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八 散文阅读 第三节 内容要点的归纳和概括课件 新人教版.ppt
38页第三节内容要点的归纳和概括 考查类型一局部内容概括 “局部内容概括”既指概括一个段落内容要点,也指概括多个段落(层次)内 容要点;既可针对全文,也可针对局部内容涵盖层意概括、情感概括、原因概 括等 【典例剖析】 【例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甘森的西红柿 甘建华 从柴达木西部的尕斯库勒湖畔,沿着输油管线迤逦而来,路上连草都很难看 到一棵,天上飞鸟也不见踪影笔直平坦的公路上,伴随的只有连绵不绝的昆仑 山高原缺氧,旅途劳顿,我们一直处于昏昏欲睡的状态 走着走着,蓦然抬望眼,前方出现了十分醒目的几栋红顶房,一眼望去仿若一 座漂浮在茫茫瀚海之中的孤岛莫非是日光水汽折射下的海市蜃楼?司机轻咳一 声,嗓中吐出四个清脆的字:“甘森到了 房屋精致稳固、庭院干净美观超乎我们的想象,生产区的整洁、生活区的布 局超乎我们的想象,就连院落正中的那几棵白杨树,翠绿挺拔的雄姿也超乎我们 的想象更别说见到蔬菜大棚中盛开的大丽花,嫩绿的小白菜,绿中泛红的青椒, 美艳欲滴的西红柿,真让我们一声连着一声地惊叹 教导员宋代勇,从绿色蔬菜大棚里,摘下来三个西红柿,笑嘻嘻地给我们一人 递上一个仔细端详着长相似心形、皮质似婴儿的浆果,实在抵挡不住它的鲜嫩 水灵。
那样的沙甜,那样的微酸,那样的美味,那样的滋润以前我们吃过多少西 红柿啊,怎么就从来没有享受过这样味道醇正的口福呢? 口福之外,另有一种眼福等待着我们,这就是甘森热泵站的亲情文化墙一 块制作精美的铝合金板,上方写着:“家庭因你的平安而幸福,输油事业因你的奉 献而繁荣 这个西部荒漠深处的亲情文化墙,大多是一家三口的全家福,照片下面的留 言,既有妻子对丈夫的关心,也有儿女对父母的惦念,还有孩子对远方父母的祝愿 宋代勇说:“亲情文化是咱们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每当看到这个广告牌,我们的 心中都会泛起一股温馨与暖意,只有好好工作,才能对得起家人的深情厚谊 宋代勇女儿是这样留言的:“您是家里的一片天,没有了天空,鸽子就无法自 由飞翔,多爱护身体郭光元儿子:“您的坚忍不拔和铮铮铁骨是我永远的榜 样,我从您那儿汲取到奋发的力量,走过挫折,迈向成功青海土族职工甘述文 两个小女儿甘卉、甘婷:“上班多保重,没有你的爱,无论多豪华的家都不是真正 意义上的家 我无法把几十则亲情话语一一抄录下来记得当时我的鼻孔是酸酸的,眼睛 有些模糊,手有些颤抖,字也有些歪斜,但我的感动却是的的确确的 甘森的蒙古语意思就是“苦水”。
花格输油管道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原油 输送管道,甘森热泵站位于这条管道的中段,是社会依托条件最差、自然条件最 为艰苦的地方它距花土沟镇 230 多公里,距格尔木市 270 多公里,海拔2 910 米甘森还是一个风口,据说西北风从此进入格尔木地区,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 冬,刮风扬沙,最多时站里一天能拉出去十吨的沙子,一年用过的扫把不计其数 站在甘森站的院落里,任凭强烈的紫外线照在脸上,我的思绪飞越到了新中 国成立初期1954 年初夏,我的父辈们高喊“到柴达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去!”千里迢迢地来到异乡尽管黄沙漫漫,寒风呼啸,气候异常干燥,鼻孔里结 着血痂,然而他们不悔,都把这儿当成了自己的家园1958 年地中四井日喷原油 800 吨,为当时步履艰难的祖国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使冷湖成为继玉门、新疆、 四川之后的第四大油田,迅速崛起 原石油工业部的一位副部长当年在青海油田考察时,曾经潸然泪下地说道 :“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别说工作,只要能待住,生活,也是英雄啊!”柴达木油 田的英雄们以三代人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美德,积 60 年两万 多个日日夜夜之功,造就了一个千万吨级的大油气田! 一步一回头,一生一世情。
