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矿井水文地质规程.pdf
22页word 矿井水文地质规程(试行)第一章总则第 1 条矿井水文地质工作是保证煤矿煤矿安全生产建设的一项重要技术基础工作为做好矿井水文地质工作, 掌握矿井水文地质规律, 研究和解决太井生产建设中的水文地质问题,防治水害,保护和利用地下水资源,特制定本规程第 2 条矿井水文地质工作的基本任务:一、开展矿区(井田)水文地质补充调查、补充勘探和水文地质观测工作二、为矿井建设、采掘、开拓延深、改扩建提供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或专门报告三、在采掘过程中进行水害分析、预测和防探水四、开展矿区(井田)专门防治水水中的水文地质工作五、为补充和改善矿区(井)生产、生活供水,进行调查、勘探,提供水源资料六、根据需要开展老矿区环境水文地质调查和研究第 3 条加强矿井水文地质的科学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引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并不断加以发展、创新第二章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及其工作要求第 4 条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好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井巷充水及其相互关系出发,根据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层性质、富水性,补给条件,单井年平均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等项,把矿井水文地质划分为简单、中等、复杂、极复发杂四个类型(见表1) 。
第 5 条极复杂型矿井,除必须按照水文地质特点和开采需要进行补充调查、勘探和专门试验,建立井上下水动态观测网,坚持长期观测,以及健全观测资料台帐和历时曲线等候外,还应做到:一、高原山地向斜正地形岩溶矿区,要注重岩溶调查、 暗河探测和封闭汇水洼地的水均衡工作,研究分析探放、堵截暗河水的方案与措施二、厂灰岩露头颁范围广,河溪发育,山塘水库多的矿区,要注重地表水体、岩溶泉同井下出水点关系的调查分析,做好探放溶洞泥砂水工作,防止大突水的威胁三、经常直接或间接受煤层顶底部石灰岩溶洞溶隙高压富含水层突出威胁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表(表 1)类另分类依据水文地质简单水文地质中等水文地质复杂水文地质极复杂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22 页 - - - - - - - - - word 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层含水层性质及补给条件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孔裂隙、溶隙含水层给条件差,补给水源少或极少如:1.露头区被粘土类土层覆盖;2.被断层切割封闭;3.地表泄水条件良好;4. 属 于 深 部 井田;5.在当地侵蚀基准面上开采;6.属高原山地背斜正地地形,煤层底部灰岩无出露;7.煤层距顶底板上下富含水层距离很大。
受采掘破或影响的孔裂隙、溶隙含水层补给条一般,有一定的补给水源受 采 掘 破 坏或 影 响 的 主要 是 灰 岩 溶隙 洞 含 水层,厚层砂砾石含水层 (煤层 直 接 顶 底板为含水砂层),其补给条件好, 补给水源充沛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为岩溶含水层,其补给水源极其充沛1.矿井经常的直接或间接受煤层顶、 底部灰岩溶洞 溶隙高压富含水层突水的威胁2.灰岩露头分面范围广,河溪发育,山塘水库多3.