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11)选必二.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qq30****018
  • 文档编号:207909551
  • 上传时间:2021-11-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71.50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教 学 设 计教学目标1.知道农业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推动,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主要作用的因素不同2.认识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之间的食物物种交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辩证认识“哥伦布大交换”的影响3.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教学中,通过考察来食物物种交流的史实,让学生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构建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形成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4.通过提供不同展示食物物种的交流来源和产生影响,采用史料解读、史料认证的学习方法,提取有效信息,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和现实问题,据此达到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目标教学重难点重点:新航路开辟后,美洲和其他地区食物物种交流的表现和影响;食物物种交流给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难点:食物物种交流给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课前准备查找本课相关史料,准备好本课相关知识链接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哥伦布1492年的第一次航行中,他在巴哈马群岛的一个它叫作“圣萨尔瓦多”的地方登陆而不是计划中的日本在后来的三次航行中,哥伦布到达过大安的列斯群岛、小安的列斯群岛、加勒比海岸的委内瑞拉、以及中美洲,并宣布它们为西班牙帝国的领地。

      1506年5月20日哥伦布逝世他的航行发现促进了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的联系,打破了西半球的隔离状态,成为历史上的一个壮举,美洲从此开始成为世界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讲授】一、美洲物种的外传【教师活动】出示材料材料 考古材料证明,玉米最早是在美洲培育出的哥伦布将这种“奇异的谷物”带回欧洲后,玉米在全世界得到迅速传播并成为世界三大谷物之一到16世纪中叶,玉米被引入弟得角和西非,17世纪80年代在黄金海岸和达荷美之间的地区得到广泛种植,17世纪末18世纪初传入南欧地区16世纪中叶玉米传入中国,清嘉庆年间大面积种植,到鸦片战争前已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引种并居杂粮之首提问:结合材料及教材第一段内容,回答玉米传到世界各地的历史背景学生活动】根据材料回答问题答: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移民;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加强教师活动】根据材料和教材第一段总结美洲物种外传的时间和路线时间和路线: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来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洲教师活动】出示材料(一)传播到欧洲材料马铃薯原产南美洲从南美传到欧洲有2条路线:一条是1551年西班牙人ValdeVii(瓦尔德)将块茎带到西班牙介绍给国王,1570年引进并在南部种植,后来传播到欧洲大部分国家以及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另一条是1588—1593年,马铃薯被引种到英格兰, 此后,从英格兰到苏格兰、从威尔士到北欧,再从英国到它的海外殖民地及北美洲;17世纪晚期,马铃薯传入菲律宾、日本、西印度群岛等亚洲国家和部分非洲沿海地区,18世纪末,马铃薯传入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大洋洲地区,至此基本完成了它的世界旅行。

      ——据张箭《论美洲粮食作物的传播》等整理【教师活动】美洲的物种是如何在欧洲传播的?玉米:从16世纪中叶起,在南欧地区广泛种植;17世纪,传遍欧洲各国马铃薯:16世纪末,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甘薯:引入欧洲后,传播比较缓慢番茄:18世纪中叶开始作食用栽培,并进行改良培育辣椒:15世纪末传入西班牙;16世纪传到英国等欧洲国家教师活动】这些作物在传入欧洲后又辗转传入中国,这些美洲物种在中国是如何传播的呢?玉米的传播:明朝时,玉米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地区,从印度、缅甸传入西南地区,从菲律宾传入东南沿海地区玉米传入中国后,先是在丘陵山地种植,后来逐渐扩展到平原地区清朝前期,玉米在全国各地多有种植乾隆、嘉庆年间,玉米得到大规模推广鸦片战争前,玉米的种植已遍布全国马铃薯和甘薯: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番茄的传播:明朝万历年间,番茄被引入中国,长期被当作观赏和药用植物清朝光绪年间,番茄开始作为食用蔬菜在菜园种植辣椒的传播:明朝时,辣椒传入中国,被称为“番椒”教师活动】PPT展示材料:材料一 中国有利于水稻和小麦种植的土地相对太缺乏了,从这个角度看,哥伦布大交换是很大的恩惠,中国迫不及待地接收了它,原来不能种植水稻和小麦的土地,可以种植甘薯等作物。

      甘薯、玉蜀黍、大花生、烟草、辣椒、菠萝、腰果、树薯(木薯),所有这些都流入福建、广东,并逐渐传播至中国各地这一切都成为了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谁能想象,若没有成堆的辣椒,今天的川菜会是什么样子?——据《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教师活动】提问:这种食物交换在中国起了什么作用?【学生活动】学生思考,总结归纳促进了中国农业的发展;使中国物种急剧增多;使中国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教师活动】问题探究:番薯种出海外吕宋明万历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确之地遍行栽播——陈世元《金薯传习录》万历庚展,客有泛舟之安南者,公偕往比至,酋长延礼宾馆,每宴会,辄飨土产曰薯者,味甘美公觊其种,贿于酋奴,获之……未几伺间遁归……壬午复,乃抵家焉……初,公至自安南也,以薯非等闲物,栽植花坞,冤白日,实已蕃滋,掘啖益美,念来自酋,因名“番薯”云——《凤冈陈氏族谱》提问:根据上述材料,思考甘薯是如何传入中国的?小组讨论【学生活动】进行小组讨论,展示讨论成果第一条途径是从吕松(今菲律宾)传入福建漳州、泉州、莆田、福州一带。

