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枚金币教案.doc
9页《一枚金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正确认读生字词及多音字,学会积累新词2、感知反义词对刻画人物性格所起的作用3、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作的思路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让学生明白只有亲手创造的财富才会懂得珍惜的道理[教学重难点]1、围绕2次“受不了”抓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并有感情朗读2、体会父亲用心良苦想让儿子懂得通过辛勤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你都看过哪些童话故事?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格鲁吉亚的童话故事——《一枚金币》 板书:一枚金币二、初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新朋友(生字新词)1、小检测分组比赛)(1)我会读:枚 炉 晓 疯 差(chāi chā chà cī)事(2)我会写:币 懒惰 俭 挣 筋2、浏览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文中刻画了几个人物?围绕一枚金币写了一件什么事?(2)说说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儿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在文中划出相关词句,引导通过反义词感受人物的形象 板书:父亲 辛勤 省吃俭用 儿子 懒惰 花钱如流水三、品读父亲“受不了”1、师过渡:天下的哪对父母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啊?可是文中这位父亲面对这样的儿子感受又如何呢?(用文中的词:受不了)2、文中几次出现“受不了”?(两次)分别是说谁的?(老人 儿子)3、文中哪句话写出了老人的“受不了”?想象一下老人的心情怎样?(痛心、愤怒……)有感情朗读这句话。
4、夫妻商量的结果是什么?可见妻子是个怎样的人?四、分组学习三次挣金币,分析儿子为什么“受不了”?1、快速默读课文,找找哪些自然段写第一次得金币?哪些自然段写第二次得金币?哪些自然段写第三次得金币?2、根据表格提示分组学习三次得金币3、母亲两次给金币体现了她是个什么样的人?板书:母亲 娇纵 溺爱 4、想象前两次父亲的心情?有感情朗读父亲当时说的话看到儿子的改变,父亲的心情会发生哪些变化?有感情朗读父亲当时说的话5、分析同样三枚金币,价值相同,遭受同样的待遇,为什么第三次儿子的反应与前两次截然不同?想想儿子在挣金币时会遇到哪些困难?创造板书:劳动 —— 财富 珍惜 6、如果你是文中的儿子,你能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吗?当你真切感受到父亲三次扔金币的良苦用心时,你会对父亲说些什么?7、你想对文中的人物说些什么?五、联系实际,谈话延伸同学们,想一想你们的父母,现在他们有的在田间劳动,有的在工地上干活,有的在街上叫卖……他们靠辛勤的劳动供大家吃饱穿暖、上学、娱乐……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快快把你的想法表达出来吧?六、在歌曲《劳动最光荣》中结束板书: 父亲 辛勤 省吃俭用 创造一枚金币 儿子 懒惰 花钱如流 劳动 —— 财富 母亲 娇纵 溺爱 珍惜一枚金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单元以“金钱”为主题,安排了三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意在让学生感受金钱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懂得要以诚实的劳动换取金钱,懂得金钱所包含的价值,懂得正确对待金钱。
《一枚金币》是本单元的首篇课文,讲的是子承父业,要懂得珍惜财富的故事,它揭示了一个道理:金钱是辛勤劳动换来了,要知道珍惜教学目标1、体会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作的思路,感悟父亲这样做的目的2、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儿子及父亲“受不了”的心情3、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金钱是辛勤劳动换来的,要知道珍惜,树立学生正确是金钱观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体会儿子“受不了”的心情,感受只有自己辛勤换来的财富,才知道珍惜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自古以来,金钱就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像咱们中国就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古训那大家知道世界上最早的钱币是什么样儿的吗?(多媒体课件播放《各种各样的钱币》)2、过渡二、学习课文一)体会父亲的受不了(1)学生默读第1—8自然段:思考:从这几节文字中你能了解到这是怎样的父亲,又是怎样的儿子?(2)面对这样一个儿子,父亲会有什么感受?(受不了)(3)他向妻子说了一番关于遗产分配的话着重感受老人此时的心情怎样?多元感受、多元朗读(点评)二)体会儿子“受不了”(1)父亲对儿子的懒惰和奢侈是受不了,除了这一处,文中还出现了一次“受不了”是谁?(辛苦挣的钱不被认可)(2)学生默读9-28自然段:a、说一说儿子交了几枚金币给老人,这几枚金币的得到有什么不同?b、画一画描写儿子的句子,读读。
