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初步设计指导意见.docx
19页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初步设计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二零二二年三月表5. L 4小型水库永久性水工建筑物洪水标准5. 1.5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坝洪水标准应按5. 1.2条至工程大坝为4级建筑物,风险 等级为极高风险大坝为4级建筑物,当 风险等级为高风险;或 大坝为5级建筑物,风 险等级为极高风险大坝为5级建筑物,风险 等级为高、中风险山区、丘陵区平原、滨海区山区、丘陵区平原、滨海区山区、丘陵区平原、滨海区设计[重现期(年)]500〜100100-50100 〜5050 〜2050-3020 〜10校核 [重现期 (年)]土石坝5000〜20001000~3002000~1000300~1001000~300100-50混凝土坝、 浆砌石坝2000~10001000~500500~2005. 1.4条的高值确定5. 1.6小型病险水库4级、5级土石坝坝顶平安加高值,对应设 计、校核工况取值不应小于0.5m和0.3m; 4级、5级混凝土坝和浆 砌石坝坝顶平安加高值,对应设计、校核工况取值不应小于0. 3m和 0. 2mo5.1 . 7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抗震设防应采用地震基本烈度。
应 按照相关规范要求,确定地震动参数设计采用值5.2 防洪能力达标方案5. 2.1水库防洪能力达标宜优先采取设置或降低汛期运行水位、 调整汛期调度运用方式等非工程措施5. 2. 2经论证确需采取工程措施实现防洪能力达标时,应对改扩 建泄洪设施、增设泄洪和排沙设施、加高大坝、加高大坝与改扩建泄 洪设施相结合等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选在具备地质、地形条件下,宜优先选用改扩建原泄洪设施 方案表孔泄洪设施控制段改建优先考虑无闸开敞式,并应对改建控 制段堰型、扩宽泄流宽度、降低堰顶高程等方案进行比较;底部泄洪 设施假设自身存在结构平安问题必须改建加固时,可结合水库运行调度 要求进行改扩建,适当提高泄洪能力原工程未设泄洪设施,经充分论证确需新建泄洪设施时, 应根据其地形地质条件,对新建泄洪排沙设施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选当坝顶高程、坝体结构平安、泄洪设施不满足要求时或者 投资较大时,可研究适当加高坝体的方案大坝加高不超过21n时, 在坝坡稳定的条件下可采用“戴帽”加高方案,或加设防浪墙;对于 土石坝,在坝坡稳定的条件下,可采用坝坡培厚的加固方案5. 2. 6在改扩建泄洪设施和大坝加高均受到条件制约时,经充分 研究,可采用适当加高大坝和改扩建泄洪设施相结合的方案。
5.3坝体结构除险加固5. 3.1 土石坝坝体填筑质量缺陷处理应分析大坝运行历史险情、 坝体勘探资料,经技术经济方案比选,采取防渗墙、上游或下游坝坡 培厚等坝体填筑质量缺陷处理措施对于高地震区病险水库,宜采取 加宽坝顶,坝坡块石压重等措施6. 3.2 土石坝抗滑稳定加固和护坡应符合以下要求:1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坝前淤积厚度、坝型、坝高、材料料源、 施工条件等因素,研究坝体抗滑稳定加固方案,宜采取上游坝坡削坡 放缓,下游坝坡加培方式;假设上游坝坡需防渗处理时,可一并进行上 游坝坡加培对因地基稳定影响整体抗滑稳定时,应研究加固地基或 增设盖重等工程处理措施2 土石坝下游马道设置应根据坡面排水、检修、观测、道路等设 施布置要求,并结合坝坡稳定等确定马道最小宽度不宜小于L 5mo3原坝坡设有相对完整的砌石、混凝土护坡时,护坡加固宜在原 护坡基础上局部翻修、加固处理,不宜撤除更换材料重建对于原坝 坡未设护坡的,土石坝上游护坡可采用堆石(抛石)、干砌石、浆砌 石、钢筋混凝土框格干砌石、预制或现浇混凝土块等,并注重抗风浪、 抗冰冻的适应性;下游坝坡可采用干砌石、预制混凝土块、钢筋混凝 土框格填碎石或碎石、卵石、草皮护坡等,坡面应进行防雨水冲刷、 排水设计。
