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学设计.doc
7页《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的教学设计 五家镇中学 彭兴武一、〖教学目标〗课程标准 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知识与能力 知道孔子在思想与教育方面的成就、诸子百家(以儒、道、法、墨为主)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分析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观点理解政治、经济、文化三者的辩论关系的能力指导学生比较诸子百家各自的主张,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利用表演、质疑、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述历史的能力及初步形成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收集孔子、墨子、孟子、庄子、韩非子等各派学说的资料,根据各派的学术观点讨论如何运用这些优秀的古代思想来治理班级工作,并学习在辩驳中互相学习,吸收对方思想的方法通过分组活动这一形式,培养学生的协作性;通过假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其历史学习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在思想领域中的必然反映;认识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了解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部分,突出其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自豪感,通过对儒、道、法代表人物思想的了解,认同优秀传统文化,确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学习方法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敢于表达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个人素质.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和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成就。
孔子所提出的以“仁”为核心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我国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理解这些思想可以为学习和理解以后的历史打下基础另外,孔子作为大教育家所提出的教育思想对于今天素质教育下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 1、如何帮助学生分清各派的政治主张本课共学习了六位思想家和一位军事家,内容十分庞杂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归纳出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也可以利用表格进行分类总结这样将有助于学生深入、牢固地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处理复杂学习内容的方法 2、如何帮助学生认识到“百家争鸣”现象是大变革时代的产物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社会等共同作用的结果,思想领域的空前活跃反过来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三、〖学情分析〗 知识掌握状况 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已学过有关孔子办学的内容,语文课讲过《论语十则》,进一步加深了对孔子思想内涵的了解历史课又学习了“铁器牛耕引发社会变革”一课,对春秋战国时代背景(特征)已有相当的认识 学生心理特征 初一学生正处于由童年期向少年期过渡的阶段,从心理上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因而他们喜欢表现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好争辩。
四、〖设计思路〗本课教学内容涉及中国古代史中惟一的思想文化史,况且诸子百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针对初一学生在这方面知识的局限,运用深入浅出的讲解和联系实际的探讨开展教学五、〖教学方法〗资料展示法、配合提问法、史料阅读法、课堂讨论法等 具体:1.把握主线、突出重点本课涉及的历史人物及思想主张较多,如果一一详细介绍必然会导致整个课堂杂乱无章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前须精心取舍,力求突出重点,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围绕重点组织教学,把握主线 2.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思想史对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而言显得有些深奥和枯燥,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应注意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看录像、表演、讨论会等,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有利于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 3.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从现实中了解历史、理解历史的机会六、〖教学过程〗导课 回忆老师在学生时代师生共勉两句名言,向学生展示幻灯片:孔子图、孔子两句名言,后介绍此人被称为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中国老师的鼻祖,甚至在近期的互联网站上可以看到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联名致信全国人大、教育部,倡议以他的诞辰9月28日为教师节。
他是谁?学生很容易猜出这是孔子,然后导入新课讲授新课 1.“百家争鸣”局面的时代背景 引导学生回忆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两课内容,启发学生认识到春秋战国时期,平民有了学习机会,学术思想得以勃兴在政治方面,列国相争,为争霸中原,礼遇人才;在经济方面,出现了繁荣景象,交通日益发达,利于学术流传;在社会方面,出现了言论自由、讲学之风盛行的景象所有这些背景孕育出春秋战国多姿多彩的学术思想用以旧带新的方式引入本课,使前后知识产生联系,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时期的意识形态是这一时期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2.“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是本课的重点内容这一子目主要介绍了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政治上,一则他赞美西周的制度,主张把社会拉回到西周去;再则他提出“仁”的学说学习“仁”的概念时还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课前提示关于“苛政猛于虎”的故事,以便加深理解孔子的思想学习了上述内容后,应由学生归纳得出结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教育成就,教材涉及到四方面内容:第一,创办私学,广收门徒;第二,采用“因材施教”、启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法;第三,强调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第四,向弟子传授有效的学习方法。