无论时光怎样流转,无论相隔多么遥远,我都不会 忘记柴达木沙海中的那座绿岛,绿岛上那群默默工作的石油兄弟姊妹,以及他们 亲切的笑容和特别珍贵的亲情文化 当然,还有那个味道格外甜美的西红柿我得说,那是我迄今吃过的味道最 美的西红柿 (有删改) 问题:作者用“甘森”的蒙古语意思引出其环境条件之苦,又写了新中国成立后 甘森的发展之变,请分别予以概括4分) 【解题导图】 审查题干环境条件之苦、甘森的发展之变、概括 确定区间 第9段和第10段前半部分条件之苦 第10段后半部分、第11段和第12段发展之变 搜集语句 “苦水”、海拔最高、社会依托条件最差、自然条件最为艰苦 、是一个风口、黄沙漫漫、寒风呼啸、气候异常干燥 迅速崛起、大油气田、绿岛 分条概括苦:社会条件,自然条件 变:绿色家园 请你组织答案: _ _ _ 答案:远离市镇,社会依托条件差;海拔高,风沙大,自然条件艰苦由初建油田时 环境条件恶劣的荒漠,变成了环境优美的沙海绿岛石油人的“新家园” 【通题通法】 一“前提”、一“关键”、四“注意” 1.读懂文章是前提 首先,概括每段段意概括段意要理解各句所写内容,抓住关键词句,分析句间关 系 (1)关键词句往往指位于段首、段尾的总领或总结作用的词句。
阅读时,需 要标示出来 (2)分析句间关系就是指根据句间关系确定段落重心,如是并列、 对照关系的,要把多个句子意思有机结合;如是层进、转折关系的,要重在后者, 又不忘前者;如是总分(分总)关系的,要抓住总说部分概括 其次,理清思路分析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只有将文章大 意读懂了,在归纳概括时才不至于找不到方向 2.学会归纳是关键 首先,据题干寻找答题区间,确定答案存在于哪些段落并且还应进一步缩小范 围,再根据题干中要求概括的方向性词语,锁定具体的“信息段”,甚至是“信息 句”“信息词” 3.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一:尽可能利用原文词句归纳就独立归纳而言,尽可能用原文中的重要词 句组织答案,可以防止归纳得不准确 注意二:防止要点遗漏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相关文字做层次分析,并注意按分 值采点作答 注意三:大多数考生做此类题一般使用直接摘录法,这种方法用在某些题的某个 点上是合适的,但大多数题的多数要点是不能用这种方法的解答此类题靠的是 对某些关键词语的组合,换个角度说,用一个更“上位”(上一个层次)的词加以 概括;有的则需要自己挖掘概括 注意四:全部使用原文的话过于呆板,也易导致采不到得分点,原文内容与自己的 话相结合才最安全。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概括信息、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从观赏说,四 时皆宜”说明自然景物美;“已成了丰产地区”说明物产丰富;“勤劳、勇敢” 说明劳作美;本段文字写了东山“胜概”,本身就包含对景物的欣赏,同时作者借 景抒情,抒发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从“渔民们勤劳利用自然”可以概 括出“勤劳、勇敢”“伟大力量”等信息 答案:胜概:自然之美、(1分)物产之丰、(1分)劳作之美1分)思想感情:表达 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1分)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 ;(1分)认识到劳动创造美和人民群众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1分) 考查类型二主旨概括 概括作品主旨就是对文章的情感、态度、观点等做出正确的判断,用符合要 求的句子对其做准确归纳作品中的价值判断与审美取向其实就是作品中的观 点态度,也就是作者对某具体事物的主观倾向,或赞成或反对,或喜爱或憎恶,带 有鲜明的个人主观色彩,是作者思想和世界观的反映 【典例剖析】 【例2】(2016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在母语的屋檐下 彭程 少年时代的伙伴自大洋彼岸归来探亲,多年未见,把盏竟夜长谈我们聊到 故乡种种情形,特别谈到了家乡方言,兴之所至,后来两人干脆用家乡话谈起来。