在高原山地向斜正地形矿区灰岩岩溶特别发育常形成暗河系统或汇水封闭洼地单 位 涌水量 q(L/sm)0.1 0.1 2 2 10 10 单 位 涌 水量 (m3/h) 年平均最大180(西北地区0100)300 180600(西北地 100 150)1200 (西北 120 3300)6002100(西北地区1501200)12003000 (西北地区 3003000)12003000 3000 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采掘工程一般不受水害影响采掘工程受水害影响,但不威胁矿井安全采掘掘工程、矿井安全受水害威胁矿井突水频繁, 来势凶猛, 含泥砂率高, 采掘工程、矿井安全受水害严重威胁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防治水工作简单防治水工作简单或易于进行防 治 水 工 程量较大, 难度较高,防治水的 经 济 技 术效果较差防治水工程量大,难度高,往往难以治水治水经济技校效果极差注:单位涌水量以井田主要含水层中有代表性的为准。
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22 页 - - - - - - - - - word 的矿区(井),要开展区域水文地质综合调查,研究岩溶发育规律,并采用大口径抽水、井下大型放水试验及连通试验, 勘查岩溶水集中强径流带或岩溶管道带的颁矿井开采,要研究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截(堵截水源)排(疏降)措施方案要注重突水与隔水层岩性、厚度、水压、构造及采故等关系的研究,不断寻求规律四、岩溶矿区都要注重地面岩溶塌陷规律的调查研究,并寻求防治途径第 6 条复杂型的矿井,应根据各矿的特点和开采需要,参照第5 条的要求进行工作其中:一、开采含水(流)砂层、厚砾石层及地表河、湖等水体下煤层的矿区(井),要分析研究煤(岩)柱的隔水性能,注重观测导水裂隙带高度,并研究其规律二、开采煤层顶板直接为含水 (流)砂层的矿井, 进行开采应加强砂层水疏干和水砂分离方法的研究三、山区地表渗漏水较严重的矿井,要注重渗漏调查、实测并研究制订防渗措施方案第 7 条中等型矿井,应根据开采需要,进行一些单项的水文地质补充调查、勘探、试验、动态观测和正常的井下水文地质工作。
第 8 条简单型的矿井,应根据矿井的具体情况,进行政党的水文地质工作第三章水文地质补充调查与观测第一节地面水文地质补充调查第 9 条当矿区(井)现有水文地质资料不能满足生产建设的需要时,应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单项、多项或全面的水文地质补充调查工作内容包括:一、气象资料搜集一般应有降水量、蒸发量、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向、风速及其历年月平均值和两极值二、地貌调查应着重调查由开采和地下水活动而引起的滑坡、塌陷、人工湖等地貌变化,和岩溶发育的矿区的各种岩溶地貌形态三、地质调查应包括:1、第四纪松散覆盖层、基岩露头,应基本查明其朝代、岩性、厚度、富水性及地下水的出露等,并划分出含水层或相对隔水层2 、地质构造应基本查明其形态、产状、性质、规模、破碎带(范围=充填物、胶结程度、导水性)及有无泉水出露骨等四、地表水体调查应调查与搜集故区河流、渠道、湖泊、积水区、山塘、水库的历年水位,流量,积水量,最大洪水淹没范围,含泥砂量,水质和地表水体与下伏僻水层的关系等五、井泉调查应调查井泉的位置、标高、深度、出水层位、涌水量、水位、水质、水温、有无气体溢出、流出类型及其补给水源并素描泉水出露的地形地质平面图、剖面图。
六、古井老窑的调查应调查古井老窑的位置及开采、充水、排水、停采原因等情况,察看地面塌陷地形,圈出采空区,并估算积水量七、小煤矿调查应调查小煤矿的位置、范围、开采煤层、地质构造、采煤方法、采出煤量、隔离煤柱、 与大矿的窨关系, 并搜集系统完整的采掘工程平面图及有关资料对已报废小井的图纸资料,必须存档备查对于生产小煤矿, 还应调查其生产安排、 排水能力、井巷出水层位、 水质、涌水量、充水因素、与大矿之间的水害关系八、地面岩溶调查应调查岩溶发育的形态、颁范围对地下水运动的明显影响的进水口、出水口、和通道,应进行详细调查,必要时可进行连通试验和暗河测绘工作要分析岩溶发育规律、地下水径流方向,圈定补给区,测定补给区内的渗漏情况,估算地下径流量有岩溶塌陷的区域,还应进行岩溶塌陷的测绘工作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22 页 - - - - - - - - - word 第二节地面水文地质观测第 10 条矿区(井)地面水文地质观测应根据需要进行包括:一、气象观测1、凡距离气象台(站)较远的矿区(井) , 应设立气象观测站。
