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中考化学考试大纲详解.pdf
35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一级主题一物质构成的奥秘二级主题一、化学物质的多样性考点 1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A) 物质通常以固、液、气三态存在于自然界中,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当温度处于物质的熔点时固液相互转化,温度处于物质的沸点时液气相互转化,有些物质会由固态直接转化成气态(升华)在转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的物质生产,属于物理变化三态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从微观的角度来看,物质的三态变化主要是构成物质的粒子间的距离发生了改变考点 2氧化物的组成特点 (B) 1、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2、要点是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考点 3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B) 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着原来的性质纯净物和混合物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组成物质的种类:纯净物为一种或同种,混合物为多种或不同种纯净物可以用唯一的化学式表示,混合物一般不能用一个化学式表示从微观上看,由同种分子或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多种分子或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根本区别在于直接构成该物质的原子或分子种类的多少考点 4从组成上区分单质和化合物(C) 由同种(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不同种(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单质和化合物的根本区别在于组成元素的种类:单质为一种或同种,化合物为多种或不同种注意:单质和化合物的前提是它们都属于纯净物从微观上看,单质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由不同种原子构成考点 5从组成上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B) 1、有机物含碳的化合物是有机化合物(不包括CO、CO2、H2CO3和 Na2CO3、CaCO3等碳酸盐),简称有机物2、无机物不含碳的化合物是无机化合物,简称无机物3、区别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根本区别在于含不含碳元素考点 6物质的多样性 (B) 物质的分类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35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二级主题二、微粒构成物质考点 7物质的微粒性 (B) 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能够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考点 8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B) 分子原子离子共性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粒子间有间隔;总在不断地运动;同种粒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粒子,性质不同;同种物质的粒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粒子性质不同。
区别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表示用化学式表示用元素符号表示用元素符号及右上角所带正负电荷数表示结构由原子构成由 原 子 核 和 核 外 电 子 构成由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构成物质非 金 属 气 态 和 固 态 单质、非金属与非金属组成 的 化 合 物 由 分 子 构成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和金刚石由原子构成金 属 包 括 铵 根 离 子(NH4+)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离子构成电性不显电性不显电性阳离子带正电; 阴离子带负电能否再分在 化 学 变 化 中 可 以 再分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原子团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联系物质单质金属如 Fe、Cu、Ag 固态非金属如S、P、C 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纯净物混合物如溶液、空气、化石燃料、铁矿石等稀有气体如He、Ne、Ar 气态非金属如H2、O2 氧化物酸盐碱有机化合物如CH4、C2H5OH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35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考点 9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C) 1、物质的分类由同种粒子(指能直接构成物质的分子和原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多种粒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2、能闻到气味、湿衣服晾干粒子在不断运动粒子的运动受温度,搅拌、风等外力影响,温度越高粒子运动的速率越快3、物理变化粒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 改变的是粒子之间的距离或粒子的运动状态如热胀冷缩就是因为受热时粒子间的间隔增大,降温时粒子间的间隔减小4、化学变化其微观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即分子被分割成原子, 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没有发生改变考点 10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B) 1、原子的构成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2、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考点 11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A)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也可以结合成原子团单质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考点 12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A) 原子通过得到电子可以变成阴离子(通常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容易得到电子) ;原子也可以通过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 (通常金属元素的原子容易失去电子) ,阴阳离子通过相互吸引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反之,离子也可以通过得失电子变成原子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和离子(不包括原子团)属于同种元素。