学习“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一目,应充分利用教材中“因材施教” 的小字和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原始资料,还应补充有关“首创私学”“有教无类”的课外知识,使课堂教学生动充实,做到论有所依,论从史出最后建议教师启发学生总结孔子有哪些思想和活动,孔子的言行及其影响,对孔子进行评价认识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了解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部分,突出其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自豪感 3.“思想家老子”是本课的小字部分,初一学生不易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讲述本目可分四点梳理知识即可,不必展开:第一,老子是春秋末年与孔子同代齐名的思想家,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第二,他总结新旧制度交替、新旧统治阶级之间的无常变动,指出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相互依存的,都有对立面;第三,他认为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第四,主张顺应自然,以柔克刚,向往小国寡民的社会状态因为在“百家争鸣”中,道家是一个重要学派,适当提到老子,不但使上下教学内容本源相贯,也使课文结构更具完整性 4.“百家争鸣”是本课难点首先,应明确“百家争鸣”开始于奴隶制瓦解的春秋时期,鼎盛于新兴地主阶级登上统治地位的战国时期。
其次,讲述“百家争鸣”之前应先交待战国时期的两大突出时代特点,即各国地主阶级先后夺取政权,封建诸侯不断进行兼并战争生活在这一时代的墨子、孟子、庄子和韩非子都就战争和统治者如何统治人民发表了各自的见解,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流是总结巩固地主阶级统治的经验教训第三,应体现出争鸣的特点每位思想家都就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各抒己见,彼此辩驳例如,关于战争,墨子反对非正义战争,孟子则不加区别地反对一切战争;关于治理国家的方法,孟子倡导“仁政”,庄子提出“无为而治”,韩非子则主张法制,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各家观点介绍清楚之后,可以要求学生列表归纳各家学派及其主张,使之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便于学生系统掌握知识第四课本剧表演,将学生分成四个组,分别代表诸子百家中某一派别,选派代表发表其主要思想推选一名学生饰演战国时秦国国王(简称秦王)学生自评互评后,老师就此提问:“你认为哪家观点最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引发学生讨论,促使学生思维碰撞,以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双重目的练习巩固(略)活动与探究一、布置给各合作小组,让学生选题、收集资料并撰写历史小论文,“我眼中的孔子”二、诸子百家中的学说有哪些积极的东西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利用?(联系弘扬传统文化,共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课后小结:(略)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介绍自己,回忆学生时代师生共勉的情景展示幻灯片:孔子图、孔子两句名言。
学生很容易猜出这是孔子展示幻灯片:孔子图、孔子两句名言,后介绍此人被称为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中国老师的鼻祖,甚至在近期的互联网站上可以看到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联名致信全国人大、教育部,倡议以他的诞辰9月28日为教师节他是谁?拉进师生间距离,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自然导入新课新授教科书P51第3段(诸子百家出现的时代背景)解释专有名词阅读,归纳质疑“什么是士人、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理解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归纳产生的背景: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剧变(分裂混战、图强变革)解释:什么是士人、诸子百家、百家争鸣? 通过对背景的分析,学生认识到社会文化的发展是受到当时时代背景制约的,以突破难点善于思考,发现问题,明确概念孔子孔子的政治思想理论活动:杏坛讲学简介孔子生平以孔子学生的身份提问“仁、礼、为政以德”的主要含义举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仁、礼”活动:杏坛讲学老师表演孔子,列举孔子的名言,讲明“仁、礼”与“为政以德”之间的关系强调儒家学派的历史作用通过表演,结合生活实际,浅显易懂的说明孔子的政治思想理论结论:孔子是大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评价孔子老子归纳孔子教育思想成就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讨论、回答:《论语》、《春秋》、《诗经》简介《论语》展示图片:在今天孔子的老家山东曲阜,能看到规模宏大的“曲阜三孔,他被尊为“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这说明孔子在我国古代备受尊崇。
评价孔子分析老子的哲学思想结合语文课文《论语十则》,启发学生用论语中心语句来反映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提问:1.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你今天的学习有什么帮助或指导?2.我们今天如果研究孔子的话,主要可以查阅哪些古籍?为什么?(小结) 后来,孔子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封建文化的传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你认为怎样评价孔子才合理?引导学生思考“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一观点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相关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指出孔子的这些教育教学思想在今天实施的素质教育中仍在运用,知识应用结论:他是伟大的教育家指导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为理解庄子的思想埋下伏笔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发生在战国时代掌握强调“百家争鸣”发生在战国时代,孔子、老子不在此列强调知识点掌握的准确性“诸子百家”思想集粹 “百家争鸣”概况分别出示自己所搜集的名言、成语,并加以介绍分析(包括作者、含义等)阅读课文,列表格辨析各派学说讨论分析儒、法、道、墨四个学派思想的积极方面与消极方面,在此基础上,分四组,以儒家、墨家、法家、道家的思想主张进行辩论,表演课本剧《谏秦王》──诸子百家思想纵横论组织学生搜集“诸子百家”的思想名句、成语等。
提问:儒家、墨家、法家、道家的代表人物和观点有什么不同?哪几家的学说影响至今?创设历史情境,再现诸子百家争鸣情景将学生分成四个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