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壤学总结.doc
13页重点内容第一讲 绪论(土壤及土壤肥力概念、现代土壤学三大理论)第三讲 土壤固相组成 (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第四讲 土壤生物第五讲 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容重、比重、土壤结构、土壤水、土壤热量) 第六讲 土壤化学性质(土壤胶体、土壤酸碱度)第七讲 土壤养分(氮、磷、钾)第八讲 土壤形成与分布第九讲 土壤污染与修复一、名词解释1 土水势:把单位数量纯水可逆地等温地以无穷小量从标准大气压下规定水平的 水池中移至土壤中某一点而成为土壤水所需做功的数量2 矿化过程 :是指土壤有机质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同时释放 出矿质养分的过程3 土壤容重 :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包括土粒和孔隙)的烘干重, 单位为 g/cm³土壤比重:土壤密度,指单位体积的土壤固体颗粒(不包括孔隙体积)的烘干重 4 土壤水吸力 :是指土壤水承受一定吸力时所处的能态,简称吸力当量孔径: 与一定土壤水吸力相当的孔径5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指土壤水分含量与土壤水吸力的关系曲线6 腐殖化过程 :各种有机化合物通过微生物的合成或在原植物组织中聚合转变为 组成和结构比原来有机化合物更为复杂的新的有机化合物,这一过程称为腐殖化 过程土壤腐殖质 :有机残体经微生物作用形成的结构比较复杂、性质比较稳定的高 分子天然有机化合物。
包括:胡敏素、胡敏酸、富里酸土壤有机质: 以各种形态存在于土壤中的各种含碳有机物7 根际效应 :根际环境对微生物的影响一般称为根际效应8 土壤通气性 :土壤通气性是指土壤中的空气与大气中的空气相互交换的能力 9 土壤可塑性 :土壤可塑性是指土壤在一定含水量范围内,可被外力变成各种形 状,当外力消失或土壤干燥后,仍能保持其塑形不变的性能影响因素:有机质、土壤质地、交换性阳离子、土壤水分含量10 土壤黏结性 :在土壤中,土粒通过各种引力而黏结起来,就是黏结性土壤黏着性 :土粒附着于外物表面的性能开始出现黏着性的含水量比出现粘 结性的含水量高11.反硝化作用 :在缺氧条件下,微生物将硝酸盐及亚硝酸盐还原为气态氮化物和 氮气的过程12.饱和导水率 :土壤被水饱和时,单位水势梯度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 水量13.盐基饱和度 :BS,是指土壤胶体上所吸附的交换性盐基性离子(如钙、镁、钾、 钠等离子,氢、铝离子不属盐基性离子)占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数阳离子交换量: CEC,单位重量的土壤所能吸附或释放的阳离子容量14.土壤肥力: 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水、肥、气、热、等营养条件和环境 条件的能力。
15..当量孔径: 是指相当于一定的土壤水吸力的孔径16.土壤的热容量:C, 是指单位质量或体积的土壤每升高(或降低)1℃所需要(或 放出的)热量17.土壤质量: 是土壤在生态系统界面内维持生产,保障环境质量,促进动物与 人类健康行为的能力18.同晶替代: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 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电荷性质发生改变19.田间持水量 :降雨或灌溉后多余的重力水已经排除,渗透水流已降至很低或 基本停止时土壤所吸持的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数量时的土壤的含水量) 20.根土比:根圈土壤微生物与邻近非根圈土壤微生物数量之比21.土壤导温率 :在单位厚度土层,温差为 1°C 时,每秒流入单位土壤断面的热 量使单位体积土壤发生的温度变化22.土壤容重 :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图里和孔隙)的质量 23.激发效应:又称为起爆效应,是指外加有机物质或含氮物质而使土壤中原有 有机质的分解速率改变的现象24.反硝化作用 :指在嫌气条件下,硝酸盐在反硝化微生物作用下,还原为氮气、 一氧化二氮或者一氧化氮的过程25.滞后现象:对于同一土壤,即使在恒温条件下,土壤脱湿曲线(由湿变干) 与吸湿曲线(由干变湿)不重合的现象。
