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表内乘法(一)教案西师大版完美版.pdf

31页
  • 卖家[上传人]:布鲁****店
  • 文档编号:166113462
  • 上传时间:2021-02-05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556.46KB
  • / 3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第一单元表内乘法(一) 课 题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科书第1 页) 设计者教者 课 型 新课时1 时间 年月日 总课时 周星期 教学目标 1 确读写算式 2 3 教学重难 点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感受加法与乘法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课件学具:6 根小棒和18 个小圆片 教学流程:我的再创造 一、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 提出数学问题,怎样列算式?教师板书加法算式 二、探究新知 1 初步感知“几个几” 课件演示“校园情境图”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 1:我看到教学楼上有许多窗子,我想问一共有多少扇窗户 教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 2:一共有27 扇窗户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 2:我是一扇一扇数的 学生 3:我是一层一层数的每层有9 扇,一共3 层( 按学生数的方式闪动 画面 ) ,9+9+9=27( 扇) ( 教师板书算式 )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学生可能会说出:树的棵数: 5+5=10(棵)参加接力赛人数:8+8+8=24(人)花的盆数:9+9=18( 盆 ) 坐 跷跷板的人数:4+4+4=12( 人) 或 2+2+2+2+2+2=12(人) 。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以 上算式 ) 2 初步体会“几个几” 教师:观察以上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汇报交流 学生 1:都是加法 学生 2:每个算式的加数都相同 2 教师:在“ 9+9+9=27”中,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的加数? 学生:相同的加数是9,有 3 个 9教师:这个算式可以说是几个几相加? 学生:是3个 9 相加 教师:其余的算式分别表示几个几相加? 学生: ( 回答略 ) 3 设置疑点,理解乘法 教师: 该校二年级2 个同学坐一张桌子,一共坐了100 张桌子, 你知道该校 二年级有多少同学?你会列式吗?试试看 ( 稍停片刻 ) 教师:列完了吗? 学生:没有 教师:你有什么感觉? 学生 1:太长了 学生 2:太麻烦了 学生 3:有没有简便方法? 教师: 像上面这样的算式,可以用一种更简便的方法计算,这就是我们要学 习的一种新的运算方法 ( 板书课题:乘法) 4 师生共同列举生活实例 四、课堂小结 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课 题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科书第2、3 页) 设计者教者 课 型 新课时2 时间 年月日 总课时 周星期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景,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 、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 3 、经历观察、操作等学习乘法的过程,感受加法与乘法间的联系 4 、对学生进行爱树护树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感受加法与乘法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课件学具:6 根小棒和18 个小圆片 教学流程:我的再创造 3 一、出示挂图,学生观察 提出数学问题,怎样列算式? 二、探究新知 11 (1) 利用课件演示例1“植树图” 教师:一共植了多少棵树? 学生 1:一共植了32 棵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 1:我是一棵一棵数的 学生 2:我是横着看的,每排有8 棵,一共有4 排( 按学生数的方式闪 动画面 ) ,也就是4个 8,所以列成算式是8+8+8+8=32(棵) 学生 3:我是竖着看的,每列有4 棵,一共有8 列 ( 按学生数的方式闪动画面) , 也就是 8 个 4, 4+4+4+4+4+4+4+4=32(棵) ( 教师板书算式 ) ( 2) 改写算式、理解意义 教师: 4 个 8 相加,如果用乘法计算,可以用8 4 表示,也可以用4 8 表示 教师介绍读法84 读作: 8 乘 4;48 读作: 4 乘 8。