      明朝万历年间,福建长乐商人陈振龙到菲律宾经商时发现甘薯产量高,味道好、易于栽培,且适应性强,于是他以重金买得几枝薯藤回国,并试种成功第二条途径是由安南(今越南)传入广东东莞等地明朝万历年间,广东东莞人陈益随海到安南,回国时把番薯种带回家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教师活动】出示材料材料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粮食作物玉米、马铃薯和甘薯,蔬菜作物番茄、辣椒、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之后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各洲美洲作物外传的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主要有:粮食类的小麦、大麦、水稻;水果类的苹果、葡萄、甜橙、柠檬;蔬菜类的黄瓜、甜瓜、豌豆;经济类的甘蔗等除农作物外,欧洲移民还把牛、驴、骡、马、猪、羊、鸡等畜禽传入了美洲,或用作役畜,或用于食用教师活动】在美洲作物传向世界的时候,世界上其他地区的作物也同时被带到了美洲1.欧亚物种的传入(1)种类①粮食类:大麦、小麦、水稻等②水果类:苹果、葡萄、甜橙、柠檬等③蔬菜类:黄瓜、豌豆等④经济类:甘蔗等2.欧洲畜禽的传入(1)种类:牛、驴、马、猪、羊、鸡等【教师活动】这些禽类的传入有什么意义呢?①极大地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

      ②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教师活动】出示材料材料一 18世纪的中国与西欧,在食物骚乱(由食物问题所引起的群众抗争)方面有相似之处西欧的食物骚乱,发生在对食物供给的新要求取代旧要求之时;新的市场结构和新的经济意识形态,受到正在强化中央集权的国家的支持,而生产组织和技术方面的变化,带来了食物供给与流通的新渠道明清时期的中国,小地区内的和长途的商业性粮食流通的扩大,是各地区经济内部多样化和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专业化的一个方面;收成的波动加深了对市场上的粮食依赖,同时又加强了对市场以外粮食的要求;当商人、富户和国家不能使仰赖他们所控制的粮食为生的人们以其熟悉和能够接受的条件获得粮食时,食物骚乱就出现了——摘编自王国斌《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与欧洲》材料二明代的疆域大于宋代,至少增加了西南、河北大部分与东北地区但是,仅以这些地区生产的粮食,犹不足维持明代中叶以后增加的人口明代开始,有许多新的粮食作物引进中国,最为重要者为甘薯与玉米甘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初入中国时,地方官员当作歉收时的救荒粮,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两者皆富含淀粉,可充主食,以补稻米与麦类之不足,且不拘土壤与地形,或可在山地种植,或可在沙地栽培,将过去认为无法使用的土地,一变为农田……因为土地使用的方式改变,边缘土地的植被改变,也严重地改变了地貌与生态。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教师活动】食物不足会带来什么问题?明代甘薯与玉米的传入带来了什么影响?【学生活动】当商人、富户和国家不能使仰赖他们所控制的粮食为生的人们以其熟悉和能够接受的条件获得粮食时,会出现粮食骚乱明代甘薯的传入改变了土地的使用方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明代中叶以后粮食不足的问题教师活动】阅读教材11页第1、2段内容,思考,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使人们的饮食习惯带来了哪些改变?1.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1)玉米:①使干旱缺水的非洲得到了可靠的食物来源;②丰富了中国的粮食种类2)马铃薯:提高了欧洲人的抗饥荒能力2.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1)马铃薯在欧洲的种植,小麦在北美的推广,改变了当地的食物结构,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2)玉米、马铃薯、甘薯除供人类食用外,也用作饲料,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为人类提供更多、更好的肉、蛋、奶,深刻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教师活动】出示材料材料 玉米和红薯的传入,导致粮食产量增加,使得民间有了较为富余的粮食,给更大规模的粮食交换提供了条件,推动了粮食的商品交换,使得部分家庭可以不再进行必要的粮食生产,转而从事手工业、商业活动,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11页第3段内容,思考粮食产量的增加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1)北美:水稻除供应本地消费外,大量用于出口,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2)中国:玉米等外来农作物因其高产而增加了粮食供应总产量,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教师活动】出示材料:材料 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期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漠化现象凸显材料四 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期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漠化现象凸显教师活动】结合材料,阅读教材11页第4段内容,思考新作物的传入对环境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1)食草的马、牛、羊等动物在美洲大量繁殖超出了土地承载能力(2)殖民者大量种植农作物,美洲地表植被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3)玉米、甘薯等耐旱高产的美洲作物被大量种植,扩大了耕地面积,但过度的垦荒造田导致水土流失。

      深化探究探究一: “哥伦布大交换”1.概念:一次新旧大陆之间经济、政治、文化、动植物、人种及传染病的大规模交流与互动2.开始:1492年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这是新旧大陆之间联系的开始,引发了各种生态上的巨大转变3.主要影响(1)积极影响①为东、西半球带来了多样的作物,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饮食口味②美洲高产农作物的传入促进了欧洲人口的增加③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欧洲人把灌溉、种植等技术引进美洲,终结了美洲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作状态,推动了当地原有社会结构的解体。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pdf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一次方程(组)及其应用-思维导图.pdf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应用-思维导图.pdf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二次根式-思维导图.pdf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分式-思维导图.pdf 人教新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7.2 投影与视图.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4.3 全等三角形.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2.2 分式方程.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微专题 第二章 结合传统数学文化考查一次方程(组)的实际应用.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课件:考点知识梳理 2.2 分式方程.ppt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梳理 8.1 统计.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梳理 5.2 第3课时 正方形.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6.3 与圆有关的计算.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1.4 二次根式.docx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平均数3-北京版 (共15张PPT).ppt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鸡兔同笼人教新课标(共20 张ppt).pptx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2课时常见的数量关系|苏教版|苏教版 (共9张PPT).ppt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六单元 运算律 第8课时 相遇问题|苏教版 (共8张PPT).ppt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梳理 3.4 第2课时 二次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