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语文 文言文 李白《与韩荆州书》原文、译文及赏析.doc
6页李白《与韩荆州书》原文、译文及赏析原文: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1〕:“生不用万户侯〔2〕,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3〕,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4〕,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5〕,则声誉十倍,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6〕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宾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7〕,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8〕十五好剑术,徧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9〕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10〕,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侔神明〔11〕,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12〕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13〕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14〕,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15〕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16〕,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17〕,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18〕;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19〕,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20〕,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
白每观其衔恩抚躬〔21〕,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22〕,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23〕傥急难有用,敢效微躯〔24〕 且人非尧舜〔25〕,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26〕?至于制作,积成卷轴〔27〕,则欲尘秽视听〔28〕恐雕虫小技〔29〕,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30〕,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31〕,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32〕幸惟下流〔33〕,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34〕 ——选自中华书局标点本《李太白全集》 译文: 我听说天下谈士聚在一起议论道:“人生不用封为万户侯,只愿结识一下韩荆州怎么使人敬仰爱慕,竟到如此程度!岂不是因为您有周公那样的作风,躬行吐哺握发之事,故而使海内的豪杰俊士都奔走而归于您的门下士人一经您的接待延誉,便声名大增,所以屈而未伸的贤士,都想在您这儿获得美名,奠定声望希望您不因自己富贵而对他们傲慢,不因他们微贱而轻视他们,那么您众多的宾客中便会出现毛遂那样的奇才假使我能有机会显露才干,我就是那样的人啊 我是陇西平民,流落于楚汉十五岁时爱好剑术,谒见了许多地方长官;三十岁时文章成就,拜见了很多卿相显贵。
虽然身长不满七尺,但志气雄壮,胜于万人王公大人都赞许我有气概,讲道义这是我往日的心事行迹,怎敢不尽情向您表露呢? 您的著作堪与神明相比,您的德行感动天地;文章与自然造化同功,学问穷极天道人事希望您度量宽宏,和颜悦色,不因我长揖不拜而拒绝我如若肯用盛宴来接待我,任凭我清谈高论,那请您再以日写万言试我,我将手不停挥,顷刻可就如今天下人认为您是决定文章命运、衡量人物高下的权威,一经您的品评,便被认作美士,您何必舍不得阶前的区区一尺之地接待我,而使我不能扬眉吐气、激厉昂扬、气概凌云呢? 从前王子师担任豫州刺史,未到任即征召荀慈明,到任后又征召孔文举;山涛作冀州刺史,选拔三十余人,有的成为侍中、尚书这都是前代人所称美的而您也荐举过一位严协律,进入中央为秘书郎;还有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等人,有的因才干名声被您知晓,有的因操行清白受您赏识我每每看到他们怀恩感慨,忠义奋发,因此我感动激励,知道您对诸位贤士推心置腹,赤诚相见,故而我不归向他人,而愿意托身于您如逢紧急艰难有用我之处,我当献身效命 一般人都不是尧、舜那样的圣人,谁能完美无缺?我的谋略策画,岂能自我夸耀?至于我的作品,已积累成为卷轴,却想要请您过目。
只怕这些雕虫小技,不能受到大人的赏识若蒙您垂青,愿意看看拙作,那便请给以纸墨,还有抄写的人手,然后我回去打扫静室,缮写呈上希望青萍宝剑、结绿美玉,能在薛烛、卞和门下增添价值愿您顾念身居下位的人,大开奖誉之门请您加以考虑王运熙 杨明) 【注释】 〔1〕谈士:言谈之士孔融《与曹操论盛孝章书》:“天下谈士,依以扬声〔2〕万户侯:食邑万户的封侯唐朝封爵已无万户侯之称,此处借指显贵〔3〕景慕:敬仰爱慕〔4〕周公:即姬旦,周文王子,武王弟因采邑在周(今陕西歧山县北),故称周公吐握:吐哺(口中所含食物)握发(头发)周公自称“我一沐(洗头)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见《史记·鲁世家》),后世因以“吐握”形容礼贤下士〔5〕龙门:在今山西河津西北黄河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传说江海大鱼能上此门者即化为龙东汉李膺有高名,当时士人有受其接待者,名为登龙门〔6〕龙盘凤逸:喻贤人在野或屈居下位收名定价:获取美名,奠定声望君侯:对尊贵者的敬称〔7〕毛遂:战国时赵国平原君食客秦围邯郸,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毛遂请求随同前往,自荐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随从至楚,果然说服了楚王,使其同意发兵平原君乃以为上客(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颖(yǐng影):指锥芒颖脱而出,喻才士若获得机会,必能充分显示其才能〔8〕陇西:古郡名,始置于秦,治所在狄道(今甘肃临洮)李白自称十六国时凉武昭王李暠之后,李暠为陇西人布衣:平民楚汉:当时李白家于安陆(今属湖北),往来于襄阳、江夏等地〔9〕干:干谒,对人有所求而请见诸侯:此指地方长官历:普遍抵:拜谒,进见卿相:指中央朝廷高级官员〔10〕畴曩(chóu nǎng绸攮):往日〔11〕制作:指文章著述侔(móu谋):相等,齐同东汉崔瑗《张平子碑》:“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12〕参,参与造化:自然的创造化育天人:天道和人道南朝梁钟嵘《诗品序》:“文丽日月,学究天人〔13〕开张:开扩,舒展长揖:相见时拱手高举自上而下以为礼〔14〕清谈:汉末魏晋以来,士人喜高谈阔论,或评议人物,或探究玄理,称为清谈〔15〕倚马可待:喻文思敏捷东晋时袁宏随同桓温北征,受命作露布文(檄文、捷书之类),他倚马前而作,手不辍笔,顷刻便成,而文极佳妙〔16〕司命:原为神名,掌管人之寿命此指判定文章优劣的权威权:秤锤;衡:秤杆此指品评人物的权威。