护坡结构型式应充分利用现有护坡材料,经技术经济比较 确定3 .3.3混凝土坝和砌石坝抗滑稳定加固应符合以下要求:1重力坝坝基抗滑稳定加固可采取增设坝基、坝肩的防渗系统和 排水系统,以有效降低扬压力必要时也可采取增大坝体断面的方案2拱坝坝肩抗滑稳定处理可采取坝肩岩体固结灌浆、增设重力墩, 增加预应力锚固,或局部加大断面等措施5. 3. 4坝顶构造应符合以下要求:1坝顶宽度宜根据坝顶构造、坝体抗震和运行维护等因素确定, 可选用4〜6m坝顶路面结构可采用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等2坝顶上游侧宜设置防浪墙,土石坝防浪墙应与防渗体紧密结合, 满足有关规范要求3坝顶不宜作为社会永久交通道路确有社会交通要求的,应按 《水库大坝平安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77号)“第十六条 大坝坝 顶确需兼做公路的,须经论证和大坝主管部门批准,并采取相应的安 全维护措施”规定进行论证5.4 大坝防渗加固土石坝防渗处理应符合以下要求:1应根据坝体断面设计,计算复核各工况下的坝体和坝基的渗透 稳定性、渗漏量,评价渗透稳定性,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方 案2当水库具备放空条件时,假设覆盖层和透水层厚度小于15m,均 质坝坝基可研究对上游坡脚增设垂直防渗和水平防渗结合坝体防渗 型式,并与坝顶垂直防渗型式进行经济技术比较;水库不具备放空条 件或透水层深厚的情况下,可根据地层条件和坝体防渗体型式,采取 坝顶垂直防渗型式等。
3坝体下游局部渗漏可根据不同坝型,采取上游局部开槽铺粘性 土或土工膜封堵、下游局部导渗和反滤贴坡加固等一种或综合措施; 大范围渗漏和较大集中渗漏的处理,应结合不同坝型、坝高及下游情 况,保证质量、平安可靠及经济可行的原那么,对粘土斜墙、铺设土工 膜、搅拌桩、冲抓套井粘土回填、防渗墙以及加设下游反滤排水体等 可能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选,选定经济合理的防渗处理型式4对坝后存在沼泽化、坝基有承压水的情况,可选用透水盖重或 减压井;存在坝基强风化、断层破碎带渗漏和绕坝渗漏时,宜采用帷 幕灌浆措施5岩溶渗漏可仅针对渗漏部位采取混凝土塞、粘土或土工膜水平 铺盖、充填灌浆等措施6未加培下游坝坡时,下游排水设计宜修整原坝脚排水体,仍不 满足要求时增设贴坡排水坝体下游坝坡加培时,应根据料源、渗流 出逸点高度、渗漏量、抗冻影响等因素,比选贴坡排水、褥垫排水和 棱体排水方案5.4.1 混凝土坝和砌石坝防渗处理应符合以下要求:1对于坝体裂缝漏水可采取封堵、灌浆等处理;对于坝体面状渗 水严重的,可选择在坝体上游面增设沥青混凝土防渗面板或钢筋混凝 土防渗面板,但应采取新老混凝土结构连接处理措施2对于坝基渗漏可沿原有灌浆帷幕线进行加固灌浆,也可结合坝 体防渗面板在坝前进行帷幕灌浆。
应根据地质资料,复核灌浆范围及 参数3对于山体较为破碎节理裂隙发育的绕坝渗漏,可采用水泥灌浆 帷幕;因岩溶而引起的绕坝渗漏可采用灌浆、堵塞、阻截、铺盖和下 游导排等措施处理;宜在岸坡坝肩下游增设导渗排水设施5.5 泄洪设施除险加固5. 5. 1改扩建溢洪道应结合地形地质条件进行扩宽、加深方案的 比选,宜防止大范围扩挖坝体和山体增设溢洪道时,宜优先采用开 敞式,可不设置闸门5. 5. 2应进行进水渠、控制段、泄槽段的水力学设计及消能设计, 必要时可进行水工模型试验验证控制段改建应合理选择堰型,可比 选宽顶堰、驼峰堰、低实用堰等对于布置在坝头的溢洪道,应重点复核溢洪道和土坝之间 的隔墙高程和整体稳定、上游坝坡防护及出口消能措施下泄水流距 坝脚应保持一定距离,防止水流冲刷坝脚,必要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进水渠流速较大时,对其附近坝坡亦应加强防护10控制段除险加固应复核堰体稳定和结构平安,复核基础渗 流以及与坝体连接部位渗流稳定,必要时采取加宽堰体、凿除面层进 行混凝土贴面补强,以及堰基帷幕灌浆等措施1.1.1 5. 5泄槽开挖边坡应进行稳定分析和必要的处理,并加强坡面 保护措施和内外排水设计1.1.6 对进口高程较低的泄洪建筑物,应根据库区泥沙淤积高程, 复核进口高程和运行平安性,复核进水口整体稳定和结构平安。