站址的选择,应符合气象台 (站)的要求距气象台(站)较近的矿区(井),呆只建立雨量观测站注:较近指小于 30 公里,较远指大于30公里2、矿区气象观测项目,与气象调查内容同二、地表水观测观测项目与地表水调查内容同观测时间,一般为每月一次,雨季或暴雨后根据需要啬观测次数三、地下水动态观测1 、复杂型和极复杂型矿区(井)应建立地下水动态观测网观测网布孔设点前,必须有专门设计观测点应布置在下列地段:1)对矿井生产建设有影响的主要含水层;2)影响矿井充水的地下水集中径流带(构造破碎带);3)可能与地表水有水力联系的含水层;4)矿井先期开采的地段;5)在开采过程中水文地质条件可能发生变化的地段;6)人为因素可能对矿井充水有影响的地段;7)井下主要突水点附近,或具有突水威胁的地段;8)疏干边界或隔水边界处观测点的布置,应尽量利用现有钻孔、井、泉等观测内容主要是水位、温和水质,对泉水还应观测流量2、观测点应统一编号,设置固定观测标志,测定坐标和标高观测点标高每年复测一次,如有变动,应随时补测3、上述观测工作,在开采前一个水文年即应进行,在采掘过程中亦必须坚持观测在未掌握地下水的动态规律以前,每57 天观测一次,随后每月观测13 次,雨季或遇有异常时, 需啬观测次数。
观测工作一般要求同步进行,每次必须按固定的时间和顺序在最短时间内测完否则,应全部重新观测要注意观测的连续性和精度 钻孔水位观测每回应有两次读数, 其差值不得大于 2 厘米,取值可用平均数测量工具使用前应定期校验4、中型矿井的动态观测工作,应参照上述要求进行第三节井下水文地质观测第 11 条凡新开凿的井筒、主要穿层石门及开拓巷道,都要及时进行水文地质观测和编录,并刽制井筒、石门、巷道的实测水文地质剖面图或展开图一、当蟛巷穿过含水层时,应详细描述其产状、厚度、岩性、构造、裂隙或岩溶的发育与充填情况、揭露点的位置及标高、出水形式、涌水量、水温等,并采取水样进行水质分析二、对含水支裂隙, 应测定其产状、长度、度度、数量、形状、 尖灭情况、充填程度及充填物,观察地下水活动的痕迹, 绘制裂隙玫瑰图, 并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测定岩石的裂隙率测定的面积:较密集裂隙可取12m2,稀疏裂隙可取410m2其广计算公式为 : 100(%)abTkF式中 KTT-裂隙率 (%) F-测定面积 (m2) 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22 页 - - - - - - - - - word a-裂隙长度 (m2) b-裂隙宽度 (m2) ab=a1b1+a2b2+ +anbn即所测定裂隙面积的总和 (m2) 三、对岩溶,应观测其形态、发育情况、分布状况、有无充填物及充填成分、充水状况等,并绘岩溶素描图。
四、对断裂构造,应测定其断距、产状、0 断层带宽度,观测断裂带充填物成分、胶结成度及出水情况五、对褶曲,应观测其形态、产状及破碎情况六、突水点的观测及编录 应详细记录突水的时间、 地点、确切位置、 出水层位、 岩性、厚度、出水形式、围岩破坏情况等,并测定涌水量、水温、水质、含砂量等同时,应观测附近的出水点和观测孔涌水量、 水位的变化,并分析突水原因 主要突水点可作为动态观测点, 并要编制上卡片、附平面图和 素描图突水点突水旺的等级标准参照附录二第 12 条矿井涌水量观测:一、一般应分矿井、分水平设站进行观测每月观测1次复杂型和极复杂型矿井应分工业区层(或煤系)、分地区、分主要出水点设站进行观测,每月观测不少于3次, 受降水影响的矿井,雨季观测次数应适当增加二、对井下新揭露的出水点, 在涌水量尚未稳定和尚未掌握其变化规律前,一般应每天观测一次对溃入性涌水, 在未查明突水原因产,应每隔壁小时观测一次,以后可适当延长观测间隔时间涌水量稳定后,可按井下正常观测时间观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