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初试试卷.docx
9页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初试试卷第1篇:语文课程教学论 语文课程教学论 一、填空题 (10分) 1、语文学科的进展 (1)学科萌芽期(1897—1921年) (2)学科草创期(1922—1949年) (3)学科徘徊期(1949—1977年) (4)学科进展期(1978年至今) 2、语文名称的演化 (1)语文单独设科——《奏定学堂章程》 (2)国文——语文单独设科后第一个正式名称 (3)“国语”——现代文进入语文教学 (4)“语文”——语文学科的定名 (5)汉语、文学——分科教学试验(1956—1958) (6) “语文”——1958年后至今 3、古代语文教材 (1)识字类: “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 其他:《声律蒙求》、《笠翁对韵》、《幼学琼林》等 (2)韵语学问类:《昔时贤文》、《名物蒙求》等 (3)经史类:“五经”“四书” (4)文选读本: 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是《昭明文选》 其后影响较大的有宋代真德秀编的《文章正宗》,谢机得编的《文章轨范》,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的《古文观止》(影响最大、流传最久),姚鼐编的《古文类辞篡》、孙洙编的《唐诗三百首》等。
4、语文课程性质及其理解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训练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同学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沟通沟通,//吸取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5、语文课程目标——义教和高中语文课程目标设计的结构框架、维度、五个方面(显性):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学习方式 三个维度(隐形):学问与力气;过程与方法;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6、高中总目标的五个层面及其详细内容 § 积累•整合 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留意梳理依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共性的语文学习方式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把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依据需求,接受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沟通中的问题通过对语文学问、力气、学习方法和情感、看法、价值观等方面的要素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 感受•鉴赏 形式——力气: 阅读优秀作品,品尝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进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 内容——情感: 在阅读中,体会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宠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的境界。
通过阅读和鉴赏,陶冶情性,深化宠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 思索•领悟 依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开放对话通过阅读与思索,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乐观向上的人生抱负,增加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独立思索、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加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沟通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 § 应用•拓展 能在生活中和其他领域的学习中,正确、娴熟、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生疏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依据需求和可能,在自己宠爱的领域有所进展增加文化意识,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敬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乐观参加先进文化的传播和沟通留意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力气 § 发觉•创新 留意观看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觉问题,培育探究意识和发觉问题的敏感性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猛烈的爱好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
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的体验和发觉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端详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敬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力气,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7、义务训练语文课程基本理念 (1)面面提高同学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训练的特点:民族性——强调整体把握 (3)乐观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8、高中语文课程基本理念 (1)面面提高同学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2)留意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力气的培育,促进同学均衡而有共性地进展; (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9、高中语文课程结构 必修 5个模块 ; 选修 5个系列 任选4个模块 选修: 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 10、语文老师素养——车 人格素养——发动机 专业素养——油 教学素养——良好性能的其他设备+开车技术 科研素养——锦上添花 11、语文教学方法 (1)以师讲为主:讲解法、讲读法、讲练法、串讲法 (2)以生为主:争论法、复述法 (3)以师生互动为主:问答法、谈话法 (4)以评为主:评析法、评点法 (5)以读为主:朗读法、吟诵法 (6)以品为主:品读法、品析法、品评法 (7)以演示为主:观看法、观摩法、参观法、(试验或挂图等)演示法 (8)以操练为主:练习法、提纲法、表演法 (9)以相关文本为对象:思路法、比较法、互文法 (10)以环境为对象:情境法 ①联系生活呈现情境 ②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③借助图画再现情境 ④播放音乐渲染情境 ⑤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⑥运用语言描绘情境 12、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 (1)意义 § 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 提高自我学习和进展的力气,为终身学习和持续进展奠定基础 (2)培育的内容 § 依据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划分,包括识字写字学习、阅读学习、写作学习、口语交际学习等四大子系统。
§ 阅读:熟读背诵、精思、博览(略读、通读、跳读、速读)、查工具书、积累 § 写作:规范书写、练笔、积累 § 口语交际:一般话、文明得体、耐烦专注倾听、自信负责表达等 (3)培育原则 § § § § § § 方案性原则 指导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 训练性原则 (4)培育过程 § 一般包括明确意义、把握学问和仔细实践等三个方面 § 1.明确意义 § 如默读:(1)对一生的学习和进展具有重要意义;(2)提高阅读的效率;(3)可以不受阅读环境条件的限制,随时随地可以进行阅读4)可以培育敬重学问宠爱学习的感情 § 2.把握学问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特点、基本要求等几方面如默读,其多种方法——通读、摘读、快读、思读、品读、扫瞄、跳读等,明确默读的基本要求——正确的读,快速的读,边读边思,边读边写,不带音动嘴,不指读等 § 3.仔细实践 二、板书设计 (评析5分+设计15分) 板书设计的基本要求 Ø 高度的概括性 : 《故都的秋》 Ø 语言精炼 Ø 内容面面(课题、、出处、内容脉络、表达特点技巧、主旨、情感等) Ø 清楚的条理性 Ø 层次分明 Ø 脉络清楚 Ø 周密的方案性 Ø 形式 Ø 顺序 Ø 时机 Ø 适当的灵敏性: Ø 自我的准时修改、增减甚至重新设计 Ø 留意同学现场的合理用词等的融合 Ø 整体的艺术性: Ø 字形的正确工整美观 Ø 布局的科学合理美观 Ø 主板书:占整体的 35/,中间或左侧或中侧偏左。
Ø 副板书:占整体的2/5两边或右侧 Ø 形式的丰富奇异形象 三、赏析和设计 (赏析段落10分+撰写段落教学的说课稿40分) 说课稿分数比重:(1)说课内容及其顺序的合理支配 5分 (2)教材分析 5分 (3)教学目标表述的规范与合理 5分 (4)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一致性 5分 (5)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一致性 10分 (6)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10分 课文:《乡愁》、《念奴娇·赤壁怀古》、《闲逛》、《春》、《背影》 四、论述题 (20分) 可能有些学问点漏写了,愿望大家自己补充,祝大家考试顺当,元旦欢乐! 第2篇:语文课程教学论 语文课程教学论课程论文 ——论课堂教学与课外拓展的相互结合 姓名:麻晓桢 学号:2021620219 班级:汉语言文学专业2021级4班 【 9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