整体 不稳定时应考虑撤除重建1.1.7 对泄洪隧洞应复核隧洞过流能力、水力学设计和结构平安, 重视洞内净空、内外水压力复核;不满足泄洪要求或结构平安要求时, 可研究比选衬砌加固、扩建隧洞、撤除重建等方案1.1.8 应根据现状工程泄洪运行情况,对现有消能方式进行评价, 分析消能区水流条件对大坝、河道岸坡的影响,必要时采取防护措施5.6 坝下埋涵除险加固5.6. 1对存在平安隐患的卧管进水口,有条件宜改成斜拉闸门分 级控制进水口型式5. 6.2对于坝下埋涵出口附近出现渗漏、浸水的情况,应分析渗 漏原因和部位,查明管涵本身破坏情况及管周填土质量,针对不同情 况结合水库放空条件,比选确定处理方案5. 6. 3因管周填土质量问题造成的渗漏,在可降低水位或放空水 库的条件下,宜采取进口段沿管线开挖回填、涵管外增设截水环的方 案,或对涵管外壁与土坝接触部位进行灌浆以及出口部位进行贴坡反 滤排水和导截沟等一种或综合措施对于管涵裂缝、穿孔等问题,应采取管身补强加固、管周 灌浆措施管涵存在断裂、结构强度平安、不均匀沉陷等问题时,可 根据水库放空条件,采用原址或异址重建钢筋跄结构涵管的处理方案, 也可采用涵管内套管的方案加固处理。
应注重新建管涵与坝体结合处 理,以及废弃管涵封堵措施的可靠性11经充分论证需废除原管涵并新建管涵时,对原管涵封堵必 须平安可靠新管涵位置、施工方法应结合下游渠系和沟道情况、坝 高等,经比选确定5.7 工程平安监测5.7.1 监测设施建设按照“统筹协调、因库制宜、实用有效、信 息共享”的原那么,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结合水库规模、坝型、坝高、 坝长、下游影响、通信条件等,依据有关技术标准,合理设置监测设 施,并与已有监测设施及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内容衔接建立完善监测 平台,实现信息汇集、应用和共享5.7.2 应收集、分析原设计平安监测工程、监测断面、监测设施 设备的布置、运行及设备设施可靠性及失效情况等5.7.3 应根据工程特点、现有监测设施设备的运行情况,明确工 程平安监测总体设计方案及主要建筑物平安监测布置5.7.4 土石坝应重点监测坝体浸润线、渗流量,以及坝面垂直位 移和水平位移;混凝土坝和砌石坝应重点监测位移、渗流渗压,以及 绕坝渗流等;小型水库监测设施设备基本配置见表5. 7. 45.7.5 5设施设备应根据工程实际、现有设施设备及通信条件确定, 选用具备自动测报、多种通讯、断电存储等功能的产品;测点编码应 符合水利对象编码要求。
5.7.6 7.6监测信息应以自动采集和报送为主,采用一站多发方式, 向相关监测平台发送,有条件的应实现自动报警因特殊原因不能自 动采集和报送的应落实人工采集和报送措施5.7.7 应根据需要配置卫星应急通信设备,保障极端气候条件下 的信息报送和预警发布能力12表5・7・4小型水库监测设施设备基本配置表工程 规模雨水情测报大坝平安监测降水量库水位视频图像渗流量渗流压力外表变形土石坝重力坝及拱坝小(1)型I.至少设 置1个降 水量监 测点2.对流 域面积 超过20km2 的 可增加 具有流 域代表 性的监 测点个监1工水组、 1力 、k u I占小 置以点人或和准 设自测组观尺加1 .具有通信条件 的应设置不少 于2个视频图像 监视点2 .坝长500m以 上的根据需要 增加监视点存在渗漏明流的 大坝应设置1个 渗流量监测点, 有分区监测需求 的根据需要增加 监测点1 .渗流压力监测横断面根据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