      教师:想一想,84 等于多少 ? 学生 1:8 乘 4等于 32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 1:8+8+8+8 和 84 都表示 4 个 8,所以 都应等于32 教师:你真聪明!48 等于多少 ? 学生 2:48 等于 32 教师:看到这两个乘法算式,你想说些什么?学生 1:用乘法真简便! 学生 2:用加法算要用“+”,用乘法算要用“” 教师:“”叫乘号,乘号两边的数叫“因数”,也可以叫“乘数”, 乘得的结果叫做“积”同桌相互说一说84=32 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 4+4+4+4+4+4+4+4=32 用乘法应怎样表示?学生 1:用 48 表示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学生 1:4+4+4+4+4+4+4+4=32 表示 8 个 4 相加, 所以可以写成4 8 学生 2:8 个 4相加,除了用加法和48 表示,还可以用84 表示 点评:学生通过思考、观察、交流,逐步体验相同加数连加可以写 成乘法算式,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学生能顺利地把加法算式用 乘法算式表示出来,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使情感目标落到实处 22 教师提出要求:每次摆3 盆花,照这样摆6 次学生动手操作小圆片, 让一名学生到展台上摆。

      教师:你一共摆了几个小圆片? 学生 1:3+3+3+3+3+3=18(个) ,我一共摆了18 个 学生 2:36=18( 个)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学生 2:每次摆 3 个,摆了 6 次,也就是6 个 3, 所以可以写成3 6=18 学生 3:6 个 3相加,我写成63=18 4 点评: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摆小圆片、列算式,在从直观到抽象的过 程中认识乘法的形成过程,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三、引导发现 教师:观察以上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汇报交流: 学生 1:我发现加法可以用乘法计算 学生 2:必须是相同加数的加法才能用乘法计算 四、巩固应用 11 题:让学生看算式,并读一读, 掌握读法第2 题:同桌合作,一人摆小棒,一人说算式,然后交换角色 活动第3题:同桌协作,一人摆小圆片,一人说算式 2( 课件出示 ) 中的几个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 3100 个 2 相加是多少 ?怎样写比较简便 点评: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领悟乘法的含义, 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同时也达到了前后照应的效果 五、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自己表现得怎么样? 学生: ( 回答略 ) 。

      点评:让学生自己小结,既回顾了所学知识,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 体验和自我感悟、自我评价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课题 乘法的初步认识 设计者 教者 课型练习课时3 时间 年月日 总课时 周星期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练习,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会根据加法写乘法算式 3、经历观察、操作等学习乘法的过程,感受加法与乘法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会根据加法写乘法算式 教学准备 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教学流程:我的再创造 5 一、基本练习 1、读出算式,说名称 3725 64 34 2、摆一摆,说加法算式、乘法算式 每次摆 4 个圆,摆3 次 每次摆 2 个圆,摆4 次 每次摆 3 个圆,摆5 次 3、看图写算式 练习一第1 题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全班交流 二、发展练习 1、看图填数 练习一第2 题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 上 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看图填算式,再读一读 练习一第3 题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 上 全班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连线 练习一第 4 题学生独立完成, 在书上连线 4、看图提数学问题 练习一第5 题学生观察图, 小组活动。

      你 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全班交流 三、游戏活动 同桌活动摆一摆,说一说 每堆摆 5 个,摆了4 堆 5445 四、课堂小结 6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课题 1.2 的乘法口诀 (教科书第78 页的教学内 容 ) 设计者教者 课型新课时4 时间 年月日 总课时 周 星期 教学目标 11,2 的乘法口 诀并能应用口诀口算1,2 的乘法算式 2归纳、类比,培养学生的思 维能力 3 的应用,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 教学难点:会用2 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学准备 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教学流程:我的再创造 7 一、情境引入教师出示例1 的情境图 教师: 小兔家来客人了,看,小兔正在干什么?学生: 正在摆筷子 教师:你还看到了什么? 学生 1:小兔正在数有几根筷子1 双 2 根、 2 双 4 根 9 双 18 根 学生 2:桌子上摆了8 双筷子, 小兔的手里还有1 双筷子, 一共有 9 双筷子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在家里也摆过筷子吗?今天我们也 来摆一摆,好吗? 二、探究新知 1 摆一摆,填一填 教师: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筷子,1 双 1 双地摆,一边摆,一边说 出摆的双数和一共的根数。