考点 13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B) 1、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定义:在含有很多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就好像分了层一样,这样的运动我们成为分层运动,或叫分层排布由内向外依次是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层(分别对原子(不显电性)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居 于 原 子中央, 体积小, 质量大绕核做高速运动说明:圆圈表示原子核, 里面的数字表示核电荷数; 弧线表示电子层, 上面的数字表示每一个电子层上的电子数原子核核电荷数电子数电子层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35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应 K、L、M、N、O、P、Q 层) ,最外面的也叫最外层,最外层向内又叫次外层,最里面的又叫最内层;内层电子的能量较低,外层电子的能量较高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 n 为电子层序数,第一层n1) ,最外层最多能容纳 8 个电子最外层有个电子(或最外层是第一层时有个电子)的结构是稳定结构。
最外层电子数:稀有气体元素8 或 2(稳定) 、金属元素 4(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非金属元素 4(易得到电子)2、最外层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当最外层电子数 8 个(或只有一层时为2个)时,既不容易失去也不容也得到电子,是一种稳定结构(多为稀有气体元素);当最外层电子数 4 个时,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元素表现出还原性(多为金属元素);当最外层电子数 4 个时,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元素表现出氧化性(多为非金属元素)二级主题三、元素与物质组成的表示考点 14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B) 1、自然界中元素的含量地壳中含量(质量分数)最多的元素前四位依次是:氧、硅、铝、铁;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前两位依次是:氮、氧;人体中中含量(质量分数)最多的元素前三位依次是:氧、碳、氢;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2、化肥中的元素化肥按农作物所需的N、P、K 等元素分为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目前全球粮食产量的1/3 得力于化肥的使用,有效缓解了人类的粮食危机考点 15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B) 1、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符号元素符号是用元素拉丁名称的第一个字母表示的,如果第一个字母相同,则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加以区别3、元素符号的意义元素符号不仅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1 个原子;如果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系数,就只表示该原子的个数,只具有微观意义;对于用元素符号表示的化学式,它的含义还包括物质及物质的组成,且该物质由原子构成4、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名称元素原子区别宏观概念,只论种类,不论个数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数量不变,但最外层电子数可能发生变化联系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构成元素的基本单元5、常见元素的原子序数、名称、符号及常用相对原子质量:序数名称符号原子量序数名称符号原子量名称符号原子量1 氢H 1 11 钠Na 23 锰Mn 55 2 氦He / 12 镁Mg 24 铁Fe 56 3 锂Li / 13 铝Al 27 铜Cu 64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35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4 铍Be / 14 硅Si 28 锌Zn 65 5 硼B / 15 磷P 31 银Ag 108 6 碳C 12 16 硫S 32 碘I / 7 氮N 14 17 氯Cl 35.5 金Au / 8 氧O 16 18 氩Ar / 钡Ba 137 9 氟F 19 钾K 39 汞Hg / 10 氖Ne / 钙Ca 40 铅Pb / 考点 16元素的简单分类 (B) 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把元素简单的分为三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
考点 17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A) 1、元素周期表简介元素周期表每一个横行叫一个周期,共 7 个周期;每一个纵行叫一个族,共 16 个族,其中 7 个主族、 7 个副族、 1 个零族、 1 个第八族(含 3 列) 2、元素周期表中简单的规律同一横行电子层数相同, 最外层电子数由左向右递增; 同一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由上向下递增3、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格所包含的信息4、 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指定元素的方法根据原子序数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电子层数确定周期数(有几层在第几周期);根据最外层电子数确定主族数(最外层有几个电子则在第几主族) 考点 18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C) 1、化合价概念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他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相互化合的性质化合价是元素的化学性质,因此通常称为元素的化合价而不称原子的化合价2、 常用化合价规律在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负价,氧元素通常显-2 价,氢元素通常显 +1价;原子团也有化合价,其数值、正负与原子团所带的正负电荷数相同3、化合价的简单判断可根据易得失电子的数目简单判断。
如: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6,易得到 2 个电子,则显 2 价;钠原子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易失去 1 个电子,则显1 价4、常见元素、原子团化合价单价1 价钾、钠、银、氢2 价钙、镁、钡、锌3 价铝4 价硅1 价氟2 价氧多价铜、汞1,2硫2,4,6铁2,3 碳2,4锰2,4,6,7 氮3,2,4,51 H 氢1.008 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名称元素符号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35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氯1,1,5,7 磷3,3,5原 化子 合团 价3 价磷酸根( PO43)2 价硫酸根( SO42) 、亚硫酸根( SO32) 、碳酸根( CO32)锰酸根( MnO42)1 价氢氧根( OH) 、硝酸根( NO3) 、碳酸氢根( HCO3)高锰酸根( MnO4) 、氯酸根( ClO3)1铵根( NH4+)考点 19用化学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C) 1、化学式的概念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化学式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组成,因此只能用一个化学式来表示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故没有固定的化学式2、化学式的涵义化学式的涵义以 H2O 为例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宏观表示某种物质表示水这种物质表示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微观表示该物质的1 个分子表示 1 个水分子表示该物质1 个分子中所含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