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省密山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自测专项攻坚题(附答案).docx
17页姓名 :__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______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1、 通过一个学期的历史学习,我们可以知道( )①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②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证据③国家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结果④传说和神话故事中可能蕴涵着真实的历史信息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2、 传说中黄帝有很多的发明创造,改善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下面能反映黄帝为人们“住”提供便利的史料是( )A.正衣裳,制衮冕……深衣大带,玄衣裳——《路史》B.黄帝始蒸谷为饭,烹谷为粥——《古史考》C.黄帝乃伐木构材,筑作宫室,上栋下宇,以避风雨——《新语》D.黄帝作车,引重致远——《古史考》3、 王位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这种制度开始于( )A.尧传位于舜B.启继承父位C.禹建立夏朝D.商汤灭夏4、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具备了象形、指事、会意、假借、转注、形声“六书”的汉字构造法则既是成熟的文字,也是高水平的书法艺术结合下图,反映出甲骨文的特点是( )A.最早、最成熟的中国汉字B.文字可考的历史由此开始C.具备了汉字的最基本结构D.“六书”构造法则出现早5、 下列三幅图片所反映的恰当主题是( )A.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发展演进B.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C.古代耕作技术的发展进步D.古代铁器冶炼的演进6、 “自然”思想原则的基本理念就是尽量减损不必要的政府行为,以保障社会的自然和谐与民众的幸福安宁取天下”不是以武力夺取天下,而是以“无为而治”凝聚天下人主张这一思想的是( )A.孔子B.墨子C.孟子D.老子7、 秦统一六国后,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
汉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尊崇儒术和北击匈奴,出现了“大一统”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B.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国家的产生和发展8、 公元前203年,双方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东属楚,“双方”指的是A.陈胜、吴广B.陈胜、刘邦C.陈胜、项羽D.项羽、刘邦9、 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西汉建立后,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及继任统治者实行( )A.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B.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C.合并郡县,裁减官员D.休养生息政策10、 汉初,对盐铁经营采取放任政策,于是富商大贾、豪强地主往往占有山海,或采矿冶铁,或煮海制盐,垄断了对国计民生有重要影响的冶铁煮盐业,这不仅影响了中央政府财政收入,而且也助长了分裂割据势力为此,汉武帝( )A.颁布“推恩令”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C.实行盐铁专卖D.派张骞出使西域11、 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建设廉洁政治的重大任务,要求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精明,下列历史人物中哪位在惩治贪官方面成绩最突出A.汉武帝B.王莽C.汉景帝D.光武帝12、 成语“揭竿而起”出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 )A.陈胜、吴广起义B.黄巾起义C.刘邦、项羽起义D.黄巢起义13、 某同学整理了我国古代的两次著名战役,空缺处应该补全的是A.①涿鹿之战②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的分裂局面B.①长平之战②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C.D初E水之战②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的分裂局面D.①官渡之战②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14、 探究不同时期的社会现象,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匈奴左贤王刘宣等私议:“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材料中“司马氏骨肉相残”指的是( )A.八王之乱B.七国之乱C.侯景之乱D.国人暴动15、 对于下面图示反映的历史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第一次人口南迁B.曹丕定都洛阳C.孝文帝迁都洛阳D.淝水之战前的形势16、 《齐民要术》中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这部书的作者是( )A.谢灵运B.顾恺之C.贾思勰D.郦道元17、 西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汉武帝接受建议,下诏规定在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庶子分割原王国的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这一举措( )A.缓和了朝中君权和相权的矛盾B.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为平定七国之乱打下了基础D.可以有效消除贪污腐败现象18、 小伟一家人是生活在战国时期成都平原的农民,下列是他们家里农业生产情况的描述,这些描述( )①他爸爸牵着牛耕地去了②他家里又买了一些铁农具③牛耕和铁农具的使用使他家粮食打得更多了④都江堰修好后他家灌溉田地更方便了A.可能全部是事实B.只有①②符合当时情况C.②③在当时不可能出现D.只有一项是正确的19、 考古学者在云南、北京、重庆、陕西、山西、湖北、辽宁、河北、安徽、江苏、山东、四川、广东等地发现了多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
这说明( )A.我国古人类有相同的血缘传统B.人类是由古猿逐渐进化而来的C.考古学者的遗址研究内容一致D.我国古人类遗址地域分布广泛20、 三国灭亡的先后顺序是A.魏蜀吴B.吴蜀魏C.蜀魏吴D.蜀吴魏二、综合题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 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摘自《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 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了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简述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并简析商鞅变法与秦统一的关系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在地方行政区采取的管理制度及产生的影响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摘编自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材料四 唐代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之:“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图6和图7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现象2)根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时期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的新现象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反映的事件及其实施所产生的影响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白诗中反映的事件5)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材料二、三与材料四之间的关系23、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賜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四川灌县二王庙对联材料二:文帝重视农业,十三年下诏全免田租,景帝元年复收田租之半,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文帝时,丁男徭役减为“三年而一事”,算赋也由每年百二十钱减为四十钱——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材料三: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材料四:“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齐民要术·种谷》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太守”是谁?“八百里青城沃野”主要得益于哪项水利工程?(2)材料二体现了汉初统治者的什么政策?由此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3)材料三反映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出现的哪种现象?该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及影响分别是什么?(4)据材料四指出该著作的历史地位,它对现代农业生产有何借鉴意义?综上四则材料,谈谈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24、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出现了思想文化繁荣的局面。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在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的时期,莫过于汉、唐——钱穆《国史新论》材料二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材料三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战国】韩非《韩非子·奸劫弑臣》材料四 要把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同中华文明特质和形态等重大问题研究紧密结合起来……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对中华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继承和弘扬其中的优秀成分——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22年5月27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指的是哪一历史现象请列举这一时期两个学派的名称及其主要思想2)根据材料二指出孔子的核心主张材料中的哪些语句体现了孔子的这一思想主张?(写出其中一句即可)(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如何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强大的攻势,开始了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战争秦国的军队势如破竹,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成阳……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材料二 从后来的历史看,中国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而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这种统一文字:小篆……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