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安区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ocx
30页宝安区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2024六上·宝安月考)注目温馨家园 深圳,一半是繁华都市,一半是静谧山林深南路上川流不息映入yǎn lián( )的摩天大楼雄伟壮观,qià rú( )一个个灵动的音符,构成了这座城市年轻而动感的乐章莲花山顶,乔木葱郁茂盛huā lěi( )娇嫩脆弱,____,恍若世外桃源红树林中,白鹭或在水面翩翩起舞,或在枝头戛然而止,此情此景,宛若一幅令人目眩神迷的画卷城在林中,路在花中,景在城中 1.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词语 2.文段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川流不息 B.世外桃源 C.戛然而止 D.目眩神迷 3.根据上下文,请在横线处补写句子,使之与前两句构成一组排比 乔木葱郁茂盛,huā lěi娇嫩脆弱, 4.(2024六上·宝安月考)寻觅智慧驿站 (1)请在第三个路牌的横线上根据道路名称补充对应的汉语拼音 (2)通过观察上面的路牌,我们不能获得以下信息中的( )信息。
A.道路名称 B.当地气温 C.行驶方向 D.行程距离 (3)从宝安中心区出发去中山市参观孙中山故居,经虎门大桥时看到上图中间路牌可知:到中山市还需行驶 千米的路程 5.(2024六上·宝安月考)捕捉四时花开 (1)看到第①幅图中的花,我就想起了辛弃疾的名句:“ ___ ,听取蛙声一片";看到第②幅图中的花,我就想起了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诗句:“ , (2)看到第 幅图中的花,我就想起李商隐《代赠》中的诗句“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3)我知道,第 幅图中的花是深圳市的市花,她叫箭杜鹃,也称三角梅 6.(2024六上·宝安月考)穿越时光隧道 (1)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抒发了诗人淡淡的羁旅之愁,其中描绘建德江边日暮时分恬静清新景色的诗句是“ , 下列诗句与这首诗表达的情感相似的是 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B.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2)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每一句都是一幅画,如果其中第一句和第三句两幅画可分别用“黑云翻墨图"和“风卷云散图”命名的话,那么第二句和第四句的两幅图可分别命名为: 、 。
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翻墨"和“跳珠”等词语充满动态和新鲜感 B.诗人精准地描摹了西湖从阴到雨再到晴的过程 C.这首诗通过描述雨中所见,巧妙地展示了杭州西湖奇妙的湖光山色 D.在诗人的笔下,西湖初春时节暴雨骤来骤去的奇景如在眼前 (2024六上·宝安月考)剪影草原都市 【材料一】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____,____,____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轻轻流入云际 (选自《草原》) 【材料二】深圳属于沿海城市,风光别样,历来被视为“华夏南大门,莲花山公园展现了深圳都市的生机与活力,华侨城和锦绣中华让异地游客流连忘返,深圳最高峰梧桐山令人惊叹连连,大小梅沙黄白细腻,犹如一弯新月镶嵌在苍山碧海之间,人称“东方夏威夷”,资源丰富的羊台山同时也让人心旷神怡这些景观不管在哪个角度看,都是那样醉人 7.根据课文,把【材料一】的内容补充完整,填在文中的空白处 8.阅读上述材料,作者在写景中都融入了自己的感受,关于这样写的好处( ) A.把景色和感受融合起来写,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B.赋予景物以人的思想感情,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C.通过情感的变化,移步换景,让读者更容易明确作者行动的路线 D.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景象写得具体可感,充满画面感,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9.阅读材料一、二,联系生活想开去,说说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10.从“深圳八景”中选择一景,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写,把其独特之美展现出来 (2024六上·宝安月考)诗画乡村月夜 【材料一】《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____,____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材料二】《月亮》:今晚,轮到我到村夜校里读报回来的时候,我沿着溪边的小路走我一边走,觉得很好看呵,一个秋天的月亮已经升到中天了我从乌桕树已经落叶的枝丫间看望这个月亮,它的形状是扁圆的;感到今夜,因此非常明亮…… 我一边走,一边从一棵又一棵的乌桕的树枝间看天空,感到今夜的天空,一片发亮的海有许多白色的云,从四面幽暗的山峦后面 我走到村前的石桥时,站住了我看见天上的白云,有的给月光照得好像积雪的山峰;有的像发亮的、正在移动的绵羊群;我看见“羊群"的四近,也给月光照得好像发亮的百合花,有的好像发亮的油菜花 11.请把【材料一】所缺的词句补充完整,填在空白处。