本来以为这么多年不使用,很多方言都已忘记,不料却在此时鲜明地复活了 恍惚中,甚至忆起了听到这些话时的具体情境,眼前浮现出了说话人的模样 友人感慨:真过瘾 在一种语言中浸润得深入长久,才有资格进入它的内部,感知它的种种微妙 和玄奥,那些羽毛上的光色一样的波动,青瓷上的釉彩一般的韵味几乎只有母 语,我们从牙牙学语时就亲吻的语言,才应允我们做到这一点 关于母语,英文里的一个说法,最有情感温度,也最能准确地贴近本质 :mother tonue,直译就是“妈妈的舌头”从妈妈舌头上发出的声音,是生命 降临时听到的最初的声音,浸润着爱的声音多么深邃动人的诗意!在母语的呼 唤、吟唱和诵读中,我们张开眼睛,看到万物,理解生活,认识生命 诗作为浓缩提炼过的语言,是语言的极致它可以作为标尺,衡量一个人对 一种语言熟悉和理解的程度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坍了”, 说的是世事沧桑,人生无常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 好个秋”,说的是心绪流转,昨日迢遥没有历史文化为之打底,没有人生经历作 为铺垫,就难以深入地感受和理解其间的沉痛和哀伤,无奈和迷茫它们宜于意 会,难以言传 每一种语言都连接着一种文化,通向一种共同的记忆。
文化有着自己的基因 ,被封存在作为载体和符号的特有的语言中仿佛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中,阿里巴 巴的山洞里,藏着稀世的珍宝 “芝麻开门吧!”咒语念起,山洞石门訇然敞开,堆积的珠宝浮光跃彩 但洞察和把握一种语言的奥秘,不需要咒语时间是最重要的条件在一种 语言中沉浸得足够久了,自然就会了解其精妙有如窖藏老酒,被时光层层堆叠, 然后醇香瓜熟蒂落,风生水起,到了一定的时候,语言中的神秘和魅惑,次第显 影音调的升降平仄中,笔画的横竖撇捺里,有花朵摇曳的姿态,水波被风吹拂出 的纹路,阳光下明媚的笑容,暗夜里隐忍的啜泣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只有母语,才有这样的魅力和魄力,承担和覆盖日升月 落,春秋代序;昼夜不舍的流水,亘古沉默的荒野;鹰隼呼啸着射向天空,羊群蠕动 成地上的云团;一颗从眼角滑落的泪珠有怎样的哀怨,一声自喉咙迸发的呐喊有 怎样的愤懑一切,都被母语捕捉和绾结,表达和诉说 我骄傲于自己母语的强大的生命力,五千年的漫长历史,灾祸连绵,兵燹不绝 ,而一个个方块汉字,就是一块块砖石,当它们排列衔接时,便仿佛垒砌了一个广 阔而坚固的壁垒,牢牢守卫了一种古老的文化,庇护了一代代呼吸沐浴着它的气 息的亿兆的灵魂。
童年在农村度过记事不久的年龄,有一年夏天,大人在睡午觉,我独自走出 屋门到外面玩,追着一只蹦蹦跳跳的兔子,不小心走远了,一直走进村外一片茂密 的树林中,迷路了,害怕得大哭但四周没有人听到,只好在林子里乱走过了好 久,终于从树干的缝隙间,望见了村头一户人家的屋檐 一颗悬空的心倏地落地了 对于长期漂泊在外的人,母语熟悉的音调,带给他的正应该是这样的一种返 归家园之感一个汉语的子民,寄居他乡,母语便是故乡的方言土语;置身异国, 母语便是方块的中文汉字官秩加身应谬得,乡音到耳是真归”,故乡的语言, 母语的最为具体直观的形式,甚至关联到了存在的确凿感 因为时时相与,反而熟视无睹就像对于一尾悠然游弋的鱼儿,水的环抱和 裹挟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去意识和诘问的但一当因某种缘故离开了那个环境 ,就会感受到置身盛夏沙漠中般的窒息被拘禁于全然陌生的语言中,一个人也 仿佛涸辙之鲋,最渴望母语的濡沫那亲切的音节声调,是一股直透心底的清凉 水流 每一种语言的子民们,在自己母语的河流中,泅渡,游憩,俯仰,沉醉,吟咏,创 造出灿烂的文化,并经由翻译传播,成为说着不同语言的人们共同的精神财富 以诗歌为证,鲁拜集中波斯大诗人伽亚谟及时行乐的咏叹,和古诗十九首 里汉代中国人生命短暂的感喟,贯穿了相通的哲学追问;中世纪的意大利,彼特 拉克对心上人劳拉的十四行诗倾诉,和晚唐洛阳城里,李商隐写给不知名恋人的 无题七律,或者隽永清新,或者宛转迷离,各有一种入骨的缠绵。
让不同的语言彼 此尊重,在交流中使各自的美质得到彰显和分享 热爱来自母亲的舌尖上的声音,应该被视为是一个人的职责,他的伦理的基 点他可以走向天高地阔,但母语是他的出发地,是他不断向前伸延的生命坐标 轴线上,那一处不变的原点 (原载光明日报,有删节) 问题:作者深情地诠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