3)生汇报成果,逐层学习 重点学习第三次对话,体会儿子的多重心情着急、愤怒、伤心、绝望等)(4)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情感5)互换角色:“假如你就是那个儿子,你会对父亲说什么?”“父亲看到儿子的表现说句什么话?”“母亲看到这一切又会说什么?”(6)小结三、强化训练 巧说钱的用处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设计1、学了这一课,你怎么看待父母给的钱?体会父母的辛苦2、你打算怎样支配自己积攒的压岁钱?给自己设计一个小账本 六、 [板书设计]一枚金币 老人 儿子辛勤 懒惰省吃俭用 受不了 花钱如流水儿子懒惰奢侈 辛苦挣钱不被认可 只有靠自己的劳动挣来的钱,才懂得珍惜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1、带有零花钱的孩子举手?这些零花钱是自己挣的请把手放下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格鲁吉亚童话也是“金钱”有关出示课题:一枚金币,学习生字“币”二、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1、指名读生字词语: 一枚 发疯 火炉 晓得 筋疲力尽 辛勤 省吃俭用 花钱如流水 (后三个说说词义)2、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你能用上面什么词语形容人物的性格? 儿子不光花钱如流水,而且还很懒惰。
书空生字“懒、惰”,说说这两个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再理解词义三、初读课文,理清课文叙事顺序1、老人一辈子辛勤劳动,省吃俭用,儿子却花钱如流水还懒惰这一对比,矛盾就产生了,于是他希望儿子(也学会挣钱,由学生回答这就是故事的起因板书:起因:要儿子去挣钱2、根据起因我们可以推知经过是什么?结果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经过:儿子去挣钱?(是儿子在挣吗?因此我们先打个问号)结果:儿子挣到钱3、小声读课文,数一数课文有多少自然段,想一想,起因、经过、结果分别对应的是课文哪些部分,把文章分成三部分 学生划分段落,注意21、22自然段的归属教师小结这种划分段落的方法: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划分段落4、这篇课文中有几个角色?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结合板书,试着复述故事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体会父亲的情感1、自读课文回答父亲为什么“受不了了”,指导学生回答问题时注意代词的具体指代,把问题说清楚再读词语2、再默读各抓住抓住重点词说说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母亲和父亲?(辩解和坚决)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揣摩父亲的想法3、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一部分五、课堂小结:1、我们学习了一种很实用的划分段落的方法,那就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划分段落。
2、看到了父亲和儿子身上的对比,父亲和母亲在教育孩子态度上的对比3、因为儿子花钱如流水,懒惰,所以父亲要他自己挣一枚金币你能用“因为……,所以……”说说人物之间的其它关系吗?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老人这么做是想让儿子懂得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懂得要以诚实的劳动换取金钱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儿子“受不了啦”时的心情3、简单说说自己学习课文的体会教学重难点:体会儿子“受不了啦”时的心情,感悟老人这么做是想让儿子懂得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引入 二、学习课文二、三部分,体会儿子“受不了”的心情1、默读(9-28)自然段同桌合作完成次序钱的来源父亲是怎么做的儿子的表现父亲的判断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结合课文比较第一次和第二次,根据自己的发现质疑、解疑根据发言出示句子,填空:儿子就这样做了,到傍晚,筋疲力尽、满头大汗地跑到爸爸跟前说:……▲理解“筋疲力尽、满头大汗”▲你还能说出哪些带“汗”的词 ? 过渡:是呀,父亲为什么还是不相信这是孩子挣来的钱?而第三次儿子在父亲面前没有筋疲力尽,没有满头大汗,父亲居然“相信这是你自己挣来的钱了!”3、体会儿子“受不了”的心情▲出示句子:(课文25、26自然段)▲ 抓住重点词语可以体会到人物的思想感情,还应注意抓住最容易被忽略的符号。
学生自读,圈点、批注) 学生交流理解“熊熊大火”抓住“疯了”和三个感叹号积累词语:口不择言,气急败坏▲ 从“当牛做马、苦差事”回读课文24自然段,想象儿子在这一个星期可能干过什么活?遇到过什么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 学术交流时,引导学生把困难分类,如:自然环境造成的困难,因为自身条件造成的困难,人为的挑剔带来的困难等,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再理解词语“当牛做马、苦差事” ,这才是自己“挣”的▲ 儿子“受不了啦”是因为 ,他感到 指名填空,再朗读课文25、26自然段:(读出自己的感受)儿子受不了啦忙跑到炉前,用手从熊熊大火里把金币抓出来,大声叫道:“爸爸,你疯啦!我替人家当牛做马,整整干了一个星期的苦差使,才挣了这枚金币!而你却把它扔进火炉里去烧!”4、教师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现在,我相信这是你自己挣来的钱了!”除此之外,老人还相信什么呢?三、总结拓展:1、对比儿子前后对待一枚金币的态度,回答课后思考题一 教师小结:父亲让儿子亲身体验,他用同样的行为,三次扔金币的方法,让儿子明白了人必须自食其力,用劳动创造财富2、交流有关“金钱”的名言3、学习到这里,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话要说,也许你想对教子有方的父亲说;也许你想对这位溺爱孩子的母亲说,也许你想对前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儿子说,也许自己心中有一些别的感触,赶快写下来吧!4、交流学生的写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