26.保护性耕作 :一切以保护土壤地力而采取的深松、少耕、免耕以及培肥土壤 的耕作方式27.淋溶作用:是指土壤物质以悬浮态或溶解态由土壤的一层移动到土壤的另一 层过程28..土壤有机质 :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 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29.土壤腐殖质 :是除未分解和半分解动、植物残体及微生物体以外的有机物质 的总称有机残体经微生物作用形成的结构比较复杂,性质比较稳定的高分子 天然有机化合物30.土壤孔隙度 :一定体积的土壤中,全部孔隙容积与土体容积的百分率 31..土壤退化 :是指数量减少和质量降低数量减少可以表现为表土丧失,或整 个土体的毁失,或土地被非农业占用质量降低表现在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 方面的质量下降32.土壤结构性 :是由土壤结构体的种类、数量及结构体内外的孔隙状况等产生 的综合性质 (土壤颗粒的排列和组合形式)土壤结构体:土壤颗粒相互胶结成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土团稳定性包括机械 稳定性、生物稳定性、水稳定性土体构造:同一土层中的物质成分,颗粒大小相近的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的 特征33.正吸附:指凡是液体表层中溶质的浓度大于液体内部浓度的作用,称为正吸附 负吸附:34.土壤盐基饱和度 :(BS )指土壤胶体吸附交换性盐基离子的总量占交换性阳离 子总量的百分数。
溶碱不溶酸35.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CEC) :指土壤所能吸附和交换的阳离子的容量,在一 定 pH 条件下,用每千克土壤吸附的一价离子的厘摩数表示,即 cmol(+) 36.土壤 :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下形成的能生长出绿色植物的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的混合物 37.土壤比重:(土壤密度)单位容积土壤固体土粒的烘干质量(不包含粒间空隙) 38.土壤胶体:是指直径(还是半径?)在 1-1000nm 的土壤颗粒,是土壤中最细 小的部分,表现出强烈的胶体特性39.土壤潜性酸:是指吸附在土壤胶体表面的交换性 H+和 AL3+土壤酸度的主体, 代表容量 活性酸:土壤溶液中的 H+土壤酸度的起源,代表强度 40.土壤有效含水量 :田间持水量和萎蔫系数的差值为土壤有效含水量41.土壤缓冲性 :当少量酸或碱进入土壤时,土壤具有缓冲其酸碱反应变化的性 能 绿肥:用绿色植物残体制成的肥料土壤剖面: 由若干成土过程形成的土层组成从地表面至母质的垂直面A 层:腐殖层 B 层:淀积层 C 层:母质层土壤对环境污染物的生态抗衡和消解能力称为缓冲净化作用土壤是全球最大的 环境缓冲净化系统。
土壤学科分支 :1.土壤地理 2.土壤物理 3.土壤化学 4.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 二、填空1.构成层状硅酸盐黏土矿物晶格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硅氧四面体 )和(铝氧八面体) 2、岩石矿物风化类型有(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3.砂土的容重(小)于粘土的容重,总孔度(小)于粘土,密度(大)于粘土 4.土壤形成的五大成土自然因素指(母质)(生物)(地形)(时间)和(气候) 5 土壤肥力因素有__水__、__肥__、__气__和__热__6 影响土壤可塑性的主要因素有 有机质 、 土壤质地 、 交换性阳离子 等 7 目前我国退化的主要类型有 水土流失 、 土壤酸化 、 土壤盐碱化 、 土壤污染 等8.五大成土因素是指母质、气候、 地形、时间、生物,其中 生物 是主导因素 9.根据土壤水分所受力的作用,土壤水分类型分为吸附水(吸湿水、膜状水)、 毛管水 、重力水10.良好的土壤结构性,实质上是具有良好的空隙性,即要求总孔隙大(砂土< 粘土)11.评价土壤质量的参数指标应符合的条件是 代表性 、 通用性、 灵敏性 和经 济性 12.水田土壤中的有效氮以 铵(NH4+) 态氮为主,而旱地土壤中的有效氮则以 硝(NO3-) 态氮为主。
