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 第一册(2019版)《2.3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优秀教案.docx
7页2.3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 教学设计三个“二次”即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密切的联系,同时也是研究包含二次曲线在内的许多内容的工具高考试题中近一半的试题与这三个“二次”问题有关本节主要是帮助考生理解三者之间的区别及联系,掌握函数、方程及不等式的思想和方法课程目标1. 通过探索,使学生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2. 使学生能够运用二次函数及其图像,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解题能力数学学科素养1.数学抽象:一元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2.逻辑推理:一元二次不等式恒成立问题;3.数学运算:解一元二次不等式;4.数据分析:一元二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5.数学建模: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逐步渗透一元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 重点:一元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利用二次函数图像求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数根和不等式的解集;难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与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位置关系的联系,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诱思探究式教学,精讲多练。
教学工具:多媒体一、 情景导入在初中,我们从一次函数的角度看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发现了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这种联系可以更好地解决相关问题.类似地,能否从二次函数的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不等式,进而得到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方法呢?要求: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做判断而是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研探.二、 预习课本,引入新课阅读课本50-52页,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1.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的解的对应关系.2.解一元二次不等方的步骤?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可商量,最终选出代表回答问题三、新知探究1.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一元二次函数及一元二 次方程的关系如下表:判别式Δ=b2-4acΔ>0Δ=0Δ<0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有两相异实根x1,x2(x1
综上,的取值范围是.解题方法(一元二次不等式恒成立问题)1、恒大于零就是相应的二次函数的图像在给定的区间上全部在x轴上方,恒小于零就是相应的二次函数的图像在给定的区间上全部在x轴下方,从而确定∆的取值范围,进而求参数. (若二次项系数带参数,考虑参数等于零、不等于零) 2、解决恒成立问题,一定要搞清谁是主元,谁是参数,一般地,知道谁的范围,谁就是主元,求谁的范围,谁就是参数.跟踪训练二1.已知不等式的解集为或,则实数__________.2. 对任意实数,不等式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答案】1、6 2、−36000. 移项整理,得 x2−110x+3000<0.对于方程 x2−110x+3000=0,∆=100>0,方程有两个实数根x1=50,x2=60.画出二次函数y= x2−110x+3000的图像,结合图象得不等式 x2−110x+3000<0的解集为{x|50












