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五年级必背古诗词十五首.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飞****9
  • 文档编号:126335285
  • 上传时间:2020-03-2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3.32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清 明唐 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1. 断魂:形容凄迷哀伤的心情   2. 借问:请问  3. 遥指:远远地指着  [简析]  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  清明时节,天气多变,有时春光明媚,花红柳绿,有时却细雨纷纷,绵绵不绝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写出了“泼火雨”的特征(清明前两天是寒日节,旧俗要禁火三天,这时候下雨称为“泼火雨”)次句“路上行人欲断魂”写行路人的心境断魂”,指内心十分凄迷哀伤而并不外露的感情这位行人为何“欲断魂”呢?因为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大节日,照例该家人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踏青游春现在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赶路,心里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湿,心境就更加凄迷纷乱了  如何排遣愁绪呢?行人自然想:最好在附近找个酒家,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饮点酒,解解寒;更主要的可借酒驱散心中的愁绪于是他问路了:“借问酒家何处有?”问谁,没有点明末句“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牧童”二字,既是本句的主语,又补充说明上句问的对象牧童的回答以行动代替语言,行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一片红杏盛开的树梢,隐隐约约露出了一个酒望子(古代酒店的标帜)。

      诗到这里戛然而止,至于行人如何闻讯而喜,兴奋地赶上前去,找到酒店饮上几杯,获得了避雨、解寒、消愁的满足等等,都留待读者去想象由于这首诗的广泛流传,“杏花村”三字在后世便成了酒家的雅号2.江南春唐 杜 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  1. 啼:叫   2. 山郭:靠山的城墙  3. 酒旗:酒店门前高挂的布招牌  4. 南朝:公元420-589年,南方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的总称当时建立了大批佛教寺院  [简析]  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开始就展现了江南大自然风光千里”是对广阔的江南的概括这里到处是莺啼,无边的绿叶映衬着鲜艳的红花这种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景色自然是江南特有的次句“水村山郭酒旗风”写了江南独特的地形风貌,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风中,酒旗在轻轻地招展这是多么明丽的江南啊!  一二句写的是晴景,三四句写的是雨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春天的微雨中,则另有一番风光。

      在山明水秀之处,还有南朝遗留下来的数以百计的佛寺这些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给江南的春天更增添了朦胧迷离的色彩四百八十”是虚数,不是实指,突出佛寺之多  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色彩鲜明,情味隽永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广阔的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作者简介]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3.蜂唐 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诗文解释】 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尖,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 【词语解释】 山尖:山峰 【诗文赏析】 这首诗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这首诗有几个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欲夺故予,反跌有力;叙述反诘,唱叹有情;寓意遥深,可以两解4.江上渔者宋 范仲淹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入风波里。

      [注释] 1.渔者:捕鱼的人 2.但:只爱:喜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 味道鲜美的鱼 3.君:你一叶舟:像飘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4.出没:忽隐忽现 [简析] 这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后二句牵过的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鱼的情景鲈鱼虽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5.元日宋 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  1.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2. 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3. 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 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4. 曈曈:光辉灿烂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5. 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简析]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6.泊船瓜洲宋 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1. 泊:停船靠岸   2. 瓜洲:在现在江苏省长江北岸,扬州市南面  3. 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  4. 钟山:现在南京市的紫金山 5. 数重:几层  6. 绿:吹绿了   7. 还:指的是回到紫金山下的家里  [简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由此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层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层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第三句又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

        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本诗是“文字频改,工夫自出”(《童蒙诗训》)的著名例证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属江西)人有《临川先生文集》7.书湖阴先生壁宋 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茅草房庭院因经常打扫,所以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青后两首诗句,诗人运用了对偶的句式,又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给山水赋予人的感情,化静为动,显得自然化,既生机勃勃又清静幽雅8.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宋)其一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其二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  [注释]   1.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   2.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遮:遮盖,掩盖   3.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   4.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

        [解说]  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第一句写黑云翻滚,第二句写大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多么神奇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是豪放词派的代表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1057年(嘉祐二年),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唐宋八大家之一《饮湖上初晴后雨》是描写西湖的古诗中无人能超越的9.饮湖上初晴后雨宋 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注释]  1.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2. 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3. 奇:奇妙   4.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简析]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10.惠崇《春江晓景》宋 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   1.惠崇:宋初僧人,擅长诗歌和绘画这是苏轼为惠崇画的《春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2026学年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跨学科实践活动4.pptx 2025-2026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第四单元课题水的组成.pptx 2025-2026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四单元课题2化学方程式第2课时.pptx 2025届福建省中考化学试题泉州答题情况分析及教学策略(市学科会讲座).ppt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7.2《践行平等》教学课件.pptx Unit 2 School life Integration 课件-2025-2026学年译林版(2024)八年级英语上册.pptx Unit 2 School life Welcome to the Unit 课件-2025-2026学年译林版(2024)八年级英语上册.pptx Unit 1 Friendship (Reading) 课件(一)2025-2026学年译林版(2024)英语八年级上册.pptx 河北大学版(2024)初中信息科技七年级全一册第三单元《第11课 构成网络的基本要素》精品教案.doc 统编版2024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天上有颗“南仁东星”》精品课件5.pptx 统编版2024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带你认识一个不一样的鲁迅.pptx 湖南文艺版(2024)新教材小学三年级音乐上册第四课《雪花》精品课件.pptx 冀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四章《实数运算中常见的数学思想》专题课件.pptx 苏科版(2024)新教材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精品课件:二、 变阻器.pptx 苏科版2024新教材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精品课件:四、电压和电压表.pptx 人教版(2024)新教材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六章精品课件:第5节 跨学科实践:制作简易调光台灯.pptx 冀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四章14.3.3 实数的大小比较 能力提升精练.pptx 人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学习项目一《1 原位和弦的构成与变体》精品课件.pptx Unit 2 School life W power) 课件2025-2026学年译林版(2024)八年级英语上册.pptx Unit 1 Friendship (Welcome to the unit)课件(二)2025-2026学年译林版(2024)八年级英语上册.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