13.土壤微生物营养类型的多样性包括光能自养型、化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 化能异养型14 土壤的三相容积比大约为 2:1:1 固体矿物质和有机质 占一半,另 一半是 土壤孔隙 15.层状铝硅酸盐的单位晶层按其配合比例不同,可以分为 1:1 型、2:1 型和 2:1:1 型晶层16.土壤腐殖酸按传统的分组方法可将土壤腐殖质划分为 胡敏酸 、富啡酸(都溶) 和胡敏素(都不溶)3 个组分17 土壤含水量有多种表示方式,常用的土壤含水量表示方法有 质量含水量 、 容积含水量 、相对含水量 、土壤储水量18.在“使用张力计法测定土壤吸力的”实验中所使用的土壤湿度计由一个 陶土 管,一个负压表 和一个 集气管 组成19.根据表面电荷的性质和起源,可将它分为永久电荷和可变电荷 20.土壤酸可分为活性酸和 潜性酸土壤活性酸指的是与土壤固相相处与平衡时 土壤溶液中的 氢离子 土壤潜性酸指吸附在土壤胶体表面的交换性 氢离子 和 铝离子21.若土壤容重为 1.325g.cm3,质量含水量为 20%,则土壤的空隙度为 50% 22.土壤微生物的指标: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土壤酶23.根据形态结构特征可以将菌根分为:外生菌根,内生菌根,内外生菌根 24.根据土粒的成分,可以分为:矿质颗粒和有机颗粒25.土壤水分含量的常用表示方法,质量含水量,容积含水量,相对含水量,土 壤储水量26.土壤胶体电荷产生的原因有 同晶替代 ,吸附,断键,解离27.土壤有机质转化可分为 矿化过程 和 腐质化过程 两个过程。
28.土壤粒级一般分为 石砾 、 砂砾 、粘粒 和 粉粒 四组 29.由土壤溶液中游离的氢离子所引起的酸度叫 活性酸 ,由土壤胶体所 吸收的氢离子或铝离子所引起的酸度叫 潜性酸30.土壤主要由四种物质组成,分别是有机质、 空气、 水 、 矿物质 31.土壤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 、真菌、放线菌 、原生动物 、藻类 32.土壤有机质中含有比较丰富的 氮、钾、钙、镁、磷、硫 等营养元素和林木 需要的各种微量元素33.胶粒由 胶核、双电层 两部分构成34.林木必须的营养元素共 16 种,其中 九 个大量元素,七 个微量元素35.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形态:水溶态、交换态、专性吸附态、有机态、铁锰氧化 物包被态、矿物态36、“夜潮”现象、“冻后聚墒”现象是土壤气态水运动37、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各种生命有机体的残留物、土壤生物体的分泌物、各种 有机物料的施入38、养分有效性的分类:有效养分、速效养分、无效养分39、钾离子进入六角形网孔中,完成非交换性钾与速效钾的转化与平衡,40、在强酸性土壤中,土壤活性酸(溶液 H+)的主要来源 Al+41、根据土壤胶体表面的结构特点,大致可将土壤胶体表面分为 硅氧烷型表面 、 水合氧化物表面 、有机物表面 等 3 种类型,2:1 型粘土矿物的表面属于硅氧烷 类型。
42.土壤力学性质:结持性、胀缩性、流变性、固结性43、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是 土壤质地、 PH 、粘土矿物类型44、土壤钾按化学组分可分为 矿物钾 、 非交换性钾 、交换性钾、水溶性钾三、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 下列土壤微生物最适于酸性条件下活动的是( C )A.细菌(6.5-7.5) B.放线菌(5-8) C.真菌(5-6) D. 以上都不是 2、下列土壤孔隙所吸附的土壤水,有效性最高的是( C )A.非活性孔隙 B.通气孔隙 C.毛管孔隙 D.无效孔隙3 影响交换性阳离子有效度因素( D )A 离子饱和度 B 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