〔17〕惜阶前盈尺之地:意即不在堂前接见我〔18〕王子师:东汉王允字子师,灵帝时为豫州刺史(治所在沛国谯县,即今安徽亳县),征召荀爽(字慈明,汉末硕儒)、孔融(字文举,孔子之后,汉末名士)等为从事全句原出西晋东海王司马越《与江统书》〔19〕山涛:字巨源,西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为翼州(今河北高邑西南)刺史时,搜访贤才,甄拔隐屈侍中、尚书:中央政府官名〔20〕严协律:名不详协律,协律郎,属太常寺,掌校正律吕秘书郎:属秘书省,掌管中央政府藏书崔宗之:李白好友,开元中入仕,曾为起居郎、尚书礼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右司郎中等职,与孟浩然、杜甫亦曾有交往房习祖:不详黎昕:曾为拾遗官,与王维有交往许莹:不详〔21〕抚躬:犹言抚膺、抚髀,表示慨叹〔22〕推赤心于诸贤腹中:《后汉书·光武本纪》:“萧王(刘秀)推赤心置人腹中〔23〕国士:国中杰出的人〔24〕傥:同“倘”〔25〕且:提起连词〔26〕谟猷(yóu尤):谋画,谋略〔27〕卷轴:古代帛书或纸书以轴卷束〔28〕尘秽视听:请对方观看自己作品的谦语〔29〕雕虫小技:西汉扬雄称作赋为“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见《法言·吾子》)虫书、刻符为当时学童所习书体,纤巧难工。
此处乃自谦之词〔30〕刍荛(chú ráo除饶):割草为刍,打柴为荛,刍荛指草野之人亦用以谦称自己的作品〔31〕闲轩:静室〔32〕青萍:宝剑名结绿:美玉名薛:薛烛,古代善相剑者,见《越绝书外传·记宝剑》卞:卞和,古代善识玉者,见《韩非子·和氏》〔33〕惟:念下流:指地位低的人惟,一作推〔34〕奖饰:奖励称誉李白 李白,字太白,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O1年)出生在中亚的碎叶;5岁时,随父亲迁居四川江油县青莲乡李白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他说:“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15岁时,学习剑术20岁前后,在家乡的匡山读书,从友人学习纵横术李白勤奋好学,“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 在 20岁以后,李白游历了蜀中不少名胜古迹蜀中雄伟壮丽的山川,培育了李白开阔的襟怀,豪放的性格和对大自然的热爱由干受纵横家和儒家思想影响,李白有着很强的事业心,希望建功立业;但他受道教和道家思想影响较深,又热切地向往着求仙学道的隐逸生活这种矛盾的生活理想,在他身上最后形成二者兼顾的愿望,即“功成,名遂,身退” 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李白“骇骥筋力成,意在万里外于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途中,他写了著名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出三峡后,李白首先漫游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当时正是开元盛世,国家呈现一派欣欣向荣景象,李白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对前途充满了信心那时的人,要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通常是走科举考试的道路此外,还有一条“终南捷径”,即通过求仙访道的隐居生活,扩大影响,引起朝廷重视,也可能被召去做官李白豪放不羁,又抱负很大,自视甚高,不愿走科举道路,所以选择了一终南捷径 为此,李白在江陵拜访了著名道士司马承祯,并写了一篇《大鹏赋》,用寓言形式记叙这次会晤此赋通过“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的大鹏形象,抒写了他远大的抱负 李白在求仙访道的同时,很注意结交“豪雄”,即那些能够抗暴扶弱、仗义舍身的游侠人物李白自己就“少任侠”,“轻财好施”他在东游吴越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散金三十万,周济生活困难的人李白一生写了许多歌颂侠士的诗,赞美那些在国家危急关头,勇于舍身赴难而不居功、不贪恋爵禄的豪侠如《侠客行》赞美侯赢、朱亥“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古风》第十首赞美鲁仲连“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并说“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他景慕这些历史人物,反映了他的性格、抱负和理想 ”李白在游历中,很注意向乐府民歌学习,加上阅历的增长,使他的诗歌创作日益提高,写下了不少著名的诗篇。
如《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天开,碧水东流直北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再如《望庐山瀑布二首》其二:“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雄伟壮丽的祖国山川景色,经过诗人别出心裁一番吟咏,更给后人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 李白在学习乐府民歌时,创作了不少乐府诗《长干行》第一首开头六句是:“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游戏)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青梅竹马”和“两小无猜”,便成了比喻小儿女相亲相爱的著名成语 开元十六年早春,李白来到湖北安陆在这里,他和曾在唐高宗时做过宰相的许围师的孙女结婚,开始了“酒隐安陆,蹉跎十年”的生活他曾隐居安陆境内的寿山和白兆山桃花岩,后又与道士元丹丘一道隐居嵩山 开元二十四年,他去山东,又和孔巢父、韩准等人隐居祖徐山的竹溪,时人号为“竹溪六逸”他写的《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表白自己此时的隐居是“养贤”而非遁世,是在等待时机文章说,“奋其智能,愿为辅粥,使衰区大定,海县清一可见隐而不忘政事 开元二十二年,李白在襄阳,“高冠佩雄剑,长揖韩荆州”韩荆州即韩朝宗,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判襄州刺史、山南东道采访处置使。
李白《与韩荆州书》是他初见韩时的一封自荐书文章开头借用天下谈士的话--“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赞美韩朝宗谦恭下士,识拔人才接着毛遂自荐,介绍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