写伟人、名人之事,表赞美、颂扬之情,传活泼、幽默之趣(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学习本单元写人记事的散文,既要学习品人,又要学习品文品评人物,要以性格、品质为关注点例如梁实秋笔下的梁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