12.解释【材料一】中下面各词的意思 ①茅店: ___ ②社林: ___ _________ ③见: ___ 13.在【材料一】中找出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词句 14.老舍先生写《草原》时融入了自身的感受,将文章写得景美情真请你在【材料二】第2自然段的横线上补充恰当的感受,为文章增色 15.从【材料一】或【材料二】中选择一处你喜欢的语句抄下来,并把你的阅读所想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六上·宝安月考)印象江河湖海 黄河魂 ①壶口瀑布的大名,可谓____那次来到壶口,我一下子惊呆了壶口瀑布那惊天动地的磅礴气势,仿佛把我给吞没了 ②放眼北望,只见铺天盖地滚滚而来的,分明是千万条( )的黄鳞巨龙它们翻滚着,缠绕着,拥挤着,昂首甩尾,一路挟雷裹电,腾空而起;猛然,它们各不相让,非要在壶口“冲线"的一霎 ③来了!来了!呼啸着、拥挤着冲锋在前的惊涛,如千军万马,以排山倒海之势压向壶口就在前面的一排巨浪刚刚冲来的一瞬间( )。
雷霆万钧的冲击力足以( ),那紧随其后的更是( )说时迟,那时快,只听得“轰隆”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齐刷刷地跌进深渊…… ④____的雷声还在轰鸣,紧接着撼天动地的霹雳又已炸响跌落深渊的巨龙,拼命挣扎着,企图跃出深渊可跟踪而至的后来者,又以泰山压顶之势猛冲下来在山呼海啸般的轰鸣中,化作腥风血雨,从深渊中升腾,冲天而起,扶摇直上…… ⑤伫立在壶口瀑布前,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了,又一个小时过去了目睹瞬息万变的奇观,我深深地被壶口瀑布那动人心魄的力量所震撼,为她那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所折服,为她那无坚不摧、所向无敌的气概所感动……我的整个身心已经融进壶口瀑布中去了 ⑥黄河!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您的胸怀,您的精神,您的气概,让我在这里待上一天,甚至更长的时间 16.浏览短文,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里(填字母) A.势不可当 B.接踵而至 C.张牙舞爪 D.所向披靡 17.联系上下文,在短文第①、④自然段的横线上补充恰当的词语 18.对“黄河魂"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题) A.“魂”指精神,“黄河魂"指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B.黄河有着博大的胸怀,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和无坚不摧、所向无敌的气概 C.黄河那博大的胸怀、精神和气概,是亿万中华儿女力量的源泉 D.作者写壶口瀑布,就是为了体现其壮观 19.一位同学在读到第③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时,写下的阅读笔记是:“作者把巨浪想成巨龙,写出了瀑布的气势,但是‘跌’字与龙的形象不符改成‘飞’更加合适你同意他的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20.本文结尾写道:“好让我从黄河母亲的魂魄中汲取更多的营养"想一想:作者要从黄河母亲的魂魄中汲取些营养?联系短文内容,分点回答 ① ___ ② _________ ③ ___ ______ 21.(2024六上·宝安月考)习作 题目: 如果你会变,你可以变成一棵大树,看着人们在自己的身下乘凉,飞越祖国的山川河流……你想变成什么?会有怎样的经历?请你展开想象,自拟题目,将重点部分写详细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眼帘,恰如,花蕾 2.C 3.湖面碧波荡漾 【知识点】写景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成语运用、补充句子。
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生字 1.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结合自己平时学习积累作答即可书写时要注意“眼帘”的“帘"不要写成形近字“帝 ”,“恰如"的“恰”不要写成形近字“拾”,“花蕾”的“蕾"不要写成形近字“雷” 故答案为: 眼帘,恰如,花蕾 2.本题考考查成语运用A.川流不息:指事物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使用正确 B.世外桃源: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使用正确 C.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终止句中形容“在枝头上的白鹭”,用错对象 D.目眩神迷:意思是所见情景令人惊异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 C 3.本题考查仿写句子解答时要注意围绕莲花山顶的风景进行仿写,所写语句前面是景物,后面是这一景物的特点答案不唯一示例:花朵争奇斗艳 故答案为:湖面碧波荡漾 4.【答案】(1)QIANJIN|LU (2)B (3)155 【知识点】图文信息阅读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地名人名拼写。
结合汉语地名拼写,要作为词语连写,都要大写,“山、河、路"要单独写应为:QIANJIN LU (2)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分析根据路牌材料的内容可以获得的信息有道路的名称、方向的信息以及距离的信息路牌中并不能看到气温故选:B (3)考查图表分析从宝安中心区出发去中山市参观孙中山故居,经虎门大桥时看到上图中间路牌可知:到中山市还需行驶155千米 故答案为:(1)QIANJIN LU(2)B(3)155 【点评】考查地名人名拼写和图表分析地名中的专名和通名,分写,每一分写部分的首字母大写 材料阅读题给出一组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