      学生操作小棒后,教师出示例1 下面的表格 教师:小兔把它摆的筷子的双数和筷子的根数列成了表格,你能 帮它填完整吗 ?学生填写书上的表格后,抽学生说一说7 双筷子有多少 根,是怎么想的 学生 1:我两根两根地数,因为6 双 12 根,往后数2 个, 13,14, 7 双就有 14 根 学生 2:我用加法算的,多1 双筷子就加上1 个 2,6 双有 12 根, 12+2=14,7 双就是 14 根 教师: 根据刚才摆筷子的过程,你能用算式来表示2 双、3 双 9 双筷子有多少根吗? (1) 学生独立写出算式 (2) 小组讨论交流 (3)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2+2=4 2+2+2=6 2+2+2+2+2+2+2+2+2=18 点评:例题的引入采用学生熟悉的摆筷子的方式,让学生感受 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联,激发了学生乐于参与的动机 2 教师: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 1:加数都是2 学生 2:一个算式比一个算式多加了一个2 学生 3:算式越来越长 学生 4:这样的加法算式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用乘法表 示 教师:你们能把这些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试一试 学生写,写后展示:22=423=6 29=18 教师:这些乘法算式的积,你是怎样得到的? 学生 1:我是根据加法算式得到的。

      学生 2:看着小兔的表格,也可以得到 8 教师:还有一种方法,你想知道吗?那就是利用乘法口诀来算 (板书: 2 的乘法口诀) 教师: 22=4,可以用“二二得四”这句口诀表示,“二二”表 示 2 乘 2,“得四”表示2 和 2 相乘的结果是4 ( 板书:二二得四) 教师: 请同学们按这个方法试着说一说23=6,24=8,25=10 可以用怎样的口诀去算学生试说,并交流 ( 板书:二四得八,二五得一十) 教师:请同学们听一听:“二五得一十”与“二五一十”哪句顺 口易记 ? 学生:第二句 教师:从 25=10 开始,乘积是两位数,为了说得顺口,便于记 忆,我们不再用 “得”字, 直接说成 “二五一十” 试着说说2 6=12 29=18 的口诀 学生试说并板书 教师:观察黑板上的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你有什么 发现 ? 学生思考、讨论后汇报 学生 1:每一句口诀的第一个数都是“二” 学生 2:每一句口诀的第二个数是按照从29 的顺序来写的 ( 后 一个比前一个多1) 学生 3:得数一个比一个多2 教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出了这么多的联系,以后你就可以用 自己的方法来记住这些口诀 点评:从加法到乘法,再到编乘法口诀、记忆口诀,让学生观 察、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始终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 自己构建数学知识。

      32 教师出示滑冰图,引导学生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 题吗 ?学生可能说出:2 个小朋友一组,有4 组小朋友,共有几人在滑 冰? 教师:你能用乘法来计算吗? 学生: 2 4=8教师:用哪句乘法口诀算?学生: 用“二四得八” 教师:还有别的乘法算式吗?学生: 42=8。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写作素材整理:议论文写作素材+.pptx 【+初中语文++】《故乡》课件+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pptx 16.2《六国论》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课件】均值不等式及其应用++高一数学人教B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1.3《庖丁解牛》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初中语文++】《孤独之旅》课件+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pptx 《扬州慢》课件 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pptx 13.3《+自己之歌(节选)》课件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pptx 12.《祝福》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课件】课时1+两条直线的相交、平行与重合+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数学人教B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x 9.《屈原列传》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pptx 14.《促织》《变形记》联读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 金陵怀古》课件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pptx 11.《种树郭橐驼传》课件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9.1《陈情表》课件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13.2《装在套子里的人》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课件】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课件-高一数学人教B版(2019)必修一.pptx 古诗词诵读《登快阁》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